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l干支易象学-贺云飞 >

第23部分

l干支易象学-贺云飞-第23部分

小说: l干支易象学-贺云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体用”这个被“梅花易数”规定很死的概念,只要我们转变思想观念,体用关系就成为灵活多变的法了,当然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的是,当你在象“梅花易数”中所规定的固定体用关系都没用的前提下,如没有很好的基础最好还是不要活变,还是要扎扎实实的按照“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章程来做好基础工作。否则你不但灵活运用不了,反而乱了学用的章法,此段提醒望朋友们在学习中酌情而定,勤而行之。
在三国时期管辂的眼里,是不应有很僵化的易理概念存在的,看一看管辂的易理应用实例,朋友们都能悟到此理。再看一下管辂在郭恩家听鸟鸣观巨鸠的这个占验实例,一只大鸟蹲在房上叫几声,不论是在科技落后的古代,还是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应当是在平常不过的事儿了。然而在易学大师管辂的眼里这些寻常的事物,就显得非常的不寻常了。因为鸟叫关系着与鸟有关的人或物的吉凶祸福。那么管辂是怎么根据已知鸟鸣、栖房梁,来推断郭恩家第二天所发生的事呢?笔者认为,不论管辂先生运用什么仙招神法,但终归离不开阴阳五行和象数变化。因此,笔者按照管公明这一飞鸟鸣占实例,联系阴阳五行象数干支找出了以下几点剖析管辂对郭恩家的飞鸟占验的思路:一是敏锐捕捉,物象相应。所谓敏锐捕捉,就是要善于从平常人眼中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与别人不同的东西,这种素质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而是从长期的学习、观察、思考、积累实践中磨炼出来的。物象相应就是指把宇宙中的事物要善于用心灵的感应把它与卦象巧妙的连接起来,这种连接既要合情还要合乎类、相、比的易理。这样就做到了把用眼、耳等器官捕捉来的鲜活信息,经过饱含情感的心源一处理,就很合理把物象转化成了卦象。如管辂将到听的鸟鸣,看到的巨鸠和房梁头,转化成了离卦、艮卦、兑卦、乾卦等卦象(乾卦的信息取自房梁头)。二是巧模事理,推断吉凶。管辂按照艮、乾卦代表郭恩家的分析原理,根据鸟为离为火生助艮卦的关系,得知郭恩家要有进益之喜,再根据离火与乾的象意为大有卦为吉的信息,进一步确定,又根据鸟鸣取兑卦数为2,推断为第2天将要应验此事。同时也依据鸟鸣悲切的因素,用敏锐的感觉预知将来发生不太大的小事端。原理在于吉的信息多,而凶的信息少。三是妙演易象,灵应祥情。管辂依据离卦(以巨鸠起的卦象)与乾(房梁头取的象)的组合即大有卦,卦意为大有,为团聚之象,那么怎样团聚呢?团聚喜庆相见的对象是谁呢?从哪里来的?再根据离火生艮土,又引出一个问题,就是来者又带了什么东西呢?最后又依据鸟悲鸣,还会发生什么小的事端呢?这些问题对于修炼多年,有着扎实易学应用功底的管辂来说,可以说是易如反掌,所以在瞬间就判断分析出了上面故事中的情节。道理在于房梁头即代表乾卦又代表震卦,因震中含甲乙卯亦有梁头的信息。离火(巨鸠)生助艮卦(房梁头)为外来的好事,又因房屋在六爻的取象为父母爻,乾卦又代表老父亲、老头,故此事由一个老人家引出,又因离火的来源为木为东方,再加之房梁又合东方震木的信息,故这个老人家是从东方来的,又因乾中藏戌亥,戌为狗,亥为猪,在当时用狗肉来饮酒好象还没有象现在这样成为时尚,即使是在我们现在猪肉也是广大群众的主要肉食菜,故判断老者带来一头猪。(因为乾数为一吗!)再从离卦为3数,艮卦数为7数,合之为10数为地支为亥水为猪象,为乾宫亦为一个老者携带着一头猪之象。乾为圆为金,又因中藏亥水和火库,为带有一定度数的水为酒,乾圆为金属制成的酒壶,故东方来一个老人家携带着一头猪和一壶酒,因为离火生艮克乾为老者来家做客之象。离火克乾入艮宫乾为亥为猪为杀猪之象,艮为门为手为手拿酒杯之象。(艮与乾同时取象)乾为屋梁头,艮亦为房梁头为老者临门之象。乾中亥水损失最大为猪被杀,酒被喝之象。离火生艮为进益之喜的信息,火天大有为团聚之象。故一瞬间不论怎么取象都是如此的感应强烈,管辂也就直言对郭恩讲了,但管辂也把巨鸠叫声中含悲切之音的要素也考虑进去了。即火山旅卦的二爻动,变为火风鼎卦,艮卦化巽被反克,为不吉的信息,因艮得离生,兑卦吐秀不怕巽卦反克,还有变卦巽木被上卦离火泄气,故有小的事端发生。但问题不大。结果是因用箭射杀野鸡而误伤了山林外小女孩的手,且流血不止,管辂可能是当时没有感应到或许是不愿说得太细,这些我们暂且不去评说。就发生的事来看,也是全在卦中的,房梁头的信息卦为艮,为山林,倒象为震为张,木主曲直为弓,二爻为兑动为酉为矢为箭,为张弓射箭之象,变卦为巽为鸡,因由艮变化而来,故应有艮卦的信息特征,艮为山林为野外,将巽卦鸡的取象合二为一野鸡,为用箭在山林中射杀野鸡之象,又因巽为女,不旺为少女的信息,二爻动为兑亦为小女孩的信息,巽艮均可代表手臂的信息,巽木反克艮土为得财为玩耍之象,巽木被离火泄气为食伤亦为小女孩贪玩之象,环境在山林之外,因为巽、离在艮之外故为林外之象。二爻兑金动克巽为巽伤为小女孩手臂被伤之象,又有离火在上卦泄巽木之气,为流血不止之象。笔者性格方面的某些地方与管公明相似,解析此例时也直言快语的将管辂先生的实例进行了破译和解析,不管是否符合管先生当时易断,也不管是否能够被学术界所理解和接受,更顾不上是否有人批评或攻击,总之,笔者按照易象干支的基本原理,把这篇飞鸟占进行挖掘整理和破译,目的只有一个,拓展思维,丰富易友们的头脑,不断的推动易学应用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同时欢迎更多的易友们参与进来,继承传统易理精髓,发扬管辂学易精神,学习他灵活用易慎思明断的风格,让我们以这样的行动来悼念管辂吧!他是易学史上的奇才,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奇才,我们要想学好易理应用这门学问,追随管辂的足迹是没错的。
管辂的天资聪颖令人羡慕,他的为人令我们敬重,他的易学造诣令我们为之感叹,他的故事令我们陶醉。管辂勤奋学习、刻苦专研易学的事迹,永远是激励我们好学上进的动力。
我们之所以这样推崇备至的赞颂管辂,并非是在拉大旗作虎皮打造新的神话,而是从客观的角度对管公明进行公正的评价。因为我们只要翻开陈寿的《三国志》找到方技传中的<管辂传>,你只要当故事仔细的看上一遍,就一定会被管辂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所吸引,一定会油然而生敬佩之情。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将管辂研易、用易的思维转化到其它的领域,必将会有利于其领域的创新发展,从而推动整个领域的进步。管辂的这些动人故事均是我们中华民族思维艺术哲学宝库中的财富。因此我们学习研究管辂易理,继承和发扬管辂的易理精神,具有十分深远的跨时代意义。  三合局的妙用贺云飞

