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后途 >

第110部分

后途-第110部分

小说: 后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天叙听见马秀英也要离开,心中一急,脱口阻拦,“不行,行军打仗哪能带着女人?”

    朱元璋厌恶地瞥他一眼,对郭子兴说道:“秀英说她比较熟悉定远,或许对俺收复定远有所帮助。”

    “营里定远籍的士兵多不胜数,你随便找个人带路就可以。”郭天叙极力阻拦,他还想趁着朱元璋离开,好去骚扰马秀英。

    “秀英说濠州有岳父统领不用担心,但是定远没有自己人看守不妥,她过去先帮岳父打理定远事宜。”朱元璋抛出诱饵,他相信郭子兴肯定不会拒绝,谁不愿意扩张自己的势力。

    “还是秀英考虑得周全,去吧,去吧,路上注意安全。”郭子兴露出满意的笑容,马秀英不愧是他的好义女,连这方面都想到了。同时他的眼睛微微眯起,对郭天叙不识大体,到现在还对马秀英抱有非分的行为大失所望。

    “父亲!”郭天叙盯着朱元璋的背影,不甘心地嚷了一句。

    “收起你的心思,别以为俺不知道你在想什么,你若是肯少花些心思在男女事上,俺才能放心以后把大业交给你。哼,别忘了你还有个弟弟。”郭子兴冷冷地斥道,拂袖离去。

    郭天叙又羞又怒,垂下的双手悄悄紧握成拳。父亲凭什么拿他和郭天爵那个废物相提概论。

    朱元璋才不管郭家父子说了些什么,兴冲冲地奔回府,吼道:“娘子,岳父答应让俺们去定远了。”

    一大群人迎了出来。田氏、王氏和两个侄女拿着一些随身物品,朱文正除了背着一个包袱还拿了一把长刀。

    朱元璋奇怪道:“你们这是做什么?”

    “我跟嫂嫂说了你要去定远的事,她们也不想留在濠州,既然这样,那就一起去,省的家人分开了还牵挂。”马秀英从后堂走出来,身旁跟着李儿和逊影。

    李儿已被朱元璋收为小妾,虽然算是半个主子,但不能跟马秀英比,只要马秀英出现,她就必须像个小妇人似的跟在后面。

    朱元璋犹豫道:“这么多人,俺怕照顾不过来。”

    “小叔,我能照顾娘和婶婶她们。”朱文正立刻挺起胸脯。朱元璋把他当儿子养,读书练武一样不落,这孩子眼界宽了,做事也不再畏畏缩缩,常常说家里只有两个男丁,小叔不在,他就应该保护家人。

    “小叔,我们不会拖累你的。”田氏、王氏也急忙说道。她们落魄了许多年,现在总算找到朱元璋这个主心骨,只有跟着朱元璋心里才踏实,才有好日子过。

    朱元璋面显为难之色,他倒是想带着亲人一起离开濠州,可是他只有三十来人,万一遇上敌人来犯就麻烦了。

    马秀英上前拉住他的手,意有所指地说道:“八哥,我们都不在濠州,嫂嫂她们若是被人欺负了也不知道,不如一同前往,彼此有个照应。而且我把这宅子卖掉后你让嫂嫂她们住哪里?我想过了,出了濠州我们就开始募兵,敌弱则攻,敌强则避。”

    想到郭天叙嫉恨的眼神和郭子兴反复无常的态度,朱元璋咬咬牙,“行,大家一起去定远。不要私自脱离队伍,如果遇上什么危险,你们自己逃不要管俺。”

    “小叔(老爷)!”众人脸都白了,还没出门就说得这么紧张,到底走还是不走啊?

    “别害怕,濠州去定远的路程不长,夫君他们以前就征战过附近,应该没有什么危险。”马秀英白了朱元璋一眼,哪有出征前先灭己方士气的。

    朱元璋挠头傻笑,“嘿嘿,俺只是说万一。嫂嫂别怕,俺们能从钟离到濠州,还不能从濠州到定远吗?”

    “好耶,我们出发吧。”朱文正高高举起小刀,大将军似的下令,逗得众人忍俊不禁,心情都轻松许多。

    第二天中午,吃过一顿饱饭,朱元璋就带着家眷和三十来个亲信整装出征。虽然郭子兴没有分给他士兵,粮草倒是配了一些,加上马秀英所谓卖宅子的钱和平时积攒的金银细软,也算是有募兵的资本了。

    朱元璋和马秀英踌躇满志,有了这些粮草军饷还怕招不到人?

    临行,朱元璋对着濠州城墙满怀深情地大喊:“濠州,俺会回来的!”

