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我为书狂 >

第310部分

重生之我为书狂-第310部分

小说: 重生之我为书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高辛苦事干戈,帝业兴隆俊杰多。

    犹恨四方无壮士,还乡悲唱大风歌。

    这一首《沛宫》写得一般,并不经典。只是,中文系的课程不可能像初中高年级一样,学习一些精选出来的经典诗句,有一些很一般的作品也都会例出来供学子欣赏。这一首《沛宫》虽然写得一般,但是,因为写的是刘邦,也被选进了燕大中文系课本。

    随口朗诵了这一首七言诗,黄一凡开始对这一首诗进行解析:“其实这一首诗从字面意上理解比较简单,相信大家一看就懂。这首诗一看写的就是刘邦,沛宫里的沛也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他出生于沛县,发迹也是在沛县。

    这首诗说的是,汉高祖起事虽然历经千辛万苦,不过,帝业仍得到了许多俊杰的支持。但比较遗憾的是,四方苦于没有壮士,回家的时候只好唱起了大风歌。这首诗的难点是最后一句,前面即说有很多俊杰帮助,但后面又说没有壮士,这是否前后矛盾?”

    黄一凡一边渡走,一边讲解这一首诗:“其实这一点也不矛盾,俊杰与壮士虽然从字面意思上是一样,但如果我们结合这首诗的历史背景,我们就可以发现,俊杰与壮士指向的是不一样的。俊杰指的是帮助刘邦帝业的才俊,像张良,韩信,萧何这一些人。只是,向来有说过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所以,在刘邦打下江山的时候便发出了寻找壮士守四方的声音。”

    说到一半,这时,有学子举手站了起来问道:“黄一凡先生,我理解这一首诗的意思,但对最后一句“还乡悲唱大风歌”有一些不理解,这里的大风歌指的是什么?”

    “传闻大风歌是当时汉朝很流行的一首歌,这首歌就是刘邦写的,意思指的是招闲纳士来帮助守卫国家。不过,具体大风歌的歌词,几千年过去了,史书上并没有记载。”

    黄一凡解释说道。

    “唉,可惜。”

    这位学子点了点头:“如果能够知道大风歌具体写的是什么,那就更好了。”

    “呵呵,这位同学,其实不只你有这样的想法。几百年来很多的一些贤者文人都想知道大风歌指的是什么,甚至,还有很多的文人写了不少各个版本的大风歌。其中有一个文人的大风歌,我觉得不错,大家可以一起欣赏一下。或许,欣赏完这一首大风歌后。那么,对于这一首诗,大家便能更好的理解。”

    说完,黄一凡放下课本,拿起粉笔便在黑板上开始写字。

    “大风起兮云飞扬。”

    黑板上仅仅只是一句,整个班级的学子赫然起立。

    这一句话简直就像此前的力拔山兮气盖世一般,只是一句便能震撼住无数的人。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一笔一划,黄一凡将这一首诗写好。

    并且,写完,黄一凡继续讲解道:“公元前一九六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由于其英勇善战,军势甚盛,刘邦不得不亲自出征。他很快击败了英布,最后并由其部将把英布杀死。在得胜还军途中,刘邦顺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乡——沛县,把昔日的朋友、尊长、晚辈都召来,共同欢饮十数日。一天酒酣,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着这一首自己即兴创作的《大风歌》,慷慨起舞,伤怀泣下。这一首大风歌,或许是最能还原当时历史背景的诗吧。”

    只是,当黄一凡讲解完毕,整个教室里的学子已然激动的说不出话。

    大风歌,大风歌。

    虽然他们早就知道黄一凡很有才华。

    虽然他们早就知道黄一凡先生是个诗词大家。

    虽然他们早就看过黄一凡此前所写的力拔山兮气盖世。

    可是,当真正亲眼看到黄一凡写出一首如此经典时,班上一众学子仍然是被震撼住了。

    学子们痴痴的看着黄一凡,眼睛里无限的炙热。

    “黄一凡先生,这一首诗是你写的吗?”

