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献帝新传 >

第102部分

汉献帝新传-第102部分

小说: 汉献帝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钠锉瞧锫砗推锫坑惺裁床畋穑蝗荷砀咭幻琢陨系哪腥似镒乓幻兹男÷砑蛑狈浅S蟹泶搪男Ч
  虽然马的身高并不代表优良,可宋代的骑兵都是重骑兵,按常理应该使用冷血马或者温血马,可实际上用的马连热血马中的小体型都跟不上,即使当时蒙古控铉骑兵用的马都比宋朝战马要高五到十个公分。
  刘协忍不住感叹一声,不是骑在马背上的兵就可以称之为骑兵。
  刘协意识到,大汉骑兵的五类设置在历史上应该已经达到一个巅峰时刻,要想再提升骑兵的素质,就必须首先解决战马的品质,河曲马虽然不错,但离重骑兵的要求差距太远了,要想进行改良,必须挑选合适的冷血马进行改良,比较容易得到的就是安息帝国的土耳其马和罗马帝国的伊比利亚马,但它们都不是冷血马,而是自然形成的温血马,从马种培育上来说,也许更高大的土耳其马比较适合。
  阿拉伯战马是中亚热血马中南端分支的一个优秀品种,改良控铉骑兵最好的方式就是在阿拉伯马的基础上用大宛纯种良马的为改良血统,由于都属于中亚热血马,他们后裔是最可能出现良序遗传现象,也就是说只要能得到阿拉伯马,就可以得到比河西马更好的控铉骑兵专用马,但毫无疑问,这样的战马是非常珍贵的,也就是只能在禁军八翼营中的玉、飞、铉、风四个营中使用。
  或者根本无需改良,纯血的阿拉伯战马本身就是最优良的战马,决定因素就在于阿拉伯马是属于沙漠热血马,在耐劳程度上和大宛马有本质区别。
  作为大汉骑兵主力的游骑兵,他需要的是介于阿拉伯马、大宛马和伊比利亚马之间的战马,和冲锋骑兵选择用马不同的是,他更注重耐力,而冲锋骑兵则需要注重承重性,但在一点上是统一的,那就是高大。
  经过细细的推敲,刘协终于决定,大汉骑兵的主力——游骑兵需要的战马是以大宛马为本血统,最优良的伊比利亚马为改良血统的战马。
  数量众多的轻骑兵将从并、幽的蒙古马系向河西马过渡,冲锋骑兵的用马将从河曲马向土耳其马和大宛马合育品系发展,平均用马的高度必须突破六尺六,也就是优良温血马的程度。
  考虑控铉骑兵的数量,除了禁军控铉骑兵用马外,其余仍然以河西马为主,毕竟在耐力和耐劳两项标准上,河西马仍然是非常优秀的,最重要的是控铉骑兵的威力不取决于马,而是人的素质。
  山地骑兵是个特殊问题,考虑对南方开拓的需要,让交州治略台选拔优良的本地品种,进行纯种化培育,对比较珍稀独特的矮种马,也建立纯种化培育体系。
  为了实现这个决定,刘协特意让内务署向宫廷首席驯马师常纪提供了黄金八千斤、精绢五千匹、上等珍珠玉器饰物三十箱,让他和西域商人鄢善一起前往安息帝国挑选最好的伊比利亚马和土耳其马,令马腾提供军队保护,并亲自写了一封信函由常纪交付当时的安息帝国国王阿塔巴努五世。
  刘协和常纪约定三年为限,在三年后,刘协希望常纪能够领着三千匹最优良的伊比利亚马和土耳其马,实际上,刘协给常纪的财物足够他购买两万匹优良的河西战马。
  此时的安息帝国正处于一片混乱之中,阿塔巴努五世应该已经失去了和大汉抗衡的雄心,面对这样的财富,刘协认为自己应该可以得到那些宝马。
  为了让战马获得更优异的培养环境,刘协下诏书纯种大宛马培育工作主要由南骊部族承担,并提前将大宛马和伊比利亚马为母血统的改良马称为南骊马,也就是未来游骑兵专用马。
  重骑兵所用的战马将放在伊犁牧场和乌苏里江流域,虽然伊犁牧场、乌苏里江流域现在还掌握在乌孙国和挹娄国手中,但刘协有足够的信心在两年内平定乌孙和挹娄,将大汉最好的两块牧场掌握到自己手中。
  河西马的是目前大汉最倚重的战马,在新的马种没有出现之前,仍然得依靠河西马,刘协也允许辽州北部的一些小游牧部族都丸承担南骊原先的责任,为大汉培育河西马,为了和河曲马进行区别,河西马的官方称谓也改为老百姓和牧民常用的西凉马。
