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后途 >

第277部分

后途-第277部分

小说: 后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纵使皇上英明神武,也只有一人之力,还需太史这样的贤臣辅助。太史若实在要请辞,能否再缓上几年,待到国盛民强之际,即使太史不请辞,本宫也会劝皇上放太史颐养天年。”

    话说到这个份上,刘基明白马秀英等于变相的给了他一个承诺,保证让他将来能够平安致仕,不会落到韩信一般的下场。他知道马秀英言出必行,当下不再犹豫,肃言道:“皇后娘娘圣谕,臣莫敢不从。”

    “皇上高高居于皇位,无法看清天下的各种细节。太史和诸位大臣分布各处,应该力求像皇上之耳目一样,帮助皇上增长见识。”

    “此乃臣的本分,臣虽无大智,仍有拳拳报国之心,必当克己守纪,鞠躬尽力。”

    “本宫不敢论朝事,唯请太史劳神费心了。”

    挥退了刘基,马秀英命人撤去围屏,长久的坐姿令她双腿发麻,猛的一下站起来竟有些头重脚轻的感觉。自有宫人上前搀扶,马秀英摒退了他们,慢慢走出华盖殿。

    “主子,外面起风了。”守候在殿外的逊影给马秀英披上一件披风,趁机问道:“主子可说动刘太史,奴婢适才见他出来面无表情,也不知里面是个什么情景,心里可着急了。”

    马秀英并未正面答复,悠悠叹道:“也不知留下他是不是错了,此人刚正不阿,若生在唐太宗手下,或许又是一个魏征。”

    这些日子逊影给马秀英读了不少史书,对历史纪事年鉴略有通晓,闻言笑道:“有刘太史在皇上身边辅助,皇上定能如唐太宗般贤明。”

    “希望如此。”马秀英不再纠缠这个话题,平心而论她觉得自己有些愧对刘基,刘基欲脱离这个勾心斗角的泥潭独善其身,她却用大义挽留刘基,令其深陷其中。

    其实两人都心知肚明,朱元璋打压功臣的决心从未放弃,他们的努力也只是让君臣暂时缓和,实际的矛盾根本无法消弭。然而知道又能怎样呢,一个为了夫君,一个为了国家,都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场争斗里,用微薄的力量守护着他们想要守护的人,保护着他们想要保护的一切。

第四百四十六章 杨婕妤受罚求饶

    随着众人的离开,华盖殿渐渐归于平静,宫人陆陆续续点亮周围的烛台,原来天色竟不知不觉暗下来了。

    福顺提着一盏气死风灯,瞧见马秀英脸色不虞,小心翼翼地问道:“主子是回坤宁宫,还是打算在宫里走走?”

    “嗯?”马秀英挑眉看了一眼福顺,她知道若非有事,福顺一般不会多此一举征询她的去向。

    福顺恭恭敬敬地说道:“适才有宫人来禀告,杨婕妤佩戴违规饰品,成穆贵妃罚其面壁思过十日,杖责随侍宫女二十。杨婕妤不服,说是成穆贵妃故意寻事报复她,闹到坤宁宫求您主持公道,还说您若不主持公道她就去见皇上。”

    “她有什么不服的,皇上刚刚颁布政令,后妃必须遵守戒谕纪律,她自己僭越,能怪得了谁。主子不必理她,看她是否真有胆量去求皇上。”逊影冷冷说道,对这个杨婕妤十分不待见。

    杨婕妤的父兄皆在朱元璋手下任职,其父本是山东一带的流寇首领,后被朱元璋招安任命为山东巡抚,其兄也是军中一校尉,故她一进宫就被封为美人,加上她容貌姣好,被朱元璋宠幸两次后就晋升为婕妤。

    不知天高地厚的杨婕妤仗着朱元璋的宠幸和父兄的权势加上郭惠的挑唆,常在宫中惹是生非。以前马秀英总是宽宏大度不予计较,如今换了成穆贵妃孙氏主事,可就没有那么客气了。

    “皇上为朝廷的事殚精竭虑,岂可再为这些琐事烦心,你们跟本宫去一趟翊坤宫。”马秀英苦笑,杨婕妤不算什么,但她父亲的势力不容忽视。

    山东一带在元末年间长久以来被雄踞当地的官吏、土豪、劣绅、军阀、土匪欺压得痛苦不堪,许多人生活悲惨流落他乡。朱元璋招安山东的流寇,并致力改善当地百姓的生活。杨婕妤的父亲等一批山东官员对稳定当地局势起着关键的作用,所以这个时候无论如何也不能因为杨婕妤的原因让朱元璋和山东官员君臣不合。

    逊影踌躇道:“主子,您是想要让成穆贵妃解除对杨婕妤的处罚吗?可是你之前就用僭越之罪处罚惠妃,这会让她朝令夕改有些不妥吧。”

