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

第87部分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第87部分

小说: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皇帝不是那么好当的,也不是人人都可以当皇帝。
    有枪就是草头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只是特殊时期。在大多时刻,当皇帝需要根正苗红,最好是嫡子,嫡子不行,也要是赵氏宗室子弟。
    不是有兵,就能当皇帝的;也不是大权在握,就能当皇帝。
    北宋末年,金军南下侵扰,迅速攻破汴京,俘虏钦徽二宗,占领北宋北方大片国土,但由于尚处于奴隶社会晚期的金国无法统治已处于封建社会顶峰的北宋国土,同时也为避免受到北方宋朝遗民起义的直接打击,金国通过在这些地区扶植了一个政权,名为楚,为“靖康之耻”后金国扶植原北宋太宰张邦昌所建立的傀儡政权。
    后世称为伪楚。
    伪者,名不正,言不顺,没有人承认。
    公元1227年3月8日,金国册立原北宋太宰张邦昌为皇帝,国号“大楚”,定都金陵,并与金国以黄河故道为界,史称“伪楚”。
    很是滑稽!
    就连张邦昌也觉得他不是当皇帝的料,是伪朝。
    张邦昌登基的第二日,听从大臣吕好问的建议,派人四处寻访仪王赵朴,并计划出迎宋哲宗废后孟氏入宫垂帘听政。
    4月9日,张邦昌召集拥护自己的官吏议事,选择还政的处理办法。当晚,请元佑皇后孟氏垂帘听政,自己以太宰的身分处理政务,表示还政。追回前所发的各路赦文,所任官吏各回原职,并将大宋受命之宝献给仪王赵朴,元佑皇后孟氏也派遣其侄同持大宋之宝并手书至应天府处,劝赵扑登皇帝之位。
    公元1227年4月10日张邦昌正式宣布退位,仍称太宰,宋哲宗废后元佑皇后垂帘听政。“伪楚”政权至此宣告灭亡,前后存在时间不过三十三日(亦作三十二日)。
    而同时,张邦昌前往南京应天府请罪。
    坐在椅子上,赵朴看着跪在眼前的张邦昌,心中唏嘘不已:大宋的洗脑教育太可怕了。
    “张相公免礼!”赵朴起身,亲自扶起张邦昌,脸上带着激动之色道,“张相公,一心为国,我已经知晓!”



第127章金军的臭棋
    历史证明,破坏容易,重建艰难。想要毁灭一个政权很是容易,可是再建一个政权,却是极为艰难。
    汴梁被攻破了,两位皇帝被擒拿而走,宋朝也彻底灭亡了。
    金国高层认为,北宋政权拥地广大,财物众多,而不藩服,又与金争燕云与平州之地,这是和它的“中外一统”、“民宜混同”的政策相冲突的。为了占有河北、河东的土地,掠夺宋的宝物财富,使宋政权臣服,因此,发动了攻宋的战争。但是,遇到了宋政权和军队、人民的抵抗,这使他们改变了原有的打算,所以,在攻下宋都汴京之后,除满足了他们占有河北河东两路土地要求之外,则坚决灭掉北宋政权,对黄河以南地区代之以傀儡政权,作为“世辅王室,永作藩臣”的藩属。
    这个计划是美好的,可是没有一个傀儡政权,能够胜任这个任务。不是穿上龙袍,就是皇帝,也不是有了玉玺,就可君临天下,百姓认可,那才是龙袍,才是玉玺;百姓不认可,那就是乱臣贼子,就为违逆。
    扶植张邦昌成立伪政权,这可以说金军最大的昏招。
    赵朴心中暗自欢喜,幸亏金军没有立宋钦宗,宋徽宗为傀儡皇帝。
    若是金军真的那样做,就大事不妙了。
    宋徽宗、宋钦宗,就相当于后世的老蒋、汪精卫、一个汪精卫投降,破坏就那样大,若是老蒋投降了,危害何其巨大!
