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后途 >

第120部分

后途-第120部分

小说: 后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许多人嫌狗憎的的事情,不被亲戚待见,惟有二姐和李贞经常接济他,李贞还敦敦教导他,在他心中,李贞不啻于第二个父亲。

    马秀英时常听朱元璋念叨,深知二姐夫一家在他心中的地位,赶紧下车相迎,欣喜道:“二姐、姐夫在哪里?保儿在哪里?”

    朱文正避过王氏抚摸他头顶的手,牵着一个羊角稚龄、面带菜色的孩子走过来。

    那孩子许是被朱文正教过话,见了朱元璋和马秀英当即恭恭敬敬地跪拜,“外甥保儿见过舅舅和舅娘。”说着他拉了拉另一个小孩破烂的衣襟,那小孩也顺势跪下喊道:“小子狗娃见过朱镇抚和夫人。”

    没看到二姐和李贞,朱元璋心一紧,连忙问道:“你爹娘呢?”

    “我娘去了,我爹也病了……”李保儿忍不住抹泪,悲从中来。

    说起来这李保儿的身世相当可怜,十二岁那年家乡遭受特大旱灾,祸不单行,瘟疫又流行起来,他家所在村子的二百多口,十有八|九相继死去,他母亲也在这场瘟疫中病死,他父亲李贞捐出了自己所有的钱财,杀掉牛和猪,分给乡亲们吃,和村民一起守望相助。然而没过多久,乱兵入境,李贞只好领着保儿到淮东避难,后来一直辗转于乱军之中。

    朱元璋起义募兵的消息传回钟离,李贞听到消息就带儿子前去投靠,时值兵荒马乱,父子俩风餐露宿,几次濒临死亡,李贞一度病得下不了地,好不容易养好身体匆匆赶到钟离,朱元璋早已打道回濠州。父子俩错过相认机会,抱头痛哭,急忙奔濠州追寻朱元璋,结果到了濠州又听他南征定远……这样一路奔波到滁州,李贞的身子早就破败不堪,只能躺在破庙里苟延残喘。

    李保儿终于见到朱元璋,想到死去的母亲和这一路的辛苦,忍不住扑在他的怀里嚎啕大哭。

    听闻最亲近的人一个去世一个病重,朱元璋悲喜交集,安慰道:“保儿别怕,你已经来到舅舅身边,今后生活就有了依靠,舅舅不会再让欺负你们。”

    马秀英看到李保儿骨瘦如柴,知道这孩子一定吃了许多苦,连忙柔声说道:“保儿,到舅娘这里来,让舅娘好好看看。”

    岂料李保儿只顾缩在朱元璋怀中,仰着头攥紧他的衣襟依依不舍,红红的眼圈里流露出浓浓的孺慕之情。

    “外甥见到舅舅,就好像见到娘一样,这孩子还是跟我亲啊。保儿,带我去见你爹。”李保儿的举动逗得朱元璋哈哈大笑,索性把他抱起来放在脖子上骑大马。

    朱文正同情李保儿的遭遇,自然不会计较他抢走朱元璋的关爱。面黄肌瘦的狗娃在旁看得十分眼红,想亲近又不敢亲近的样子着实可怜。

    马秀英悄悄撞了一下朱元璋,用眼神示意他别忽略那可怜的孩子。

    朱元璋反应过来,伸出一只手摸着狗娃的头笑道:“你既然和保儿相依为命,我也不忍让你们分开,今后你就做我的义子,跟我姓朱吧。保儿,以后舅舅家就是你的家,你也做舅舅的儿子好不好?还有文正,你也是我的儿子。”

    三个孩子连连点头。

    王氏笑眯眯地看着朱文正,儿子跟着朱元璋比跟着她一个寡妇有出息,以后她再也不用担心儿子的前程问题了。

    徐达、汤和等人齐齐上前恭贺朱元璋一下添了三个儿子。

    朱元璋愈发笑得大声,“夫人,你给保儿和狗娃取个好听的名字。”

    马秀英酝酿片刻说道:“大哥的儿子叫文正,保儿就叫文忠吧,舅娘希望你将来能做一个文华辞采、忠肝义胆的人。狗娃则叫沐英可好?栉风沐雨方成英雄。”

    “孩儿拜见义父义母!多谢义母赐名。”朱沐英欢天喜地地站起来,乖巧地走到马秀英旁边。

    朱文忠挤出一句谢谢,又把头埋进朱元璋脖子里。

    朱文正得意地仰着头,“我是老大,你们快叫声大哥来。”

    “好孩子,从此你们就是亲兄弟,以后要相亲相爱。”马秀英看着三个孩子露出微笑,又悄悄摸摸自己的肚皮。哎,急死人了,怎么还不见动静?这会都当三个孩子的娘了,可惜没一个是自己亲生的。

    朱元璋眼尖,嘿嘿直笑,“夫人别急,俺们回去继续劳动,俺可没忘记劳动的本分。”

    三个孩子不明所以,听见此话后,跟着吼道:“我们也要劳动!”

