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三卷-挥师决战 >

第62部分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三卷-挥师决战-第62部分

小说: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三卷-挥师决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傅作义清楚,这些俘虏当然包括在张家口、新保安、怀来请战役中郭景云、安春山、孙兰峰等部的被俘人员。他听了毛泽东的话,不无惊讶地说:给我,我怎么处理呢?还要送到绥远,为什么?
  毛泽东解释说:国民党不是一贯宣传共产党杀人放火,共产共妻吗?他们到了绥远可以现身说法,共产党对他们一不搜腰包,二不侮辱其人格;可以帮助在绥远的人学习学习,提高认识。这些人我们以后还要用哩!
  傅作义默默地由衷地点了点头,诚挚地说:“我只想尽快解决绥远问题。我的路走对了,更想念董其武、孙兰峰他们,总希望他们早日站到人民一边,为人民做些有益的事情。”
  “关于绥远问题,”毛泽东说:“有了北平和平解放的方式,绥远问题就好解决了,可以先放一下嘛!让董其武做好内部工作,待条件成熟时举行起义。目前保持绥远军政现状,过一个时期后,再按我们制度整编。还是以前说的,给你们编两个军,方式要比解决北平问题更缓和、更宽容。至于归绥是否保留、榆林是否与绥远一同解决等具体问题,就留待双方代表商谈吧。”
  听到这里,傅作义心中涌起一阵阵感激之情。绥远是傅作义的起家之地,绥远问题一直牵动着他的心。毛泽东说要等待他们起义,这就给绥远的部队留出了最好的出路。而且,毛泽东还让被俘人员也回到绥远去,这就意味着让他们去绥远参加起义,以后一律按起义人员对待。想到这里,傅作义连忙说:“绥远战事未休,我于心不安,已准备委托王克俊、周北峰。阎又文代表我协助董其武将军与贵方代表洽谈。”
  “那好哇!”周恩来看看阎又文,又看看傅作义,爽朗笑道:“你的原政工处副处长阎又文同志可是我党的地下党员啊!”
  同志?中共党员?傅作义乍然间心头一震,不由地向阎又文投去一缕疑虑的目光。顷刻,他哈哈一乐,朗声说道:“贵党党员办事公正,我信得过,很放心。”说着话锋一转,感叹道:“要是我身边没有这些贵党党员,我也许还执迷不悟,不会选择走这条道路的。”
  毛泽东幽默地说:“这么讲,你是叫我们党给‘赤化’喽?!”
  在场的人都笑了。
  周恩来说:“绥远问题的解决,不可操之过急。我想,等到适当的时候,傅先生亲自去一趟。另外,绥远现状暂时维持一段时间,对傅先生和你部下在兰州、重庆等地的家眷安全返回北平团聚会有帮助。我已分别跟负责地下工作的有关同志打了招呼,要他们设法保护你们的家眷,到时帮助尊夫人等取道香港返回北平。”
  听着听着,傅作义的眼睛又湿了,泪水很快溢出眼眶。他掏出手帕擦了擦,硬咽着说:“我傅作义为走人民道路本已把家庭、生死置之度外。可万没想到,你们为我们想得这般周全,连家眷的返回都考虑到了。这,这太叫人感动啦可惜呀,我觉悟得太晚”
  “不晚,不晚,革命不分先后嘛!”毛泽东打断傅作义的话:“对于你们来说,走革命的道路,要过好几个关,但主要的是军事关。这一关过好了,以后的土地改革关、民主改革关,将来还有社会主义关就好过了。”
  毛泽东的宽容、理解与关怀,深深地打动了傅作义的心。他当即向毛泽东表示,他要坚决走革命道路,回北平后传达主席和中共中央的指示和关心,做好部队的改编工作,做好绥远起义的准备工作,尽快发表拥护共产党的和平通电。最后谈到傅作义个人问题,毛泽东问傅作义将来愿意做什么工作、傅作义说:我想,我不能在军队里工作,最好让我回到黄河河套一带去做点水利建设方面的工作。
  毛泽东说:你对水利工作感兴趣吗?那黄河河套水利工作面太小,将来你可以当水利部长嘛。那不是更能发挥作用吗?军队的工作还可以管,我看你还是很有才干的。
  毛泽东的会见彻底打消了积郁在傅作义心头的疑虑与不快,使他感到了从未有过的轻松。
  97.傅作义通电表心声,解放军全面大进军
  西柏坡之行,使傅作义精神焕发,心情欢畅,与去之前判若两人。邓宝珊说:毛主席的一席话,让傅作义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变。
  3 月25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在北京西苑机场检阅人民解放军,毛泽东邀请傅作义参加了检阅仪式。
  4 月1 日,傅作义向全国发出了《北平和平解放》的通电。通电说:两年半的内战,我个人的内心和行动,主观和客观,是在极端矛盾中痛苦的斗争着,北平和平的实现,就是由认识到行动自我痛苦斗争的结果。现在回忆既往,我感觉我最大的错误,就是执行了反动的戡乱政策。我们在实行所谓戡乱的时候,每天说的虽是为人民,而事实上一切问题,却是处处摧残和压迫人民。我们的部队,在乡村是给大地主看家,在城市是替特权、豪门、贪官、污吏保缥。我们不仅保护了这些乡村和城市的恶势力,而且还不断的在制造和助长这些恶势力。种种错误的恶因,反映在政治上,就是腐烂;反映在经济上,就是崩溃;反映在文化教育上,就是控制和镇压青年学生的反抗;反映在社会上,就是劳苦大众的生活一天一天地贫困,上层剥削阶级奢侈淫糜的享受一天一天地增高;反映在外交上,就是依附美国;反映在军事上,就是由优势变成劣势。所有这些,都是因为违反了人民的利益,所以得不到人民的支持,最后为人民所抛弃。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成功呢?这是因为共产党以工农大众和全国人民的利益为基础,在乡村彻底解决了土地问题,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对城市工商业,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铲除官僚资本,保护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共产党的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已经得到全国各民族党派和人民的拥护。新民主主义不但科学地解释了革命的三民主义之内容,而且正确地说明中国革命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新时代的民族民主革命,已经不是属于旧的范畴,而属于新的范畴,必须有工农阶级和代表工农阶级的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保证革命政策的彻底执行和革命任务的彻底完成。共产党人既然对新历史有了正确的认识,又有为人民服务的艰苦奋斗的精神,所以一天一天地得到成功。正确的政策是真正和平的前提,也是真正和平的保障。所谓戡乱政策,既然完全错误,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既然完全正确,我们就必须公开反对所谓戡乱政策,真诚的实行和平,不应该再犹疑、徘徊,违背人民的愿望。北平的和平,就是遵从人民的意志与愿望,勇于自觉,勇于负责地认识和行动,符合于正确的政策,符合于毛泽东先生所提出的八项和平条件,这种和平是真正的和平。一切有爱国心的国民党军政人员,都应该深切检讨,勇于认错,以北平和平为开端,努力促使全国和平迅速实现,然后国家才能开始建设。今天,中国人民民主事业,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团结全国各民主党派、国民党的进步人士和全国各民主阶层,共同奋斗。这已经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作义本此认识,今后愿拥护中共毛主席的领导,实行新民主主义,和平建设新中国。
