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后途 >

第302部分

后途-第302部分

小说: 后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母后?”常美荣手猛的一抖,声音都不由自主地提高。

    “我怀着太子的时候受震,太子出生就有心悸,大夫说过不能让他过于劳累和情绪激动,饮食也要清淡一点……”马秀英本想告诉常美荣有人要害太子,可她怕惊吓住常美荣,故而换了一种说辞。

    然而常美荣聪慧过人,当即就听出马秀英话里有话。惶恐地问道:“母后,是不是有人对太子不利?”她虽然年轻,却并非无知,尤其是她被选为太子妃后就知道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时常看一些史记和宫闱的书,对后宫的了解并不浅薄。

    马秀英即没否认也没承认,沉默地看着常美荣的眼睛。

    常美荣急促地问道:“是谁?父皇可知晓此事?”

    “我现在还不能告诉你是谁,没有证据也不好禀告给皇上,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你和太子都小心一点。

    “臣媳一定会照顾好太子,母后您也要小心。”

    见常美荣还想着自己,马秀英欣慰地笑道:“你放心,母后一定不会让对方奸计得逞。这事先别告诉太子,他身体不好,轻易别让他动气动怒。”

    “臣媳明白。”

    两人又说了一会话,马秀英本来还想等朱标放学回来一起用个晚膳,谁知赵成来传皇上即刻召见。

第四百九十六章 装傻充愣扮委屈

    马秀英的提醒让常美荣心神不宁,猛然听到朱元璋突然让人传旨召见马秀英,心更是提到嗓子眼,下意识地抓紧马秀英的手,惶惶道:“母后?”

    “别担心,母后没事。”马秀英也不清楚朱元璋急着见她所为何事,她最近并没做什么触怒朱元璋的事情啊,安抚常美荣两句就跟赵成去了御书房。

    路上逊影打探道:“赵总管可知皇上传皇后娘娘有何事?”

    赵成眼观鼻、鼻观心,一本正经地答道:“影女吏见谅,奴才不知。”

    他心里嫉恨马秀英扶持梁珉跟他作对,态度虽然恭敬,其实一点口风都不肯泄露。

    马秀英淡淡地看了赵成一眼,这位总管太监似乎没把她这位皇后放在眼中了。以往不用逊影开口这些太监就会争相巴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绝对不会像现在,逊影主动询问还碰了个软钉子。想到赵成从前殷勤小意的态度和现在刻板生硬的态度,她忍不住微微躇眉。

    凤舆很快抬到御书房,进了屋,还未等马秀英施礼,朱元璋就直接问道:“听说你放了几个宫人出宫?”

    “之前妾身已禀告过皇上,为了恭贺太子新婚妾身准备遣放一批宫人。”马秀英眉头一动,消息传得可真快啊,杨家女眷才放走没多久,朱元璋就知道了。

    “可你没给朕说放的是杨家罪婢!”朱元璋不满,他这边才制定了杨宪和其家人的罪行,转过头马秀英就把人给放了,岂不是无视他的判决。

    “是吗?”马秀英索性装傻充愣,“没人给妾身说那些宫人是杨家罪婢啊,妾身见他们在宫中表现良好,岁数也不小了,就放了出去。另有两三个小宫女妾身看她们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留在宫中只会吃闲饭,索性一并打发出去了。以后咱们宫中还是得定条规矩,不能招收太小的宫人做杂役,妃嫔都要劳作,这些宫人怎能比妃嫔还清闲……”

    朱元璋噎了噎,后宫不得参与朝政,马秀英硬说不知那几个宫人是杨家罪婢也说的过去。他虽知马秀英在狡辩,却无法点明。

    马秀英一脸的委屈,“不知谁给皇上说的这些,妾身管理后宫,难道放几个宫人出去都不行吗?就算她们是杨家罪婢,皇上都能大赦天下,为何不能给她们一个新生的机会?犯罪的是杨宪,这些女子不过是依附杨宪,她们并没有做出损坏朝廷和国家的事情啊。”

    “你是皇后当然可以。”朱元璋被问得十分尴尬,想想也是,作奸犯科的人他都可以饶恕,何必和几个女人斤斤计较。他转移话题,说道:“朕今日视察太学归来,国子监已有太学生数千之众。”

    洪武二年,朱元璋诏告天下,所有郡县均需设立学堂。他依照前朝制度在京城设立了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国子学,其前身就是应天府学。