    “你……”马秀英一头黑线,眼刀子使劲扎朱元璋。

    朱元璋腆着脸笑道:“你们还小,那劳动可费体力了……”

    有无意听见此话的将领都忍不住一脸古怪,憋着笑低头耸肩膀。

    马秀英生怕朱元璋继续说些没羞没躁的话,抢着说道:“文正,田婶和念慈、忆章她们还在后面马车上,快带文忠和沐英去见见大家。大嫂也帮我张罗下这几个猴子。”又对朱元璋说道:“夫君快快进城把军队安置好,我们去把姐夫接回府。”

    正事要紧,朱文正马上停止打闹,搀着老娘领着两个小弟去接田氏等人。

    马秀英趁人不注意悄悄掐住朱元璋的后腰肉,使劲拧转,边拧边笑语晏晏,“八哥,放心,回府我定会让你欲|仙欲死。”

    朱元璋突的打了个寒颤,差点痛呼出声,“夫人手下留情,咱们还是先去接姐夫……”

    “八哥,保持仪态哦,百姓都看着我们呢。”马秀英脸上笑得越灿烂,手中力度越加深。

    “哎呦,哎呦,夫人,俺错了,夫人,放俺一马,俺不想欲|仙欲死……”朱元璋全身都在抽搐,还得对全城百姓微笑,只是那笑容比哭还难看。

    不知情的百姓都以为这位朱镇抚见到他们太开心了,纷纷赞扬朱元璋和蔼可亲,一点都不摆官架子。

    进了城朱元璋就把军务交给李善长和徐达安排,急急忙忙赶到医馆拜见李贞。

    李贞此时再无朱元璋以前见到的富态模样,整个人的皮包骨,一张脸上只见高高的颧骨,看到朱元璋挣扎着想要坐起来。

    朱元璋赶紧上前扶住他,泣道:“姐夫,你受苦了,俺来晚了,可惜二姐她……”

    “好好,你果然是个有出息的。”李贞嘴唇抖动半天,终于挤出一句话。

    朱元璋泣不成声,“姐夫,啥也别说,先养好身体,我还需要你,保儿也需要你。”

    一屋子的人都跟着掉眼泪。

    马秀英见李贞隐隐摇晃身体,显然体力不支,就说道:“夫君,先把姐夫抬回府,只要好生将养一段时日,姐夫一定能好起来。”

    朱元璋抹掉泪,慎重道:“是,是,姐夫,咱回家,以后咱们过好日子,再也不遭罪啦。”

第一百六十四章 这个府邸不能住

    寻着了李家父子,朱元璋十分开心,轻手轻脚地把李贞搬进马车,便叫人带路去花云给他安排的住宅。

    知晓朱元璋竟然没有先回府就直接来接自己,李贞感动得无以言表,直说连累了大家。

    大嫂王氏以前和李贞打过几次照面,笑着说道:“李姑爷说什么外话,快把身体养好才是正事,以后还有好日子等着你呢。”

    众人哄笑附和,都是遭过罪吃过苦的人,现在有了光明的前途,一个个都笑得眼不见眉。

    李贞谢过王氏的关怀,打量朱文正说道:“这就是咱大哥的儿子?几年不见都出落的一表人才啦。”

    朱文正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皮,自打投奔朱元璋后,天天吃好穿好,他往日如同朱文忠一般弱小的身体早就养得白白壮壮,个子都快接近朱元璋了。

    朱元璋哈哈笑道:“姐夫,文正现在已是我的儿子啦,对了,我给保儿取了个名字叫文忠,让他也做我的儿子可好?”

    李贞经历无数次生死,早已看淡一切,无所谓地说道:“好啊,他跟着你比跟着我这个父亲将来有出息。”

    马秀英在旁边默默听着,她之前还担心李贞对儿子改姓有所非辞,毕竟这一改姓就相当于李家绝后了,好在李贞无所谓,并没有因为这件事露出半分不快。

    王氏更无所谓,朱文正本来就是朱家人,既然给朱元璋当儿子前途比现在好,过继给朱元璋就是。难道还怕他当了朱元璋的义子就敢不认老娘?她拧了拧朱文正的腰肉,“以后不准叫小叔,叫父亲。”

    “父亲!”朱文正喊得很干脆,他是个明白人,晓得父亲比叔父的关系更亲,有了这等关系,他今后的前程可想而知。

    “父亲!”朱文忠不甘示弱地也喊了一声,警惕地盯着朱文正,怕他分薄朱元璋的厚爱。

    朱元璋放声大笑,“哈哈,你们都是我的好儿子,沐英也是。走,赶紧回府好好庆祝一下。”