    马秀英掀开马车帘子,吐出瓜子皮,“现在就回去,给我买只盐水鸭。”

    “噗通!”朱元璋一头栽下马背。

第一百五十章 购买粮食诱匪出

    烈日当头,四辆马车和不到百十人的小队悄悄离开濠州,没有百姓鼓舞,没有将士送行,这是朱元璋从军史上最低调的一次出征,他心中的失落可想而知,即使马秀英有意打诨插科还是不能驱使他的惆怅。他心情不好,其他人自然无法开怀,就连朱文正都老老实实骑在马上,不敢在人前咋咋呼呼。

    整个队伍死气沉沉,朱元璋嫌行速慢,和朱文正挤在一起燥热,就让朱文正一人骑马,自己步行。

    途中王氏揭开帘子,看到朱元璋没有骑马,就对马秀英说道:“叫小叔到车上来坐吧,他把马给了文正,难不成自己走路?”

    马秀英探头张望,将士在前面开路,中间是她们的马车,后面是押送粮草的朱府仆人,这支队伍实在不像出征军队,倒像举家逃难,难怪朱元璋垂头丧气。她收回视线,平静地说道:“夫君不会答应的,他身为将领必然会和下属同甘共苦。”

    王氏怔了怔,叹口气,不再言语。

    马秀英拿出账本审阅计算,这群人中没几个能写会算,每日粮草损耗、饮食生计的事自然由她负责。

    如此沉闷地走了十多里,朱文正忍不住喊道:“小叔,我要尿尿。”

    汤和也劝说道:“大哥,歇会吧,兄弟们没有马骑都累得够呛。”

    朱元璋见众人无精打采,便同意就地休整。这些萎靡不振的将士立刻生龙活虎,纷纷躲到避阳的坎坡下吹牛打屁。

    朱元璋恨声道:“该让他们再走三十里!”

    汤和讪讪地笑笑,赶紧溜到无人的地方放水。

    朱文正哧溜钻进车里,对马秀英撒娇道:“婶婶,我不想骑马了。”

    马秀英抬起头,奇怪道:“不是你闹着要骑马,这会怎么改变主意了?”

    朱文正有苦难言。出城的时候王氏就叫他坐马车,他非说自己是男子汉,不与女人同车,要骑朱元璋的大马。众人依着他了,他也骑得兴高采烈,可是队伍里的气氛让他不敢高兴出声。这骑马看似风光,其实骑久了就让人受不了。特别是朱文正不是专业骑士,他骑在上面一直被颠屁股,当时就觉得下身很难受,隐约有坠涨的感觉,甚至撒尿的地方有几次被颠疼,但很快就好了,他就没在意。这会下了马背去小解的时候,突然感到一阵剧烈的疼痛,尿都差点撒在鞋面上,他便再不想骑马了。只是要骑马的是他,不骑马的也是他,他不敢给朱元璋说,就来求马秀英。

    马秀英见他面红耳赤,似有难言之隐,轻声问道:“可是骑马不舒服?”

    朱文正连连点头。

    王氏责备道:“你这孩子总是不听大人劝,哪里不舒服,给娘看看。”

    朱文正怎好意思说自己双腿之间疼痛,弓腰低头快成一只鸵鸟了。

    马秀英见状起身,“我去坐前面的马车,嫂嫂给文正好好看看。”

    出行之前朱元璋安排了四辆马车,马秀英和李儿各一辆;王氏和朱文正一辆;田氏和两位表小姐一辆,对了,朱元璋已给两位表小姐分别取名朱念慈、朱忆章,这两位姑娘总算不用再妮子妮子的叫唤了。

    王氏嫌儿子不在车里,一个人寂寞就把马秀英叫来说话。其实马秀英一点也不想和王氏在一起,这会正好借故离开。

    歇息了一刻钟,朱元璋催促大家出发,忽听后面传来呼喊声,只见一群人满头大汗地跑来,那齐铮铮的脚步如同雷鸣,扬起了满天沙尘。

    待那群人跑近了,朱元璋定睛一瞧,这些人居然是军营中以前录属他麾下的将士。他们见了朱元璋,顾不得喘气,大声喊道:“朱镇抚,带我们走吧。”

    这百十来人一直拥护朱元璋,故而在军中受了不少气,他们苦苦坚持就是因为朱元璋的存在,可恨朱元璋出征定远带不走所有人。大伙都觉得朱元璋离开了,他们以后肯定没有好日子过,与其留在军中遭罪,不如追随朱元璋。所以他们不顾军令,私自逃出来追赶朱元璋的队伍。

    朱元璋霎时热泪盈眶,这些人是把命托付给他了啊。如果他不收留这些逃兵,等待他们的就是军法处置。留下他们会多一群出生入死的将士,拒绝他们会让他们白白把命葬送掉,傻子都知道如何决策。当下朱元璋毫不犹豫地说道:“兄弟们,俺们一起上路,今后同生共死!大元帅那里不管他了!”

