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强汉 >

第224部分

强汉-第224部分

小说: 强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是要想办法清除周边的威胁,尽可能的发展中原式的固定农耕地,形成有效的堡垒体系来保证西林的安全。”
    摊子大了问题总是会接踵而来,随着肃慎灭亡,肃慎占领的几座矿场毫无疑问成了汉部的财产,也许应该更加确切的讲——它们全部成了林斌的私有财产!
    说到私有,林斌最近还在考虑是不是放松对私有制的限制,适当的增加部众私人财产的获取渠道,用这个方法来增加部众的生产热情,等待时机成熟后执行全面的社会制度,毕竟想要让部众牢牢地钉在一个地方,并愿意为那个地方流血需要让部众有动力。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总是需要让部众知道守住了那个地方自己能获得什么样的好处,他们才会不是强迫性的而是愿意去主动维护。这样看起来林斌是失去了很多财产,但却是因为失去而获得了更多。
    听起来很矛盾?的确是有那么点矛盾,这里面牵扯太多了……
    林斌还是漫无目的地渡步,在要等的人没有出现之前这样的举动还会一直持续下去,索性这样的时光不是很多,大约一刻钟的等待,他想要见的人来了。
    韩安国和郑元到来的第一时间就是赔罪。
    林斌不喜欢虚的礼仪,他径直问:“发生了什么事?”
    韩安国与郑元对视一眼,他们同时笑了笑,由郑元答道:“适才几名后生争论,听之有趣便多听了一会。”
    林斌有几个优点,最佳的优点就是不会随便发怒,他简单的“嗯”一声也不想深究,之所以示意韩安国和郑元来不是为了扯淡,而是谈正事。
    到了林斌目前这种地位根本不用他开口就有人会
    两名新来的大臣送上茶水和糕点。其实如果需要林>;来招待,那么作为负责照应生活起居地家老(管家)就是失职,这里失职就等于必死。
    说实话,林斌不是很习惯这个年代的茶,这时候如果想喝茶需要临时煮,所谓的煮茶并不是简单的丢几片茶叶就明火煮,什么样的茶叶需要加什么样的配料,火候和材料总是能影响茶的味道。过程的操作是否合理、是否熟练、放材料地顺序是否正确。种种地种种就诞生了所谓地煮茶技巧——也就是茶道。
    技艺方面的事情林斌很少去关注。他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去研究炒茶,如果硬要说他对什么比较关注的话当属农业。
    “请两位来是有要事。我想请两位讲讲你们对汉国内战的看法。”
    韩安国和郑元一如既往的彼此相视都陷入了沉默,郑元更是干脆站起来双手腹背渡步,韩安国则是专注于旁边小姑娘的煮茶技艺。
    林斌不着急,他内心有自己地想法,叫韩安国和郑元来只是想衡量一下得失,顺便考证自己的想法是不是成熟。
    郑元专著法学。法家的事情或许可以问,但是问国事则是有点牛头不对马嘴。所谓术业有专攻,政才是政才,吏史是吏史,他想当然耳的想:“定是牵及律法修订,此问乃是问韩安国。”
    韩安国自知躲不过去,硬着头皮道:“不知君上有何疑难?”
    林斌没有马上说话,他顺着韩安国的视线瞧去。煮茶的小姑娘正在用一根类似刷子的东西在刷‘爵’。‘爵’是樽的一种,由于煮茶传承自华夏文明,春秋战国时期饮酒地器皿。主要地作用是表示身份,用得起‘爵’的人家需要拥有爵位。
    ‘爵’可以说是最早的酒器,功能上相当于现代地酒杯。流行子夏、商、周。‘爵’的一般形状,前有流,即倾酒的流槽,后有尖锐状尾,中为杯,一侧有鋬,下有三足,流与杯口之际有柱,此为各时期‘爵’的共同特点。
    林斌唯一有些没明白的是煮茶小侍女刷洗饮酒用的‘爵’是做什么,唯此说明林斌一直忙于兵事真的很少享受奢侈的生活,古人饮茶之余需要先行漱口然后再引用茶水,用‘爵’盛的液体漱口也有讲究,非公、侯不得用‘爵’,算是彰显贵冑,表达身份尊贵的一种方式。
    “我有三个疑问。”
