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后途 >

第292部分

后途-第292部分

小说: 后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秀英招招手,一个侍卫自觉地奉上银两。马秀英继续教育朱,“一两金子等于十两白银,一两银子等于一贯铜钱……你若想吃什么,先把价钱问好,不能白吃别人的东西。”

    朱颐指气使地冲面食摊主喊道:“那个谁,你这东西多少钱?”

    “叫老先生!”马秀英气得打了朱脑袋一下,“夫子是这样教你的吗?你真是不学无术。人人皆有称呼,若是不知道怎么称呼,看到年迈的长者就喊爷爷,中年人喊叔伯……”

    朱委屈地叫道:“爷爷和叔伯早就仙逝了,他们在太庙。”

    马秀英欲哭无泪,恨不得出现一道雷劈死自己算了。

    摊主陪着笑脸上前招呼,“几位小公子想吃点什么?”

    这个问题儿童还是交给朱元璋教导吧。马秀英深吸一口气,吩咐掌柜上了几碗元宵。她知道晚饭的时候,孩子们其实都没吃多少东西。

    朱元璋解决了小偷的事走过来就看到朱、朱吃得不亦乐乎,马秀英鼓着腮帮子生闷气,朱标正在劝说安慰马秀英。

    “他们又惹你生气了?”朱元璋也要了一碗元宵,他本就起于微末,对路边摊并没有什么嫌弃讲究。

    马秀英气馁地抱怨,“是妾身觉得自己太失败,妾身和儿说话好像在对牛弹琴。”

    朱标附在朱元璋耳边,小声述说刚才发生的事情。

    朱元璋听罢,不以为然地说道:“这些贱民哪有资格让朕……我的儿子岂能随意叫爷爷叔伯。”

    马秀英反驳道:“难道让他们见人就叫‘那个谁’?等他们去军营,见了将士也是那个谁、那个谁的乱喊?”

    朱元璋呛了一下,“将士自有姓氏官职,当然不能叫‘那个谁’。”

    马秀英数落道:“至盛唐就在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孩子们不明事理,我们更应该教导他们发自内心对人尊之爱之,谦和有礼……”

    马秀英每说一句,朱元璋就点一次头,“你说的对,不过这些道理等回宫了让夫子好好教导,今天我们是陪孩子出来玩耍啊。”

    看着朱元璋明显敷衍的态度,马秀英气鼓气涨地扭过头,自己究竟在操哪门子的心哦。

    “你们怎么只顾自己吃,不管你们母亲?”朱元璋对儿子们使眼色。

    “母后,”三个调羹同时递到马秀英嘴边,其中一个调羹里的元宵还被咬了一口,朱煞有介事地说道:“孩儿尝了一下,这个豆沙馅的最好吃。”

    马秀英又好笑又好气,再也绷不住面孔,噗嗤一下破了功。

第四百七十六章 再现大脚之言论

    对于从未见识过民间风情的皇子们来说,任何一样物品都能引起他们的好奇。见到热闹就往人堆钻,看到好玩的东西就想要,不管吃不吃得下都要尝尝新奇的食物。

    朱左手一个泥偶,右手一串糖葫芦,嘴里鼓鼓的也不知塞的是糖葫芦还是别的什么吃食。

    朱头上戴了顶锦翎帽,长长的雉翎扫来扫去,路人纷纷避让,他却摇头晃脑玩得不亦乐乎。

    就连最沉稳的朱标也拎了一盏走马灯,兴趣盎然地转着灯罩。

    马秀英宠溺地看着孩子们,这个时候孩子们才真正露出了天真灿烂的笑容,不似在皇宫一板一眼,言行举止随时都有人指教。人总是这样,得到一样就要失去一样,他们从小不缺锦衣玉食却也相应失去了普通孩子拥有的童趣和自由。

    朱元璋从不知道带孩子竟然这么辛苦,比行军打仗还累。他的嘴巴都要说干了,孩子们还问个不停;他的腿都走酸了,孩子们还兴致勃勃继续前行。

    随行的侍卫不再隐藏踪迹,寸步不离朱元璋一家,同时他们还担负着自动提款机和自动提货机的功能。

    这一点朱元璋做得比较好,从不允许任何人包括他自己私拿百姓的东西,无论孩子们挑选的小玩意钱多钱少,他都会让侍卫留下相应的金额。

    小贩看到财大气粗的主人和大包小包的随从,就知道这一家人出手阔绰,莫不卖力吆喝,把压箱底的好东西都拿出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买买买、吃吃吃。三个孩子觉得这是他们有生以来最快乐的一天,天底下竟然有这么多好玩、好看又好吃的东西,原本只是出来看烟花,结果成了最愉快的购物之行。

