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献帝新传 >

第77部分

汉献帝新传-第77部分

小说: 汉献帝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期间,以蜀州反抗最为剧烈,每每思量,究查其源,襄阳治略之时,荆州各地富族尚可愿意接纳,至荆州治略之时,新政中与豪族之间,彼此介隙已生,至国商策之后,略有缓和,到了楚王治略全推之时,各地富族与朝廷之间便起冲突,荆州蔡家因此而灭,虽事及隐秘,但诸族皆知,故只能顺从,到了颍川新政之时,蜀州本地豪族和朝廷的矛盾便激化到如此地步,诸位由此可想,北方诸族与蜀州相比,其势更强,若在北方施行颍川新政,此必难求略同,另北方便是收复,亦不为重点,诸位爱卿可看朕之规划!”
  乃让王越取出地图,摊于桌案,与荀彧等人道:“诸位看下,这是军机院年初刚修订的大汉地域及周边地图,长城以北的地形是皇甫骊传来的,最远的地方他已经查到了漠北之海,朕定为月牙海(今贝尔加湖,至于皇甫骊怎么去的,以后说),形如月牙,其为内湖,然广阔无边,便是南方五湖加起来,也未必比它大,故朕定名为月牙海!”
  陈群四人看着地图上的月牙海,欣喜异常,皆道:“世间竟然还有如此宽阔之海,若细致开发,必富庶甲天下!”
  刘协摇头道:“此海之地在于漠北之北,天寒地冻,每年之中竟有半数时日低寒如东,湖面厚冰可达一步有余。不可广住百姓,只可驻军,或可百姓三万左右,亦可在此生存。朕以为大汉之届至此足矣,地之道中,愈向南则愈热,愈向北愈寒,皇甫骊说此处还可游牧,更向北去,只能游猎了,连放牧都没有足够的草原,一年之中只有数月温凉,余者皆冰寒如东,前者苏武牧羊正在此地尔,更无夏季之说。”
  荀彧疑惑不解,问道:“此海虽广,然四周不可耕种,汉人如何能去,既百姓不愿得之,殿下何必要以此为北界!”
  刘协道:“文若啊,朕听说有黄帝之时,漠北之地尚无人烟,至高祖之时,便有了白登之围,孝武皇帝(汉武帝)之时,三次出兵,方驱赶匈奴北遁千里之外,今漠北又鲜卑族,其势渐胜,若朕为大汉之安危考虑,一举而灭之,或可保大汉三百年平安,然三百年之后,又有它族在此地雄起,大汉后世子孙当如何应付啊,故朕以为,若需永定大汉,首先要永定漠北,孝武皇帝用兵征而杀之,此非永定之策,朕欲对漠北游族采取监而分之,凡每一部落人丁过五万,则强制一分为二,凡精壮者重金征募入伍,征战四海,则渐弱其民,每一族派学士数名,调教子弟,循序汉化,推行儒、道、法三家之学,永融入我大汉,使其百姓认汉皇为皇,凡每任单于之任,皆为汉皇帝所任!”
  荀彧还欲再谏,陈群抢先道:“此果为永定之策,然漠北诸部落皆为游牧,不知陛下如何监管?”
  刘协指着地图道:“游牧部落也好,大汉百姓也好,凡欲生,则需水,故可依湖依水建城堡,每堡设一营,城堡皆用砖制,取当地之土,就地烧制。漠北诸部落无论怎么游牧,其所经者不过有五大河流,月牙海两侧各有一河,其中匈奴单于庭就在东侧一支,当地人称为鄂尔浑河;另辽州之北有一江,其上游分为两支,朕命名为黑龙江,匈奴登北方游牧部落在此两流域最为集中,而农耕为主的夫余、高句丽、娄也集中下游;在幽州之北有河名为乌候河,上游亦分两支,一为作乐水,另为乌候秦水,北方强族鲜卑、乌恒正集中于此;在此四河之外,西域之北还有一河,此地过远,皇甫骊也没有去过,只是听西域百姓说过,故这张地图上没有详细表明,朕算过,完全监管漠北,在五河流域整体建城堡需三十座,小堡千余,一可供游牧部落临时居住,二可旧地进行贸易,换取马匹。”
  续道:“朕知道其中耗财颇具,然朕也不打算十年之内就能做到,或许要三十年,或许要百年,诸位爱卿任内或许看不到,但一定要告诫继任者,对此不可松懈,量国力而为,宁可耗百年之力也要逐步控制漠北,虽无甚多收获,然大汉则可千余年不受漠北之灾,更可奴其人丁为大汉打通通往大秦帝国的商道。”
  复又用玉尺指着地图上的黑龙江道:“朕命此河为江,实其流域宽广,其余几条河流可先无需顾及,据皇甫骊所说,夫余国、高句丽诸国之地土地肥沃,土宜五谷,冬日虽漫长寒冷,却可广种冬小麦,若要控制整个黑龙江流域,首先便要控制此地!”
