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献帝新传 >

第166部分

汉献帝新传-第166部分

小说: 汉献帝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扛鲂≌蚶锷杓频姆绺皴囊斓男≡傲郑庑┒嘉舜罅康穆蘼砣撕椭芪У娜肆袅涤谡庑┬≌颉
  葱郁的树木,随意可见的小桥流水、假山林立的园林,小镇上地各种商社、茶馆。甚至是从罗马人那里学到的浴室和剧院也都能看见,但它们都有着中国的特色,青砖红瓦成为主要的建筑材料,飞檐翘壁,白墙灰翎,折廊风屏,各地的建筑学者都喜欢到这些小镇去观看汉式建筑,融合了希腊文明和大汉文明的各种建筑物,随意而见。但无论怎么样的修饰,那种汉式的材料和风格仍然逼真展现。
  和罗马的辉煌壮丽不同,和埃及地富贵奢侈不同,和希腊的典雅高伟也不同,汉式的建筑中无处不将自然融合其中,和谐典雅。端庄秀丽。文竹、茶树、假山、荷塘都是这些建筑中随意可以遇到的。
  刘协也很喜欢去这些寻常人家做客,看着这些汉式写意和欧洲写实风格相融洽的建筑特征。刘协都经常觉得自己的行宫挺没有文化感。
  每周地日曜日和月曜日,巴比伦城和苏格拉底城周边那数十个小镇都会集满各地前来地人,他们在小镇中购买物品,补充物资,如果不是农忙,又没有组织外出宣教赈济,外来经过这里的人,甚至可以看到他们集中在一起进行驻防军操练,伊犁马优雅地身姿令人羡慕,精致的铠甲让人赞叹。
  很多时候,浴室和剧院里都挤满了人,作为一个文化大国,剧院里总是上演罗马人的悲喜剧,这无疑让华歆、孔融等各大文艺学院的“大腕”们倍感没有自尊,汉人自己也很不习惯,很多文人也纷纷创作了一些普通人喜闻乐见的剧目,比如在巴比伦省,曹植所写的《卧薪尝胆》、《西施东施》就非常的流行,刘协估计在大汉帝国本部二十八州,这两个剧目也应该是比较流行的。
  与留在国内相比,帝国外省宽松的扶持政策和广袤的土地资源,为大汉帝国的移民者提供了非常辽阔的舞台,平均生活水平要比国内高出不少,即使是出身贫家的子弟,也可以在这里迅速积累到足够的财富#中文网。
  精美典雅的家具,绚丽碧亮的瓷器、银华内敛的锡器、色泽艳丽的混纺布、光滑动人的丝绸、纷繁多彩的地毯、晶莹可口的香米饭,这一切组建了汉人的生活的表象,也生动的告诉了罗马人和埃及人,以及周边所有西亚、欧洲人,生活应该这样。
  自然、责任、道义、自律、教育、医疗、朝拜,这一切都展现了一个强盛帝国子民的特征,他们热爱自然,热爱文化和科学,相信医疗和道教,愿意承担责任。刘协为大汉帝国能够拥有这样的年轻一代而自豪,帝国三十年来,不断地教育投资,从开始的精英教育到世族大范围推广教育。最终实现大部分州和人口密集地区地普及教育,终于展现了初步的成果。
  这些年轻人是那样的自信,他们热爱大汉帝国,并以为汉人而自豪,因为这个时代的大汉帝国是如此的强大。如此地受人尊敬。
  刘协不由得感叹,生活在这个帝国下的汉人是如此的幸运。
  他希望整个帝国的每个子民都能这样,虽然对大汉帝国而言,这需要更长地时间。也许需要几百年,但没有任何关系,在长眠地下,他有足够的时间等待这一天的到来。
  苏格拉底城因为这些年轻帝国国子的到达,也变得充满了生机,城市不再渺无生气,三万多的年轻子弟和他们的妻子们,将整个苏格拉底城装扮成一个美丽而典雅的大汉城市。
  苏格拉底学府也因为他们的到来而充沛,大量的大汉学者在这里开始研究欧罗巴和巴比伦文化,无数的知识坦陈在他们地面前。对这些年轻的学者而言,苏格拉底城虽然没有那些功成名就,成绩卓越的院士和博士,但从亚历山大图书馆运来的各种手稿却可以抵得上所有的一切,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德等人的手稿就堆积在这里,他们可以直接通过手稿研究这些前人的思想和科学。
  与仍旧是波斯化的泰西城和罗马化的巴比伦城相比,苏格拉底城更像一个大汉帝国地城市,不仅是这里的汉人非常集中,而是这里的气息里都饱含着汉族的文化特征。
