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

第69部分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第69部分

小说: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志向了汴梁,而此刻的汴梁好似蛋糕一样,只能任意宰割。
    “我为大宋的宗室,当今的仪王殿下,太上皇的儿子,本应该拱卫宗室。此时大宋面临生死危亡的时刻,大宋可能明天就亡了,世人都可以投降,但是唯有皇室不能投降,皇室投降,想要获得平民而不可得,只会是妻子受到侮辱,自身尊严被践踏,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
    “大宋将要亡了,汴梁可能将要破城了,我宁愿以死殉国,也不愿意投降。生命诚可贵,道义价更高,若为尊严故,两者皆可抛。”
    “此时西军精锐尽数丧失在救援太原的路桑,汴梁再也无守城之兵,更是没有勤王师,汴梁将要城破了,大宋将要灭亡了,这已经是定局了,即便是孙武再世,白起重生,韩信降临,也无法扭转败局!”
    “汴梁城要破了,我无力做那擎天之柱,无力撑起倒塌的大宋,可我却可以回到汴梁,回到京畿,与父亲,兄长共存亡。君王死社稷,天子卫山河,社稷亡君王崩!”
    “我决定回到汴梁,回到那必死之地,不求成功,但求杀身成仁,为大宋留下最后一滴鲜血,唤起大宋千万百姓迷失的心灵,唤起华夏沉睡的国魂。抗击异族入侵,从来没有不流血就成功的,抗金必然会流很多的血。那抗金第一步,从我流血开始吧!”
    赵朴没有详细的分析战局,没有鼓动人心的说着胜利的前景,而是有些悲情的描述了一副国破山河在,汴梁化为焦土的情形,描绘出一副一代贤王,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伟大形象。
    一开始说着,有些煽情的味道,有些做作,有些演戏的色彩,可是说着说着,渐渐的进入佳境中,一切都是说得实话。
    赵朴不是勾践,没有国家被灭,依旧淡然从容;也没有李煜那种,老婆被强奸了无数次,已经面不改色的从容。他是一个感性的人,或是一个意志脆弱的人,受不得一丝的人格侮辱,不会忍耐,没有顺从之感。
    可能会硬折断不弯而死,却很少会委曲求全而生。
    他怕死,但是他更怕屈辱的活着。
    Ps:感谢555你欺负我大赏。下一章,23点发布。努力码字,为了证明本是有价值的。



第98章讨贼檄文
    “王爷,我们愿意与你共生死!“
    王彦等人齐齐的跪倒在地,效忠道,眼神中闪现着狂热之色,好似一个个虔诚的教徒一般。
    赵朴心中满意了一丝,他们总算是没有人他失望。而他也总算是具备了小胡子的一丝演讲天赋,一丝高超的煽动力。
    “起草讨贼檄文,传檄河东!”赵朴再次抛出了重磅炸弹。
    自从那场战斗结束之后,已经有了一个月的时间。经过一个月时间的修养、训练、洗脑,该传授的已经传授了,再继续训练效果也不太大了,最需要做的是战斗,只有在战斗中,老兵带新兵,新兵见过血,杀过人,才能成为老兵,才能成为精锐。
    汴梁城被围,这是大宋巨大的危机,也是他巨大的机会。
    天予不受,必受其谴,赵朴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当然了,不求成功,但求杀身成仁,为大宋留下最后一滴鲜血。这只是嘴上说一说而已,一看情况不妙,赵朴会第一时间撒腿就跑。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
    讨贼檄文,古代就有。武王伐纣,写下了伐纣檄文,述说纣王的各种罪过;袁绍讨伐曹操时,许琳也写下了骂曹操的檄文;后来李敬业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也写下讨贼檄文。
    檄文,讲究的是出师有名。
    不过,赵朴看不起这些檄文,倒不是说这些檄文写的不好,缺乏文采。恰恰是因为这些檄文太有文采了,因为太有文采了,是专门给读书人看的檄文,花冠精粹,绚丽无比;可是一般人根本听不懂,更是看不懂。
    这有些本末颠倒的味道。
    檄文,意在广而告之。
    檄文,不应该太过讲究文采,而应该讲究简单,让多数的老百姓,文化水平低,甚至是没有文化的人,也可以听懂。
    几经修改之后,檄文诞生了。
    只是到了最后,为了文章的命名上争吵了起来,有的说是《保卫汴梁宣言》,有的是《抗击宣言》,有的是《讨伐金军背信弃义》…………总之在命名上,各有各的说法。最后赵朴拍板了,檄文的名称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文章写道:
    “自古以来,华夏为宇宙中心,万邦之首,赫赫威名,远博亿兆国度,凡太阳照射之地,华夏为尊,号为天朝上国。胆敢有挑衅华夏威严者,必万劫不复,族灭生死,前有东胡、匈奴,后有五胡、突厥。
    华夏和平为本,与人为善,和谐相处,但有朋友到家,美酒招待;但有虎狼,妄图以力侵袭,必遭华夏反击,匈奴已族灭,突厥亦相随。
    然则,今有女真族,不知礼仪,妄图以骑射之强,染指华夏,人心不足蛇吞象,可悲哉!
