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国策[完本]作者:闪烁 >

第1274部分

国策[完本]作者:闪烁-第1274部分

小说: 国策[完本]作者:闪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效的办法自然走出动侦察力量。暂且不考虑目标对侦察机的威胁,因为电磁炮采用的都是高抛弹道,即以垂直发射的方式将炮弹送出大气层,再由炮弹上的弹道修正发动机与姿态控制发动机使炮弹转向,让炮弹尽量在外层空间飞行,从而使炮弹的射程夫大提高。如此一来,炮弹在攻击目标的时候,除非设置了特别弹道,不然都是以接近垂直的角度投向目标。换句话说,在炮弹攻击目标的时候,位于炮弹弹道上的设施都会受到威胁,这自然包括侦察机。正是如此。共和国海军对远程炮战做了明确规定,即在炮击目标的时候,严禁载人航空器进入目标上空,即便是无人航空器,也要尽量避免进入目标上空。

    更重要的是,侦察机的飞行速度无论如何也比不上电磁炮的炮弹。

    由此可见。能够承担侦察任务。而且能够在炮击后及时提供目标信息的,只有同样由电磁炮发射的。携带探测器的传感炮弹,即侦察炮弹。受此影响,共和国海军在炮战战术守则中做了明确规定,即在任何情况下,在安排炮击战术的时候,都得在最后一轮炮击中加入一定数量的传感器炮弹,而具体使用多少传感器炮弹,由战场情况决定。一般情况下,由战舰上的火控计算机自行决定,必要的时候可以由枪炮军官、或者期间上的作战指挥员手工设定。

    这次,正是由旗舰上的作战指挥员手工设定的。

    从前面的分析来看,同时对3个目标进行的炮击命中率并不是很低。加上只有在尽快确定了炮击效果之后,才能合理安排第二轮与第三轮炮击,并且针对特殊情况安排补充打击行动,所以在最后一轮齐射中。所有舰炮投射的都是传感器炮弹。也就是说,每一个目标都有占枚传感器炮弹进行侦察。

    母庸置疑,在如此密集的侦察之下,美军海上基地变成什么样子,都会呈现在南海舰队指挥安的眼前。

    事实上,以当时的情况,南海舰队指挥官没有把希望完全寄托在炮

    。

    不管怎么说,在此之前,还没有任何人证明可以用电磁炮摧毁数百千米外的舰队,而且是一支拥有强大米段拦截能力的舰队。虽然早在刃多年前,即半岛战争期间,共和国海军就用用舰炮打击过韩国舰队,取的了不错的战绩,在随后的日本战争与印度战争中,共和国海军也摸索过类似的战术,即利用舰炮来对付海上目标。但是在半岛战争之前,还没有哪个国家的海军拥有切实可靠的末段拦截系统,而在日本战争与印度战争中,真正可以供共和国海军舰炮虐杀的也就只有敌人的民用船只。

    客观的讲,在证明电磁炮确实是第一制海利器之前,没有哪个舰队指挥官会放弃稳妥可靠的打击力量,即舰载航空兵。

    这个时候,南海舰队的3支航空联队就派上了用场。

    根据南海舰队的作战记录,在下达炮击命令的时候,舰队指挥官也下达了让航母减速航行,并且与护航战舰保持距离的命令。因为电磁炮是以垂直的方式发射炮弹”汰只要舰载战斗机在起飞的时候不进入护航战舰上空”亿不个受到威胁,也不会对护航战舰的炮击行动产生影响。要想做到这一点,只需要在舰载战斗机的自动控制系统中设定特殊航线,让战斗机在起飞之后沿着特殊航线飞行就行了。从理论上讲,只要航母与护航战舰保持歼米的间隔距离,舰载战斗机就可以在护航战舰使用主炮的时候起飞。事实上,即便在采用密集的防空编队时,护航战舰与航母的距离也在旧千米左右,不会隔得太近。以免末段拦截系统相互干扰。也就是说,炮击不会对航空作战产生影响。准确的说,是在舰载战斗机返航之前不会产生影响。