三合局有很多的妙用,我们研究命理时,常常围绕三合局来判断日元的旺衰,然后去取用神或依靠三合局来判断做生意合伙等,其实三合局还有很多的妙用,只是我们在运用时有所侧重,则就产生了顾此失彼,使三合局的作用发挥得十分有限。本文笔者节选两则实例,来说明一下这个问题。
例1:乾造(78) 戊午 甲寅
这个命造是个排职军官,家是农村的,对干支易象理论也十分感兴趣,壬午岁的一天,工作之余他说用干支易象理论能否预测他家居住周围的情况吗?我说当然能,紧接着用上边的两柱,预测他家周围的许多情况。并得到了验证。因其它的内容与本文主题无关,故略去。
我根据上边的两柱,运用三合局的原理,做出了两点结论:
1、你家的西北方向出小偷,并且这个小偷是偷伐大树被抓住的,全村人都知道。
2、小偷的母亲已经去逝了,父亲健在。
当时命造本人非常惊叹地笑了,说“我们村西北方向确实有一个小伙偷树被抓住了,全村人都知道,他母亲早就得病死了,现家中只有他和父亲,目前还没结婚,家中非常贫困,这怎么也想不到,仅凭这两个干支就能测出来,简直是不可思意……
解析:柱中年支午火与月支寅木半合,此时我脑海中一下闪现出寅午戌三合局的概念,
摘自《盛京易学研究》第7期
“获麟绝笔”知天命贺云飞

