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后途 >

第194部分

后途-第194部分

小说: 后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水之间行走,自然聊的多是俗事奇趣,精怪异志。

    不知不觉就聊到占卦卜算的话题上,马秀英一直都对这种玄学很好奇,这是一种与科学相悖的知识,但它又真实地存在于生活中。她不止一次听人提起朱元璋命相贵不可言,可是这些人在不知未来发展的情况下究竟是如何预测到的呢?

    像这次,她拿着朱元璋的生辰八字赌能让刘基接见,如果是不通命理的人明显不会在乎,只有真正有本领、会卜算的人才会引起重视。刘基得了生辰八字就肯见她,显然是属于有本领的那种神算者。

    听说刘基还能预知后事,他会不会也是穿越者呢?马秀英突发奇想,问道:“传闻先生洞天晓地,先生是否真知道五百年后的事情?”

    刘基哈哈大笑,须冉皆动,“能够洞天晓地知道五百年后事情的只有神仙,马夫人看属下可像神仙?”

    马秀英心中暗道:前世就是有人说你是神仙下凡呢。她一时兴起,调皮地笑道:“我虽然不是神仙也能猜到五百年后的一些事情哦。”

    “嗯?马夫人也能预知后事,可否告知,属下洗耳恭听。”刘基和宋濂等人屏息静气,不知她说的是真是假。

    “我猜五百年后大家都可以在天上飞了,人们出行只需眨眼功夫就能从青田飞到应天,再不似先生这般车马劳顿。”马秀英看着马车,突然好怀念汽车和飞机啊,如果有这些交通工具,天涯真能变成咫尺。可惜在这个时代,就算有人把所有配件都给她准备好,她也造不出来。

    刘基哑然失笑,“怎么可能,难道那时人们都长出了翅膀?”

    宋濂三人肩膀耸动,低头憋笑,显然也不相信马秀英的奇思妙谈。在他们的认知中,从未想过人会有飞的一天。

    马秀英毫不在意他们的嘲笑,掷地有声,“当然有可能!一千多年前的鲁班既然能设计出飞天鹞子,凌空飞翔,三日不下,五百年后的人为何不能做出能在天上飞的翅膀?”

    人们往往着眼于已知的事实,却不肯接受未知的新事物,给他们解释飞机原理显然他们听不懂,但用鲁班的飞天鹞子来打比方,他们就会有一个形象的概念。

    刘基细细一揣摩,抚掌笑道:“有道理,有道理,后世人或许真能造出能飞的翅膀,可惜属下活不到那个时候,也见不到那番盛景,还得继续忍受这车马劳顿之苦啊。”

    看来刘基不知道飞机,马秀英又试探道:“那先生可曾听说有一种不用马拉的铁皮车子,行驶起来十分平稳、快捷?”

    刘基摇头叹道:“不用马拉的车子属下只听说过卧龙先生发明的木马流牛,但是那东西早就失传了。可惜啊,可惜。”

    马秀英继续试探,“先生可曾听说过空调、电视、洗衣机?”

    “您说的这些属下闻所未闻,不知夫人从何得知?”听见这些奇奇怪怪的名称,刘基皱眉思索了半天也没有一点印象。

    宋濂等人更是一头雾水,飞天鹞子、木马流牛已是传说中的东西,空调、电视、洗衣机又是何物?

    连着试探了几次,马秀英见刘基并不像世人传得那样神乎其神,看来他只是靠周易推算出一些事情,并非知晓后事的穿越者,遂不再卖弄超越历史的见闻,虚心向刘基等人请教江浙的人文风俗。

    江南文士其实对女人有一种天然的轻视,马秀英是朱元璋的夫人,他们不得不按捺心烦敷衍应对。然而几番交谈下来,众人发现马秀英聪慧睿智、见识卓越、目光深远,非一般寻常女子,遂渐渐抛下成见,发自内心尊敬起这个女人来。

第二百八十章 府中人心思各异

    马车颠簸数日,终于平安赶到应天府。

    马秀英派人通知朱元璋,他立刻放下事务亲自率领部众出城迎接浙西四贤,并当着百姓的面郑重授予四人五经师官职。

    《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能做教授五经的学官对文人来说,是莫大的荣耀,说明这个人的学问已至巅峰,有大家之派了。

    这是一个千金买马骨的策略,朱元璋借此机会大张旗鼓地向世人宣布他对文人的重视。后来果然不用他再费心收罗文士,便有许多饱学之才纷纷前来投靠,一时应天府居然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现象。

