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胡绳文集(1979-194) >

第56部分

胡绳文集(1979-194)-第56部分

小说: 胡绳文集(1979-194)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侵略的时候,曾以为很容易就能达到灭亡中国的目的。

    当时,和日本相比,中国在军力、经济力等方面都是个弱国,也确实存在着亡国的危险。在亡国的危险面前,中国全民族团结了起来,进行了历时8年的艰苦的战争。

    国民党和共产党为共同抗日实行了第二次合作。

    国共合作对于促成以民族团结的力量进行抗战起了重要的作用。国民党当时掌握着全国的政权,它的领导集团从实行不抵抗主义转而实行抗战,从实行内战政策转而实行国共合作,是受到人民欢迎的。国民党内有许多人主张团结抗日,反对分裂,为此出了力,有许多将领和他们的军队,坚持抗日,不愿参加反共摩擦。和向敌人投降的汪精卫集团不同,国民党主要领导者一直没有放下抗战的旗帜。

    但是,不能不指出,国

 414

    493胡绳文集

    民党领导集团一贯执行片面抗战的路线,从抗战中期起对抗战是消极的,对民族团结更是设置重重障碍,它所实行的反民主的政策是不利于团结抗战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部队,它的主张和行动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代表了全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创导者,它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坚定地实行民族团结、抗战到底的方针,不断地克服破坏团结和抗战的因素。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军队和抗日根据地政权,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使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海洋。抗日战争的坚持到底和取得胜利,显示了中国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力量,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力量。抗战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的胜利。对于这个胜利,全国一切实行和支持民族团结,实行和支持抗战的力量都是有功绩的。中国共产党和它所领导的军队是民族团结和抗日到底的中坚力量,这是谁也无法抹煞的历史事实。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的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也得到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各同盟国家的支援,这些支援对于中国能够坚持抗战并取得胜利是一个重要条件。另一方面,中国以长期抗战,牵制和消耗日本的军力,这对于欧洲和太平洋及亚洲其他地区的反法西斯战争,起了重要的战略配合作用。

    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对于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的历史意义,和我们至今还可以从中汲取的历史经验,在这次讨论会中,同志们一定会进行充分的讨论,作出详细的阐述。我现

 415

    胡绳文集593

    在只说以下两点意思。

    中国共产党是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党,它总是把远大的理想和当前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中国革命的第一步只能是民族民主革命。在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人懂得:要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必须坚持不懈地为完成民族民主革命而斗争,当前主要的任务就是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无数革命先烈抱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以英勇献身的精神致力于抗日战争,致力于民族民主革命。在抗日战争中最艰难的时候,不但社会主义何时在中国能实现无法预期,就是抗日战争何时能取得最后胜利,这场战争的胜利是否能和如何才能导致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也还是未知数。但是,对革命理想抱有坚定信念的人知道,只要我们努力去完成当前的奋斗目标,就一定能一步步接近我们的最高理想。因为我们党在每一时期根据实际而规定的奋斗目标,就是为达到最高理想的一个个阶梯。这一点,现在回头来看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的历史就更清楚了。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要有远大的理想,这样才不至于迷失方向;任何时候也都要为实现当前的奋斗目标切切实实地努力,把远大的理想当作现实斗争的动力。过去我们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

    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中国革命,也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运用到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中。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思想达到了成熟。这就是说,我们党在那时比较完全地掌握了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规

 416

    693胡绳文集

    律。其所以能这样,因为我们党在那时已经有了第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丰富经验,其中包括成功和失败、正面和反面的经验,并且正确地总结了这些经验;又因为我们党能够排除“左”的和右的干扰,从实际出发,科学地分析抗日战争时期的复杂形势,创造性地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抗日战争中的一系列新的问题。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我们党领导人民不但争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而且进一步取得了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打开了社会主义的大门。毛泽东思想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随着革命的实践不断发展的;也告诉我们,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不论遇到什么复杂的形势和困难的问题,我们总是能够经过努力奋斗而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

    回顾历史,使我们在现实斗争中更具信心。现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正处于大发展的时期,实践要求新的理论的指导,也一定能够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得到新的发展。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总结经验,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许多新的思想,这些思想正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起来。我们理论工作者既要根据当前实践的需要研究以往的历史经验,更要注意研究现实情况和现实生活中提出的许多新的问题,共同来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努力,共同来为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而努力。

    1985年8月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417

    胡绳文集793

    40周年学术讨论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原载《党史通讯》1985年第10期,10月25日出版

 418

    893胡绳文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

    今年10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年周年。

    从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进行改革,到现在已超过十年。我想就这40年来的经验教训说以下几点。

    第一,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对不对?

