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草根霸三国 >

第181部分

草根霸三国-第181部分

小说: 草根霸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临终前,孙策对孙权重点介绍这三位武将。孙权对兄长孙策的嘱咐,牢记于心。于是,他选择恰当的机会,召集三人共商大计。

    孙权对三人微微颔首,而后沉稳地说道:“三位兄长,数年以来,在本将父亲和兄长的努力下,江东集团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拥有的地盘,占领的城池,附属城池的人口等各方面都比以前扩大五倍之多……当然,你们也能看到本将家族为之付出惨重的代价!在如此骄人的成绩面前,你们也知道,我方集团也处在内忧外患的局面:外部,强敌江夏郡太守黄祖未除;内部,现在至少分成四派——本将的叔伯孙蒿一派,长史张昭为代表的地方豪门宗族一派,还有就是矢志支持本将的一派,最后还有保持中立的自由派系……如此,本将深感责任重大,压力重重……。”

    孙权说到此处,碧目中流出些许忧愁。周瑜太史慈鲁肃三人也是神情茫然,不知所措。作为江东集团的新主,孙权武不超群,文又不出众,加上资历浅,如此,他还真镇不住族内的长辈和阅历老的地方豪门宗族……

    周瑜思忖一会,便轻声对孙权说道:“孙主,目前,我方只能忍耐,小不忍则乱大谋啊……毕竟,秋季我方要对荆州江夏郡发动战役,这场战役还需要孙主的族人和张昭之流的倾力帮助……。”

    孙权闻言,默默点头。

    鲁肃看了周瑜一眼后,也对孙权进言献策说道:“孙主,古人云:不思千古者,不足谋一时……孙主,纵观全局,随着我方地盘的扩大,原有的既得利益者满足现状,固步自封,画地为牢,不思进取;同时,地盘的扩大,也显示我方人才的不足,为了江东集团的强大,属下建议孙主向天下颁布‘招贤令’,以诚心和优厚待遇吸引天下俊才聚集于江东,共谋美好的未来,共创彪炳千秋的伟业……。”

    孙权听到鲁肃极具前瞻性的建议,碧目中精光一闪,同时陷入思考:此时的江东集团,也只有吸引新鲜的血液,才能取代逐渐老化的血液,让江东集团这个巨人的肌体焕发蓬勃的力量……

    太史慈听到周瑜和鲁肃都向孙权进言献策,并且都是极具针对性和富有操作性、可行性的建议,他不能对孙权在说些什么谋划方面的言论,他肃声对孙权说道:“孙主,如若孙主不嫌弃,秋季对江夏郡的战役,主攻任务就交给属下吧!”

    面对太史慈务实的表态,孙权当即欢喜的接受,他含笑对太史慈说道:“太史都督,你的确是江东建团主持军务的最佳选择!秋季对江夏郡的战役,就由太史都督主持吧……。”

    “喏!”太史慈垂首领命回应道。

    太史慈想要在江东集团站稳脚跟,就需要辉煌的战绩证明自己。太史慈的成功,自然是孙权的成功,太史慈担任统军将领,其他人也没法提出异议:毕竟太史慈的武技是当前江东集团的翘楚,无人可比,就是江东虎周泰也不是太史慈的百招之敌。

    随后,孙权又和三人随意交谈着。毕竟这是孙权和三人第一次亲密接触,尤其是太史慈是第一次见到孙权。只要三人能对自己表示追随的忠心,只要三人表明自己的立场,孙权就获得巨大的收获。

    也是通过这一次的聚会,太史慈彻底掌握了江东集团的核心机密:比如江东集团存在的派系争斗,比如地方豪门宗族的势力划分……当然太史慈也知道,自己要想在江东集团站稳脚跟,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中,他还有一条很漫长的路要走,用膝盖想,这条路该是多么必然的艰难,必须的血雨腥风,……

    秘密聚会结束后,周瑜又盛情邀请太史慈和鲁肃到自己的官邸赴宴。此时,太史慈和鲁肃的家眷正在赶往建邺城的路上,而周瑜的一家老小百十口人已经从巢湖县迁徙到建邺城了。

    只是,当太史慈和周瑜的夫人小乔照面时,小乔居然失态失声痛哭起来,如此情景,让太史慈和周瑜尴尬万分。一场宴会就是在这种异样古怪的氛围中进行,直到结束。

    在返回官邸的路上,太史慈脑海里一直反复出现小乔那一双哀怨的美目;而在周瑜的官邸,周瑜送完客人,便独自坐在后花园凉亭里,黯然神伤中:如今他总算明白,小乔对他冷若冰霜了,原来小乔全身心喜爱着太史慈……由于周瑜对爱护有加,至今他没有强迫和小乔同房,而他痴心一片,也没有由于小乔对他的冷淡,没有听从父母之言而招纳小妾。

