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裂明 >

第307部分

裂明-第307部分

小说: 裂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时候的大明哪里还有屁股干净的官员?无论是他自己伸手,还是他的家族伸手,都是逃不过一心想要寻找证据的锦衣卫。而其实证据也是现成的,过去锦衣卫之所以不去动他,是因为皇帝将锦衣卫深锁,而如今既然皇帝有这个意思。那又能从中大捞特捞,那锦衣卫根本就不会对这些文官客气。

大明锦衣卫从建立那天起,就是文武百官的死敌,这些年更是被文官压制的屁都不敢放一声,锦衣卫上下对于这种情况都是十分的怨恨。虽然如今已经无人再想恢复当年纪纲之时,锦衣卫让文武百官全部匍匐在地的荣耀,但是让这些原本见了自己就哆嗦的文官如此骑在头上,所有人都是敢怒不敢言。如今有了再次复起的可能,锦衣卫可谓是竭尽全力,斗志昂扬。

但是如今的大明已经不是锦衣卫能够横行的了,虽然有着皇帝的授意,但是锦衣卫在挑选目标还是十分的谨慎,更不敢冒然的扩大打击面,否则在文官体系的反击下,皇帝会不会保他们就是问题,而无论怎么看,崇祯都不象是一个可以依赖的强势主子。最大的可能是,文官反击之后,锦衣卫所有头头都是被一扫而空,整个锦衣卫可能直接就被冷藏。

因此,在锦衣卫不断的挑选下,数个政治斗争落马的官员也成了他们的目标。首先这些人是朝堂之上斗争之下的失败者,在朝堂上根本找不到支持的声音,应该不会有人会为他们出头与锦衣卫死磕。其次是他们都是为官多年,也就是说积蓄颇丰之辈,比较符合锦衣卫与皇帝的胃口。

确定了名单之后,这些人的罪名也是很快被公开,对于这些人收受贿赂,欺压良善以权谋私等诸般腐败现象,文武百官根本就没有一丝的疑问,他们不用证据都是明白这些人罪有应得。但是出乎锦衣卫的预料,文官们并不是漠不关心,而是直接群情汹涌!

若是说之前收拾商行这些文官们只能是弊着一口气,不能也是来不及说什么,但是这次收拾官员。却也是一下子将他们引爆了,在他们看来,这是锦衣卫想要重新崛起的征兆!而一个可以横行无忌的锦衣卫绝对是所有文官的恶梦!

事实上,无论是锦衣卫还是东厂或者当年的御吏台,都是让文官们切齿痛恨的机构。没有人喜欢在做官做事之时被人监视,而且这是对文官们操守的极大怀疑和侮辱!因为这样的机构就是因为怀疑文官操守才建立起来的,而且到了如今,东林党们更是愤怒异常,因为当年这是他们齐心合力让皇帝深锁内宫的东西,如今居然再一次被人拿了出来,让他们感觉不仅仅是侮辱,更是对于心灵的巨大伤害。

东林君子们愤怒了,也终于找到事情干了。连续一个月以来,朝堂之上就再也别想议论什么政务了,不将这些对于东林君子的侮辱摘除,那再议论政务也是毫无意义!虽然没有人对这些倒霉的被锦衣卫选中的官员申辨,但是一上朝,崇祯面对的就是东林君子们铺天盖地的声讨声,这些满腹锦纶的大儒们更是各种妙语不断,博古引今,纵谈宇宙洪荒,引来无数例子来告诉他们的皇帝,这种机构存在下去只会让国将不国,亡无日矣!

而文武百官也是头一次形成了同仇敌忾的同盟,再也不是往日之间的相互攻诘,矛头一致的指向锦衣卫,声泪俱下的向皇帝证明,锦衣卫绝对是国之大害,是专门用来为难忠心耿耿,赤心为国的大臣的,更有说到激愤处,恨不得找一根柱子,想要来一场血谏的。

这么多的嘴,就算是曾经舌战群儒的诸葛孔明也得甘败下风,更别说崇祯再厉害也是根本无法做到诸葛亮的程度。因此,朝堂之上,无人为其说话的崇祯也是节节败退。一开始崇祯还是会辩论两句,但是马上便是发现捅了马蜂窝,不开口还好,一开口这些文官就能够做到逐字逐句的将自己的话全部驳倒,明知道许多驳斥都是毫无根据,而且形似信口开河,但是偏偏崇祯还是无法证明他是对的。