    “君上请讲。”
    “第一个疑问是你为什么强力主张南下。唔……必须老实回答,不要误了我的判断。”
    “这……末将力主南下别无它意,此因刘安举兵作反,汉国必倾力平乱,如此北方空虚之际拿下汉国数郡充当缓冲,日后便是汉国欲举兵攻我,君上也还有空间作为缓冲有余时与众臣商讨对策。”
    “这么说只是想拿下汉国数郡,不想问鼎中原了?”
    “末将不好说。”韩安国见林斌双目炯炯有神地看着自己时,他知道必须有个说法,“若天子可快速平定刘安,君上自然是无法进军中原,那时得汉国三郡二国乃是极限,有利为何不图之,错失良机实不可也!若天子无法快速平定刘安,双方陷入对峙或是胶着则可大有作为,立时君上多有选择,单是旁观两方争斗便是大利,待两方相争俱伤时,君上挥军南下一战而定中原,何不乐栽?”
    林斌在琢磨韩安国的话,他认为韩安国的想法是正确的,汉部必须保证自身的安全,而想要保证安全就需要不断壮大,想要壮大只有去夺取别人的利益。
    这一次无论汉部怎么做都会被卷入汉国内战,内战的双方都不会相信林斌愿意就这么无所作为的在旁边只瞧不动,汉国双方对林斌是注定既防备又拉拢,最后无论是刘彻胜了还是刘安胜了,林斌都会成为他们的首要大敌。
    战争根本无法避免,所以无论是刘彻还是刘安,他们的最佳方案就是及早将林斌拉进战争泥潭,不能让林斌在一旁虎视眈眈而又有机会不断吞并小国壮大自己,哪怕最终形成三方混战都比两方拼死拼活一方在旁边独乐乐强。
    现下的现状就是林斌不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一切都还是被时势牵扯着,想断都断不了。
    “嗯……,我知道了。”
    韩安国朗声笑道:“君上明断!部族大幸!臣属幸甚!这第二条疑虑……?”
    “我部在塞外,情况和刘安和刘彻都不同。刘安实力较差,但他只需要面对刘彻地压力。刘彻西南面有刘安,东北方向有我们,需要应付两个方向的压力。我们西有匈奴;北有鲜卑;东有卫氏朝鲜;南有汉国,情况和他们两个天差地别。用内忧外患、四面有敌都不为过。我只问你。一旦开战若是四面八方都举兵来攻。失去购粮渠道,粮秣能应付过来吗?”
    这一次韩安国沉吟很久,汉部的地理位置的确是太不利了,建立的时间也太短,林斌的高压手段是统治的根本,但那是以前一直都在游动,有内患也不是很明显。一旦安定下来内患就显得有些急迫。上次内患达到一定压力的时候林斌发动了对辽地诸国地战争,利用战争将压力外引,注意是外引了而不是消除了,这一次辽地地战争还没有结束,汉国地压力又扑上来,的确是太棘手了。
    “我族举族皆兵……目前有披甲之士百万,精锐之士十五万余……”
    “士兵的数量不用说。”
    “末将……清楚了。君上不想短期内发动战争,我部该已休养生息为佳?”
    “卫氏朝鲜还是要打的。”
    “内政末将略懂。君上若是想屯
    ……屯田用时日久。所需之劳力又太重,若是无战善,如今战事多发不可取。末将以为辽地亦不适耕作。辽地土地自是肥沃,可是……多山、多林、多石且不谈,辽地土面太硬,牛拉耕耘费时、费劲。正因如此末将才荐君上攻下汉国数郡可耕作之地。”
    这下换林斌沉默了,他多次查看了目前已占领了的土地,除开肃慎地有数块平原可以提供耕作还真没有可以耕作的地方,这与他在后世的了解很有差异。他也不是没有想到东北平原那一块大土地,只不过现在可以耕作地粮食太少,没有经过试验和认真考察也不知道种下去能不能长,便是长了收成怎么样,别到时候种了颗粒无收,那不但是闹笑话更加会吓到部众,吓得政权的信用度破产。
    “新占之地倒是有种粮之地,可那实在太过酷寒,愿迁移前往者必定寥寥……”
    “新占之地?肃慎?”
    “非也!乃是肃慎之上,君上称之为东北平原。”
    “噢!?那里能种什么?”
    “末将族人随军作战,陈统领迂回作战之时无意间写回家书,书中乃言其土甚黑,非是毒地乃良地也,其地肥沃异常,若种麦子必定大收。族侄在乡当过农事隶书,懂得此道,他既敢言必有依据。”