    既然有更加稳妥的选择,自然没有理由置之不理。

    4点旧分左右。第一批舰载战斗机就开始起飞了。

    因为侦察机已经确定第4战术航空兵大队的战斗机到达美军海上基地。而且遭到美军战斗机攻击,所以前先起飞的是执行前出护航任务的战斗机。准确的说,这些战斗机将替换在凌晨2点刃分升空的防空战斗机,而防空战斗机已经在3点凹分,也就是舰队指挥官做出攻击决定之后杀向美军海上基地,寻找美军战斗机决战。

    显然。空战没有多少悬念可言。

    不管怎么说,海上基地就是海上基地。而不是货真价实的战舰,更不是舰队。虽然在支持航空作战方面,海上基地超过了航母,但是在协同作战能力上,海上基地远远比不上航母。甚至比不上一般的护航战舰。原因非常简单,从节约成本出发,大部分海上基地都没有配备相应的指挥系统,而在战争爆发后。美国海军也来不及为海上基地增添用于空中作战的指挥系统。

    事实上,当时影响更大的还是另外一支力量,即舰载预警机。

    虽然第4战术航空兵大队有很强的独立作战能力,除了拥有劝多架战斗机之外,还有丑多架预警机,其中妹为大型预警机,出架为舰载预警机,但是在这场战斗中,因为海上基地是以制海模式组建的,功米长的跑道无法让大型预警机降落。所以伴随战斗机活动的是舰载预警机。众所周知,舰载预警机就是小型预警机,受自身性御艮制,所有舰载预警机的飞行速度都非常有限。远远跟不上舰载战斗机。根据美军的作战记录,在战场时间凌匙点左右,跟随第4战术航空兵大队活动的预警机还在澳大利亚西部地区上空,与海上基地的距离超过煞。千米。

    也就是说,空战开始的时候。美军战斗机没有得到预警机的支持。

    由此可见”劣比0的空战结果也没有什么好稀奇的。当然,谁也不能忽视,在这个战果中,至少有凶架美军战斗机是被共和国海军舰载战斗机发射的远程导弹击落的,只有大约力架美军战斗机是被2倍、甚至3倍的共和国战斗机击落的。也许有人认为这证明了超视距空战再次成为主流,可是客观的讲,这场空战只证明了一点,即在拦截空战中。预警机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格斗空战中,数量比质量重要得多。

    几乎在空战进行的同时,执行攻击任务的战斗机也开始起飞了。

    不可否认,战斗机的速度再快。也比不上速度超过了力马赫的电磁炮炮弹。因此在第一批战斗机起飞的时候,第一轮炮击已经结束。

    ,  万

    从侦察炮弹发回的战场信息来看。距离南海舰队最远的2座海上基地都挨了数十枚炮弹,并且完全瘫疾。丧失了活动能力,反而是距离较近的那座海上基地在遭到炮击的时候进行了紧急疏散,各有搬模块船躲过了炮击。实事求是的讲,虽然炮击算不上完美,但是已经超过了预期。

    受此影响,南海舰队指挥官没有让舰载战斗机去攻击另外2座海上基地。而是让机群去追击逃跑的4艘模块船。正是如此,在4点刃分之前,南海舰队调整了炮击战术,3支航母战斗群的弥艘护航战舰在旗舰的指挥与协调下,分成了2个炮击群,分别对另外2座美军海上基地开火。因为在剩下的2座海上基地中,有座是由破模块船组成的,所以南海舰队的炮兵并非平均分配。按照交战记录,当时舰队指挥官直接插手炮击作战。让旧艘战舰上的刃门舰炮集中攻击由2艘模块船组成的海上基地。另外瞅战舰上的占门电磁炮对付最后一座能够全力支持航空兵的海上基地。这一战术分配看上去难以理解。但是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南海舰队指挥官改变了战役目的,即不再是瘫疾美军海上基地,而是全歼美军海上基地。

    首先得承认,这一调整符合实际悄况。

    站在一个指挥官的立场上,如果有机会全歼敌人,就没有理由于软。即便从技术角度出发,海上基地中,最重要的无疑是具备全套动力系统的核心模块,建造艘核心模块船的花费超过了建造瞰普通模块船。因此任何指挥官在对付海上基地的时候,都会以打击核心模块船为首要目的。从前面的介绍可知,鲤美军海上基地都有;艘核心模块船,因此要攻击琰海上基地。更重要的是,只有2个模块的海上基地不但目标更而且在紧急情况下的疏散速度也更快,所以有必要为之动用更多的炮火。

    关键就在这里,美军会不会进行紧急疏散?

