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草根霸三国 >

第41部分

草根霸三国-第41部分

小说: 草根霸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说到先天之境的话题,虽然自己不是武功,可是波才比太史慈等人还着急啊。当前瞬息变化的局势,未来的凶险……即便不参与争霸,为了自保,都需要先天之境的超级高手存在啊。

    如黄巾军将领杜远,平日里骄横跋扈,目中无人,要不是渠帅管亥是先天之境的超级高手,杜远能听管亥的命令吗?

    曹操身边要不是有二位族弟是先天之境的超级高手,他能在衮州地界如鱼得水混得风生水起吗?衮州曹氏家族出了二位超级高手,衮州地界的黄巾军都在迁徙离开衮州啊,毕竟曹氏家族和黄巾军是敌对的立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不共戴天,不能同时呼吸空气……

    波才强烈忍住内心的渴望,把关注的焦点刻意的转移到悬挂客厅中堂的地图上。他站起身体拿着指挥棒走到地图面前。

    “太史统领,高顺都尉,你们看青州的地形图……”波才用指挥棒在地图上的青州区域圈画着,“目前,综合几个渠道获得的讯息,青州的局势此时很微妙啊:太平教的少主韩林儿率领数万黄巾军把青州牧刘繇的大军成功的阻断,把青州分割为泾渭分明的南北二块;而同时,渠帅管亥率领数万麾下将士和杜远等部已经完成对渤海郡城的围攻,如此情形,不出意外的话:不出十天,青州北部便会在黄巾军的掌控之下,一个月后,黄巾军便能占领整个青州……

    但是黄巾军的战略意图能顺利的实现吗?未必!此时,曹操已经集结优势兵力一路荡平衮州和青州交界区域的山贼,秘密抵达青州的地界,随时发动对黄巾军的闪电雷霆的攻击……先不说青州的局面有曹操一方潜在的变数,就是渤海郡太守孔融愿意坐以待毙吗?虽然青州牧刘繇的大军被太平教少主韩林儿阻挡,但是青州北部北海郡还有幽州牧公孙瓒的驻军……

    短时间内,外人确实看不出青州最终到底归属哪个势力,但是我们知道,有了‘小太公’郭嘉的辅助和谋划,青州最终会落入曹操的手里……。”

    说到最后,容光焕发的波才眼中流露出一丝羡慕。波才也想太史慈成为青州的霸主,但是正如郭嘉所言:青州不属于太史慈,当前的时代也不属于太史慈,太史慈一方只能隐秘的发展,争取在未来的逐鹿中原的混战中,异军突起,成为新的霸主……郭嘉每一次来信都是劝慰太史慈一方要沉住气,郭嘉最近的观点:当前的霸主都是修炼嫁衣神功的高手,谁先沉不住气,谁就先覆灭,失去地盘,最终的命运就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第七十八章 帮孔融聊表心意

    作为一方势力的掌控者,太史慈真的不心急:一是他没有强烈的争霸之心,二是他天性醇厚,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但是其他人未必如此认为:因为太史慈此时拥有二万民众数千将士,拥有黄龙谷,海山和迷雾岛三块地盘。是个人,是个男人,面对混战的青州,没有争霸之心吗?

    熟读诗书的太史慈知道:目前,他拥有的不过是有实无名的势力,这样的境况去争霸,去匡扶天下正义,绝对是事倍功半,出力不讨好的结果。

    一切只能静等机会的到来,太史慈相信:终有一天,谁也阻挡不了他的崛起,神挡杀神,魔挡诛魔!他要让看淡他的世界沸腾,要让他看淡的世界春光无限!

    他喜欢水到渠成的感觉……

    太史慈收起无边无际的联想,看着波才身后的地图,他目光最后锁定波才,轻声说道:“波才大哥,不论郡太守孔融品德如何,看在他曾经那么重用我,看得起我,如今危机时分,我怎么也要出手帮助孔太守一把……。”

    “哦,太史统领,我等如何相帮呢?郭奉孝可是一直都在提醒我方:要韬光养晦,不争一时荣辱啊……”高顺的言外之意就是:不能出兵帮助孔融啊。出将去保护孔融的性命是可以有的。

    “嗯,三哥说的,我懂的……”太史慈对着高顺点头说道,“我打算和身手敏捷的禹二一起去一趟郡城,面见孔融,看他到底是如何谋划应对黄巾军的围攻的……我只打算以个人之力保住他的性命!”