    周瑜的痴情,不顾传宗接代,触犯了孝道;而小乔的痴心和决绝,不顾封建的礼法,违反了妇道;这就是莫测的命运,二个深情的人居然走不到一起,即便上天安排了他们的见面的机缘——人近在咫尺,心却远隔天涯。

    这一夜,夜凉如水。周瑜孜然一人独自在凉亭中坐到天明,同样彻夜未眠的还有小乔……在孙策的祭奠仪式中,小乔亲眼目睹姐姐大乔的殉情身亡,同时又看到颓废消沉的太史慈,她内心中某种想法更加坚定了,其坚定程度竟然达到了“虽九死而不改其志”的程度。

    在小乔身上发生的情感裂变,质的升华,说明不论身处如何的社会环境,总有人是按照自己内心的想法活着的,哪怕为之付出热忱的生命,这种强大的内心如果成体系,就是信仰吧?

    这一日,太史慈在高顺和苏尔曼的陪同下,观摩二千将士的操练:五百陷阵营将士,六百匈奴骑兵,九百霸功将士。陷阵营启动,五百陷阵营将士与假想的敌人缠斗,而九百霸功将士则是三五一群在陷阵营覆盖的区域,挥舞兵器猛攻作为靶子的稻草人,同时,六百匈奴骑兵在陷阵营覆盖的区域外,在战马极速奔驰中,用远攻武器——弓箭射击战场中心的稻草人,同时保持随时冲进陷阵营的姿态……

    这二千将士,精通的战法和武技不同:陷阵营将士擅长格挡,见缝插针,切割敌人的阵型;而霸功将士就是群狼战术,群而攻击;匈奴骑兵近战刀法精湛,远攻箭艺高超,百发百中……但是他们之间的配合只能用天衣无缝形容,同时能做到扬长避短,进退之间的节奏极其默契,比男女床弟之事还要默契啊……默契的,专注忘我!

    当然,自从高顺如愿进入先天之境,高顺凭借超级猛将的修为和掌控力,将所有陷阵营将士的能量转化到自己一人身上,瞬间提升自己的战力。

    太史慈看着二千将士娴熟的演练,默契的配合,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太史慈的笑容顿时让高顺和苏尔曼一直悬在嗓子眼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此时,一个身穿江东孙氏集团专有盔甲的传令兵一路疾驰纵马狂奔到太史慈的面前,传令兵翻身下马,单膝点地对太史慈汇报说道:“太史都督,孙将军有令,急招太史都督前往将军府议事……。”

    太史慈对其微微颔首,同时肃声地说道:“本都督知道了……。”等传令兵起身上马离去,太史慈对高顺和苏尔曼交代一番后,便在二名燕云侍卫的陪伴下,直奔孙权的府邸而去。

    一时片刻之后,太史慈来到孙权府邸。由于鲁肃在各地招募各种人才,不在建邺城,所以目前只有太史慈和周瑜出现在孙权的面前。由于太史慈和周瑜之间有小乔这个芥蒂,二人照面,反而没有第一次自然了,变得拘谨起来。

 第二百七十七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

    这种事,周瑜和太史慈都是聪慧之人,都是正在或者曾经陷入情劫之中,他们知道男女之间的情感是微妙的,是不好评价的,总不能以世俗的标准指责小乔不守妇道吧?毕竟小乔也是深情之人,出于真心……周瑜深爱小乔,而小乔极其在乎太史慈,而太史慈对于小乔的情感充其量只是朋友之情而已。

    尽管二人极力掩饰,聪慧的孙权还是看出二人之间的不和谐。作为上位者,孙权并没有抓住这个问题打破砂锅问到底,他而是故作视而不见。

    除掉不和谐外,太史慈和周瑜之间还是英雄惺惺相惜的,相敬如宾的。孙权爱惜的看了二人一眼后,便沉声对二人说道:“太史都督,周都督,本将今日收到来自淮南袁术的秘密通告……通告中说,七日后袁术将登基称帝……。”

    太史慈和周瑜听到这个惊天动地的消息,顿时脸色大变,他们面面相觑,目光充满了惊奇和质疑!当然,他们知道孙权不会说谎话的。

    孙权看着二人吃惊的表情,尽量不动声色,他深呼吸一次后,继续说道:“袁术还要求本将务必在三日后赶到淮南,接受他的赏赐和册封!”