  傅作义的通电,是他对自己所走过的道路的一次历史总结和深刻剖析。同时,他明确表达了拥护共产党、拥护毛泽东主席和平建设新中国的政治态度。
  4 月2 日,毛泽东致电傅作义:“4 月1 日通电读悉。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发动反革命内战的政策,是完全错误的。数年来中国人民由于这种反革命内战所受的浩大灾难,这个政府必须负责。但是执行这个政策的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文武官员,只要他们认清是非,翻然悔悟,出于真心实意,确有事实表现,因而有利于人民解放事业之推进,有利于用和平方法解决国内问题者,不问何人,我们均表欢迎。北平问题的和平解决,贵将军与有劳绩。贵将军复愿于今后站在人民方面,参加新民主主义的建设事业,我们认为这是很好的,这是应当欢迎的。”
  和平解放北平,是历史的大手笔,只有真正拥有力量、气魄、智慧和勇气的人才能完成它。几个月来,正是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完成了这一历史杰作。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为着解放人民、减少人民的痛苦而化敌为友的博大胸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具有强大的不可战胜的力量;标志着一个新生的中国,一个自由、民主、和平、统一的中国就要出现在世界的东方。
  平津战役历时64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
  在中共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的决策指挥下,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环环相扣,紧密关联,波澜壮阔,高潮迭起,蔚为战争奇观。在观察家看来,这三大战役如同一根钢浇铁铸、没有丝毫焊接痕迹的绞链,它以“力拔山兮”的力量,推动着中国革命战争的航船穿过惊涛骇浪,驶向夺取全国胜利的彼岸。
  在这场名垂中国乃至世界战争史册的震撼世界的战略大决战中,人民解放军在不到四个半月时间内,连续歼灭了国民党正规军IM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154万余人。蒋介石“五大主力”的新1 军、新6 军、第5 军、第18军,都在此次决战中被歼灭。蒋介石的五大战略集团,最大最强的东北、华北、徐州三大集团已经不复存在了,剩下的武汉白崇禧和西安的胡宗南两个战略集团,也分别在中原、华东和西北解放军的打击下受到很大削弱,算不得什么强大的主力集团了。国民党、蒋介石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人民解放军不仅提前半年超额完成了中央军委、毛泽东赋予的战争第三年的作战任务,而且使自己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装备上都已经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总兵力由原来的280 万人壮大到400 万人,其中野战军218 万人。大决战期间,毛泽东指示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整编。整编后的人民解放军共有4 个野战军、3 个直属兵团,阵容空前强大:西北野战军改称第一野战军,共6 个军15。5万人,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下辖:第1 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震;第2 兵团,司令员许光达,政治委员王世泰。
  中原野战军改称第二野战军,共9 个军28万余人,由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下辖:第3 兵团,司令员陈锡联,政治委员谢富治;第4 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赓;第5 兵团,司令员杨勇,政治委员苏振华。
  华东野战军改称第三野战军,共15个军58二万人,由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任副司令员,下辖:第7 兵团,司令员王建安,政治委员谭启龙;第8 兵团,司令员陈士榘,政治委员袁仲贤;第9 兵团,司令员宋时轮,政治委员郭化若;第10兵团,司令员叶飞,政治委员韦国清。
  东北野战军改称第四野战军,共12个军90万人,由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下辖:第12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萧劲光;第13兵团,司令员程子华,政治委员萧华;第14兵团,司令员刘亚楼(兼),政治委员莫文骅;第15兵团,司令员邓华,政治委员赖传珠。
  华北军区直属之第1 、第2 、第3 兵团依次改称:第18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徐向前;第19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罗瑞卿;第20兵团,司令员杨成武,政治委员李井泉。共9 个军23。8万人,归中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
  三大战役决战,结束了国共双方在长江以北地区的较量。共产党已得半壁江山,将战线推进到了长江边上。毛泽东稳操胜券,要求全党把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入城市,要求解放军打过长江,用“天津方式”、“北平方式”解决国民党的残余军队,解放全中国。
  3 月25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率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由西柏坡迁至北平,驻进香山,指挥数百万人民解放军进行向江南和西北、西南广大地区的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军大追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