    马秀英注意到他们一家人身边又多了几个一脸严肃、蓄势待发的彪形大汉,估计是兵马司收到皇上微服出宫的消息派来的护卫。看着这些神情肃然的护卫,马秀英有些不好意思,本来他们只想悄悄出来游玩,结果还是惊动了官府,只怕这会整个京城的官员都坐立不安,街上的气氛似乎都有些紧张了。

    马秀英便对朱元璋说道:“时辰不早了,我们回去吧。”也确实不能再让孩子们逛下去了,一个个肚皮撑得滚圆,再吃下去会出毛病的。

    朱元璋早有退意,当即就叫孩子们回宫。

    朱和朱正玩得流连忘返,哪里肯回,撅着嘴,丧着脸,脚下似缀了千斤重,半天迈不出一步。

    朱标腼腆地说道:“儿臣想给宫里的弟弟妹妹买些礼物。”

    朱和朱眼珠一转,叫道:“我们陪大哥去挑选。”

    朱元璋笑道:“既然你们有心,那就买些礼物再回去。”他却不肯多走一步,叫了侍卫陪孩子们去采买物品,反正身边还有都察院的护卫。

    “这样好吗?”马秀英问道。他们本是微服出宫,若是朱标带些礼物回去,岂不是大刺刺地向后宫宣布他们出宫了。落在有心人的眼中,只怕不仅不会领朱标的情,反而还会把朱标的行为当成一种炫耀。

    朱元璋慈祥的目光追随着几个孩子的身影,漫不经心地说道:“有什么不好?标儿仁德,难得他出宫玩耍还能想着弟妹。儿和儿做事就不如他这样周全。”

    马秀英欲言又止,她的担忧只能放在心里,不能说出口,否则就成了一种挑唆。

    “母后,我听到有人在议论您。”朱跑回来拉着马秀英的手往来处走。

    朱好像有些不高兴,“他们说……”

    追上来的朱标抢在朱开口前急急说道:“他们说母后温良娴舒,仁慈宽厚。母后,儿臣买好礼物了,我们回去吧。”

    “才不是呢,他们在说母后的坏话。”朱愤愤不平地吼了一声。

    “怎么回事?”朱元璋的虎目霎时瞪向几个侍卫。

    侍卫面面相窥,哪敢把刚才听到的话说出口。

    马秀英拍了拍朱元璋的手背,示意他稍安勿躁,微笑着问朱,“儿,你说。”

    “他们嘲笑母后的脚,说是只有粗俗的女人才不缠足,还说母后是马大脚、不好看……”朱气得脸都涨红了。他不明白马秀英的脚跟粗俗有什么关系,但他看得出来这些人都在嘲笑侮辱马秀英。

    “那些人在哪里?你们为什么不把他们抓起来?”朱元璋眼里闪着一股无法遏制的怒火,铁青着脸质问侍卫。上次淮西女人大脚画像的罪魁祸首还没抓住,这些人又冒出来造谣生事。

    “皇上,侍卫要保护孩子们,哪里腾的出手。”马秀英抓住朱元璋的手不放,唯恐一放手这个男人就要去杀人了。她知道自己的天足在这个时代算是一种生理缺陷,但她自己并不自卑,“别人怎么说都无所谓,只要皇上不在意就好。妾身是皇上的妻子,不是他们的妻子。”

    朱元璋犹自愤怒,“他们怎敢私下议论一国之母?”

    “妾身也是人啊,只要是人就会被人说,皇上何必和平头百姓计较。”

    “可他们说你的脚……”

    马秀英讪笑道:“妾身确实是一双天足,百姓说的是事实有何错?妾身觉得百姓敢说真话反而体现了皇上治下圣明。”又问三个儿子,“夫子是不是也教育你们要实事求是,不说假话、空话?”

    朱标等人迟疑地点点头。

    马秀英再问道:“母后在你们眼里好不好看?”

    三人毫不犹豫地应道:“母后是世上最美的人!”

    马秀英对朱元璋笑道:“只要孩子和您不嫌弃妾身,妾身就心满意足,其他人与妾身何干?”