  荀彧道:“据臣所知,夫余王素来拜大汉为上,自光武建武二十五年起,不断遣使朝汉,与我大汉保持友好,而同高句丽、鲜卑对抗。安帝建光元年冬,高句丽围攻玄菟郡之时,正是夫余王曾遣子尉仇台击破之,方解救了玄菟。顺帝永和年间,夫余王亦曾来汉京洛阳面圣。近年来,高句丽日趋强大,常与大汉冲突,然夫余王仍亲汉,与鲜卑、南与高句丽对抗。不知陛下为何要夺友邦之地,容臣直言,此非仁礼之道啊!”
  刘协微微颔首,漫不经心的用玉尺在地图上描画着,隔了良久,道:“文和啊,一个国家能否长盛不衰,不在于其地多广,其民多勇,在乎其外可有强敌,其内可有隐患,凡国没落者,必有内忧外患,今天夫余之地若不取之,夫余、高句丽、娄三国若统一了,这就是大汉的千年外患,既然可以农耕之地,就收为大汉之地吧,朕会宽待夫余王的,且将夫余、高句丽的百姓置于大汉统辖之下,使其丰衣足食,知礼守道,才是真正的仁礼之道,朕非欲夺其地,只是想让这里变得更富饶,大汉也没有外患,对鲜卑的控制也可以加强。”
  庞统小声试探几句,却又没有明说什么,刘协看了看他,道:“士元有话直说无妨!”
  庞统干咳一声,乃仍然很低声的说道:“王莽夺权之时曾派兵出征高句丽等地,据说是大败而归!”
  刘协心中恼怒,瞪了他一眼,道:“王莽乃逆贼尔,士元将其与朕并提,是为何故啊?”
  庞统慌忙跪伏于地,乃道:“陛下圣明,臣岂敢将王莽此等无德之贼与陛下并称之,实为提醒陛下,出兵夫余、高句丽诸地,当首先总结王莽兵败之因,才可一战胜之!”
  刘协挥手让他起身,乃道:“王莽之败有三,一为出兵选在秋,时夫余之秋末寒如中原之东,兵士多有冻伤,士气低落;其二,选兵不宜,夫余、高句丽多产良马,骑兵颇多,其兵虽不敌匈奴,然骑兵再弱,尤胜步兵;其三,用将不宜,辽北之地,平原、山脉交错复杂,选一多年守长城之将而攻之,此自寻失败尔!”
  戏志才眼神一亮,接着刘协的话问道:“那以陛下之意,该派何人去平定(南楚限说征伐,故各大臣多用平定、平复之言)此地?”
  刘协笑道:“以志才之意,何人适合啊?”
  戏志才道:“如果文台能够适应北方寒天,或可算是良选,另有一人最为合适,恐陛下已知!”
  刘协拍了拍玉尺,笑道:“朕自然知晓,那北方之事便说到此处,再说东方有岛!”
  复指地图道:“在淮安、辽东之东,有一大岛,据商人称大略有土著五十余万,此地颇寒,正可用于征募壮丁修葺北方城堡!”
  荀彧四人皆失声大惊,刘协冷笑道:“谁有反驳之言?”
滺U書擝 uuTXT。CoM 荃文自版粤牍

第九卷 天下云涌 第一章 大汉疆域 字数:23808
  大汉疆域
  陈群、戏志才和庞统都默不作声,偶尔间抬头看了看刘协,荀彧心中有话却不愿说,只是暗示陈群,让陈群来说这些话。
  陈群心中清楚,四人中只有自己有资格说些很不顺耳的话,皇上或可听进去,或可当作没有听到,也不会为难自己,荀彧和戏志才只能稍有直谏,说得太僵,很可能让皇上拂袖而去。
  沉默片刻,心中暗暗掂量推敲,乃谏道:“陛下,臣听说仁义之君,当以仁待他族,以礼引导蛮夷识礼守道。若说漠北之族与大汉领土相接,或可威胁大汉百姓,今东海岛屿小国之族虽偶有冒犯,然大汉与之相隔大海,其纵有异心也不能冒犯天威,望陛下谨慎用兵,正如陛下所言,量国力而为,可遣使教授汉文化,使之知汉皇之仁、大汉之威!”
  刘协淡淡一笑,问戏志才道:“志才为统帅府参谋总祭,可知大汉目前的海楼船能驶千里,自淮安起航,若顺风二十余日可行至南浦,沿岸略作补给可至南海朱崖郡,但不知高祖之时可有人能预见?”