    趁相互引见之际,李善长把浙西四贤都打量了一番。宋濂、章溢、叶琛三人留下的印象并不深刻,唯独刘基那双洞悉一切的眼睛让李善长心中微微颤抖,令他愈发嫉妒的心里升起一丝警惕。

    刘基察觉到一丝不怀好意的目光,回头却又什么都没发现。他抛开疑虑笑着和朱升见礼,两人曾都做过元廷的官员,都是不满朝廷昏庸辞官退隐,遭遇几乎一样,所以一见如故,寒暄过后便笑着携手进城。

    宋濂等人在两位大学问者面前完全执小辈之礼,一路聆听朱升讲解应天府的发展,欣喜朱元璋对士子的厚待,感慨其麾下文人集团的昌盛,迫不及待想要在应天府一展抱负。

    “爹爹!”朱标和朱雀跃地冲进朱元璋的怀抱,明明才分开十来天,他们却觉得好久不见。

    朱元璋也有同感,一手抱起一个孩子,看着笑吟吟的马秀英,“夫人,我们回家吧。”他也说不清自己亲自出城究竟是迎接浙西四贤还是迎接家人,这会看到马秀英和孩子们平安归来,满满的幸福感充斥在胸膛,仿佛心中缺失的地方终于被弥补上了。

    回到府里,妻妾都来问安,这其中有人真心关怀,有人假意试探。

    马秀英一概淡然处之,绝口不提自己离府的真正原因。她回来不是因为这些女人,而是因为朱元璋,又何必在意她们的想法,有那时间不如帮朱元璋想想怎么对付敌人吧。

    郭惠脸上带着亲切的笑容,心中暗暗咒骂马秀英为什么还能平安归府,嫉妒和羡慕像毒蛇吞噬着她的心。几个月不见,马秀英不仅没有憔悴,反而容光焕发,比出府前还滋养得水润。她本以为就算朱元璋看在孩子的份上不会责罚马秀英,也不会给马秀英好脸色。谁知二人进门有说有笑,合乐融融的情形刺得她眼睛发痛。

    最让她难受的是,马秀英一回来她头上就无形压了一坐大山,行事处处受制,不仅不好再贪墨府中公款,就连服侍朱元璋的日期安排还得看马秀英的心情,这让轻松自在了几个月的她如何甘心!唯一能安慰她的只有这几个月暗中截留的钱财了,她瞟着一众巴结讨好的女人,十分鄙视,却不知自己的行为和别人没有区别。

    郭宁莲心思没有郭惠那么复杂,她从小被父兄宠着,养成了一种依赖性。马秀英不在府的时候,郭惠总是明里暗里和她对着干,现在马秀英回来了,就有人制约郭惠了,她反而松了一口气,心情轻松就缠着马秀英讲风情异志,一边听还一边嚷道:“下次再有这样的机会,姐姐把小妹也带上。”

    马秀英笑笑,没有答应,她才不会给自己找麻烦,郭宁莲那跳脱的性子出府还不知会惹多少事呢!

    另一个真心期盼马秀英归来的就是李儿,她快要临盆了,除了朱元璋,府里一个真正的亲人都没有,这让她十分担心生产的事。当年马秀英差点难产的情形她可是历历在目,想着自己也要走这一遭,心里就惴惴不安。除了马秀英,其他女人都没有孩子,她的孩子注定会让人敌视嫉妒,万一生产时有人趁机下毒手她都没法阻止。只有马秀英在,她的心才能稍微踏实。因为马秀英就算没有真正把她当亲姐妹照顾,但也不会刻意为难她,有马秀英在府里主持庶务,那些女人才会收敛各种心思。

    所以李儿在快生产的最后两个月,往马秀英的院子走动得非常勤,哪怕只是问一声安,她也要在马秀英面前露个脸,让马秀英时刻注意到她的肚子。

    马秀英明白李儿的心思,在孩子的事上她绝对不会为难李儿,也不准其他女人迫害李儿。这是原则问题,女人嫉妒归嫉妒,不能把无辜的孩子牵扯进来,那是一条活生生的性命啊!她把大丫鬟白菱和粉荷派过去照顾李儿,借此警告和震慑一些不安分的人。

    李桂花瞅着马秀英欲言又止,她被抬成姨娘后生活条件比以前优渥,身份也高了一等,可是她后悔了。朱元璋本来就不喜欢她,加上那一次只是中了催情药的缘故,成亲之后一次都没进她的房间,这种备受冷遇的日子凄凉又惨淡。