    “朕不能容忍他们这样放肆地议论你。”朱元璋还是怒气难消,就要叫侍卫通知纠察使抓人。

    马秀英劝阻他下令,“为政者,不可偏听偏信,标儿刚才也说有人赞妾身温良娴舒,仁慈宽厚。皇上何不听听百姓之言再做决定。”

    “还不带路!”朱元璋有气无处发,冲着侍卫哼了一声。

第四百七十七章 荷花灯迷惹出事

    侍卫赶紧在前面带路。

    马秀英拉着怒气冲冲的朱元璋一再相劝:“今天过节皇上难得与民同乐,若是真有什么不好的言论也请皇上低调处理,不要惊扰了百姓,毕竟大部分百姓都是向着您、拥护您的,何必为几个人破坏了如此盛世祥和的气氛。”

    她不得不提前给朱元璋打预防针啊,万一朱元璋怒极一声令下又是血流成河,只怕以后百姓都不敢过元宵节了。

    朱元璋不置可否地哼哼,虽有不满却不似刚才那般剑拔弩张了。

    众人来到议论的人群,这是一个灯谜摊子。彩灯高悬,上面贴着很多灯谜,图文并茂,引来无数人围观猜射。

    这种活动由来已久,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摊主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测。此类游戏既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参与的百姓众多,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人群,摊主不得不时时提醒大家后退,让出一定的空档好方便后面的人也能看到灯谜。

    其中一个荷花灯上有画也有字。画中是一位光着一双大脚的妇女,怀里还抱着个大西瓜。旁边是字谜诗:“女子同眠,两又并肩,人挑扁担,月去耳边猜一人物。”

    有个进京赶考叫王庸的书生立刻答道:“应该是马皇后。”

    摊主立刻把荷花灯递过去,“恭喜这位书生答对了,你拿好。”

    与他同行的书生就问为何是这个答案。

    王庸解释道:“女子同眠是‘好’,两个又并肩是‘双’,人上挑扁担是‘大’,月去耳三个字合并是‘脚’四字相连,谜底就是‘好双大脚’。怀抱西瓜谐音‘淮西’。听说马皇后就是一双大脚,祖籍淮西。”

    有些本地百姓立刻联想到前两年坊间流传马皇后的谣言,为这事皇上还下过文字狱,这些聪明人当即默不作声离开灯谜摊子。

    王庸不知京城曾经发生文字狱一事,还在对同伴叹息道:“听说马皇后贤明淑德,可惜一双大脚美中不足。”

    缠足开始于北宋后期,兴起于南宋,元朝被推翻后,世人为了恢复汉人传统,把这陋习也发扬光大,以至于缠足之风在明代特别兴盛,女子莫不以缠足为美,像马秀英一双大脚反倒成了瑕疵。

    同伴说道:“听闻马皇后出身平民,早年丧失父母,所以才没缠足。”

    一个满身酒气的年轻男子闻言痞笑道:“马皇后的那双脚肯定都撑破了弓鞋绣履,也不知皇上把玩起来是什么感觉。”

    他身边一群擦脂抹粉的少年附和道:“南巷的赵寡妇也是一双大脚,大哥去摸一摸就知道了。”

    王庸怒斥,“兄台慎言,他人岂能和马皇后相提概论?”

    男子悻悻道:“谁不知你们文人最喜欢三寸金莲,还有人题什么香艳欲绝、魂销千古的诗句,这会倒假正经了。”

    王庸和同伴怒视男子。

    男子瞪着眼,“怎么?不服气?老子就见不得你们这些人模狗样的家伙。老子说皇后咋了,老子还说皇上呢。”

    那群少年起哄道:“大哥,揍死这两个不开眼的家伙。”

    原本笑眯眯关注事态的灯谜摊主急忙劝说几人,却被男子一巴掌扇到地上。

    王庸和同伴自知惹不起这群地痞流氓,拿了荷花灯就欲走。然而此时想走晚矣,男子和众少年把他们团团围住,就要动手之际,突然冒出数个彪形大汉,把男子、众少年、王庸及其同伴和灯谜摊主都控制住。

    王庸对抓住自己的人喊道:“你们是什么人,为何抓我和我的同伴?”

    男子喷着酒气,也对扣住自己的大汉叫嚣道:“你知道我是谁吗,敢抓你大爷。”

    大汉们亮出腰牌,冷冷地说道:“巡城御史办案。尔等非议皇后死罪!”

    王庸大叫:“我们没有!”

    男子酒醒了大半,“将爷,有话好好说,我是杨……”

    “带走!”大汉一耳光打得男子嘴角流血,众士兵押着王庸等人就走,根本不给他们辩解的机会。

    看热闹的百姓顿时惊呼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