    “孙主,万万不可!”周瑜俊脸一红,出声劝止孙权说道:“孙主,袁术登基称帝,分明是丧心病狂之举,自取灭亡之道,我方切不可以与之同流合污……。”

    太史慈也是重重的对孙权颔首,表示赞同周瑜的言论和立场。

    孙权体感到周瑜和太史慈对自己的拳拳爱护之情,他晒然一笑,轻松地说道:“二位兄长请放心,本将绝不会和袁术同流合污,逆天而行的!话说回来,这袁术真够疯狂的,真不知道他脑袋里装了些什么,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违,改朝换代登基称帝?!……。”

    周瑜和太史慈听到孙权的立场,顿时放心了:他们之前唯恐年轻的孙权禁不起袁术高官厚禄的诱惑,冒然听从袁术的使唤,走错道路……

    太史慈神情恢复平静,淡然的对孙权说道:“孙权,这袁术脑袋里肯定进水了!并且还是臭水沟的污水……这天下的确有人想称王称霸,顺应潮流改朝换地,这是必然的趋势,但是目前无论是谁,如此做派,都是不合时宜……袁术真是无知者无畏,就凭他本人的素质,他那个相貌,如果不是出身豪门,估计给别人当看门狗,人家都不要!孙主,如果袁术强行登基称帝,我方趁机便可以和他脱离关系,划清界限!”

    “孙主,太史都督所言不无道理啊……”周瑜十分赞同太史慈的说法。此时,孙权世袭三品将军的职位,归属于从二品镇南将军袁术。如此,袁术大逆不道,登基称帝,江东集团便可以趁机与之脱离关系,搞不好,最后顺应形势,还要调转矛头攻打袁术……

    孙权则是怀有另外一番心思,稍懂谋略的他想借助这个机会大做文章。他微蹙眉宇缓声对太史慈和周瑜二人说道:“二位兄长,本将可以拒绝袁术的拉拢,但是江东集团内部万一有人持不同意见,反对本将的决定应该如何待之?”

    太史慈和周瑜听出孙权言语之中的顾虑,这种顾虑要是英明神武的孙策面对,根本不能算一回事,孙策可以一人决断;而这种顾虑在孙权面前,就是事情了并且是大事!毕竟孙权才开始主政,此时他的实力和魅力都不足够压制族内的长辈和张昭韩当这种豪门宗族。

    一句话,与袁术继续联盟还是决裂,孙权还是要听从族内长辈孙蒿和豪门宗族张昭韩当等人的意见。说穿了,孙权要想象父兄孙坚孙策那样,一个人的意志成为一个集团的意志,还有很长的一段要走。

    太史慈针对江东集团的现实,他突破正常的思维禁锢,一脸坏笑的对孙权说道:“孙主,从建邺城到淮南至少需要三天的路程,而孙主要召集其他文官武将至少需要二天的时间,如果孙主和其他文官武将意见不合,议事的时间就不可估测了,如此,势必影响孙主最后对袁术的态度,万一到时候我方迫于形势,不得不向江东集团保守势力低头,继续与袁术联盟,到时候我方肯定来不及赶到淮南,参加袁术登基称帝的仪式……如此,袁术怪罪下来,孙主便无法托词,与内与外都处于被动的位置……。”

    太史慈说到这里,停顿一下。孙权对他点头,示意他继续。太史慈轻笑继续说道:“呵呵,孙主,依属下看,我方不如秘密派遣使者参加袁术登基称帝的仪式,当皇帝的袁术肯定会耗费血本不惜宝物拉拢人心的,如此,我方阳奉阴违,先获得实际的好处再说……同时,可以预料的是,不论孙主持什么立场:与袁术继续结盟还是与袁术决裂,孙蒿和张昭之流都会持不同意见的……不论那些人如何刁难孙主,我们都要时刻注意其他诸侯霸主对袁术称帝的态度,到时候,孙主便可以顺应潮流,从容面对那些顽固不化的保守反对派……。”

    “这样也行?!……”孙权吃惊的说道。在他纯洁的观念里:太史慈的出的主意有点奸诈,有点不登大雅之堂……周瑜则是一副茅塞顿开的模样,他转念想到太史慈曾经是街头混混的出身,他觉得也只有太史慈能想出如此奸诈却很实惠的主意。

    “孙主,依属下看,太史都督想到的这个主意,可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