  相比于处于战乱中的罗马和奴役统治下的埃及。想必于落后的印度王国和贫穷的波斯王国,巴比伦省和苏格拉底城为整个欧罗巴洲和埃及、波斯、新月、印度等地的学者都提供了良好地学术环境和优越的生活条件,大量的学者涌向这里,在大汉帝国的庇护下,和大汉的学者一起研究学术和科学。
  罗马和埃及的富有阶层也根据大汉帝国地法律,向巴比伦省缴纳大量地户税,成为大汉帝国的准子民,入住苏格拉底城、巴比伦城和周边地数百个小镇,将他们的子女送进道殿的学校入读。
  通过巴比伦省的示范作用。刘协意识到大汉帝国的道教影响下,帝国的扩张显然不是欧美式的排外掠夺,而是一种协调示范管理和自由贸易为主的扩张,这种扩张的背后,是一种软侵蚀,巴比伦省的外族居民并没有因为大汉帝国抢占了最优越的生存空间还心中怨念。没有看到阿拉伯普通百姓举着刀剑冲向各个大汉帝国的小镇。偶尔有一些半岛上的马贼为了钱财攻击小镇的情况。但遭受几次反击之后,也很少发生这种情况了。要知道大汉帝国的这些移民大多都是受过正规军事训练,从驻防军中走出来的国子。这些国子来到巴比伦前,国子监都会统一发放各种军备物资,大汉正规军的制式铠甲、战马、弓弩、刀剑,根据大汉子民身份,在二十八州之外,他们也享有向帝国军备台各地驻所购买防卫武器军备的权利。
  具有严格自律精神的年轻帝国国子们,很自然的通过对话和赈济的方式,迅速在这里取得了生存的权利,他们乐善好施的从道性,使周围的小部落受益匪浅,在麦稻盈胜又没有地方销售的情况下,国子们将多余的粮食集中在一起,运到最穷困的小绿洲,去救济他们,并且拒绝接受回报,在他们看来,这是道教的乐善好施行为,如果收取了回报,这就是贸易,本来应该获得的功德也没有了,当然,赈济和免费提供医疗服务的时候,国子们也积极向小部落游说到市镇参与贸易的好处。
  良好的阿拉伯马、动物毛皮、土特产都是土地居民和大汉子民们贸易的主要物品,而黄金白银自然可以从集市中购买到更多的东西,除了黄金白银,汉币也迅速成为整个巴比伦半岛的主要贸易道具,以色列、叙利亚、菲力士和各个周边小王国都放弃自我铸币的想法,一律采取以黄金、白银为抵押,向大汉帝国中央银行巴比伦分行申请汉币代铸印量的方法,由大汉帝国统一为他们代铸汉币,做为他们本国货币发行。
  最令刘协感到满足的是大量罗马人把金币存放到大汉帝国在巴比伦省的东方银社苏格拉底分社,而以色列等国的建设贷款量也愈加增多。
  在这种富国强民的示范作用下,除以色列之外的叙利亚等国都逐渐正式归附到道教之下,在国内大力推动道教的宣传,做为一个对百姓拥有强大约束力,使人民遵守法律、道德,善于自律,热衷崇尚自然的宗教,道教对于国家管理和建设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从巴比伦省的情况中,刘协也感受到了大汉帝国的希望,虽然在世族之间,还有很多黑暗的陋点,但国民已经壮大了,他们勇敢、自律、强壮、自信,有了这些新一代的年轻人,刘协总算对自己有了一个交待——几十年的圣人般的痛苦生涯总算没有白过,辛劳和汗水终于得到了自己需要的回报。
  也因为这些年轻人,刘协开始反省,大汉帝国和中华文明是否一定要像欧洲开拓过程中的那种野蛮一样,或许大汉帝国和汉民已经理解了开拓的重要性,但他们的开拓还是那么的温和,或许这才大汉的本质特征,在将儒家那些保守、内闭的恶瘤般的思想去除掉后,大汉人终于回归了春秋强秦时代的风范,回归了最初的进取、活跃、乐观、开放、强健。
  在新道教思想的引导下,他们更学会了自律、守法、健康、乐善,讲究社会公德和社会基本责任感。
  在重商主义思潮的引导下,他们喜爱用贸易去制造财富,通过一种和平稳定的发式积累自己的财富。
  在学院培养的主旨下,他们理性、科学、相信医疗,相信教育。
  在驻防军身涯的锻炼下,他们弓马娴熟,勇敢、果断,坚强。
  刘协意识到,大汉帝国的开拓方式必须要这些人的特征相结合,商社在暴利的诱惑下确实走向了掠夺,但大汉帝国的子民却没有,他们仍然喜欢和他人和平相处,通过和平的方式获得利益,但也敢于保护自己的利益和财富。