    逃兵们狂呼起来,汤和、徐达他们也很高兴,齐齐恭贺朱元璋人心所向。整支队伍一扫先前的死气沉沉,有说有笑,热火朝天。

    马秀英笑看眼前的一切,这支队伍总算像支军队了,以后还会更加欣欣向荣。她吩咐仆人给后来的将士送上水粮,又让大家歇息了一会,队伍才继续前进。

    人多好办事,两百人的队伍足以震慑一般的宵小,确保家眷们的安全,也能更好实现马秀英和朱元璋的募兵计划。他们走走停停,每到一处就大肆宣传募兵口号,切身实际讲述当兵的待遇以及只有跟着朱元璋才有发展前途等等。

    途中遇到落难逃荒的百姓不少,许多青壮男子听闻朱元璋的队伍募兵,纷纷前来应征。甚至有六七十岁的老翁为了吃口军粮也要求入伍。当朱元璋看到那老翁颤巍巍、上气不接下气的模样想都不想就拒绝了,不过还是送了他一些裹腹的食物。

    仁义之师的名声传开,自然有人来投军,就这样,一路上挑挑拣拣下来,这支两百人的队伍也慢慢扩张到四五百人。

    但这离朱元璋预期的募兵规模远远不够,几百人想要攻下定远无疑天方夜谭,他只好放缓行程继续募兵。可是成效微乎其微,派人一打听,原来这附近山头众多,许多无家可归的百姓都落草为寇,聚众为匪了。

    朱元璋和众将士一商量,想要组建大军必须先破匪寨,把这些人招为已用,确保后方稳定,才能心无旁骛攻打定远。

    马秀英非常赞同朱元璋的决定,让人在乡镇购买大量粮食,这些可以作为诱饵钓“鱼”。到时候朱元璋以武慑之还是以利诱之就是他的事了。

    初秋,夏日的暑气还未褪去,阳光照在人身上依然炽烈,只有黄绿重叠的树叶在悄悄昭示季节的转变。众人满头大汗押着粮草行至一处荒郊,忽听前面传来女子惊呼,闻声赶去,两个闲汉正在路边调戏一个姑娘。

    那姑娘约莫十五六岁,头发散乱,一脸惊恐,身上的裙衫扯得七零八落,半截白花花的手臂裸|露在外,弱不禁风的身体不停颤抖。

    看到这里是不是有点眼熟?没错,朱元璋等人也来到了驴牌寨附近,碰上道衍当初遇到山匪的情景。

    此时杨云花和她的手下正在故技重施钓“肥羊”,她听说有人携带大量粮食路过,便闻风而动,只是没想到这头“肥羊”如此庞大,足足有几百人,并且还不是普通行商,而是一支军队。

    杨云花暗骂探子的情报不准确,害她只带了一小部分人出来打劫。可是她又不愿放弃那一车车叫人眼馋的粮食,当机立断,决定先打入敌人队伍内部,摸清情况,晚上再带整个寨子的人来劫粮食。

    随着杨云花一声令下,王大狗、王二狗佯装惧怕朱元璋一方人多,丢下她自行逃离。

    如果马秀英等女眷没有跟随队伍,可能朱元璋、徐达等人早就如狼似虎地扑过去英雄救美了,但是有马秀英在,朱元璋可不敢造次,只好咳咳嗓子,说道:“娘子,出事的是一个姑娘,你去看看。”

    “姑娘?”马秀英起了疑心,一个姑娘跑到荒郊野岭来做什么。这世道纷乱不休,逃荒的大多拖家带口,寻常女子轻易不会单独出门。他们为了诱匪出现,专门选择了僻静的道路,一路走来都没见到几个人,此时无端端冒出一个姑娘实在可疑。

    “可能是和她家人走散了吧。”朱元璋倒没怀疑杨云花,男人们都会对弱女子怜香惜玉,再则朱元璋信心百倍,他的信心来源于他身后的军队,有这几百人在,一个女子还能翻上天?

    是驴是马总要牵出来溜溜,马秀英便叫逊影和粉荷把杨云花带过来。她见这女孩大眼有神,模样甜美,心中不由喜上三分,取了一件衣服披在女孩身上,牵着女孩的手,柔声问道:“姑娘别怕,你叫什么名字,为何流落在此?”

    不知道为什么,杨云花见了马秀英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