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后途 >

第199部分

后途-第199部分

小说: 后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去哪儿?”朱元璋问道,脑袋骤然离开柔软的地方,很不舒服。

    “两个孩子都闹起来了,我不得出去瞧瞧?你安心休息,我一会就回来。”马秀英停下脚步,正好李儿进门,她便交代李儿悉心照顾朱元璋。

    朱元璋不疑有他,叮嘱道:“男孩子小时候都顽皮,你可别太严厉,不要过分责备儿。”

    “知道了,我可不敢打你的宝贝儿子。儿妹妹陪着国公解解闷,我去看看就回来。”马秀英轻笑一声,离开房间,出门脸色就变得严肃起来,在逊影的带领下脚步飞快向客厅走去。

    李善长在客厅焦急地来回踱步,见到马秀英急忙行礼,“夫人,听说国公醒了?属下等有重要事情向他禀告。”

    “国公身子欠恙,说与我听吧。”

    “你……”李善长犹豫不决。

    “难道李总管信不过我?还是觉得我一个妇道人家无济于事?”

    “这……”李善长吞吞吐吐,他当然知道马秀英的厉害,但他效忠的是朱元璋不是马秀英,在这个男尊女卑的世界,他还是会潜意识地排斥过于强势的女人。况且初次见面马秀英就曾告诫过他,让他微微有些不快。有时候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如果第一次留下不好印象,以后怎么弥补几乎都不会改变了,所以李善长心底并不是特别尊敬马秀英,反而对马秀英有些忌惮。

    “不管你的消息多么重要,天大地大,国公最大,他虽然已经醒来,精神却很差,我是不会让你打搅他的。现在局势岌岌可危,国公的身体不能出一点差池,若是他再受刺激,谁担得起责任?他的心思,我略知一二。你如果信任我,不妨说出来,我们共同商议,实在拿不定主意的,我再去请示他;如果这样都不信任我,那李总管就请回吧。”马秀英语气很不耐烦,坚决不同意李善长见朱元璋。她一看李善长面带忧色,就知定然不是什么好事,这种情况下如何能再让朱元璋受刺激。

    李善长带来的消息确实十万火急,可是他见不到朱元璋就无济于事,两厢权衡下,他只得先告诉马秀英。

    这两个消息果然都不是好消息。

    其一,陈友谅驾船逃离龙江,眼看躲不过追兵,半路却碰到了由他弟弟陈友仁带领的援军。张德胜追敌心切,不慎被陈友谅的援军暗算,重伤身亡。廖永忠、华云龙等人悲愤异常,舍命冲锋,一场血战,将陈友谅杀败。但是陈友谅逃回江州,没过多久又召集旧部卷土重来,一时间竟占领了安庆。

    其二,蒋英等苗将杀了胡大海、耿再成后被朱文忠率军追击,这几人惶惶如丧家之犬,竟然投靠了张士诚。

    张士诚得知苗军造反,朱元璋军中混乱,就立刻派其弟张士信和大将吕珍率十万兵马包围诸全。

    马秀英听完李善长的消息,眉头躇紧,思忖了半晌才说道:“李总管,这两个消息都十分重要,确实应该告知国公定夺。但是这两个消息都非好事,陈友谅和张士诚的夹击对我军非常不利,我怕国公听闻后更加震怒,影响他的身体康复。特别是张德胜将军之死不可让他现在知晓,他不能再承受失去属下的悲痛。”

    李善长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赶来通知朱元璋,可是听到马秀英这样一说,他不由踌躇起来,朱元璋今日昏倒就是因为胡大海、耿再成之死,如果再知晓张德胜之死和陈友谅、张士诚的联手夹击,不知会被刺激成什么样。就像马秀英说的,天大地大,朱元璋最大,他是不敢冒着再度刺激朱元璋的危险行事了。

    马秀英凤目一凛,果断地说道:“这样吧,张德胜将军的事暂时不要告知国公。李总管,请你帮我通知汤将军、徐将军、常将军、冯将军、刘先生等人前来,我们几人先商量一个作战计划,然后我再请国公定夺。”

    李善长无计可施,只得通知朱元璋的心腹部将前来国公府议事。

第二百九十章 马秀英参议政事

    诸将见马秀英居然要参议政事,都露出古怪神色,这行军打仗乃是男子的事情,哪里轮到女人指手画脚。军中唯一一个女将军杨云花,那还是众人看在她是杨家后人,加上她自己确实骁勇善战,武力不逊男子,众人才勉强认可。即便如此,杨云花也只能算个末流的将军,像这种决议军策的大事她都没有资格参加。故而众人听闻马秀英要代替朱元璋出席,纷纷表示不服。周德兴更是直嚷嚷要见到朱元璋方能罢休。

    “闭嘴!”马秀英一身戎装,威风凛凛,声音不大,气势却凌驾众人之上,凤目凛冽地扫过一干部将,冷声喝问:“你们要见国公我不反对,但是谁先给我立个军令状,若是国公因此刺激病情,加剧事态恶化,谁来承担这个责任?”