    校舍位于鸡鸣山下,后改学为监,故又称国子监。专门招收全国各地优秀的学生,置祭酒、司业及监丞、博士、助教、学正、学录、典簿等官,设六堂为讲习之所,分经义、治事二斋教学,力主经世致用。

    马秀英见好就收,顺着朱元璋的话恭维道:“皇上即恩泽了平民百姓,又为朝廷招揽了人才。国子监人才济济,将来都是国之栋梁啊。”

    “希望这些太学生以后出任地方都能对得起身上的官服。”朱元璋很高兴,他培养这些监生除了是为国家筛选人才,还有将来替换掉旧臣的意思。毕竟这些监生是他御笔亲批、朝廷供养,算是他的门生。天子门生自然不屑掺和到其他的党派中,如此才能巩固他的权利。

    马秀英更关心这些监生的生活情况,问道:“听说太学生就读其间,只有本人能得到微薄的生活补贴,他们的家眷靠什么养赡呢?”

    监生的主要来源分为四种:一是从全国各地秀才中选拔的正途监生,到此作进一步深造;二是三品以上京官的子弟或皇帝恩准入监的子弟;三是各藩地土司子弟和外国的留学生;四是最不入流的捐监,挂名监生,意思是只要交足银子,就能领取“监照”,和马秀英前世的高价生差不多。

    没办法啊,朱元璋缺银子,只好用这种办法开源节流,蚊子再小也是肉,那些有钱人愿意花大价钱送儿子上学,既能助长学风,又能让国子监充盈,朱元璋何乐而不为。

    马秀英问的是第一种监生的生活情况。古代考取秀才没有年龄的限制,有些神童十岁就能中取,有些人白发苍苍还在耕读。一般人考中秀才则都已成年娶妻,他们进了国子监既能学习又有国家津贴,养活自己没问题,但是他们的妻儿父母就没人养赡照顾了。

    朱元璋被问住,他只关心监生的学习生活,哪有时间操心他们的家庭情况。

    马秀英建议道:“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妾身以为要让这些太学生不为家人琐事操心才能专注学问,妾身恳请皇上拨一笔专款用来照顾太学生的家眷。”

    “贴补太学生的生活,户部已经诸多抱怨,若是还要顾及他们家眷,只怕国库没有那么多银两。”朱元璋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马秀英的话有道理,可是国家穷啊,要不他怎么会准许捐监这种现象出现呢。

    马秀英转了转眼珠,“太子大婚收了不少贺礼,妾身把这些贺礼折换成银两就能解决这个困境。”

    朱元璋大摇其头,“你连自己儿子的家当都不放过,再说太子那点贺礼只是杯水车薪。罢了,罢了,你再去朕的私库取些银两。”

    “皇上都鼎力相助,太子更不该拒绝。”马秀英替自己儿子做出决定。她打算用这些钱照顾监生家眷,再设立一个奖学金制度,促进这些学生严立课程,奖诱备至。

    正在读书的朱标突然打了一个喷嚏。看来天气转凉,得添衣物了。

第四百九十七章 老娘找儿子要钱

    马秀英在朱元璋这里征得同意,转身又去了东宫。

    常美荣听闻马秀英去而复还,连忙迎出来,虽然面色平静如常,但是急切的语气还是出卖了她内心的不安,“母后,父皇那边没事吧?”

    马秀英给了她一个安慰的眼神,“没事,你父皇今日在御书房批阅奏折,我就过来跟你们小两口一起用晚膳。”

    常美荣稳住心神,吩咐人去御膳房通知加餐。

    案几上摆着一碟水晶桂花糕,晶莹剔透,看着十分可口。常美荣说道:“母后若是饿了,先吃点桂花糕垫垫底,这是妃娘娘送来的,油润不腻,入口不涩,太子很喜欢。”

    “妃倒是爱做这些小玩意。”马秀英轻笑一声,捻了一块放进嘴里,香甜的味道马上充斥口腔。

    常美荣道:“妃娘娘每个月都会差人给太子送点心。”

    “她是把太子当亲生儿子对待,说起来当年没她救助,我和太子差点出事呢……”马秀英简单地说了一下当初李儿舍身救他们母子的事情。

    常美荣立刻说道:“改日臣媳亲自去谢谢妃娘娘。”