    “恭喜小叔双喜临门。”田氏眼红地上前恭贺,可惜她生的是女儿不是儿子,要不也能被朱元璋认成义子。

    一行人有说有笑,很快来到一座十分气派的府邸。

    花云站在阶上拱手相迎,对众人介绍府邸的时候,目光时不时偷偷瞟向逊影。

    逊影面无表情,垂眸俯首。

    马秀英见逊影对花云毫无感觉,便也做不知和众人跨进府邸。

    朱元璋欲言又止,最后只是拍了拍花云的肩膀,让他先回军营述职。

    府邸已经被士兵们大致清理过,但还是能看到一些瓷器碎片散落在地,仆人们正在收拾这些垃圾。府邸面积很大,约莫有几十亩,亭台水榭俱全,各式各样的怪石异花点缀在园内,煞是好看。不过最吸引人的是一栋三层楼高的红木阁楼,抄手游廊沿着阁楼蜿蜒扩展,每根柱子上都雕刻着精美的花纹。

    顺着游廊走进阁楼,只见玄关处的多宝阁上摆着许多富丽堂皇的珍宝,尽管有些架子空无一物,但余下的东西无不奢侈华丽。

    众人大开眼界,忍不住上前抚摸。

    朱文正左手持鎏金舞马衔杯纹仿皮囊银壶,右手持兽首玛瑙杯,做倒酒状;朱文忠捧着一把青铜剑目不转睛;朱沐英拿拳头和两个玉石雕刻的核桃比大小;王氏、田氏围着鸳鸯莲瓣纹金碗连连咋呼人能用这个吗;朱念慈、朱忆章手搭在一串东珠上就舍不得挪开……

    李儿也恨不得马上扑到多宝阁前欣赏各种宝贝,她还是县令千金的时候都没见过如此多的奇珍异宝,无奈她见马秀英和朱元璋都没动,只好默默跟在马秀英身后探头张望。

    马秀英吩咐逊影把各种珍宝登记在册,便和朱元璋往里走去。沿玄关至内堂的墙上挂着许多兽头、兽皮,这是元人彰显武力的一种表示。众人踩在绚丽多彩的地毯上,整个人像是踩进棉花堆里。这地毯如此舒服柔软,马秀英前世见过的最贵重的地毯都无法跟这种游牧民族用厚实的羊羔毛纯手工编织的地毯比较。

    地毯延伸到一张黄梨木条案下面,条案靠窗,旁边的椅子上铺着大红金钱蟒靠背,下面还摆了一副裹绸脚踏,众人坐下一抬头就能看到窗外的情景。窗外就是府邸的花园,到处花红柳绿,一处小湖泊在太阳的照射下粼粼泛光。

    朱念慈、朱忆章又欣喜又羡慕,口中喃喃道:“这里好漂亮啊。”

    李儿双眼亮晶晶,忍不住惊喜道:“老爷,以后我们就住在这里吗?”

    朱元璋心满意足地笑道:“是啊,以后这里就是我们的家。”

    “好啊!这个地方真大!”几个男孩子雀跃地欢呼起来,脱了鞋在地毯上滚来滚去,一会又坐在椅子上用力踩脚踏。

    李贞斜靠在软榻上,笑呵呵地看着孩子们打闹。

    王氏追在朱文正身后,心疼地直喊:“快停下,停下,别踩坏了。”

    田氏张大嘴,摸着墙上的兽皮哆嗦道:“太有钱了,这么好的兽皮俺见都没见过,估计一张兽皮就得抵俺家一年的口粮,这得多少钱啊。”

    马秀英拉住王氏劝说道:“让孩子们玩吧,难得他们这么开心。”又对田氏安慰道:“元人生活奢侈糜烂,别看这些东西贵重,其实都是从老百姓那里搜刮来的。”

    朱元璋嘿嘿一笑,“管他从哪来的,反正这宅子是我们的了,我们也享受享受贵族生活。”他不太待见房屋里到处充满元人的生活气息,让人将兽头、兽皮撤掉,地毯倒是保留了,因为踩在上面飘乎乎的感觉实在美妙。

    马秀英看着兽皮一张张被摘除,眉头微皱,对朱元璋说道:“夫君,这宅子咱们不能住。”

    “为什么?”众人齐声询问,脸上神采各异。王氏、田氏并李儿满脸的不可思议,李贞若有所思,几个孩子笑容俱无,只有朱元璋静心等待马秀英解释,他知道马秀英不会无的放矢。

    马秀英欣慰朱元璋的信任,笑着说道:“因为这宅子太富丽了。如果我没猜错,这绝不是普通的住宅,应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