    部将顿时犹豫不决。

    马秀英厌恶地看着他们,“你们个个都只想着如何解决战事,有谁真正考虑过国公的身体情况。他又不是铁打的人,这段时间连番战事不利早把他折磨得心力憔悴,昏厥就是一个严重的信号,难道你们真要把他累死才甘心吗?”

    众人面红耳赤,周德兴不服地嘟嚷:“哪有你说的那么严重……”

    “不严重?哼,你可知大夫是怎么说国公的病情的?”马秀英目光如炬冷冷射向他,“大夫说他身心交瘁、劳身焦思,已是强弩之末,如不及时放松心情,缓解压力,恐怕会留下头风症。”

    头风症众人知晓,这是一种持续性的头痛病,会不定时的发作,一旦发作起来痛不欲生。曹操当年就是得的这种病,每次一发作,他就心慌目眩,非常难受,盛怒之下还会杀人。而且此病还没有办法根治,华佗就是因为治不好他反被他杀害。

    若是朱元璋留下这种顽疾,受病痛折磨……众人惊惧,万一正在议事,朱元璋突然挥剑砍来,该如何是好?想到这些可能,他们哪里还敢提出强行打扰朱元璋的话。

    控制住了场面,马秀英缓缓说道:“诸位都是国公的鼎力能臣,即使国公不在跟前,相信你们也能决议出有利的战策,我在这里只是起个记录的作用,待你们商量好,国公病情有所好转,我就马上转达给他可行?”

    众人见马秀英不是要插手他们的计划,便应允认可,同意她旁听。

    “夫人足智多谋,若是末将等的建议有纰漏,还请夫人指正。”最早跟随朱元璋征战的汤和、徐达等人齐声说道,不顾众人反对鼎力支持马秀英发言,坚称她的谋略绝不在朱元璋之下。

    “不必,我目光没有你们长远,还是听你们说就可。”马秀英微笑摇头,虽然她自信谋略不在诸人之下,但这是个男尊女卑的世界,还是少说多听为妙。

    众人开始商量如何应对当前局势,讨论半天,仍是拿不定主意先攻打安庆还是先解诸全之围。

    刘基说道:“这就好比是先打陈友谅还是先打张士诚,我还是建议先打陈友谅。安庆城墙高而坚固,如今诸全被围,我军没有那么多时间消耗,不如直接攻打江州,端了陈友谅的老巢,再派兵支援诸全,届时我军顺江而下,势如破竹。”

    “有道理,听说张士诚目前只是观望,陈友谅却是倾巢出动,他对应天府势在必得,我们应该先对付他。”徐达赞同,又问马秀英,“夫人觉得刘太史之计可行?”

    “好主意!就依先生所言,先打江州,诸位马上回去部署粮草、人马,等国公身体一恢复就领兵出战。李总管意下如何?””马秀英一锤定音,她每天都会整理朱门送上的情报,对外面的战事了若指掌,刘基这个建议确实可行。

    “下官没有异议。”李善长神情一震,赶紧上前应道。刘基的建议有理有据让他无可挑剔,即使朱元璋在场也会同意这个计划。

    诸将见马秀英拍板敲定,李善长也赞同,便各自领命回去部署。

    就在他们陆续告辞的时候,马秀英对刘基执礼道:“先生留步,我还有一事请教。”

    李善长见马秀英和朱元璋一样都如此看重刘基,不光每每都会采纳他的建议,还要和他私下商量,心中十分不快,怏怏离开国公府。

    一堵高墙把府御隔成府外和府内,他站在府外觉得里面的世界离他越来越远,身为朱元璋身边的红人,竟然连面都见不到一面,这是否意味着他再也不是朱元璋的左膀右臂了呢?但愿这只是马秀英一人的手段,朱元璋还是如同往日看重他。可是想到朱元璋没生病时对他和刘基的态度,他的心恍恍下沉。烈日如炽,也驱散不了这丝寒意。

    待众人离去,马秀英愁道:“国公很担心两州兵变,衢州不保,先生有何办法?”