    马秀英顿住脚步,其实她对付郭惠是因为郭惠暗中干了许多腌脏事让她忍无可忍,这些理由却不好摆上台面,故而寻了一个可以公布于众的处罚借口。但从表面来看,总之自己用僭越之罪处罚郭惠,却不让孙氏用僭越之罪处罚杨婕妤,未免就有些偏颇了。

    想了想,她便转回坤宁宫,果然见杨婕妤还候在殿里,见了她就俯身哭诉委屈,“皇后恕罪,臣妾并不知道那凤钗是逾制物品,臣妾一直因为那是支普通雀钗。臣妾之前与惠妃交好,惠妃赠与臣妾此物,长者赐不敢辞,臣妾才将发钗留下,今日本来打算还给惠妃无意被贵妃看见便说臣妾僭越,臣妾实在冤枉啊。”

    逊影在旁边听得直撇嘴,连凤凰和普通鸟雀都分辨不清,也不知该说杨婕妤是真糊涂还是假糊涂。况且福顺说了,孙氏处罚她是因为她佩戴逾越,如果她只是归还饰品藏在身上谁会看见,一听就知道她满嘴谎言,鬼话连篇。

    马秀英显然也明白杨婕妤的话里有破绽,不过她没有揭穿,而是说道:“宫中有规矩,你既然犯了错,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都应该受到处罚。”

    杨婕妤继续哭道:“臣妾知道错了,求皇后看在臣妾初犯的份上饶恕臣妾一次。”

    其实面壁思过十日并不是什么严重的处罚,然而后宫妃嫔众多,有些人轮牌侍寝一个月都不能见到朱元璋一次,如果这揭牌的日子恰好又在处罚期间,那就意味着两三个月都见不到朱元璋。后宫竞争如此激烈,谁都担心朱元璋有了新人忘记旧人,几个月不能见朱元璋比杀了她们还让她们痛苦。

    故而杨婕妤死活不愿意接受这个处罚,她把所有的求饶方法都用上了,“求皇后看在臣妾父兄为皇上鞍前马后的份上给臣妾一次机会,臣妾以后一定小心谨慎,再也不敢犯错了。”

    马秀英被她哭得烦不胜烦,想到她身后的亲人势力,说道:“这是成穆贵妃的决定,本宫也不好擅自更改,最多帮你向她求求情,你且回去听消息吧。”

    杨婕妤这才抽抽噎噎地停下哭泣,却不愿离去。

    马秀英也不理她,吩咐摆驾翊坤宫。

    内侍先行一步赶到翊坤宫通传,待马秀英来到翊坤宫,孙氏已率领宫人候在殿前。

    “臣妾恭迎皇后凤驾。”孙氏头戴翟冠,伏首在地,身着真红色的大袖衣,外罩一件红罗褙子,豆蔻兰指放在织有金丝的罗裙两侧。

    马秀英虚扶道:“贵妃请起,以后见本宫不用如此隆重。”

    “礼不敢废!谢皇后厚爱。”孙氏一本正经地说道。她头上带着的翟冠两侧插着银丝翟鸟簪,鸟簪嘴衔珠滴,正随着她起身微微颤抖。她的脸色比几月前红润了许多,精神也抖擞了许多。或许是居移气、养移体的缘故,穿着贵妃仪服的她显得高贵端庄,举手投足都带着一股浑然天成的优雅贵气,与她以前唯唯诺诺的软弱模样判若两人。

    孙氏身边跪满了人,这其中除了翊坤宫的仆役还有居住在偏殿的新进宫的妃子,虽然人很多,可是除了先前统一向马秀英出声行礼,这会都安安静静,目不斜视。

    “都起来吧。”

    随着马秀英声音落下,宫人们如出一辙的答谢起身,动作整齐、进退有序,显然被精心调训过。

    马秀英和蔼地说道:“贵妃的身体痊愈了吗?这阵子多亏有你协助本宫打理后宫,才叫诸事井井有条。”

    孙氏臻首微微一垂,“多谢皇后牵挂,臣妾十分高兴能为皇后分忧。”

    两人一问一答踏进翊坤宫。只见殿里陈设极为简单,除了汉白玉铺造的地面和黄梁木雕刻的柱子,就只有几张梨花椅子和一张大条案,多宝阁上也无物品摆放,整个大殿显得空荡荡。

    马秀英对福顺皱眉道:“贵妃的起居怎么如此寒酸,内务府是怎么安排的?”