  对于河曲马的,刘协认同了常纪等人的意见,将其推广向各地,成为本地农耕用马,除了西平、陇西两郡由于天气阴凉,适合培育较为高大的河曲马外,其余各地都用作农耕培育,并在并州、雍州、豫州、青州、辽州着重进行推广。
  至于滇马和川马的培育,作为河曲马的补充发展,相对来说并不重要,关键是其在山地间运输性能无法替代,也让交、蜀、梁、广四州治略台注意选拔优良者培育即可,没有引进培育的必要。
U憂書盟 UUTXt。Com 铨文子板月牍

第九卷 天下云涌 第十九章 司马之局 字数:6960
  司马之局
  刘协的这一次决定,终于决定了大汉的战马培育走向和欧洲的培育体系走向两条道路,也使得大汉本土马系遭受了一次重大打击,优良的河曲马成为了百姓寻常人家的农耕马,而相对高大的土耳其马、伊比亚马和大宛马真正走进了大汉骑兵体系,实际上,直到刘协走完他的一生,阿拉伯马系也没有大规模引入。
  在战马的世界中心,一个地方是无法忽视的,那就是西西伯利亚平原和阿拉伯之间的中亚图兰平原,这片领土盛产着世界最优良的战马。
  从阿拉伯马到土耳其马,从土耳其马到大宛马,从大宛马到冷血西西伯利亚原生森林马,世界上所有的优良马种几乎都可以在这里寻找到踪迹。
  或许大汉不可能永久掌握这里,但只要能够掌握百年左右,大汉就能够寻找到足够优良的马种改良大汉骑兵用马。
  正因为这点,加强西域的控制变得非常重要,为了大汉的牧场和战马,刘协决定尽快动手解决西域最后一个不愿臣服大汉的政权——乌孙国。
  在这之前,刘协决心解决内部的一些荆棘,首先要控制的就是司马家族,这个并不显眼的家族却一直不断壮大,即使目前开始限制,但司马家族仍然表现出非常强的抵抗能力,或许这和司马懿手中的兵权有关系。
  孙坚显然不喜欢用司马懿的旧部,他在寿春停下脚步,使用刘协赋予的权限,在徐庶的帮助下,从刘协事先准备的十万丹阳兵中抽调出熟悉水性的精兵四万余人,自扬州驻防军抽调精锐弓弩手一万人,从襄阳预备军抽调五千训练有素的游骑兵,其后又在丹阳兵中再抽调一万余人,组建了一支征南军。
  时值冬末,不方便操练,孙坚领着镇南军在淮河冰封之前,依靠文聘水军南下到达金陵的秦淮河操练。
  刘协暗暗称赞孙坚在治军上确实有过人之处,金陵之地有山有水有平原,正是操练这支征南军的好地方,且即使冬天,金陵的气温仍然不是非常低,除了三九寒冬外,大多数天气都可以操练军队。
  到了华夏四年春三月末,孙坚领着大军前往淮阴,离司马懿只有百里之遥,而徐庶也让臧洪领定北军悄悄进驻泗洪县,随时准备救援。
  刘协立刻下圣旨,让司马懿回京,旧部人马接受孙坚整顿,特意让伊籍亲自前往宣召。
  伊籍到了淮阴,孙坚前来接应,与伊籍埋怨道:“圣上也是的,我和元直、仲业(文聘)都在这里,庞德也还在徐州,难道怕司马懿跑了,只要一声令下,我立刻把他埋在这里!”
  伊籍淡笑,摇手道:“圣上让你们在这里,是防止司马懿造反,但并不是要逼他反,元直还好,你、仲业和公明(庞德)那可都是急性子,圣上让我亲自来宣召,就是不希望你们把人家逼急了!”
  复又道:“这里的事情可深了,和你三言两语说不清楚,公台啊,你就静静等候吧,若是我说服不了他,你们就可以直接领兵进淮安了!”
  孙坚笑道:“你来了,我们就没有机会咯!”
  伊籍捋须笑道:“但愿如此!”
  伊籍在淮阴稍作修整,正式通告司马懿自己前来宣召后,在孙坚帐下大将黄盖的护送下前往淮安。
  司马懿亲自领群将前来迎接,伊籍当场宣召让司马懿四月底必须回到襄阳,至于其旧部则留在淮安由孙坚整顿,至于司马懿帐下武将派系之首的杨奉,则封为始兴伯爵,领三万兵出任交州驻防督尉。
  杨奉大喜,当即领圣旨,司马懿则犹豫良久才领下圣旨,伊籍看在眼里,并不作声,只是笑道:“两位为何不请我入淮安稍作休息?”