“获麟绝笔”讲的是公元前479年,孔子正在编写《春秋》时,有人在鲁国西部猎获一头野兽,孔子见到后说:这是“麟”,麟是传说中的仁兽,它被人捕获而死,不是好兆头。于是,孔子掩面大哭,涕泪沾襟,叹息道:“我的人生道路到此为止了。”他编写的《春秋》于此年首记“西狩获麟”,就停笔不写下去了。后来孔子也确实在这一年夏历的2月11日,在一些弟子们的呜咽声中悄然离开了人间。
读完这段简短的典故,我们怎能不被孔子用易知命的神奇所感叹呢?当然不懂易理的朋友们会觉得这是迷信,或者说这是巧合。其实不然,这里面蕴含着深层次的象意。学习《梅花易数》的朋友肯定会讲孔子用的是外应,但你不能讲孔子运用的是“梅花易”因为孔子那个时代没有“梅花易”,笔者认为没有必要一看到直接运用事物间的类、象、比关系准确预测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就认为这是梅花易或外应。其实这都是刻苦学习《易理》精研象理模拟事物的必然结果。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给我们更多的启示是学的少,下的功夫不够,运用不灵活,才是学习提高进步最大的障碍。
谈到灵活问题,我这里还要多讲几句,就是就是我们能否将所学习的象理,灵活的模拟事物,并且通过长期的易象理论学习,提炼出一种灵应的心境这很重要,这就是别人应用准确,你应用不准确的道理所在,《易理》只所以能够预测,关键就是感应,古人讲的范围更大些叫“天人感应”,那么这个感应哪里来的呢?笔者经过长期的学习实践总的感受是,除了学习之外,更要善于思考,更重要的是在奇思妙想,广泛的联系时,注入自己的浓厚情感,否则不验。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别人很随机的问你一件事,你按照所学的预测理论,很快的描述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让别人感觉你真神,可是有时候,别人一问你,你的确很不愿去预测,但是又因为你以往给人很神的感觉,不去测吧!又怕别人说你所学的知识不准确,很勉强的测了吧!一测一个错,道理在于你测准的那个你有感觉,你有情感在里面,而你测错的这个你没有感觉,没情感在其中,所以错了。很正常吗!出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灰心丧气,怀疑是理论的问题, 这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再好的理论也不可能百用百灵,要使理论的发展创新和鲜活起来,才能应用灵验。当然这全要靠情感来做保证的。我们知道一部电影、一部小说、一篇好的文章,都是需要情感去打动人的,这就叫事事总关情。易理亦然。
我所提道的这个情字,既是真情实感的情,又是较为抽象的意境,人们不是常讲情商、智商吗?我认为搞易理与应用最关键的是要有情感,更要有意商,把真挚的情感与意商完美的结合,就是我们易理应用中所运用的感觉。
上述的典故中,孔子是怎样完成这种情感与意境完善结合的呢?
首先,我们从孔子的主张来看,他是倡导仁学的,目的是想通过从政来实现其仁学的主张,来恢复“周礼”的。这是他一生执著追求的事业,所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仁学体系的构建当中,因此,对仁学有着特殊的情感。
其次,从孔子的现实生活来看,政治上失意,生活上极端孤寂,晚年又非常的凄凉,这样无疑加深了孔子对周围事物的敏感度,且本身孔子又是一个知识渊博、感情丰富的智者,晚年对《周易》又下了很大功夫,对类、象、比思维中可以说已达到了精熟的境界,所以当看见麟被人捕获而死,很自然的将其与自身的情况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了。从麟是仁兽,类比自己的“仁”学,麟死,意味着自己生命的结束,从而顺理成章的在《春秋》479年首记上写下了“西狩获麟”四字,为后人展现出了中国文化无穷的魅力,为后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读起来、思考起来耐人寻味,既沉重又凄凉的构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美丽传说。再次,不难想象到孔子同样会运用我们今天能见到的类象,去想象麟与震卦的关系,震古代同样也为木主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