    福顺哈腰,“奴才这就去查。”

    “不关内务府的事,是臣妾自作主张。”孙氏急忙说道:“臣妾听说皇上和皇后为国库焦虑,想略尽绵薄之力,所以命人把多余的物品都收拾起来,准备交给皇后处置。”

    筱儿趁机说道:“贵妃命奴婢把皇上和皇后娘娘打赏的东西都收拾一处,正要上交给皇后娘娘。”

    马秀英笑道:“贵妃不必如此节俭,你总要留些物品装点自己。”

    “让皇后见笑了,虽是杯水车薪,却是臣妾的一份心意。”孙氏脸上写满诚恳,眼神也坦坦荡荡。

    “你这份心意本宫姑且收下了。”马秀英赞赏地点点头,孙氏经过流产、荣升一事后,做事愈发有分寸,虽位冠诸妃之上,却不骄不躁,约束宫人、谦卑行事,倒叫马秀英越来越欣赏她了。

第四百四十七章 秉公执法不认情

    “皇后有事传唤臣妾一声即可,不敢劳皇后凤驾。”孙氏请马秀英坐在上位,自己侧坐于下方。

    “本宫来是为了杨婕妤一事。”马秀英笑容渐敛,说实话她一点都不想管杨婕妤的事,可是这背后牵扯的关系太多她又不好不出面求情。

    “皇后可是怪臣妾责罚不当?”孙氏立刻诚惶诚恐地站起身。

    “贵妃责罚皆出宫规,何来不当?”马秀英示意她坐下,“本宫并无指责贵妃的意思,只是法理不外乎人情,嫔妃们都是我们自家姐妹,一家人不必过于较真伤了和气。宋朝有许多贤惠的皇后,贵妃不妨翻阅典籍,查看她们是如何打理后宫的。”

    孙氏严肃地说道:“臣妾觉得宋朝的皇后太过仁厚了,正是因为她们的仁慈反而叫一些妃嫔目无宫规、以下犯上。皇后切勿重蹈覆辙。”

    马秀英不以为忤,笑道:“过于仁厚有何不妥?总要比刻薄好吧!”她又有意反问孙氏,“黄老之学是什么?为何汉朝的窦太后非常喜欢此术?”

    孙氏答道:“黄老之学把清静无为作为根本。像弃绝仁义,让老百姓注重孝顺友爱,这就是它的教义。”

    马秀英叹道:“孝顺友爱就是仁义?难道有让人弃绝仁义却只去讲究孝顺友爱的道理吗?”

    孙氏沉默不语,她有她自己的底线。马秀英虽然说的有道理却不能说动她,她猜想马秀英可能身居高位看不见下面的刀光剑影,其实后宫里的女人不是我踩你,就是你踩我,哪有什么真正的孝顺友爱。勾心斗角在后宫是常见的,姐妹情谊也不过是昙花一现。马秀英可以不在乎那些私下搞小动作的女人,她却不能放过那些陷害她的女人。

    像这次流产之事,杨婕妤就和郭惠一唱一和硬把事情说成意外。其实宫中妃嫔都清楚,哪有那么多的“意外、凑巧”,无非是上位者的态度决定了事情的性质。如今她成了一后之下的贵妃,她的态度也能左右事件的大小,她可以抓住妃嫔僭越的事大做文章,也可以轻轻放过,然而杨婕妤先前和郭惠联手对付她,这次落到她手中自然不能善罢甘休。

    马秀英见孙氏不作答,知她听不进自己的劝,遂说道:“罢了罢了,既然你心中自有主意,本宫以后不再干涉,本宫早说过,你的决定即是本宫的决定,今日倒是本宫食言了。”

    孙氏不卑不亢地说道:“臣妾惶恐,只是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皇后以情度法,反而滋生了妃嫔的骄纵,臣妾能够理解皇后的体恤,其他妃嫔未必珍惜皇后的苦心。”

    马秀英默然,她总是习惯用平等的眼光看待众生,然而在这个尊卑有序的朝代,根本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人权一说。就像杨婕妤佩戴违规饰品一事,在她看来只是无足轻重的一件小事,可是尊卑次序在那里,低级妃嫔穿戴高级妃嫔的装束便是犯了僭越之罪,她的不予计较反而是一种破坏制度的行为。再则她和孙氏考虑的出发点不一样,她要考虑到后宫和朝廷的纽带关系以及对社会和百姓的各种影响,孙氏却不用考虑那么多,只要依法处事即可。其实这样也挺好,有孙氏的秉公执法在前,反倒能让她从许多不好决断的事情中抽离出来。

    想到这里,马秀英不由连连苦笑,“贵妃说的是,倒是本宫的失误了。”

    孙氏施礼道:“多谢皇后不计较臣妾的出言不逊。”

    “谁说本宫不计较,”马秀英佯怒,在一众宫人的惊惧神情下缓缓说道:“本宫罚你以后必须执法严谨、公正办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