  戏志才道:“但闻始皇帝之时有徐福曾载童子渡海向东,或有言曾到今日邪马台,但无从可考,亦无人可知今日海楼船可行千里!”
  刘协复对陈群道:“长文啊,你发现没有,昨日有几人能预言今日之事,今日又有几人能预言明日之事,但朕相信百余年后,海楼船亦不过寻常之物,或可千年之后,邪马台等小国便可乘船直抵大汉,威胁大汉后世子民,与其让后人埋怨朕,不如便在今日将这些荆棘一一扫荡干净!”
  略作停顿,与四人道:“诸位放心,朕决不会牺牲大汉的兴荣来成就朕个人的功绩,先祖孝武皇帝(汉武帝)便是朕的一面镜子,朕也不愿意诸位辛苦功业只因朕一己之念而毁于一旦,凡动兵之时,必仔细平衡,量国力而为,凡有利则战,若战亦无功与后世者,必不为之!诸位爱卿相信朕吗?”
  陈群当即道:“陛下乃天纵奇才,此乃臣等多虑,然此亦臣等职责所在,望陛下不可厌其烦!”
  其余三人亦道:“必信陛下之能!”
  刘协微微颔首,用玉尺指着西域道:“北方之事且按朕的意思来办,不知道西域疆域当如何处置啊?”
  荀彧道:“西域之事,因马腾频繁出击,臣也略有思考!”
  刘协朗声笑道:“此才真是朕的王佐之才啊,文若但直言心中所思!”
  荀彧指着地图道:“自恒帝之后,大汉对西域的控制越来越弱,如今的西域也是战乱不断,马腾被迫经常出兵援助仍心系大汉的一些小国,然远水不解近火,光武帝时,西域有于阗、焉耆、疏勒三大国,另有小国五十余,据载最多之时有五十五国,至今日,西域有鄯善、于阗、焉耆、龟兹和疏勒五大国,北新道上还有大国车师后部,其中以于阗、焉耆、龟兹为最强,陛下如今可有三种方法,一是在西域设都户府,或可一统而征之,最后一种称之封公制,臣以为最为妥当,在原西域长史府处设西宁郡,西宁郡所有土地悉数归官田,驻军治理,将西域视为一州之地而治,鄯善、于阗、焉耆、龟兹、疏勒和车师设为六郡,各城国之王亦同时出任各郡太守,封为公爵,逐步推化,使各国之主不再称王,改称朝廷公爵,让他们在陛下的统管下平定其他小国,待西域六郡实力更强,则可一统七郡征伐乌孙郡,使西域完全归属大汉统辖,且不必损耗国力。此后,七郡公爵子弟皆入读襄阳学府,陛下择选优异者,且誓死效忠大汉者为世子,凡西域八郡之兵皆为驻防军,独西宁郡安置定西军,在西域推广棉花和葡萄种植,使之依赖大汉粮草,则永不敢反。”
  “复在长安设东西商市,洛阳设南北商市,则两地繁华,开挖洛水和浙水之间的漕运河渠,使南方之货物以长江水系为途径,经襄阳至洛阳,形成南北贸易之源,再加上长安和洛阳之间的水运,则可使东西贸易更进一层。”
  刘协大喜,重拍荀彧肩膀道:“此乃千古良策,永御之道尔!”
  陈群和戏志才亦道:“果为良策,若如此施治,西域当永归大汉,复不能再反复!”
  庞统思索良久,觉得自己想不出更好的策略,叹道:“封公制实为上上之策!”
  刘协亦叹道:“好个封公制啊,只以这个封公制,文若足以千古留名!”复对庞统道:“士元啊,要想千古留名,就必须要有过人之处,比如文若这个封公制,可以让西域,甚至更多的地方永归大汉!”
  他轻轻拍了拍庞统的肩膀,道:“朕盼望有一天,士元能有更好的策略献给朕!”
  庞统笑道:“必不令陛下失望,臣今夜就回去好好想!”
  众人哈哈大笑,刘协让小荷煮好茶,和四人边饮边叙,荀彧问刘协道:“但不知陛下欲定西域为何州,又派何人出任西域治略总督和驻防督尉?”
  刘协略作思索,乃道:“西域就叫西域州好了,治略总督的人选是个麻烦,老实说有一个人很合适,可这个朕不太好开口!”
  荀彧等人不知道刘协说的是谁,皆不知如何回答,陈群却道:“陛下说的是石广元吧,司马先生曾说他再学三年便可为治国良才,如今依臣看,广元治理一州绰绰有余,陛下之所以不方便,是因为觉得过早派遣他出使青州耽误学业,其实臣以为广元好动,四海远游正是其心中所愿,能够去西域出任治略总督正是他的喜好才是,陛下不妨直说!”
  刘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