    波才和高顺听完太史慈的想法,颔首表示同意。而后,他们又商议如何处理东莱县城,太史慈建议:让禹大出面率领官军重新占领县城,再把县令赵普从山林中接出来……此时的县城北杜远率部三日屠城,财富収刮一尽,跟水洗的一般,黄巾军对县城的兴趣也不大。如此,太史慈的建议极具可行性和现实的操作性。

    商定好有关内部和外部的事宜,三人便开始饮酒作乐。席间,擅长音律的柳岩自告奋勇的以优美的旋律助兴,而林星儿带着几名侍女翩翩起舞表演给他们欣赏。

    柳岩加入太史慈的大家庭没多久,但是品质聪慧相貌极品性情随和的她,很快和众人打成一片,最重要的是她深得刘氏的欢心的同时,却没有引起韩星儿的厌烦。作为后来者,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

    风声鹤唳的多事之秋,太史慈贸然把柳岩带进府邸,波才高顺禹大都旁敲侧击提醒太史慈:此女子来历不明,万一是别的势力派遣的间谍呢?

    太史慈不以为然,他反驳众人说道:此时,我们有什么值得大势力偷窥的?如果柳岩是间谍,是卧底,她也起不了多大的风浪……

    画龙画虎难画心,这次太史慈真的看走眼了:柳岩就是卧底,而且还是倭国黑龙会派遣的卧底。生活在太史慈一方的核心圈内,柳岩掌握了太史慈的很多的秘密。这些秘密在她心里有什么化学反应呢?通过这些秘密,她怎么认识太史慈呢?……

    一日清晨,太史慈和禹二便离开秘密联络点,向郡城出发了。二人都擅长轻身术,所以便徒步而行。当然他们是乔装打扮一番:太史慈的坐骑万里沙,禹九的坐骑青骢马,太显眼了,所以二人弃之不用。禹二的坐骑青骢马一般人认不出来历,而太史慈的坐骑万里沙,就是一般的黄巾兵都能认识,那可是渠帅管亥的亲弟弟管季的宝马良驹,其品质乃是上乘之选,万里沙曾经是大贤良师张角的坐骑啊……如此,黄巾军将士谁人不识,谁人不晓呢?

    太史慈可没有那个觉悟:为救被围困的孔融,结果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话说回来,就要他本人出于拉风的目的,骑着万里沙前往郡城,波才等人也不会同意的!

    禹二的轻身术仅差太史慈一线。太史慈的轻身术可是在金主的陪练下艰苦训练而来的。禹二和太史慈的轻身术有多厉害呢?曾经一次集体训练时,太史慈和麾下二十余名中级武者比赛轻身术,以十里为赛程。结果,仅用八成修为的太史慈和全力以赴的禹二跑到终点,其余人才跑了九里路,他们二人落下众人一里的路程啊。

    太史慈和禹二是一身猎户的打扮,专拣偏僻的山林和冷僻的路径快速靠近郡城。傍晚时分,一路迂回绕圈避开黄巾军的暗哨,他们来到了郡城的西边。按照先前得到的讯息:郡城北部是渠帅管亥的主力部队;东边和西边分别由五位统领率部围困;而郡城南部则是由杜远为首率领的黄巾军。

    郡城西边的黄巾军部队整体实力较弱,太史慈没有碰硬骨头的习惯,所以带着禹二绕了一个大弯子,潜伏在郡城西边山坡的一处密林里。

    居高临下俯瞰黄巾军的阵营,别有一番风味:数百座营帐错落有致的呈现在二人的视线里,近百道炊烟在微风中袅袅的飘升;四只巡逻队在营寨里移动,宛如蚂蚁一般;时至今日,散兵游勇的黄巾军摆兵布阵安营扎寨也有模有样了。

    四圈栅栏将营寨团团围住,相对城池的一面栅栏外还摆放一列拒马,骑兵的坐骑放置栅栏四角,此举可以通过战马的警觉性,预防敌人的夜袭,毕竟良马是唯一站着休息的动物,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它们可以通过受惊的嘶鸣预警。

    一道炊烟代表一口军锅,一个军锅能供应一曲二百将士的伙食,近百道炊烟说明有近百个军锅,以此可以推断出此处的黄巾军将士足有二万之多。

    禹九看着视线里的情形,感慨地说道:“时隔多年,黄巾军终成气候,他们确实有资格占据城池了……。”

