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后途 >

第229部分

后途-第229部分

小说: 后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在这里贫嘴。”马秀英嗔怪道:“去跟你的将领说,要是他们不愿意风风光光地娶这些女子进门,我就给他们办场集体婚礼。”

    集体婚礼对于早期跟随朱元璋的将领来说不啻于一场梦魇,他们至今还对第一届相亲大会和集体婚礼记忆犹新。特别是周德兴当初为了认出两个新娘子被打得满头是包,此刻一听不把富绅女儿风风光光娶回家,马秀英就要再办场集体婚礼,急忙点头答应。

    后期跟随朱元璋的将领见周德兴这般勇猛的壮汉竟然二话不说就屈服在“集体婚礼”四个字下,偷偷一打听原因,最后都乖乖地照办。

    如此一来,应天府的豪门富绅们的心里总算平衡了许多,以胡、韩、杨、刘、赵、周、郑等大户为首开始陆续向朱元璋的军队捐资捐物。

    有了这些富绅的捐助,朱元璋的军队愈发壮大起来。

    看着迎风猎猎作响的军旗,朱元璋踌躇满志:张士诚,孤来了!

    此时张士诚已再次脱离元廷自立为王。

    原来朱元璋称王惊动了各方势力,元廷将之视为眼中钉,屡次派张士诚攻打朱元璋。然而朱元璋吞并了陈友谅的战舰亦然成为水上霸主,张士诚屡战屡变,十分懊恼元廷让他实力大损,部将们也不愿意再被元廷驱使天天打仗,干脆揣唆他囚禁了达识帖木儿宣布起义造反。

    张士诚一直对达识帖木儿心有不满,当即杀掉达识帖木儿祭旗造反,而且他还和朱元璋对着干,朱元璋自封吴王,他也自封吴王,于是百姓便把苏州一带称为东吴,应天府一带称王西吴。

    这一下元廷被东吴、西吴分疆裂土,更是捉襟见肘拿朱元璋无可奈何了。

    朱元璋却高兴不起来,张士诚现在的势力远不及他,居然也敢自封吴王,分明是挑衅他,既然张士诚如此嚣张,他就打到张士诚服气。

    正月刚过,朱元璋准备整军对付张士诚了,却先收到张定边在武昌立陈理为帝的消息,他顿时怒不可遏,自己都还没称帝,陈理一个弱鸡小儿也配称帝?他立刻亲率大军征剿武昌。

    这一次出征,朱元璋的军队从内到外都发生了惊人的转变,无论兵员来源、组训内容、武器装备、军事管理体系、军力的生成模式都在迅猛提升。

    以前朱元璋的军队尽是捡别人用过的武器、船只,如今朱元璋的疆土扩大,有了各种矿产也能自己制造武器了,特别是大批制造的铁甲、火药、火铳、石炮等武器愈发犀利耐用。

    原先朱元璋的军队穿得五颜六色,只是头缚红巾作标记,一看就是杂牌军。如今将士们一律身着红色战袄、战裙,头戴阔檐红皮壮帽,赤红的战旗在空中飞舞,远远望去,整个队伍犹如一条火龙蜿蜒爬行。

    西吴军的蜕变离不开富绅的资助,除了先前的姻亲活动把大家的利益绑在一起,朱元璋更是承诺,若是将来统一天下,每一户豪门富绅的资产都不会受到清查,一切照旧。有了这番保证,富绅们才积极资助朱元璋,当然其中也有一些有眼光的富商是打着前期投资后期回报的想法资助朱元璋。

    这支乌枪换鸟炮的军队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不日便来到武昌。捷报连续不断,先是傅友德只率五百名壮士就夺下了陈汉军控制的高冠山;接着郭英又刺死了武昌守将陈英;没过几天,常遇春又擒住了带领潭岳一带的兵马前来支援的大将张必先。

    眼见大势已去,陈友谅的儿子陈理整日惶惶不安,有意投降。

    张定边力劝小皇帝誓死守城,然而汉军残存部将见西吴军来势汹汹俱都望风而拜,小皇帝幼弱无知,被手下相劝,最终执意脱下皇冕出城迎接朱元璋。

    张定边不肯归附朱元璋,只好丢下陈理弃城远遁。

    朱元璋也不好意思当众赶尽杀绝,亲自扶陈理起来,和颜悦色地说道:“你别害怕,你父亲有罪,但他已经去世了。你主动开城归降,让将士和百姓都免遭生灵涂炭,所以我不仅不会治你的罪,还会奖励你。”

    陈友谅带兵一向主张进城后大肆收刮一番,陈理害怕朱元璋的军队也是如此,故而大着胆子求情道:“城中百姓饭都吃不饱,还求吴王的部下不要再扰民。”

