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开唐烟云 >

第61部分

开唐烟云-第61部分

小说: 开唐烟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顿时恍然大悟,原来太子派是明知太子被废已是不可挽回,是以才不再为太子说情,而是要力保广平王李俶为嗣。

    话音方落,礼部侍郎达奚珣就出列道:“陛下不可。臣若是没有记错的话,太宗皇帝说此话是在贞观十七年三月,承乾谋逆是在一月之后。其后,太宗皇帝虽疼惜爱子,仍是以国家法度为本,废黜其为庶人,流放黔州,其子更无再封王者。今太子谋逆,罪虽不及子女,然岂可再以太子之子为嗣哉?”

    杨国忠立刻道:“此言大善,太子弑君篡位,乃国之罪人,天下哪有父为逆贼,子继皇位的道理,岂非是要贻笑宇内?若立广平王为嗣,日后待其登临大统,必为其父平反,追谥皇帝,若如此,错岂不在陛下乎?”

    张九龄道:“昔日中原水患,百姓愁苦,帝尧令崇伯鲧治理水患。鲧用障水法,历九年未平水祸,反愈演愈烈。帝尧盛怒之下,殛鲧于羽山。后以其子禹为司空,续治水患,禹以疏水法,疏通河道,引水入海,历时一十三载,终清水祸。禹因治水之功,受舜禅让而继帝位,定鼎九州,开夏之一朝,成千古圣君之名。今太子罪,广平王贤,与古之鲧禹何其似也!陛下文治武功不弱尧舜,贤明道德犹有过之,何不效法古之圣贤,传位与贤孙,再续佳话?”

    话音才落,就又有一人出列道:“张公此言差矣,鲧之罪,治水不得其法也,非德性之失,君不见至今四海之内,仍有鲧祠,华彩文章,仍颂鲧德?然太子之罪,弑君戕父,于君不忠,于父不孝,乃背弃人伦之行也。况今广平王,中人之姿也,安可与禹皇相比,此贻笑大方之言也,添笑耳!”

    众大臣在兴庆殿中引经据典,争得不可开交,太子派虽然在人数上占绝对劣势,但均是满腹经纶,善于雄辩之士,再加上今日李林甫打定主意站在太子派这边对付杨国忠,是以,一时间很难辩出个结果。

    玄宗坐在龙床之上,眉头紧皱,实际上他对于广平王和康王都不满意,他真正想立为东宫的,乃是建宁王李倓。但从礼法上来说,李倓虽然和李俶是亲兄弟,但是继承权却相差地不可以道计。再来,玄宗也不可能在此时,就表露出自己心中真实的想法,给对方以可趁之机。

    想到这里,玄宗开口道:“太白何在?”

    李白越众而出:“臣在!”

    他自重返长安以来,得谢轩告知大唐所面临的危机,一改之前的狂傲放浪,尽忠职守,兢兢业业,处事举止有度,清正娴和,又重新赢得了玄宗的信任,被其引为心腹。

    “依卿之见,该当如何?”

    李白躬身道:“太子确有过错,依礼法而言,太子若废,其子不可为嗣。而寿王年幼,尚在襁褓,自古主少母壮,帝弱臣强,祸乱之源也。况寿王之前,尚有诸多兄长,若依礼法,广平王不可立,寿王何可立哉?”

    此话一出,杨国忠顿时气得七窍生烟,他们以礼法为由反对立李俶为嗣,没想到李白竟也以同样的理由来攻讦寿王。

    而太子派及李林甫诸人,却是眼前一亮。是了,尔等既以礼法为由反对广平王继承大统,那么寿王身为幼子,又有何资格鸠占东宫呢?

    玄宗沉声道:“卿心中可有合适人选,以承社稷?”

    李白躬身道:“昔日承乾谋逆,太宗皇帝欲另立太子,曾言道,泰立,承乾、晋王皆不存,晋王立,泰共承乾可无恙也,遂立高宗为嗣。荣王李琬,素有雅称,风格秀整,吐食握发,贤名远播,又向来仁义,臣以为,可以为嗣。”

    外戚派全都愣住了,打死他们也想不到会突然冒出来一个荣王。最关键的是,从礼法上来说,荣王李琬才是当之无愧的第一顺位继承人。这顿时让他们以礼法铸就的长矛,无处可使,等若是自废了武功。

    而且李琬此人,和他的伯父宁王李宪一般,行事低调,待人和善,从不去争什么,抢什么,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毫无黑点。这就让外戚派即使是想要攻讦于他,也无从下手。