  最明显的区别,这些年轻人也拥有不少佣工,但和商社不一样,他们会给佣工雇金,为他们创作一些还算不错的生活条件,帮助这些佣工融入汉文化,信仰道教,甚至为他们购买下女佣工,帮助他们在自己拥有的永久租赁地内成家立业;而商社只会采纳大量的商军来维系自己对佣工的绝对统治权利,没有薪水、恶劣的生活环境,没有婚嫁。
  根本的原因还是道教的精神,劝人从善,讲究和谐宁静,讲究积极上进又要顺其自然,不以非法手段获取利益。
  做为忠诚的道教信徒,大汉帝国的子民们并没有和刘协想象的那般充满暴力并向往暴利润,而是自然的获取利润,并且将贸易和教育视为财富的根源,这一切都得益于他们自己的经历,没有道教和道教提供的医疗、教育的公益服务,他们都只是一些在田间放牛的普通人,有了道教,他们就有信仰,有了约束和方向。
  确实,拥有这样的国民是一件非常值得自傲的事情,但帝国的征伐和开拓,也必须围绕着这些国民开展,因为这些子民的存在,帝国不可能完全走向掠夺,而是在一片土地上寻找最合适的空间,移民开拓,形成一个和谐的贸易空间,诱导周边产生自由贸易的习惯,而移民地也向外推广汉文化,为周边的发展提供动力,依靠周边的同时发展,进一步得到收益。
  通过这种推广和开拓,或许大汉帝国可以减少太多动用武力的机会。
  同样,有些事情也不能完全忽视,宗教和文化之间的冲突,譬如犹太教和道教之间的冲突也时而发生,虽然犹太人是依靠大汉帝国建立自己的独立政权,但也无法忍受自己周边和境内到处都是宣扬道教的教众,周边少数民族的发展过程中,也会意识到汉民抢占了最优良的土地。
滺滺书擝 uUTXt。cOM 荃纹吇板粤读

悠悠书盟欢迎您 第十卷 四海征伐 第三十六章 罗马之鹰 字数:7889
  罗马之鹰
  摆脱纯粹的民族民粹主义心态,不得不承认,由于历史的发展,尤其是华夏漠北蛮族的荒蛮统治,希腊文明对后代世界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同时代的华夏文明,而希腊文明的源头正是巴比伦文明。
  我们惊叹于希腊文明的悠久和他的遗迹,我们惋惜无法寻找到华夏文明公元两千年前和巴比伦文明相提并论的城市,但这不是说我们的文明从商代开始,实际上仅依靠古迹和城邦来概括文明的高度,这是错误的理论。
  首先我们去巡视巴比伦文明和华夏文明的不同之处,巴比伦文明的起源地是林木并不茂盛,而石材广阔的两河流域,河水泛滥,普通建筑容易摧垮,所以在巴比伦古文明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很多雄伟的遗迹,而另一个方面,华夏文明的起源却是石材稀少,林木丰盛的平原之地和黄河中下游,这就是华夏文明建筑中大量采用木材的原因。
  两个文明的发源地的不同,确定了两个文明在建筑风格上的不同,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途径不同,可以断定夏朝是一个以木式结构为主体,以夯土地基为基础的城邦,他和巴比伦、埃及这样缺乏树木的文明,大量采用石材为建筑主材的文明相比,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地理气候、军事等环境的变化,城邦的迁移非常频繁,因为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的文明在城邦建设上更为容易。
  另外一个方面,华夏文明和巴比伦文明地双起源不同。华夏文明的整片领域内,由于生存环境的优越性,他所呈现的是非常多的不同文明地融合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最终造成了华夏文明拥有两百一十七的都城的结果。仅仅是夏朝可以记录的都城迁移就有八次,实际都城有七处,这种大规模而频繁地迁都,最终导致了华夏文明在都城建设规模和遗迹的保留存在一个弱点。但这不表明华夏文明的高度和范围就低于巴比伦文明,实际上,即使没有这些城邦,华夏文明依靠远古文字还是保存了下来,到了商朝,我们已经拥有了成熟的文字,按照巴比伦文明发展出现成熟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