    朱元璋哈哈大笑,“你放心,我的军队纪律严明,绝不允许有人扰民。”说完他吩咐士兵将府库中的储蓄全部取出买米赈灾。

    武昌的百姓原本提心吊胆,生怕战争一触即发,万万没想到吴汉双方不仅没有打起来,他们的生活更是得到了改善,不由喜出望外,到处宣扬归顺朱元璋的好处。

    旁边的郡县看到这种情况,全都望风归降。

    自此,陈友谅的汉室政权彻底灭亡,汉水以南,赣州以西,韶州以北,辰州以东,都为朱元璋所有,真可谓“广土众民”了。

    朱元璋在武昌设立湖广行中书省,命参政杨居守,后又在鄱阳湖康郎山以及南昌府两个地方建了阵亡将士祠,算是褒忠报功。

    安抚了武昌百姓,朱元璋将陈理带回应天府,因陈理是主动投降,朱元璋不好直接杀死他,但也不放心他,就封他为归德侯,关在一座府邸里打算从此软禁他一生。

    从皇帝沦为人质,而且是在朱元璋眼皮底下生活,那滋味可想而知。陈理每天都过得战战兢兢,如履浮冰,他身边的人也不好过,就揣唆他向氏献礼,请氏帮忙求情,让朱元璋外放他。

第三百五十章 阇氏的复仇计划

    陈理花费巨资打通关节联系到氏,在信中以晚辈之称恳求氏看在亡父份上帮忙向朱元璋说好话求情,他宁愿去掉归德侯的封号,离开应天府当个小官甚至平民。

    氏心有所动,就在服侍朱元璋的时候假意哭道:“贱妾昨晚做了一个噩梦,梦见陈友谅恶狠狠地对贱妾说,王爷杀了他的儿子,他也要夺走王爷一个儿子,可怜我那无辜的孩子竟是因为你们男人之间的斗争白白做了牺牲品……”

    朱元璋恼道:“这厮做了鬼居然都还阴魂不散,敢害我孩儿,我要把他的坟墓刨开,挫骨扬灰!”

    陈友谅在鄱阳湖中流矢身亡,遗体由部将张定边运回武昌,葬于蛇山南麓。此时陈汉政权已灭,武昌归朱元璋统辖,他如果真要动陈友谅的尸骨简直是小菜一碟。

    氏愈发哭得伤心,“你把他挫骨扬灰又能怎样,他在阴间恐怕会愈加欺负我们的孩子。可怜我的孩子,在阳间没有享福一天,在阴间也不得安宁啊!”

    朱元璋气结,他可没法派人去阴间征讨陈友谅。

    氏瞧着火候差不多了,开始求情,“王爷向来仁义厚德,贱妾斗胆请您为了我们的孩子宽恕陈理。他是陈友谅唯一的血脉,陈友谅必定会担心牵挂,如果把他外放到别的地方去,陈友谅或许就会跟去,以后就无暇伤害我们那可怜的孩子,也不会死缠着贱妾做噩梦了。”

    朱元璋犹豫不决,陈友谅虽死,其残存势力并未完全灭绝,万一有像张定边那样的死忠,非要簇拥陈理为帝与自己作对,自己外放陈理岂不是放虎归山了。

    氏又劝道:“王爷毋须担心,现在陈友谅已死,其部下逃的逃,降的降,陈理不会有机会东山再起了。而且他年纪稚幼,性格懦弱,给他帝位他也坐不稳,您还担心什么呢?贱妾以为,如果您肯真正给他一个官职,他必然心悦诚服,而那些归降的汉将也会愈发效忠您了。你若还不放心,就将他一人调离,汉营降臣皆留在应天府,他就算有不轨之心,也孤掌难鸣。”

    这番话说动了朱元璋,他向来以仁义著称,陈友谅都是他的手下败将,陈理一个稚子更是不足为惧,便看在氏求情的份上放过陈理,将他派到湖广任行中书省。

    陈理对氏感激不尽,发誓将来有机会一定会报答她的恩情。

    然而氏没有收下陈理的厚礼,却向他打听张定边的下落。

    张定边乃是陈友谅身边最忠心耿耿的悍将,氏不相信他真能放任陈友谅唯一的儿子不闻不问。

    陈理果然知晓张定边的下落,却支吾着不肯说。他虽然年幼,也能分辨人心。且不说张定边把他从乱军中救出,又拥护他为帝的事,单凭张定边自己的本领,如果肯归降朱元璋起码能获得一个大将军的职位,然而张定边宁愿避走也不受封,这样的忠义之士他如何肯出卖其下落。