    刘基答道:“蒋英等人已经投靠张士诚,剩下的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朱文忠将军用兵如神,制伏贼党绰绰有余。夫人毋虑,要是国公实在担心衢州,属下愿意前去镇抚,顺路回乡葬母。”

    原来刘基母亲富氏病逝,儿子派人捎来丧信,但他因战事正紧,一直无暇抽身,此时见众人定夺了“先打江州,再解诸围”的计划,才想趁期间空暇的时间回乡葬母。

    马秀英大吃一惊,盈盈拜倒,“耽误先生丁忧实在惭愧。先生对国公赤胆忠心,我先代国公谢过。先生稍候片刻,容我取些箔金礼物,先生回去后好好为老夫人送葬。”

    刘基推辞。

    马秀英不允,“此乃我夫妻二人对老夫人的心意,不可拒绝。”想了想,说道:“你要回乡葬母可是一件大事,还是你亲自禀告国公吧。不过切记万万不敢提到张将军之死和陈友谅、张士诚夹击我军的事情。”

    “属下省的。”刘基颔首。

    马秀英调整心情,从容不迫地返回主屋。

    原本和李儿正低声说笑的朱元璋立刻沉下脸,问道:“你为何去了这么久?”

    马秀英一去就是几个时辰,朱元璋等得心烦意乱,若不是李儿一直劝他好好休养,他早就下床去看孩子们了。

    马秀英暗暗咂舌,只顾听将领商议军策,忘记朱元璋还在屋里,她急忙说道:“适才正要回屋,刘先生过府求见你,我就耽搁了一阵。”

    “他一定是有重要事禀告,现在人在何处?”朱元璋起身找衣服。

    “在小厅等候。”马秀英就知道是这种情况,朱元璋一旦涉及军务就什么都不顾了。她想了想,打算把将领们商议的决策晚一点告诉朱元璋,反正大军最早也要等到明天才能开拔,还有几个时辰能让朱元璋缓一缓情绪。

第二百九十一章 李碽儿产下朱棣

    刘基见了朱元璋先端详他的面容,见他脸色苍白,眼藏血丝,就依照马秀英所言不提其他,只说自己打算请假回乡葬母。

    朱元璋担忧道:“衢州岌岌可危,先生一走,我就更无思绪了。”

    “国公切勿担心,属下已有对策,愿意前去镇抚衢州。”刘基便把自己对马秀英的说法重复一遍。

    朱元璋听闻刘基母丧都没及时赶回去吊唁,十分感动,批准他的请求,还挑选了几个得力将士让他带走,以便路上调遣和保护。

    衢州之事有了解决方案,他心情舒畅,高兴地返回主屋。

    马秀英和李儿起身相迎,突然李儿捂住肚子叫起来,“国公、姐姐,婢妾肚子好痛,好像要生了……”

    马秀英定睛一瞧,李儿穿的白裙子已经渗出一些血水,她赶紧吩咐人去请吴夫人,又叫为她接生过的两个稳婆尽快过来。

    朱元璋也站不住了,急急上前扶住李儿,“没事,我在这里。”

    稳婆赶来,一见李儿都出血,立刻惊呼,“哎呦,哎呦,姨娘这是要生了,快躺下。”

    朱元璋把李儿抱到床上,问道:“不是下个月才生产么,怎么提前了?”

    稳婆无限纠结,孕妇提前生产的原因诸多,她愿意说就怕朱元璋不愿意听。

    李儿躺下后缓和了阵痛,断断续续喘着气,“婢妾听到国公昏迷的消息,当时就有些不舒服,许是因为这件事……”

    “孕妇是不能受刺激的,姨娘或许就是受到刺激,提前发作,好在孩子都九个月了,影响不大。”稳婆急忙安慰众人,同时心底暗惊,国公何时昏迷过,这种大事她在府里为何没听到消息。

    逊影看着忙碌的一干人,悄悄问马秀英,“主子,要不要给姨娘换一个房间?”这是马秀英的房间,如果李儿在这里生产,马秀英以后还睡不睡啊。

    马秀英犹豫了一下,“先让她躺一会,等她舒服点再换吧。”这事也怪不到李儿身上,谁能想到照看朱元璋的她会突然临产,此时看她痛不欲生的模样,马秀英无论如何也说不出现在就赶人的话。

    逊影没再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