    “好事嘛!他现在还在东北平原吧?”
    “此时已不在东北平原,随军于肃慎王城,伴于陈统领左右听候调遣。”
    林斌坐不住了,他来回渡步,忽地停下转身:“跟在陈汐身边?现在是个校尉?很好!”
    韩安国非常没有面子的说:“非是校尉,乃亲兵……”
    林斌急切道:“嗯?让他别当那个亲兵了,亲自去东北平原考察,如果真的能研究出在东北平原种麦子……大麦还是小麦?算了,先考察!什么合适种什么,只要能吃就好!”
    韩安国很想应“喏”,被君上亲自指定可是一步登天的机会,对家族在汉部的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但他无法应,只得故作平淡:“族侄乃在籍军士,非君上或有紧急军令不可随意调遣。”
    林斌也根本没有让韩安国私自调动的意思,至于真的能种有收益地粮食,部众什么地一道命令就可以了。
    “那么这个第二条也差不多解决了。”
    “请君上明示第三条。”
    “第三条你解决不了。”林斌说着就看向还在庭院不断转悠的郑元,“郑先生!”
    韩安国听那“你解决不了”有点犯晕,若是效命其他人,听到这么一句话也就前途无亮了,幸好是林斌说,其中没什么恶意。
    郑元溜达回来,长鞠道:“君上有何教我?”
    林斌比了一个请坐的姿势,他现在才有空捧起装满茶水地木樽,灌牛似得一饮而尽:“郑先生修订律法修得怎么样了?”
    郑元从容不迫:“已成八章。”
    新律法初定十三卷、二十六章,其中泛取秦法、汉律,鉴于现状条件不同修改者有之、重新编写者有之。十三卷之中有九卷涉及民事,三卷涉及贵族,最后一卷涉及王族,不管是民事还是王族、贵族,其实都是限定人们应该干什么和不应该干什么,做了什么是犯法,犯了法会遭受什么样的惩罚,大体与各国是没有什么区别,唯一有差别的是王族和贵族也被列入了法制,这是现在所有国家都没有的东西。
    “有点慢!”
    “君上,法者大事也!需慎之,审之!”
    林斌颔首,法律当然是大事但也是要事,他现在极度需要管理民事的律法,没有这一部律法就无法对社会形成有效有明文的监督,想要在战时快速处理好部众又不让内部大乱很难!
    “分批!先将民事律法快点编订出来,我一个月内就要!”
    郑元态度异常坚决:“一个月时日太短,拿不出来!”
    林斌定定地看着郑元,郑元无惧回视。他知道这个时代的学家信徒很牛,就是不知道到底牛到什么程度,互视大约有一两分钟,见郑元眼睛都没眨一下,他大概知道多牛了。
    “多久能拿出来?”
    “放下王族卷与贵族卷专处民事卷,一个月又五天可修订。”
    林斌有想吐血的冲动,就这么五天郑元也不会委婉一点说出来,亏得是林斌,换做现在汉国的那位连史官都处以宫刑(阉割)的小伙子,郑元这种硬气顶牛的行为纯属是在找抽。
    正事办完,林斌严肃的嘴脸消失,他总算是能安稳坐下去,这才刚一坐想放松喝口茶,韩安国非常迟钝的问:“与汉国之事?”
    “两字:敲和拖。”
    韩安国其实就不是一个迟钝的家伙,他反应非常快而且明事理懂做人,现在就是故意装楞:“双方皆如此?”
    “对。现在不能明里表态,对汉国的策略就是能敲诈和拖时间,全力解决掉卫氏朝鲜。”
    “若汉国主动来犯,如何?”
    “不会,刘安不敢,刘彻不想也不傻。”
    “若汉国不来犯,如何?”
    “全面占领领地,休息五年,五年之后……攻!”
    至于攻谁,能选择的目标多着呢!   


第一第二百六十五章:放眼神州

    元前139年六月初三,林斌向麾下臣属说明国策,国策几年的发展方略基本确定。
    国策第一条规定便是移风易俗,改变部众的生活习惯和身着装扮,同时大力发展工农业。
    国策第二条是军事,诸如:放弃继续北进对北沃用兵,着令远在肃慎的陈汐暂领肃慎军政,命陈汐巩固肃慎防御北沃有可能的入侵,同时调黑旗军南下前往卫氏朝鲜战场;对卫氏朝鲜的急攻改为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