    张九龄却是心念百转,以目前的形势来看,立李俶为嗣阻力太大,而玄宗向来又有立寿王为储之心,一个不小心,还真有可能会被对方得逞。与其如此,倒不如转而支持荣王李琬,把水搅浑。退一万步说,荣王李琬真的被立为太子,以其人品德性,也不失为一个选择,总比国家权柄落入杨国忠手里要好。

    想到这里,张九龄出列道:“太白此言有理,若只以礼法论,老臣亦推举荣王李琬。”

    太子派众臣虽然不明白张九龄此举的用意,但是张九龄宦海浮沉,威望卓著,乃国家的肱骨之臣,众人自然是要紧随他的步伐。

    “臣附议!”

    杨国忠的脸色阴沉地可怕,他原本以为今日立外甥为嗣十拿九稳,没想到会突然冒出来荣王李琬。他当然想说李琬不合适为嗣,但是这是一个低调到让众人几乎忘记其存在的王爷,让人很难挑剔。他总不能强赋其罪,那样只会招来玄宗的反感。

    玄宗见一时间无人反对,看向杨国忠道:“国忠,你以为呢?”

    杨国忠心头叹气:“臣依然推举康王,然立储虽是国事,亦是陛下家事,最终结果还是要陛下圣决。”

    玄宗点头道:“既然出现了三个人选,诸臣又各持己见,难有决断,此事便暂且搁置,他日再议。”

    紧接着,玄宗又道:“自开元十二年以来,朕的皇后之位便一直空置,至今已近三十年矣!贵妃杨氏性禀温庄,度娴礼法,柔嘉表范,雍肃持身,朕欲册其为皇后,众卿以为如何?”

    闻听此言,外戚派顿时心中狂喜,在他们心里,玄宗虽然迫于压力,将立嗣之事延后再议,但此举却无疑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杨玉环如今虽然以贵妃之名,行皇后之实,统摄后宫,但是到底是缺了名分,如果被立为皇后,不但自身地位稳固,对康王争储的裨助也是极大的。

    杨国忠带头跪倒在地:“陛下圣明,臣无异议!”

    外戚派顿时就跪倒一片:“陛下圣明,臣无异议!”

    张九龄和李林甫对视了一眼,两人同时轻叹了一口气,两人若是出言反对,必要数说杨玉环的不是,以玄宗对杨玉环的宠爱,还不知道会有什么后果。

    以现在的情况,两人有任何一人被扳倒,则大势去矣!

    两人之间争斗了这么多年,第一次在心中有了默契,同时站了出来:“陛下圣明,臣无异议!”

    玄宗笑道:“今日倒终有一件众卿皆为认可之事了,国忠!”

    “臣在!”

    “朝会之后,立令中书省拟诏,不得延误!”

    “臣尊令!”

    玄宗沉默一会又道:“今次五子谋逆,朝中牵涉者甚重,空出了不少官职,朕欲从京师守选的进士之中选拔人才,填补空缺,以防朝中政务懈怠,众卿以为如何?”

    闻听此言,三派大臣顿时就像打了鸡血一般,皆是跃跃欲试。

    对于杨国忠来说,自然是想趁胜追击,进一步壮大自己的势力;而太子派也想吸收一些确有才具的年轻人,来对抗已有一家独大之势的杨国忠;至于李林甫,他就更需要利用这一难得的机会,重整旗鼓,扳回局势。进士授官,要经过吏部铨选,他身为尚书高官官,在这方面自然是最有优势的。

    但众人更关注的却是五品以上的空缺官职。唐代进士,远没有后世那样尊贵,除了极个别的特例之外,即便是状元,所授也不过是八品的小官,对朝局的影响非常有限。

    玄宗见无人反对,开口道:“既如此,众卿有何贤才推举?”

    杨国忠躬身道:“中书舍人宋昱聪慧洞达,识量清举,谋猷经远,才推栋梁,臣举荐其为中书侍郎,望陛下恩准。”

    玄宗大手一摆:“朕说了,今日只推举京中守选的进士,朝中官员荐举高位者,下月朔朝再议。”

    玄宗虽然没有立康王为嗣,但册封杨玉环为皇后,已是让杨国忠非常满意,闻言开口道:“是,那臣就荐举琅琊谢轩,此子建平文雅,休有烈光,神彩凝映,王佐之才,又为天下文宗,海内人望,臣愿陛下重用之!”