    女真有五罪:一罪,侵占幽云,拒不交还,背弃盟约,此乃无义;
    二罪,女真大肆杀戮,河东之地本有百万户,战乱一年以来,仅存十万户;
    三罪,女真不识天数,妄自掠夺百姓土地,圈地为牧场,百姓失地,无以为生;
    四罪,女真所占之地,尽数剃发留辫,留头不留发,留法不留头,擅自篡改汉人衣冠,孔孟不存,礼仪不在,万古圣道湮灭;
    五罪,子承父业,父死儿即位,此乃天地之本。然金太宗吴其买,禽兽也,夺侄儿皇位,毒杀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害死金太祖嫡长子;
    女真不识时务,完颜粘罕更是禽兽,屠杀太原城。昔日花花正定府,锦绣太原城,如今只留尸体在汾河。
    女真妄图覆灭华夏,可悲哉!
    自古以来,未有异族征服华夏,匈奴不行,五胡不行,突厥不行,契丹不行,党项不行,女真也不行。一寸山河一寸血,华夏血性不灭,抵抗不休。纵然河东、河北陷落,抵抗不休;纵然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北京大名府和南京应天府相继陷落,华夏抵抗不止。
    热血犹在,华夏不灭。
    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不分士农工商,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华夏必胜,千万黎民必胜,大宋永垂不朽。
    胆敢有助纣为虐者,胆敢有做石敬瑭之流国贼者,天下共诛之,必将遗臭万年,后代为之蒙羞。
    八字军全体将士宣言。”
    全文不足七百字,却是简单明了,不拗口,不生涩,没有太多的之呼也者,也没有太多的典故引申,可是一针见血的指出,这场宋金交战,大宋必胜,金国必败。文中也有狡猾之处,巧妙的用华夏替代了大宋,还捏造了许多不存在的理由。
    这片文章,也可以看做是八字军的宣传主张。
    比如留头不留辫子,留辫不留头,只是清朝在盛行。这个时代的金国,也要求汉地的百姓剃发留辫,但是远远没有后世那样严重。
    还有金军圈地运动,的确是在幽云地区发生过,不过很快的停止了,因为圈地的收益不及种地的收益。
    还有完颜阿骨打是病死的,为了金国的稳定,才将皇位传给了弟弟,而且按照女真部落的习俗,这种继承方式是合理的。可是却被捏造成了金太宗杀害哥哥,谋夺侄儿的皇位,典型的金国版本的“斧声烛影”。
    至于真相如何,那就让世人去猜想吧!
    三人成虎,谣言传播是很快的。
    至于最后,落款也是极为狡猾。这篇文章,不再是某个人写出的檄文,而是八字军整体的檄文。免去了当出头鸟,被打击的害处。
    檄文写成之后,快速的印发出去,最后全军将士都是拿着一摞,这也成为八字军行军的必备物品。每到一个地方,都是往城墙上帖,遇到看似有文化,或是识字的人,都是送上一份。而军中要求,将檄文的内容倒背如流,忘记了爹妈的名字也要记住檄文的内容。遇到老百姓,要不断的宣讲檄文的内容,典型的集体搞传销。
    一切正如赵朴说得那样,军队不应该只会砍人,只会杀人,那只是禽兽,野兽,注定是没有前途的,而应该是是宣传机器,应该将八字军的抗金思想,宣传到百姓心中。
    在百姓心中,有了我们八字军,才能更好的抗金。
    此刻,八字军不仅是赵朴安身立命的本钱,更成为了他主张的宣传者,与那些士大夫、读书人争夺舆论阵地的最忠诚信徒。
    而很快檄文传播向了河东的每一个角落,甚至开始在河北,河南,甚至是在江南流行。士大夫看了檄文之后,立时大骂道:“金狗欺人太甚,竟敢于篡改孔孟之道,竟敢摒弃圣人之道,摒弃汉家衣冠。“
    农民看了檄文之后,立刻大骂道:“胡人太可恶了,竟敢抢爷爷的地,爷爷跟你拼了!”
