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后途 >

第115部分

后途-第115部分

小说: 后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唯独领军屯于横涧山的廖大亨按兵不动。这廖大亨并非山贼出生,他本是定远人,彻里不花攻打濠州的时候在附近征兵,他便纠集了一伙流民义兵跟随彻里不花攻打濠州。后来彻里不花没有攻克濠州,又被奸臣陷害自杀,元兵溃败撤离濠州,他就独自带领两万人马和彻里不花的部将张知院屯驻横涧山。

    朱元璋招安山匪打的就是郭子兴的旗号,廖大亨原就是围剿郭子兴的部队,怎肯投降于郭子兴,甚至扬言要和朱元璋决一雌雄。

    此时朱元璋的募兵活动进行得风风火火,叫廖大亨的部下看得十分羡慕。这些部下本来是一些民间的义勇,不受朝廷的控制,也厌倦了和汉人自相残杀。然而廖大亨却是个死忠之人,揣着元将张知院给他的任命书,非说自己是官兵,朱元璋是反贼,不能苟同。他的部下虽然不满,但仍念及旧情,忍了下来,背地里却都说他顽固得像块石头,不思变通。

    朱元璋也在大骂廖大亨简直就是茅厕里的石头又臭又硬。为了拉拢横涧山的山匪、豪杰,他连山歌都学会唱了,粮食也送出去不少,谁知人家廖大亨死活不甩他。想要硬攻,又担心自己的队伍会与廖大亨的两万人斗得两败俱伤,想要谈判,人家根本就不给他说话的机会。

    元将张知院在攻打濠州的时候就知道朱元璋对元人多么仇恨,如果廖大亨真的归附朱元璋,朱元璋会放过廖大亨却不会放过他,所以他绝不可能投降朱元璋。他时刻监视廖大亨,想尽一切办法破坏朱元璋的招安计划。

    朱元璋派出谈判使者汤和、徐达去游说廖大亨,这两人算是军中有勇有谋、能言善辩的人了。可是他们还没进营寨就被张知院的亲兵抓获,要不是廖大亨的那些部将极力反对,恐怕汤和、徐达都成了刀下亡魂。廖大亨虽然放走两人,却警告朱元璋的人不准再接近营寨,否则就等着收尸。

    朱元璋好生安抚汤和、徐达,对使坏的张知院恼怒之极,他现在的实力还不能和廖大亨硬碰硬,等他兵力强过廖大亨,定要将张知院这老狗碎尸万段。

    如此相持了几个月,眼看横涧山附近的山匪和流民已经被朱元璋的队伍征收得差不多了,就剩廖大亨这样的几个硬骨头还不识趣。朱元璋火冒三丈,准备不惜一切代价拿下廖大亨。

    马秀英瞧见朱元璋嘴角起泡,动不动就大发雷霆,叫人熬了一碗绿豆汤端给他,说道:“你如今手里的将士多了,人却反而不如以前沉稳了。”

    朱元璋没心情喝绿豆汤,烦躁地抱怨道:“娘子有所不知,眼下大军未定,人心不齐,若是留下廖大亨这个隐患置之不理,早晚会引得其他将士人心浮动。况且如果俺去攻打定远,廖大亨却带兵从后面包抄,俺军岂不是腹背受敌?”

    马秀英摇摇头,“廖大亨很好对付,只是你没注意到。”

    朱元璋知道马秀英又有计策了,大喜道:“愿闻其详。”

    “你先把汤喝掉。”马秀英逼着朱元璋喝下绿豆汤,才慢慢说道:“我听汤和、徐达他们说起廖大亨的部下有意归降,只是廖大亨不肯,你们为何不从他部下那里想办法呢?”

    汤和、徐达和马秀英比较熟悉,他们受辱,马秀英自然会去关怀,也听他们提起面见廖大亨的经过。廖大亨的部下既然阻拦张知院杀人,肯定是有亲近之意,从敌人内部攻破,是最有效最快捷的办法,可惜朱元璋等人就没注意到这一点。

    一语点醒梦中人,朱元璋恍然大悟,高高兴兴地去找众将领商量,最后决定派花云混在归附的山匪中去跟廖大亨的部将套近乎。

    在朱元璋没有收服山匪之前,横涧山曾有大大小小几十个山寨,尽管这些山寨自立山头,但并不是彻底不来往,相反他们多有联系,彼此有个什么事的时候还相互照应,这个山寨的人和那个山寨的人称兄道弟的现象悉数平常。廖大亨常驻横涧山,他的部将也曾和其他山匪勾肩搭背,饮酒同乐,听了朱元璋的计策,许多人都自告奋勇愿意为花云和廖大亨的部将牵线搭桥。