    众人闻言脸色顿时非常精彩,今日朝会之上,给众人带来的意外太多了,李林甫竟会和太子派联合,张九龄竟会不为太子说情,李白竟会推举荣王李琬,而如今连杨国忠也不正常了。

    世人皆知其子杨奕,因王子璇之故,与谢轩素有嫌隙,曾在京中扬言,与谢轩誓不两立,必将其废为阉人。虽然以谢轩如今的声望地位,杨奕肯定是不敢如此做了,但两人关系之恶劣,可见一般。

    杨奕身为国忠幼子,深得国忠宠爱,连带着杨国忠对谢轩也很不待见,打死众人也想不到,杨国忠今日头一个就会举荐谢轩。

    而杨国忠却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一月前,杨玉环已尽将玄宗所言告知于他,让他约束好杨奕,绝不可伤害谢轩,坏了自己儿子的肱骨之臣,并让他结好谢轩,消除与之的嫌隙,共同辅佐康王。

    杨国忠虽然如今已权倾朝野,贵为宰辅,但他非常明白自己的一切是谁给予他的,他更清楚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在未来,他确实是需要一个像谢轩这样的人,来辅助他执政。至于让这天下由李姓杨,就更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他是市井出身,但是那却绝不代表他是傻子。

    玄宗却是神色淡定,丝毫没有意外的表情:“哦?依卿之见,该授予其何职?”

    杨国忠道:“本朝有制,进士初授官职,不得高于八品。然谢幼安海内人望,声名远扬,乃不世鸿才,朝廷若是授之以八品小吏,必为天下人齿冷。”

    玄宗道:“依卿之见,该授以何职?”

    杨国忠道:“中书省中书舍人一职,现有空缺,依臣之见,不若授之,并令其参议国事。”

    玄宗皱眉道:“幼安虽有折冲御狄之才,辅世长民之能,然毕竟年仅弱冠,以五品上高官授之,似有不妥。”

    杨国忠道:“陛下此言差矣,朝廷用人,何问出身,岂关年岁,唯唯才是举也。今陛下用幼安,犹如千金买骨,天下贤才必为陛下诚心打动,尽皆来投。以一五品官职而换天下贤才归心,我大唐何愁江山不固,帝业不永,何其值也,望陛下思之。”

    玄宗闻言点头道:“国忠此话有理,乃谋国之言也,众卿可有异议?”

    以谢轩如今的声名地位,只要杨国忠不从中作梗,其他人自然是不会反对。

    玄宗见状开口道:“那便这样定下吧!”

    李林甫原本也是想首先推举谢轩,将之安排到尚书省自己门下,不想却被杨国忠占了先。不过他虽然心中后悔,但此刻也别无他法,只能日后再另寻对策。

    想到这里,他立刻出列开口道:“臣举荐今科榜眼李幽彦,此子器质深厚,才量高远,志得道行,沛然有余,亦为不世之才,陛下可重用之。”

    自科举之后,李幽彦的才名也在京师里传播开来,虽仍无法与谢轩相较,却也不是普通人可以比拟的。

    玄宗闻言道:“卿欲授之以何职?”

    李林甫道:“尚书省吏部郎中一职,留有空缺,臣欲推举其任此职。”

    这同样也是一个正五品上的官职,而且还是肥缺,相当于后世组织部排位稍后的副部长,唯一的缺陷便是不是天子近臣,但却掌控着百官的升迁,乃是尚书省的重职。

    杨国忠当然不可能让李林甫遂意,一个正五品的官职他并不在乎,但是却绝不能让李林甫与自己平分秋色。

    “陛下,此事不妥,李幽彦此子虽也颇负盛名,然与幼安相比,却仍有差距,不可以五品重职付之!”

    “依卿之见,该授以何职?”

    杨国忠道:“依臣之见,授其吏部员外郎一职,才堪匹配!”

    李林甫闻言,心中冷笑,他早已算定杨国忠会从中作梗,原本也没有指望能拿下吏部郎中的位置。他此举一来是以退为进,确保吏部员外郎一职不失,二来也是为了挑唆李幽彦和杨国忠之间的关系,让李幽彦死心塌地跟随自己。

    玄宗闻言开口道:“众卿可有异议?”

    李林甫躬身道:“臣无异议。”

    他这么一说,其他人自然就更不可能自讨无趣,出言反对。

    接下来,三方势力轮流推举,互相攻讦,一直到下午申时,终于是将三省六部之中,空缺下来的七八品小官分了一空。

    玄宗神情疲倦,开口道:“朕累了,今日便到这里吧。各部协作,抓紧时日,不要像往年一样,光是吏部铨选就要从春季弄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