连续一个月下来,崇祯也是从一开始的晕头晕脑,慢慢开始变得沉默,最近这几天更是如同寒冰一般的冷静。对于这些文官,崇祯已经完全的受够了,虽然朝堂上依旧是吵的一团糟,但是崇祯却是硬是顶着压力,锦衣卫的行动依旧是毫无阻碍。

如今的崇祯已经到达了他祖父万历的要钱不要脸高度了,甚至还更加的了得。毕竟他祖父当年也还没有能够视百官如无物,依旧我行我素。有些事,第一步最为艰难,当第一步迈出去,其实是打破了自己的一种坚持,再向下走就已经再无心理负担了。

说难听点,如今的崇祯就是破罐子破摔,没有足够的军费,他就无法维持北方的大军。既然都是一个死,那还不如多拖一些人一起死,何必让这些让自己恶心的东西,让他们用这些东西去讨好新主子?

进一步的清洗也是不断的扩大,原本百官汹涌之际,锦衣卫上下人人都觉大难临头,恐怕逃脱不出一个或死或冷藏的命运。但是如今皇帝却是出奇的强硬,而且更加指示他们将范围更加的扩大,这些锦衣卫也是已经豁了出去,既然已经得罪文官们了,而且对方注定不会再放过自己,那又何必再对文官们留情?趁着皇帝主意还未变之际,赶紧下手才是正理!

一时间,无数的锦衣卫也是立即游走了京城!提绮四出,向着一家家被选定的官员家蜂涌而去,京城之中顿时一片愁云惨淡,无数嘴上厉害的文官们,面对着锦衣卫手中雪亮的绣春刀,也是识相的闭上了嘴。偶尔有强硬的,也是招至杀身之祸,全家尽数沦为男丁充军,女眷入官坊的下场。

面对已经开始变得疯狂的崇祯,原本还喋喋不休咄咄逼人的文官们顿时一片沉默,他们发现叫的越是凶的就越是锦衣卫打击的目标。不说文武百官,就是诸多内阁大臣虽然没有如同百官一般逼宫,但是他们指使的门生、子弟也是纷纷倒了血霉,无数的锦衣卫的钢刀也是让所有文官都直接弯下了腰。

五月底,京城大索。无数的官员纷纷被收入诏狱,这些人的罪名五花八门,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一个是被冤枉的,这也是开了锦衣卫近三百年来的一个奇迹,没有冤假错案!而从这些官员家中抄出的财物更是多的无法计数,让崇祯在惊诡的同时,也是升起了浓浓的愤怒!一百多位官员被抄家,不算起他们的不动产,那堆积如山般的田契,无数的矿藏,以及海量的商铺,单单只是拷问出来的钱粮就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崇祯甚至觉得自己坐于宝山之上,却是丝毫无觉!这百多位官员比例只是占了京城内官员的十分之一,但是抄查出来的钱粮就已经达到,银子近三百万两,米粮近百万石!虽然这些钱财大多散布于城外他们的庄园之内,但是只是听听就让崇祯觉得触目惊心!

大明的国势已经走到了这种地步了,这么多的蛀虫到底吸纳了多少财富?他们一百多人的家产就已经能够抵挡了全国的赋税了!再加上不动产的话,崇祯更是无法想象这个数字是何等之大了!到了如今,崇祯算是明白过来,祖父为何数十年不愿上朝,只是一心与这些官员斗,争夺他们手中的些许露出来的碎银。但是穷万历四十余年的积累,再加上天启年间皇兄的积累,到达崇祯手中时,也才二千万两不到!“好一个国不与民争利!?”崇祯怒极反笑。但是这些人为官才多少年?数年?十年?再一想想一批批京官们,他们每人都会从大明身上带走多少财富?若是一直被瞒下去也就算了,但是不曾想自己一时激愤做出来的事,却是让自己再次看清了这些道貌岸然的君子们丑恶嘴脸!一想到这些抄家之人,大部分都是东林君子,是哪些前几天还在朝堂上与自己正气凛然与自己‘据理力争’,崇祯的眼中也是立即充满杀气!

第460章出征辽阳

短短的数月,驻扎于锦州的祖大寿与一众关宁将领也算是看花了眼。从十数万大军西征,再到数万残军大败而归,不仅满清八旗损失惨重,更是将几乎所有盟友全部扔在了山西。但是就算是残军,也不是他祖大寿能够招惹的,因此他也是老老实实的守在锦州,一步也不肯迈出城去,更别说追击了。

但是谁知道时间不长,镇西军竟然纠集了十数万的蒙古人会盟于建平!更是二话不说直接杀入辽东,在他眼中强如天兵的建奴根本就不堪一击,十数万大军一个月就已经将他们数十年无法收回的广宁地区打成一片白地,直接将这一地区的满清大军一扫而空。

而两个月前,更是丝毫不在意建奴可能会截断粮道,悍然绕过盘山防线直接杀入辽阳城!正当祖大寿开始准备搬个椅子看镇西军与蒙古联军笑话之时,却是再次听到满清竟然守不住辽阳,全军竟然直接退向盛京。而且毫不停留,再次大踏步的后撤,直接退回他们几十年前的老巢,如今已经渐渐被人淡忘的赫图阿拉!