    花云状貌魁伟,肤色黝黑,学了两天山里话,便成了一个像模像样的山匪,混在其他山匪中毫不突兀。

    廖大亨的部将没有提防,只当旧友来拜访,拉着山匪们述说最近的憋屈。如何不憋屈啊,他们是廖大亨的手下,又不是张知院的手下,那老狗整天拿着鸡毛当令箭喝令他们干这干那,还要他们聚兵攻打朱元璋。若是以前元廷强盛他们不得不听从张知院号令,现在元廷都龟缩到北方去了,他们凭什么还有帮着元人打汉人,自相残杀。

    几首山歌唱下来,几坛美酒灌进肚,一来二去,花云和廖大亨的部将渐渐混熟悉,这些部将听到花云等人都说朱元璋的队伍天天能吃大米,偶尔还能吃肉打牙祭,心思转动,隐隐流露出投靠之意。

    花云趁机代替朱元璋许诺,只要能让廖大亨率众投降,事成之后,各位部将要官有官,要粮有粮……

    廖大亨的部将愈发意动,在花云的又一次劝说下,几人蹲在一个昏暗的黑山洞里悄悄商量起来……

第一百五十七章 石头也能被感化

    眼看朱元璋攻破驴牌寨,陆陆续续收服其他山寨,队伍越来越壮大。张知院渐渐感到不安,数次命令廖大亨率军攻打朱元璋。廖大亨虽然忠于元廷,奈何他的部将不肯作战,他也不愿逼着将士把命丢掉,只是加强了营寨防范,与朱元璋隔山相持,接连数月都不见朱元璋有何动静,他就渐渐放松了警惕。

    这天晚上,廖大亨的营寨一片沉静,然而对面山脚下却是军旗猎猎,兵车辚辚。朱元璋汇聚了上万将士准备与廖大亨的部下来个里应外合,一举拿下廖大亨和张知院。他在临时搭建的军帐里召集将领议事,决定当夜子时进攻,花云正面突进,其余各将领按部就班,埋伏在预定地点防止溃兵逃窜。

    缪大亨不知危险逼近,心里正不舒服。张知院又一次命令他去攻打朱元璋,他却不愿再让手下伤亡牺牲,两人闹得不欢而散。他怏怏不乐回屋,儿子廖中元正持灯等候,见他平安归来,才放松精神。

    廖大亨问道:“怎还不去睡?”

    “孩儿担心父亲。”廖中元不是少不更事的孩子,他从小就跟随廖大亨出征,军中事宜颇为熟悉。眼看将士情绪低落,张知院屡次咄咄逼迫父亲出征,想必父亲十分为难。

    廖大亨眼神一暗,摸摸廖中元的头,“明日我派人送你下山,你去你姑姑家待一段日子。”他虽然拒绝了张知院的命令,心里却清楚他和朱元璋早晚会打起来,己方士气低落,敌方斗志昂扬,这场仗的胜算不大,还是先把儿子送走妥当。

    “孩儿不走!父亲在哪孩儿就在哪!”廖中元紧紧抱住廖大亨的腰,他知道廖大亨的提议意味着什么,那绝不是他原意看到的局面。

    “胡闹,我的话你都不听了?”廖大亨摆出父亲的威严,逼着儿子离开。他心里的不安和茫然与日俱增,眼看元廷日暮西山,红巾军逐渐吞噬中原腹地,即使没有朱元璋,将来也会有其他的红巾军前来讨伐他,他甚至都能预见自己被灭亡的那一天。然而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他要忠于朝廷就只能和红巾军对抗到底,唯有把儿子送走给廖家留个后罢了。

    “父亲!”廖中元惨笑,他早就劝说父亲脱离元廷,却被骂得狗血淋头,眼看父亲一意孤行,做儿子的只能生死追随了。

    廖大亨还要说话,忽然听到外面传来嘈杂喊声和金戈铁鸣的声音。

    “不好!红巾军攻上来了!”士兵们相继爬起来,出去一看,外面已经是万炬齐明,火光把全营照得通红,朱元璋的队伍手持长矛如同潮水涌进寨子,众士兵顿时面露惊慌、不知所措。

    缪大亨急忙着铠披挂,提了大刀往外冲。

    廖中元咬咬牙,也拿上武器追出去。

    然而那些早被花云说动的部将都在营中喊道:“不如我们都降了吧,朱元璋说只要我们肯降,依然是自家兄弟,一起夺回汉人江山。兄弟们,我们不能再当汉奸,为元人卖命了!”

    “朱元璋说如果我们现在肯降,待遇和其他山寨一样,有衣有粮,安置家眷。”

    “兄弟们降吧,元人把我们当狗,朱元璋才把我们当人啊!”