    氏冷笑,告诉他如果不交代张定边的下落就马上劝朱元璋改变主意继续软禁他。

    到底自己的性命比旁人重要,陈理无奈,只得供出张定边其实隐姓埋名藏匿在泉南灵源山。他以为氏打听张定边下落是出自朱元璋的授意,还流着泪恳请氏不要告诉朱元璋,不要再伤害张定边。

    “你和你父亲一样虚伪!”氏哈哈大笑,笑得眼泪都流出来。她才不是为了朱元璋打听张定边的下落,她是为了自己的复仇计划。这一次她终于可以为妹妹、孩子甚至陈友谅报仇了。她立刻派人联络张定边,要他率陈友谅的残余旧部在半路拦截祭祖返程的朱标。

    原来她竟是把主意打到了朱标的身上,想要杀死朱标让马秀英痛苦一生。

    产生这念头的原因还得从郭惠来拜访她那天说起。

    当天郭惠直言不讳地指出是马秀英故意误导大家食用薏米,其目的就是想让她们这些孕妇流产。

    氏难以置信,马秀英再厉害也不可能算到她会想吃老鸭薏米煲啊。

    郭惠火上浇油地说道:“你可千万别小瞧王妃,她比谁都精明,她故意让吴氏说薏米有滋补养颜的功效,我们这些女人谁能不动心,就这样自动落入了她的圈套。”

    在郭惠的舌灿莲花下,氏信以为真,况且她心里隐隐怀疑马秀英是知道孩子血脉混淆,才容不下这个孩子,否则马秀英不会专程派吴夫人为她把脉,探查孩子的月份。

    她还在胡思乱想,又听郭惠说道:“王妃心狠手辣,从她逼着王爷杀死你妹妹就能瞧出她的手段多么狠毒。你那妹妹待人平易近人,处事谦虚恭顺,府里人人都喜欢她。王妃嫉妒她,又找不到借口处罚她,竟然硬把奸细的罪名按到她的头上,害得她年纪轻轻就香消玉损。多好的一个姑娘啊,到现在府里都还有人怀念她呢。你说,她要真是坏人,别人会想念她吗?也不知王爷当时是怎么想的,竟然就相信了王妃的污蔑。”

    瑜素雪当初在府里确实和仆人打成一团,所以氏向人打探瑜素雪下落的时候听到的都是夸奖瑜素雪的好话,她怎么也不相信妹妹会是马秀英口中的奸细,一定是郭惠说的那样,马秀英是出于嫉妒才设计陷害妹妹!

    氏面色变幻不停,既然马秀英能设计害死她的妹妹,也就能设计害死她的孩子。甚至也是因为马秀英才使得陈友谅在鄱阳湖身亡,可以说她现在的处境全是拜马秀英所赐,她的痛苦伤心全都来自马秀英。

    丧夫!丧妹!丧子!新仇旧恨齐聚心头,氏对马秀英恨之入骨,暗暗发誓一定要为亲人报仇。她本身只是一个普通妃子,无权无势,刚好陈理求她说情外放,她就想到借助陈友谅的残余势力来对付马秀英。然而王府戒备森严,张定边不一定能顺利潜入府中,她就把主意打到了去濠州祭祖的朱标身上,相信张定边也不会放过这个为主报仇的机会。

第三百五十一章 张定边伏击朱标

    祭祀了祖坟,朱标在返程的路上代表朱元璋去滁州觐见小明王韩林儿。

    此时虽然韩林儿实际是活在朱元璋的庇护下,但他名义上仍旧是朱元璋的皇帝,所以君臣拜见之礼不可废。

    韩林儿也是个比较悲催的人物,他的父亲韩山童死后,其手下刘福通找到他拥护他为帝,建立龙凤宋国。然而刘福通却自封丞相,加太保,掌握了实际政权。好不容易等刘福通在安丰战死,他又被朱元璋送到滁州继续当名存实亡的傀儡皇帝。

    这样一个时刻被别人左右人生的人物,纵然朱标是以臣子名义拜见,他也不敢托大,亲自出城迎接朱标,口称世子,态度亲和,一点也没有高高在上的皇帝威仪。

    朱标为人敦厚,别人敬他,他就愈发尊敬别人,拜见韩林儿的时候实实在在做完了一套臣子礼仪,让韩林儿十分感动,执意挽留他在滁州多待上几日。

    谁知这一停留,朱标险些遭遇杀身之祸。

    且说张定边收到氏的来信十分生气。

    氏在信中如此写道:她怀着陈友谅的遗腹子,好不容易瞒过朱元璋却被马秀英识破,马秀英用药打掉她的胎儿,还企图加害陈理,多亏她拼命周旋才让朱元璋同意陈理外放做官。现在她恳请张定边看在陈友谅和陈理的份上帮她报仇,刺杀去濠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