    然而她能怪谁呢,是她自己选择的路啊。看着逊影灵动的眼神,她想起自己在马秀英身边服侍的日子。那时候虽然只是一个奴婢,可是有马秀英护着,过得舒心又自在。加上她在照顾朱标、朱,府里的仆人莫不高看她一眼,哪像现在,仆人们口中喊着姨娘,态度却还没以前恭敬。

    如今李桂花只有把希望寄托在马秀英身上,马秀英向来讲究一碗水执平,对府里的女人不偏不倚。李儿当年小产据说都不能受孕了,还是马秀英请来吴夫人帮忙调理身体,又劝朱元璋经常去看望李儿,这才使李儿能够再度有孕。但愿马秀英回府后也能劝朱元璋进她的房间,哪怕一个月只有一天,也好过夜夜守空房啊!

    马秀英注意到李桂花窘迫、慌乱的眼神,默默叹气。她以前有多喜欢李桂花,现在就有多讨厌李桂花。这个女孩辜负了她的厚望和信任,妄想攀附高枝情愿被利用,这样的人是不值得被同情的,就先冷落一段日子再说吧。

    女人中最低调的就是孙氏,她恭恭敬敬行过礼就缩在角落不出声。她不像其他女人那样没心没肺,对瑜素雪的消失无动于衷,毕竟她曾经和瑜素雪走得最近。朱元璋纳妾之后她就再也没有见过瑜素雪,仆人们也缄口不提,联想到瑜素雪平时的言行举止,她立刻意识到瑜素雪一定出事了。虽然她不知晓瑜素雪是奸细的事,但她清楚瑜素雪的消失必然离不开朱元璋和马秀英的命令。一个人头天还笑语盈盈,第二天说没就没了,这让她胆战心惊,愈发小心谨慎,宁可当个隐形人,也不敢触怒马秀英半分。

    打发走问安的妻妾,马秀英环顾自己的房间,屋里纤尘不染,所有摆设都是她离开的模样,多宝阁上的盆栽葱葱郁郁,看来紫鹃她们每天都有精心打理。

    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她在外面呆了几个月,不想家是假话,回到国公府她才有一种真正放松的心情。即使府里女人越来越多,矛盾冲突越来越频繁,那也是她倾注了心血的家啊。

第二百八十一章 善于钻营的奏差

    刘基果然非等闲之辈,来到应天府没过多久就呈上了《时务十八策》。这十八策的主要内容是:一、先灭陈友谅、再取张士诚;二、剿灭方国珍;三、屯兵以自养;四、勿过度扰民、过度使用民力;五、严肃军纪、治军有方……

    朱元璋阅之大喜,再次揖拜刘基,称其为“先生”而不直呼其名,事无巨细,都要向他讨教。

    逐渐感受到冷落的李善长心中愈发不痛快,他觉得自己第一谋臣的地位岌岌可危。

    其实在众人眼中,朱元璋并没有冷落李善长,他依然是军中的大总管,负责管理文案,只是谋议战事这些情况少了一点而已。但是朱元璋以前太依赖他了,如今稍微偏重刘基,就让他顿感失落,甚至害怕彻底失去朱元璋的宠信,开始有意无意和刘基别苗头。

    同为文官,李善长心理微妙的变化很快就被应天府奏差胡惟庸察觉。所谓奏差是个很不入流的小官,掌赍送表笺章疏。胡惟庸听说朱元璋爱才,他自负才高八斗,巴巴地赶来投靠,却只混了个如此微末的文官职位,可想他心中有多郁闷。此时见李善长郁郁寡欢,满脸落寞,立刻意识到巴结的机会来了。

    胡惟庸备上礼物登门求见,他用了一个很不错的借口定远同乡拜访。这时候的人向来看重“同乡”之情,一般都不会拒之门外。

    但是对李善长来说,同乡多了去,朱元璋的旧部大多起源濠州、定远等地,随随便便一抓,就能揪出一个定远人。若是平时他根本就不会接见这些所谓的同乡,然而此刻的他有一种墙倒众人推的心情,听见居然还有人肯来拜见自己,除了惊讶更生一份感动。

    胡惟庸是个非常善于钻营的家伙,来之前特意打探了李善长的事迹和脾性,句句投其所好,提到刘基等江浙文士都带贬义,哄得李善长笑颜逐开。瞧着火候到了,他就恭敬备至地说道:“学生仰慕总管大人已久,大人高风亮节,劳苦功高,令学生十分敬佩,希望能够拜在大人门下,从此马首是瞻。还请大人不要嫌弃学生愚钝。”

    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