    他们鬼才相信黄一凡所说的有一位文人。如果真有一位文人,那么,这位文人一定是黄一凡先生自己吧。不过,问完之后,学子们心里却是埋怨了一句:“问了也白问,黄一凡先生绝对不会说这一首诗是他写的。就像之前黄一凡先生写的诗一样,他从来就不说自己。”尽管他们在下课之后用尽所有办法,也没能从哪位诗人那里找到与黄一凡先生一模一样的诗句。

    就在一众学子又以为黄一凡会摇头否认的时候,只是,令众学子没想到的是,这个时候,看着那一些期待的目光,很意外的,黄一凡竟然点了点头:“如果没有别人写过这一首诗的吧,那这一首大风歌就是我写的。”

    话毕,尖叫,呐喊声,在整个班级响起。

    ……

    不过,尖叫与呐喊并不仅仅只是在黄一凡所教的大一年纪班级。

    在上完这一节课之后,水木bbs论坛风云再起。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消失了几千年的大风歌终于问世。

    只是,这一次的大风歌却不再是千年前的那位作者,而是黄一凡先生。

    是的,“大风起兮”正是黄一凡先生写的大风歌。

    同样是兮字体。

    同样是霸气无双。

    同样是韵味十足。

    这种诗词格式完全区别于唐诗,更比宋词灵活。但是,他所表现出来的意韵,却仿佛与生俱来比之唐诗宋词高上了一筹。

    水木中文系2012班学子“沈冰”激动的在bbs论坛开贴说道。

    或许,看到这一首诗,大家一定会喊一声“兮体诗”。

    这是之前黄一凡先生写过的诗体,也是媒体此前一直议论过的诗体。

    只是,今天黄一凡先生却否认了这种诗体。

    “这不是兮体诗。”

    “这是什么?”

    “这种诗体叫做——楚辞。”

    黄一凡先生如此说道。(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二章:与圣诗媲美的诗体

    楚辞是什么?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采集南方民歌为基础整理而来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从级别上来说,他远远超过了唐诗,宋词,元曲,仅仅只在圣诗之下,甚至可以说和圣诗同一个级别。不管是前世的中国,还是这个世界的华夏,只要一说到楚辞,都会止不住的让人高山仰止,这是楚辞魅力最为巅峰的所在。

    一首大风歌,一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可谓是将浩瀚巅峰的楚辞,再一次拉入了众人的视线。

    “大风起兮云飞扬,我靠,小黄,你牛叉了。”

    讲师办公室内,最近与黄一凡和好的培进尖叫了一声。

    “楚辞,楚辞,这实在是太牛叉了,我还一直以为这是兮体诗呢,没想到竟然是如此高大上的楚辞。”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一边大叫,培进一边念着这一首大风歌:“传闻2000多年前的大风歌,竟然被你写出来了。我相信,不需要多久,你这一首大风歌就要成为真正的大风歌了。”

    大风歌是汉朝刘邦创作的歌曲,不过,因为经历了几千年的变迁,大风歌并没有传承下来。世人只知道有大风歌这样的歌曲,但却并不知道大风歌到底写的是什么。这就好像前世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一样,什么高山流水,十面埋伏,四面楚歌呀,都没怎么流传直来。有一些可能还流传下来了一点点调子,有的,别说是调子了,甚至是词都没有一个字保存。正如广陵散,世人只知道十大名典当中有广陵散,但广陵散究境是怎么样的歌曲,谁人都不知道。

    这个世界的《大风歌》同样也是如此。

    其实,不只是大风歌,先秦两汉时期,包括先秦时期有着太多文学艺术作品失传。

    有的是因为时间太长,也有的是因为政治战争原因。

    而这个世界楚辞的遗失,便是因为政治战争的关系。

    不过,哪怕楚辞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但每当提及楚辞,无数的人都要止不住的激动。特别是对于像培进这一些教中文系的讲师,这会儿简直如痴如狂,根本停不下来。

    “黄老师,别理培进,恭喜你又作了一首好诗。”

    一边的柳叶瞪了培进一眼,却是向黄一凡说道:“不过,相比你说的楚辞,我可能更为担心你即将要碰到的麻烦。”

    “怎么?”