    看得出来,在之前的战斗中。共和国舰队指挥官一直在按照既定战术行动,并没有主动创新。

    可以想见,在没有太多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美军指挥官也会按既定战术行动。

    也就是说,在遭到突然打击之后。美军海上基地肯定会紧急疏散。

    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心据美军的作战记录。在战场时间口点旧分之前。指挥官就耳世上紧急疏散命令,并且要求还没有来得及降落的战斗机前往东面大约四千米处。如果没有足够的燃油,可以考虑跳伞逃生。也就是说,座美军海上基地都以最快的速度结束了航空作业。并且以最高级别进行疏散。因为美军指挥官认为对方会由近及远的进行炮击,所以在首先遭到打击的班海上基地中,反而是距离南海舰队最近的那一座最先进行疏散,而稍微远的搪海上基地反而没有立即疏散,而是在接受最后一批战斗机。以免在进行反击之前损失太多的航空力量。

    由此可见,在进行第二轮炮击之前,另外据海上基地已经完成疏散。

    准确的说,是组成海上基地的模块船完全分开,并且以最快的速度向四周逃逸。

    如果说由3艘模块船串联起来的海上基地非常笨重,转向时非常麻烦。那么每艘长度仅有劲多米的模块船都非常灵活,不但转向不成问题。紧急情况下还能迅速加速,逃离危险海域。在瞰模块船都向外围逃逸的情况下,4分钟后的分布范围超过了亿平方米,而第二轮炮击在美军指挥官下达疏散命令后旧分钟开始,炮弹落下已经是;纷钟后了,所以美军模块船的分布范围超过了四亿平方米,也就是大约;凹力平方千米。在此情况下,即便所有舰炮都以最快速度投射炮弹,击中一艘模块船的几率都不会超过;茄

    从共和国海军的作战记录上就可得知,第二轮炮击的命中率为零。

    更重要的是,在此之前,南海舰队已经派出了航空打击力量,而且直到4点冯分才确定炮击命中率为零,而这个时候,第一批起飞执行攻击任务的战斗机已经发射了携带的反舰导弹。

    ,  万

    再组织第二次攻击,肯定来不及了。

    即便让留下来应付紧急情况的战斗机带着反舰导弹起飞,也来不及追上以力节航速逃跑的美军快速运输舰。

    以当时的情况,最大的问题不是追不追得上,不管怎么说,舰船的速度都要比飞机与导弹慢得多。问题就是,如果不能找到目标,飞机与导弹的速度再快也没有用。而当时搜寻正在逃逸的美军快速运输舰。绝对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正是如此,南海舰队指挥官才不得不下达停止攻击的命令。

    赶在天亮前,南海舰队派出侦察机,开始搜索美军快速运输舰。虽然到6日中午,侦察机发现了出现在东面四钎米处的美军快速运输舰队。而且南海舰队的舰载航空兵也做好了出击准备,舰队指挥官也下达了攻击命令,在当天下午对美军快速运输舰队进行了一次远程攻击,但是此时美军舰队已经在岸基战斗机的保护之下,而且第4战术航空兵大队的战斗机得到了预警机的支持。所以攻击行动没有收到任何效果。

    当天下午,南海舰队转向北上。前去与印度洋舰队会合,针对美军海上基地的战斗宣告结束。

    从这场战斗看得出来,电碰炮表现出了极为犀利的攻击能力特别是在极近距离的战斗中,电碰炮的作战效率超过了其他任何制海兵器。甚至让航空兵相形见绌,但是战术思想相对保守,以及侦察力量相对缺乏的情况下,电碰炮的威力很难发挥出来,更难在关键时刻成为左右战斗结果的关键性力量。

    必须承认,制约电磁炮的不是自身性能,而是配套力量,特别是信息支援手段。

    从理论上讲,螺旋电磁炮几乎拥有无限的射程物理学家早就做过计算,只要输出能量足够大,甚至能够将炮弹发射到月球上去,加上螺旋电磁炮对炮弹口径、也就是炮弹质量的限制并不苛刻,所以螺旋电磁炮拥有非常巨大的开发潜力,完全有可能在射程上超过包括远程巡航导弹在内的所有战术类制海武器,成为海战的头号武器。要想把螺旋电磁炮的威力发挥出来,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信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