    官员看后,则是不屑道:“文采太差了,定然是落地秀才写的!”
    读书人看后,一拍桌子,热血沸腾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壮哉!”
    而远在汴梁的宋钦宗看后,恍惚道:“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北京大名府和南京应天府相,真的会沦陷吗?”
    而远在关外的黄龙府的金太宗看后,立刻拍起桌子大骂道:“污蔑!”
    一篇檄文,挑动了天下人的心!
    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八个字也是被彻底记忆。
    伴随着八个字的,是那只八字军。
    八字军过去,还真的没有人知道。可是随着这片檄文之后,八字军天下闻名。



第99章靖康耻后,路在何方?
    宋朝是个浮夸的社会。
    在宋朝,真正受到重用的是那些浮夸之辈,而真正的能臣则被轻视。
    岳飞不及秦桧重要,王安石不及苏东坡重要。
    为何如此?
    不是皇帝昏庸,而是时风如此。
    岳飞抗击金军,守卫襄阳,功劳极大。可以说守住了襄阳就守住了大宋。即便是金军渡江南下,即便是临安北攻破,最后也得灰溜溜滚回来。后世在襄阳失守之后,南宋再也无力回天,即便是有文天祥拼死抗击,还是无用。
    可是岳飞还是不如秦桧,因为秦桧的“宋体字“,闻名世间,在士大夫之间极为显赫。
    其实,没有宋体字,中国还是中国;可是没有了岳飞,中国就失去了脊梁。可是宋人不这样认为,因为浮夸。
    王安石的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等,即便是在后世也是有着借鉴意义。他失败了,可是曾经却尝试着努力挽救大宋的危局,虽败犹荣。可以指责王安石变法种种缺陷,却不能贬低王安石为国为民之心。
    而苏东坡,则是没有出人的政绩,出色的也仅仅是写出诸多的好诗、好词而已。
    没有了苏东坡,大宋依旧是大宋;可是失去了王安石,大宋却少却了几分激情。可是王安石不如苏东坡,世人记住赤壁怀古的,也远远大于记住青苗法。因为宋朝浮夸。
    在这个时代,实干的官员,会被世人鄙视为不知情趣;拼死战斗的将军,会被世人蔑视为莽夫。
    而那些不会治理一方,贪墨不断的官员,整天厮混在青楼,写着一些诗词,可能会被称作为风雅;那些不懂军事,只会欣赏歌舞,或者是卖弄风骚一番的将军,却被成为儒将,
    这个时代的价值观,很是奇葩。
    可以不懂军事,但是不能不懂作诗填词;可以不懂权术,不懂帝王之道,但不能不懂书法;可能不懂为官之道,不懂富裕一方,但是不能不懂绘画。
    只要是精通琴棋书画,不懂军事不要紧,不懂为官之道不要紧,不懂天下大势也不要紧。
    这是个浮夸的时代,浮夸的时代,重名不重实,重外不重内。
    在这个浮夸的时代,世人的价值观普遍肤浅。
    这注定了,说比做重要,骂人要比干实事强。只有有了好的名声,即便是这不行,那不行,也会拥有了一切。
    赵朴深知,八字军砍了多少金军,灭了多少女真军,收复了多少失地,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宣扬出八字军的口号,让世人都是知道八字军,而借助着八字军,将抗金的口号宣传出去。只要有了好的名声,一切都会有的。
    那幅檄文,与其说是讨伐金军的檄文,不如说是赵朴为八字军打广告,为自己赚取民心民心,收拢政治资本的伎俩。
    …………
    南下,这是不容置疑的战略。
    太原失守之后,汴梁失守已经成为了定局,靖康之耻将会发生。
    靖康之耻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因而得名。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除了烧杀抢掠之外,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