    “想必黄老师也知道,楚辞因为秦国灭掉楚国之后,为了统一文化,也为了国家统治,秦国将楚国的文字,书籍,都烧毁了。而其中楚国最为辉煌的经典楚辞,便在那时消失。”

    “柳姐,这个我知道,有什么问题吗?”

    战国时期楚国是一个文化非常强大的地方,其中出了几位文学大师,像屈子,宋玉,黄歇……这一些大师级的人物对于战国时期各个国家的文化影响深远。

    那个时候各个国家无一不是学习楚国的文化,吟诵楚国的诗词。直到秦始皇灭掉楚国之后,为了统一,他肯定不会让这种当时比他们秦国还强盛的文化存在。于是,被无数人顶礼膜拜的楚辞,一把火就此让他消失于历史的长河。

    “当然有问题,而且问题还很大。”

    柳叶将边上的凳子移开,略带严肃的说道:“正因为楚辞已经消失,同时,也因为楚辞在我们国人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地位,所以,楚辞是一个不容他人触碰的禁区。几千年来,不知道有多少人尝试的去写类似有关楚辞诗体的作品,但先后都被世人否认。在这其中,可能有这一些作品写得并不怎么样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那便是世人无法接受。你的大风歌虽然写得很好,但是,也未必会得到他人的认可。”

    “正是如此。”

    柳叶说完,之前一直停不下来的培进终于醒来,又跟着一脸严肃的说道:“小黄,柳叶说得很有道理。而且,可能你现在会碰到更大的麻烦。你的“大风歌”不但不会被他人承认,甚至你的大风歌包括你,都会被国内无数的专家学者教授,文学圈内人士攻击。”

    “我明白了。”

    黄一凡点点头。

    当时黄一凡媒体上暴光“兮体诗”时,一众专家就已议论的沸沸扬扬。说什么“兮体诗”简直是开玩笑,华国没有“兮体诗”的诗种。又说是不是会写一首诗的家伙,可以创作出一种诗体,记得以前好像有一种诗体叫“废话诗体”的……

    如果不是黄一凡之前创作的诗实在是太过于经典,加之自创一种诗体也不是特别大的大事。终到后来,这样的议论也就渐渐消失。可是,现在的诗体可不是“兮体诗”,而是被无数文人视为诗歌最为巅峰的楚辞。

    别说是黄一凡了,哪怕现在就是扒出李天仙写的楚辞体诗,别人也不一定认可这是楚辞。

    所以,在黄一凡将“大风歌”定义为楚辞这一个概念,必然会遭到一众人等的反对。

    “啊,小黄,你怎么一点也没有反应呀。”

    看到黄一凡只不过是点了点头,一点反应也没有,培进有些着急的说道。

    “要什么反应?”

    黄一凡奇怪的问道。

    “难道你不觉得你有麻烦了吗?”

    “呃,好吧,是有麻烦。”

    “难道你没想过怎么处理这样的麻烦?”

    “怎么处理?”

    黄一凡反问:“说都说出去了,我还能怎么处理。”

    “这个,好像说得也是。”

    培进摸了摸头,感觉黄一凡说得有道理,可又一想,仍觉不对劲:“小黄,你还是太年轻了。你不知道学术上斗争的黑暗,你年纪这么小,名气又这么大,本来就有人想找你的麻烦。只是之前不少人可能找不到借口,现在你喊出楚辞一说,恐怕有很多人都要攻击你。我看你还是早做准备,免得到时候他们攻击的措手不及。”

    “放心了,兵来将档,水来土掩,没问题的。”

    黄一凡倒是一点儿也不急。

    他正愁自己黄一凡的名气不够大呢。

    再者说,自己所写的可是正正宗宗的楚辞呀。

    不但正宗,而且,黄一凡脑海里面可不仅仅只有这么几首楚辞。

    这一些人不来找他麻烦也就罢了,若是要来找自己麻烦,到时候就干得他们哑口无言。

    ====

    ps:兄弟们,月底最后几天啦,看看手中有没有月票呀,有的就往小白这呀。连楚辞都出来了,不砸,我就将屈原请出来向大家要票啦。(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三章:举世皆浊我独醒,众人皆醉我独醒

    “楚辞,好狂的口气。”

    燕大讲师“方星剑”砰的一声,拍案而起。

    方星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