    两人又说了一会闲话,饶是马秀英问心无愧,可要向儿子、儿媳伸手要钱还是有些惭愧,慈祥地看着常美荣,犹豫了片刻不知如何开口。

    “母后有事尽管吩咐。”常美荣平静的心又提到嗓子眼,她现在还对马秀英说有人要害太子的事心有余悸呢。

    马秀英脸色微红,“刚才皇上给我说起国子监的事情,国子监已有数千太学生,朝廷也会贴补他们的生活,但是他们的家眷就无人顾及,故而我想筹备一笔专款用来照顾太学生的家眷。无奈国库紧张……我想先挪用太子大婚的贺礼,待以后国库充盈了,我再给你们补上,你可别怪我啊。”

    “母后说的什么话,朝廷有事,臣媳和太子责无旁贷,能尽绵薄之力高兴都来不及,怎么会怪母后。”常美荣放下心来,马上吩咐总管去拿贺礼名单,又说道:“臣媳想给娘家写封家书,若是母亲和大哥知道母后的义举,一定会大力支持。”

    马秀英看常美荣没有半点不舍,反而还要让常府捐助,十分高兴,“你和太子能心系朝廷,皇上和我都很欣慰。你娘家就别叨扰了,开平王妃难得清静几天。”

    常美荣腼腆地笑笑,“母亲如今吃斋念佛,若是这等行善积德的好事不让她知晓,只怕她要生气呢。”

    马秀英知道常美荣是要为娘家争面子,遂应道:“如今王府靠你大哥支撑着,可不准破费太多。皇上那边我会告知的,也不能让那些太学生忘了王府的恩德。”

    常美荣不好意思低下头,“臣媳知道瞒不过母后。”

    马秀英说道:“我就喜欢你这直爽的性子,想做就做,不必遮遮掩掩。不过宫中不是每个人都坦坦荡荡,你得防着一些不安分的人做的小动作。我让太子把贺礼捐出来不仅是为了照顾太学生家眷,更是为了巩固圣心,皇上心中有太子,便谁也动摇不了太子的地位。”

    常美荣立刻抬起头,正襟危坐。

    马秀英继续教导,“我本来不想给你说宫中的腌脏事,可是有人都把主意打到太子头上,我也就不得不说了。从古至今,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斗争,这些斗争往往充满了丑陋的激情和不能实现的希望。战场是将士厮杀的地方,朝堂是官员角逐的地方,后宫就是女人算计的地方。不要以为战场才能置人死地,你父皇曾经说过文人一张嘴胜过武将一把刀。我想告诉你,女人的算计有时比文人还厉害,杀人不见血还让你喊不出痛。人人都渴望权力,后宫的女人也不例外,她们或是为自己谋划,或是为子女铺路,若是正常的竞争倒还罢了,偏生有些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成穆贵妃就曾经被人下药流掉孩子,终身不孕……”

    常美荣听得目瞪口呆,她出身武将家庭,一直被常遇春灌输杀伐果断的观念,加上常遇春没有纳妾,内宅不存在嫡庶之争,所以她从未想过女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会比战场厮杀更激烈。

    十五六岁的年纪还只是个孩子啊,可是马秀英不得不狠下心对这个脸色苍白的女孩说道:“太子身体不好,出生就备受我和皇上的关注,所以一直以来没人敢打太子的主意,可是皇上登基后忙于朝政,我又管理着后宫,难免对太子有所疏忽。加上现在皇子众多,就有些不长眼的人把心思动到太子身上。太子性格仁厚纯善,不知人心叵测,我也不愿让这些事脏了他的眼,污了他的耳,只能让你操心了。”

    常美荣心中有点不舒服,马秀英不愿脏了太子的眼,就能污了她的耳,到底不是自己的亲娘啊。若是自己的娘亲,一定会把她保护得非常安全,不让她受一点伤害。

    马秀英牵着她的手,语重心长地说道:“你也别埋怨母后,母后并不是让你去算计谁,只是让你多点警惕性。我并不希望你整天陷在勾心斗角中,但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大的事情母后会为你担当,一些不上台面的手段得你自己防着。有些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

    常美荣心情好受了一点,敛衽道:“臣媳明白了。”

    马秀英再三叮嘱,“借着这次捐献贺礼的事情,你好好清理东宫,不安分的人都别留,外面的食物不要拿进宫中。”

    常美荣看了看桌上的水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