    宋朝宗室投降,成立傀儡政权,麻痹百姓,造成了危害太恐怖了。
    当年,石敬瑭当了儿皇帝,结果丢失了幽云十六州,宋朝失去了燕山,长城一带防线,结果之后的战争中处于被动,不得不一再妥协。
    若是宋徽宗,或是宋钦宗当了金军的傀儡,成了汪精卫,金军可以一步步蚕食,一步步割地,一步步消耗大宋的国力,直到最后大宋的国力彻底耗尽,再也无一丝反抗之力,那时金军将会提前于蒙古,统一南北,建立一个广大的政权,那时也没有南宋什么事情了。
    不怕鲸吞,就怕蚕食。
    历来,想要搞鲸吞,往往是失败,比如日本,想要靠着三个月灭亡中国,往往是头破血流,耗尽了国力。
    而那种钝刀割肉,一步步的削弱国力,一步步的侵蚀,往往成功。就好比是蒙古灭南宋,打了五十年,这五十年不是连续不断的大战,而是打打停停,在打仗中不断的蚕食南宋的领土,不断的消耗南宋的国力,最后将南宋耗死了。
    而八旗军入关之前从**哈赤、皇太极,多尔衮,到顺治,康熙,经过了五代,长达四十年时间努力,不断的蚕食,不断的侵袭,最后才一举灭了大明,一统天下。
    蛇吞象,往往会噎死;而一步步蚕食,往往会成功。
    以宋徽宗,宋钦宗那种软弱的个性,金军扶植他们为傀儡政权,认金太宗为爹,这两货绝对是点头答应,最后绝对是沦为哈巴狗。那时借着傀儡皇帝的名义,一步步侵蚀大宋,那时大宋真的可能顶不住。
    不过,金军竟然扶植张邦昌为帝,政治上还是太幼稚了。
    此时的女真,还是刚刚走出山岭,完颜阿骨打比不上**哈赤,完颜斡不离,完颜粘罕也不如皇太极,多尔衮。
    …………
    此刻,赵朴宽慰着张邦昌,不说张邦昌称帝的那段经历,只是诉说,在金军大营为人质时,两人相互照料的情景。
    渐渐的张邦昌消除了心中的恐惧,渐渐的平静了下来。
    说着说着,赵朴问道:“如今大宋危机,不知道张相公有何计可以安天下?”
    “这个……”张邦昌眼神中闪出一丝难以之隐。
    赵朴对身边的宫人道:“你们全部退下,舞儿你护卫在门外,十丈之内,不得有人靠近!”
    宫内的太监、宫女纷纷退走,房间内,只剩下两人。而此刻王舞月,则是守在门口,眼神警惕的看着一切。
    张邦昌眼神中闪过惊讶,眼神扫过王舞月,以他老辣的眼神,自然看出王舞月正是女子,只是陛下对这位女子出乎意料的信任,让她护卫在外,不让外人靠近。
    “陛下,**不得干政,陛下似乎太过宠幸这位女子了!”张邦昌委婉的劝诫道。
    “**自然不得干政,不过太宰不必担忧。她无父无母,自然不会有外戚,我就是他最近亲的人,她不会背叛我的!”赵朴沉声道。
    张邦昌也不再这个问题上纠结,而是问道:“陛下,如何看待金军?”
    “虎狼之师,如日中天,大宋弱旅不可匹敌!”赵朴坦然道。金军的战力很强,若是单纯的防御守城还可以,若是野战必输。不过防御,从来不是单纯的防御,单纯的防御必然失守,南宋的钓鱼城那样防御强,也陷落了;襄阳城防御,固如金汤,也是沦陷了。
    野战,是宋军必然面临的课题。
    “那陛下,打算如何对待金军?”张邦昌问道。
    “是战?是和?犹豫不定!”赵朴道。
    张邦昌开口道:“陛下,还是议和吧!”
    赵朴立时脸色变得铁青,神情冷酷到了极点,可还是问道:“理由!”
    “金军强大,我军不如,唯有议和,才能求得社稷保存!”
    “议和?”赵朴冷笑道,“就算是我想要议和,金军也未必答应,能战方能言和。若是不能战,即便是议和而不可得。岂不知人心不足蛇吞象。”
    “汉贼不两立,王室不偏安!议和是不可能的,即便是我们想要,敌人也不会答应。反而是借着议和之名,一些乱臣贼子趁机扰乱朝堂,弄得天下不安,人心惶惶!”
    张邦昌却道:“议和只是暂时的,只是缓兵之计。如今河北,河东等地·的义军连绵不断,金军在黄河以北极度不稳,无力南下,我军正好议和,从而获得喘息的机会,训练士卒,加强武备,才能一雪前耻!”
    “时间,世界上最缺的就是时间!”赵朴淡淡道,“时间只有半年,甚至是三个月,当秋天到来的时刻,就是金军南下的时刻,练兵的时间仅仅有三个月!”