在三顺王一个不留的被丢在山西之后,汉八旗的崩溃速度更是让祖大寿都开始蠢蠢欲动起来,十数万大军所指之处,汉八旗无不所向披靡,城头变换大王旗更是天天都有的事,已经算不得稀奇事了。但是大批的不愿做蒙古人炮灰的汉八旗不断的投降关宁军时,也是让祖大寿都有些控制不住自己了,很想直接挥军杀入辽东,哪怕无法在蒙古人手中分一杯羹,那占领一些被蒙古不屑一顾的城池,那也是恢复故土的大功啊!

但是祖大寿却是没有想到,不止他一个人想到了,几乎关宁将领都是第一时间想到这种功劳的可行性。这一个月来,原本无人愿意靠近半步的锦州一时也成了香饽饽,无数的关宁军也是不断的涌来,都想分得一些功劳。人马的增多也是让一众关宁将领都是胆子大了起来,若说对于满清大军,这些关宁军跑的比谁都快,但是对上蒙古人,这些关宁军还是觉得自己还是有胆量与这些手下败将比划比划的。

谁也没想到,看似庞然大物的满清居然崩塌的速度是如此之快!去年,在看到满清几乎是举全国之力戮力西征之时,祖大寿还觉得是满天神佛保佑,满清并没有来找自己的不自在。而是全军几乎毫不停留的杀向了山西。

祖大寿当然知道镇西军的战力之强,但是面对着十数万的大军。祖大寿还是忍不住在心中对山西幸灾乐祸,甚至还在猜想着镇西军能够抵挡多长时间。但是他最乐观也是最疯狂的估计,也最多是镇西军与满清打个两败俱伤,在全灭之后,也能让建奴损失惨重。

毕竟驻扎辽东这么多年来,满清的战无不胜,几乎已经烙印在他的骨子里。对于他而言,并没有什么忠诚的对象之分。他在意的只是祖家在辽东的数十万亩良田和在家族下的数万佃农而已,眼下大明愿意承认他的地位,那他就愿意为大明驻扎在辽东抵挡满清的最前线。至于守不守的住,他其实也是没什么所谓。最坏不过于改换门径罢了,反正数万强军握于手,也不怕满清方面吃相太难看。

而且满清一向给祖大寿的感觉都是比大明还有人情味,祖大寿甚至觉得也许投降了满清得到的可能比在大明得到的还多!之所以没有投降,那也是因为大明三百年的余威所震,毕竟大明虽然处处烽火,似乎看起来下一秒就会断气一般。但是这天下十有八九*还是大明的,祖大寿读的书虽然不多,但是也是明白,虽然满清似乎势头正劲,但是只要大明出一能战之将,辽东偏居一隅,却是难以与整个大明对抗。

因此,不到万不得已,祖大寿还是不会选择满清一方。如今大明虽然颓势,但是谁又能知道会不会横空出现另一个戚继光?所幸祖大寿的小算盘打对了,大明真的在山西又出现一个戚继光,数次大战也是力挫满清,而这次国运之战更是让原本看起来大气磅礴的满清直接变成了落毛凤凰不如鸡。更是一退再退,一直退到努尔哈赤还未崛起只能在深山老林中拦路打劫的地步。时代变了,这是祖大寿的第一想法。

如今他想争功,根本就不是为大明争,而是为了很可能出现的新朝争功。若是在易飞大举东进之下,将一个基本完整的辽东双手奉上,估计家族的富贵也就足以保存了。

祖大寿暗地里看了一遍到达锦州共襄胜举的同僚们,也是满意的发现好象还无人能够象自己想的这般深远。祖大寿手中握着数量最为巨大的关宁军,无论骑兵还是步军都是远超于济辈,再回头打量了一下身边的好外甥吴三桂,这个外甥虽然年纪轻轻,但是武勇之名也是冠于关宁军。他十几岁就敢率二百多人冲击建奴大军,并从这种围困中救出乃父,委实是胆气过人。但是祖大寿肯定不会被这种传言所误,当时也只是一二百人的建奴而已,而且事后更是证明只是一些无甲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