    花云和几十个士兵齐齐呐喊,喊声掩盖了所有杂音,“除了元人张知院,其余人缴枪不杀!”

    众士兵听得分明,纷纷丢下武器投降。部分忠于廖大亨不愿投降的士兵也挡不住朱元璋军队的凌厉攻势,慢慢后退。

    “一群叛徒!”廖大亨见此情形哪里还不明白自己部将已被朱元璋策反了。情急之下带着儿子和不愿投降的士兵从后山落荒而走,路中又遇到徐达等人的追剿,待到天亮之际,跟随他的士兵竟不足一万。廖大亨气得怒发冲冠,临时抢了一个山头,列阵以待,誓要与朱元璋决战到底。

    朱元璋还想趁势攻下廖大亨的山头,然而许多投降的将士都流露出抵触情绪。他们本来就是廖大亨的部将,如今刚投降朱元璋就去攻打廖大亨,心里十分矛盾。个别和花云交好的将领请求花云帮忙说情,能不能让朱元璋饶过廖大亨。

    战事当头,花云可没胆子改变朱元璋的军令,他想到了马秀英,就去求马秀英说服朱元璋。

    趁着将士休整的时机,马秀英对朱元璋劝道:“你收服的士兵中有不少人曾是廖大亨的部下,如果你现在把他逼上绝路,相信许多人都不情愿。况且我听人说,这廖大亨也是一个耿直的好汉,只是有些死脑筋而已,这样的人如果你能收服,他一定不会轻易背叛你。”

    朱元璋叹道:“何止死脑筋,简直就是一块硬邦邦的臭石头!”

    马秀英掩嘴笑道:“你若能把廖大亨这样的硬石头都捂软了,还怕收服不了其他人?耿直人有耿直人的好处,你越是逼他,他的反弹越大,他若非要死战,到头来还得连累我军将士伤亡,你不如这样……”

    朱元璋依计行事,把廖大亨驻扎的山头团团围住,每日造灶做饭都叫士兵将香喷喷的饭菜味道往山上轰,再叫廖大亨降了的部将轮流去做说客。

    廖大亨当日仓皇逃走,哪里来得及携带粮食,士兵们困在山上,饿得紧勒裤带,闻见饭香个个狂吞口水,又见曾经的同伴当真没有被杀,还都吃得红光满面,心中既妒又怨,当夜就有一些士兵忍不住饥饿逃下山投奔朱元璋。

    有一就有二,每天夜里都有几个士兵摸黑逃走,到最后居然成群结队地出逃,留下的全是廖大亨的死忠兄弟,包括他儿子廖中元。

    胡子拉碴的廖大亨心力憔悴,他已没有和朱元璋决一死战的雄心,派人去找张知院商量。结果寻遍营地也没发现张知院,连他的亲兵都不见,这才知道张知院早就趁乱逃走了。

    “这个卑鄙无耻的家伙!”廖大亨咬牙切齿,破口大骂。张知院叫他出兵攻打朱元璋的时候还说要与众将士同生共死,结果真正面临危险逃得比谁都快。部将的背叛、队伍的溃败、上司的抛弃让廖大亨突生一种穷途末路的感觉,他正要遣散手下士兵,自我了断,忽听叔叔缪贞在营外求见。

    我可以死,但我儿子怎么办?叔叔的到来给廖大亨带来一丝希望,他决定把儿子托付给叔叔。

    缪贞只带了几个士兵进营,见廖大亨一夜之间竟然形如枯槁、面若死灰,手握一柄大刀搁在脖子上,不由惊道:“侄儿你千万别想不开!”

    廖大亨惨然道:“叔叔来的正好,中元就托付给你了。你拎着我的人头去见朱元璋,求他放我儿子一条生路。”

    缪贞急忙说道:“万万不可,朱镇抚说了,他敬你是一条好汉,若是你肯投降,他会既往不咎。”

    “他们是一群反贼,我为何要降?”廖大亨勃然大怒,手里刀一震,在脖子上划出一道血痕。

    “反贼?”缪贞盯着侄子的眼睛,心痛不已,“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反贼出现,因为他们都不愿意做元人的走狗!如今朝廷昏庸,奸权当道,民不聊生,贼蜂四起,这样的朝廷值得你效力吗?侄儿,你应该好好想想,你身上流的是汉人的血不是元人的血!你为何甘愿让元人驱使,也不肯正视这天下原本就是我们汉人的?”

    廖大亨语塞。

    缪贞继续劝道:“昔日|你带领我和几万乡亲出征,我们二话不说就跟你走,为什么现在这么多人却背叛了你?我们不是背叛你,而是背叛你身后的那个朝廷,因为这个昏庸的朝廷不值得我们效力,他们从没有把我们当人,只把我们当狗!侄儿,你醒醒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