    …………
    次日早朝,张邦昌以太宰的身份出现在了朝堂之上。
    只是他出现,立刻遭到了李纲等人的口诛笔伐,似乎张邦昌就是国贼,要将他诛杀。而张邦昌也不服气,立刻反唇相讥。立时间,朝堂之上,争吵起来,好似菜市场一般。
    赵朴恼怒不已,这个李纲为何老是抓住小辫子不放。
    “诸位,如今金军退去,但不久之后金军就会再度南下,不知如何布置秋防,不知如何不知黄河防线。还有如今河南之地,尽数灾荒,饥民颇多,不知如何赈灾?”赵朴看着吵闹的朝堂,不得已只能是赤膊上阵,抛出了一个巨大的命题。
    秋防和赈灾!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金军南下的季节,如今距离秋季,没有几个月了,必须要布置黄河防线,防备金军南下,同时要赈灾。随着金军南下,大量饥民的出现,赈灾是必然的,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百姓饿死吧!
    这才是今天朝会的主题,而不是惩治张邦昌。
    “陛下,请还都汴梁!”这时,一个老臣开口了,正是宗泽。
    Ps:感谢wangang93…,麒麟727打赏。



第128章还都汴梁
    还都汴梁?
    听到这四个字,赵朴的脸色立时间变得绿了。
    汴梁,位于中原地带,黄河边上,易攻难守。谁守着汴梁,谁就等于背上一个大包袱,大量的钱财,大量的兵力,都是投入了这个无底洞。而对手,只需要派上少量的兵力出击,就可以将汴梁拖死。
    还都汴梁,等于是一脚踏入了鬼门关。
    赵朴不怕死,可是却不想找死。
    还都汴梁,除了得到可怜的少的很的政治意义之外,既得不到经济利益,也得不到军事意义。为了一点可怜的少的政治经济意义,将大宋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在一个无底洞中,太不划算了。
    只是片刻的功夫,赵朴就给宗泽下了一个定义:书生意气,不堪重用。
    “这尚且押后,最重要的就是秋防,还有赈灾。金军南下,不知死了多少百姓,我们有罪呀?”赵朴恍然间有些叹息,“三司请速速制定赈灾计划,开支等;而枢密院,兵部快速制定秋防备计划,明天我便要见到奏章!”
    这时,各个大臣,又是陆陆续续提出意见,鸡毛蒜皮不断,忙忙碌碌中结束了早朝。
    而在早朝结束之后,赵朴向内侍道:“速速召见李纲,宗泽、张俊、黄潜善、吕颐浩、范宗尹、朱胜非、赵鼎…!”
    ………………
    此时,赵朴正在翻看小册子,这个小册子上,写着宋徽宗、宋钦宗,乃至到他这一代的著名大臣的信息,记载了几百人之多。这是内侍为制作的,为的是帮助他认识朝廷内各个重要大臣。翻看着小册子,赵朴不觉感慨,太监果然是皇帝的贴心小棉袄,哪里需要那里来。
    翻开一页只见上面写道:
    “李邦彦,怀州人,字士美。太学上舍生出身。宣和五年,官至尚书左丞。生长市井,习惯猥亵卑鄙,应对便捷。善调笑谑骂,能踢蹴鞠,经常以街市俚语为词曲,人争相传唱,自号李浪子。善歌唱,尤爱徽鞠,破技高超,曾以“踢尽天下毯”自诩。是微鞠组织“社会徽鞠队”小队员,自号“李浪子”,人称“浪子宰相”。陈东领导人学生,反对投降,曾上书言其罪。钦宗不得不让他出知邓州,又提举亳州明道宫。临走时李邦彦又推荐同是投降派的唐恪继任宰相。”
    小册子上评价道:大奸臣。
    赵朴轻笑道:“大奸臣未必,也是可怜人,只可惜生不逢时!”
    “白时中,字蒙亨,寿州寿春人。进士出身,累官为吏部侍郎,因事出知郓州。不久又得召用。政和六年,拜尚书右丞、中书门下侍郎。宣和六年,担任太宰兼门下侍郎,封崇国公,一切奉蔡京父子的意志。靖康之变时,时中建议钦宗弃城逃跑。后被弹劾懦弱。不久卒。”
    小册子上写评论道:大奸臣!
    赵朴又笑道:奸臣倒是未必,只是性子有些暗弱,身为宰相,是他最大错误!”
    “吴敏,字元中,真州人。大观二年,辟雍私试首选。蔡京喜其文,欲妻以女,敏辞。因擢浙东学事司干官,为秘书省校书郎,京荐之充馆职。中书侍郎刘正夫以敏未尝过省,不可,京乃请御笔特召上殿,除右司郎官。钦宗既立,上皇出居龙德宫,敏与蔡攸同为龙德宫副使,迁知枢密院事,拜少宰。敏主和议,与太宰徐处仁议不合,纷争上前。御史中丞李回劾之,与处仁俱罢,为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顷之,言者论其比蔡京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