  又与司马懿道:“仲达自襄阳和我一别,也是好久没有见面了,择日不如撞日,今日为何不请小酌几杯!”
  司马懿一听便知皇上定然有其他话要说,当即道:“自然当请!”乃领帐下众员为伊籍和黄盖接风洗尘。
  在酒宴结束后,众官退下之后,黄盖领会伊籍的眼神,乃亦退下,领本部留在门外。
  场中只留下伊籍、司马懿和杨奉三人,伊籍并没有先和司马懿说话,而是和杨奉道:“交州事宜看似轻松,实则未必,将军到了交州之后,应将集中精力将泰州的地形和当地土著军力摸清楚,时机合适的时候,皇上会安排大将前往,杨将军届时要当然大军副将,为皇上安定泰州,日后担任泰州驻防总督者必将军尔,此之责只西域、泰州两地设置,职责之重不在十二上将之下,将军当珍重如此良机!”
  杨奉大喜过望,神色飞扬,完全不顾司马懿晦暗眼神,拜谢道:“望先生回转皇上,臣必定誓死效忠,必能承担如此重责,不负皇上厚爱之恩!”
  伊籍微微点头,杨奉已经明确表态他现在已经不是司马懿的旧部了,现在就在该和司马懿清算了,乃让杨奉早些回去休息,在孙坚到来之后,整顿完毕之后就可以前往交州。
  言下之意,日后前往交州的就是孙坚,你杨奉要分辨清楚谁是你顶头上司,杨奉何等老辣,当即道:“必谨听孙大将军差遣!”复离去,只留下司马懿和伊籍两个人。
  司马懿咳嗽一声道:“近来身体微恙,难以应付长途跋涉,非不愿前往襄阳!”
  伊籍淡淡一笑道:“司马将军年纪如此轻,似乎身体连我这个半老之人还不如,圣上正是体谅将军总是不停生病,才让将军转回文职!”
  司马懿暗自生疑,问道:“难道皇上只说这句话吗?”以他对刘协的了解,像刘协这样爱才的君上,不可能轻易弃用自己。
  伊籍笑道:“实际上圣上让我给你代一句话,司马仲达虽然有才,但大汉奇才无数,非只你一人!”
  复又道:“仲达啊,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有自知之明,忠孝之心。本来你的前途可谓一片光明,现在的瀛洲不过一片荒芜之岛,虽有当地土著百万,但充其量都是一些小部落,和鲜卑那样大部落群居完全不能比,从圣上将征南大将军的印绶托付给你,以你的能力现在应该能将整个瀛州平定下来,按照皇上的预想,你定下瀛洲之后,就将调往南方平定泰州、安州,和元直同列平定三州之地的大帅,将以山之名封为公爵,此后再交出兵权,退居接管戏志才的襄阳军院祭酒之职,这样一来,你本该一生荣耀,可实际情况却是赵云一年便定鲜卑,你却一心想得到更多,在圣上不容许之后,你就在淮安拖延,使圣上不能按计划实现对三韩南北包围,被迫拖延三韩的平定事宜。你啊,成在有才,败在期望过多啊!”
  “仲达啊,我和你说句良心话,难道我伊籍就只有做说客这点才能吗,可圣上既然如此安排,我就该尽力去完成,只有顺着圣上的意思走下去,圣上才会给我更多的空间,想一步到位是不可能的事情,毕竟如今大汉的人才相较历朝都为多,不可能人人尽其才能,只能择其最长处发挥。大汉亦不可能完全依靠某个人的才能,也不需要完全依靠某个人的才能,该退位就退下来,退到幕后做些文教之事,给年轻人机会。”
  司马懿略有不平,道:“可我还年轻啊!”
  伊籍指着他的心脏处,怒道:“你不问问你自己的良心,什么时候你把将圣上放在心里啦,你只知道自己的荣华,圣上给你如此良机,你却不珍视,如今之势,你能责怪谁啊!当年空明到底怎么调教你的,还是在你司马家族中,一直强调家族利益胜过大汉皇帝的利益啊?”
  伊籍越说越气,怒喝他道:“你简直就是胡闹,你今天闹到这个地步,连你的恩师都不敢为你辩护,教出你这样的弟子,空明一世英明尽毁啊!”
  司马懿慌道:“懿知道错了,但请伊先生看在家师薄面上,教我一策!”
  伊籍微微点头道:“这次我来之前,胡昭也找过我,为你求情啊,他是不敢和皇上求情,可皇甫公和荀彧那里,他可没有少跑,你啊,要明白你恩师的辛苦!”
  司马懿连连顿首道:“学生自然清楚恩师对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