    1949年我们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但胜利的成果中已包含有社会主义的因素。这就是: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的政权;国家由没收官僚资本主义企业而形成的全民所有制经济,它在国民经济中居于领导地位。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很小;经过民主革命,党在农民中有巨大的威信。

    因此,在建国后五六年间,顺利地用和平方法实行了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且领导广大小生产者经过合作社的方法实行了对农业和手工业的个体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历史地看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不可能不导致社会主义。

    中国在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后,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但总的来说,经济社会的发展是旧社会所不可比的。1953年至1978年的26年中,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6%,钢产量从1952年的135万吨变为1987年的3138万吨,煤产量由0。

    6

 419

    胡绳文集993

    亿吨变为6。

    18亿吨,发电量由72亿度变为2566亿度,粮食产量由16392万吨变为30477万吨。

    中国革命胜利后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唯一正确的道路。对于这一点,在知识界中表示怀疑的人是有的。破除这种怀疑并不很容易。中国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必然会重复旧中国的民族灾难和社会灾难,这样说虽然有一定的说服力,但这毕竟是个假设。人们看到的事实是:社会主义虽然有许多成就,但并没有把人民带进“天堂”

    ,中国在世界上仍然处于经济落后的地位,而且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出现了许多预想不到的挫折,有的挫折甚至是灾难性的。

    从历史发展的逻辑来看,一种新生的社会制度,不经过曲折而成长起来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必须检讨造成曲折的主观原因。

    第二,为什么在长时期内犯“左”的错误?

    1953年至1957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很好的成就。

    那时年平均增长速度,工业是18%,农业是4。

    5%。

    1958年的“大跃进”遭到严重挫败,迫使1961年起进行调整。虽然1963年至1965年情况好转(这三年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工业是17。

    9%,农业是11。

    1%)

    ,但1966年起发生了一场所谓“文化大革命”的风暴,而且延续十年之久,对经济、政治、文化造成极端严重的破坏。

    “文革”结束后,又在1977年至1978年发生新的冒进。

    所以总的来看,像邓小平同志所说,我们是犯了20年(1958—1978)

    “左”倾错误。

    “左”

    倾错误产生的原因,这里可以概括说几点:(一)

    由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紧迫感而形成的急于求成的倾向。以为

 420

    04胡绳文集

    既然有了社会主义制度,就可以不顾一切地力求以比第一个五年计划更快得多的速度发展经济,结果“欲速则不达”。

    (二)

    错误地搬用民主革命时期的经验。

    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按照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来进行的。这种模式确有缺点,至少毛泽东并不满意这种模式。他企图用中国长期以农村为基础的革命战争中的经验和原则来改造这种模式,于是有了“以阶级斗争为纲”

    ,不断革命,大搞群众运动,否定物质利益原则这一套做法。这套做法并不能矫正依靠行政命令、过度集中的那种经济模式(事实上继续保持)

    ,而且更造成了混乱。

    (三)

    追求某种空想的社会主义的典型。

    实际上取消商品经济,加强行政管理,实行自给自足、平均主义,但一度被认为是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最好形式。

    (四)脱离实际,不断地强求社会主义的“纯洁化”。这种倾向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已经出现,那时表现为把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全部消灭掉,以后又总以为社会主义所有制愈单纯、统一,愈大愈公愈纯洁,就愈能促进生产力。当这种情形并未出现的时候,就致力于上层建筑的革命,要求意识形态上的纯洁,以为一切问题的症结在于革命觉悟不高,其结果就是把发展生产抛在一边,而只是追求革命化。

    以上几点,虽不足以完全说明“左”的错误的表现及其原因,但这里确是包含了我们的痛苦的经验。我们的改革不能不针对这些弊端。

    第三,为什么必须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作出了把全

 421

    胡绳文集104

    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开始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并且着手对于过去那种主要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过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全面改革。与改革同时,实行开放政策。开放当然也可以说是一种改革。

    改革十年的成绩是显著的。国民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482亿元(人民币)增加到1988年的136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平均增长9。

    5%;居民实际消费水平,这十年内年平均增长7。

    8%,增长的速度都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应该说,这十年是中国在以往的历史中经济发展最旺盛,经济实力增长最快,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但是,改革也遇到了困难。这就是,社会总需求大大超过总供给,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过快,经济秩序特别是流通秩序混乱。这些情形在去年年中突出地表现出来。因此,从去年第四季度起开始进行必要的调整,大约需要用两三年的时间。这种调整是为了巩固改革的已有成果,并为进一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