    “呵呵,未必啊,黄巾军强大了是事实,但是他们的对手也有质的飞跃,比如曹操……曹操和黄巾军之战,鹿死谁手,不得而知啊……”太史慈轻笑反驳禹九说道。

    “嗯,太史统领所言不虚,黄巾军胜在人数众多,曹操的优势是精兵良将,还有诸多谋士鼎力相助;二者相斗,结果还真不好说啊……”禹九顺着太史慈的思路说道。

    二人言谈之间,表明渤海郡太守孔融还真不是黄巾军的对手,孔融的失败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只有曹操一方才有和黄巾军一战的实力!

    二人闲谈之中,便开始吃着干粮喝着酒水。把胃口照顾好后,太史慈带着禹二便沿着黄巾军监视和巡查的盲区,急速朝郡城飞奔而去。

    等黄巾军的哨兵看到二人的身形,二人已经身处高耸的城门之下。城门上的官兵看到二人便张弓搭箭,瞄准二人。

    太史慈见状,连忙把身份令牌扔到城门楼上,同时喊道:“兄弟们,自己人,别放箭!我是东莱太史慈,禹大麾下的侍卫长!”

    守城的校尉认真检查令牌后,便挥手示意麾下将士放下戒备。同时,数十个官兵从城墙上放下箩筐,想把太史慈和禹二拉上十米高的城墙。

    为了节省时间,也为了显示自己的实力,太史慈和禹九相互对视一眼后,二人便飞身扑到城墙上,在五米的高度上,贴着城墙如壁虎般向上攀滑。

    一个侍卫长的身份,没入校尉的法眼,而太史慈和禹二表现的实力,让校尉大开眼界,令他对二人敬畏有加。

    象面对上级一般,校尉恭敬的对面前的二人拱手施礼。

    太史慈也是施礼对校尉说道:“我们要面见孔融太守,麻烦校尉带路!”

    校尉知道孔融平时资助不少地方豪杰,但是时至今日能前来相帮的,只有太史慈。他感动的对太史慈说道:“太史队长,你真是义薄云天的义士啊!请随我来……。”

    校尉领着太史慈和禹九走下城墙,骑马直奔郡府而去。来到郡府,校尉便领着太史慈和禹九直接走进内府。此时,孔融和几位文官正在厅堂商议事宜。

    校尉只身走进厅堂,单膝点地向孔融禀报:东莱太史慈前来拜见!

    孔融一听到太史慈的名号,颓废的神情顿时焕发光彩。他起身作势要亲自迎接太史慈的到来。而门外的太史慈见状,便领着禹二直接走进厅堂,单膝点地拱手向孔融致礼说道:“东莱太史慈拜见孔太守!”

    “啊,你就是太史慈啊,果然是名不虚传,忠义侠骨,一表人才!”站起身体的孔融捋着胡须赞叹说道,他的眼中泛起了泪花。与此同时,在座的文官都是钦佩地注视着太史慈和禹二。

    为了缓解孔融激动的情绪,校尉大声说道:“孔太守,卑职还有城防任务,卑职暂且退下!”

    “有劳校尉了!”孔融摆手示意校尉退下。

    校尉起身,转身,自行离去了。

    孔融重新跪坐席位上,指着空位对太史慈说道:“太史队长请坐!”

    太史慈谦让地说道:“卑职不敢!”孔融乃是官居四品的太守,在座的文官至少都是六品,而太史慈一个侍卫长,连品阶都没有啊。

    “呵呵,太史队长不用多虑,特殊时期,不拘小节!”孔融再三邀请说道。

    “那卑职托大了……”太史慈故作感动的看了其他文官一眼,在其他文官和善的目光注视下,他才站起身体,移步,跪坐空位上,而禹二则是紧随其后,站立他的身后。

 第七十九章 孔文举大难临头

    等太史慈坐下,侍女送上果品盘和茶水,孔融十分关切的询问道:“太史队长,东莱县城的局势此时如何?”

    由于黄巾军的强势,渤海郡各个郡县之间已经失去了联系,作为一郡的最高长官,孔融就是一个睁眼瞎子行走闹市区,他根本不知道其他县城的情况。

    孔融的问询也引起其他文官的关注,他们眼巴巴的看着太史慈。太史慈神情悲戚的对孔融禀报说道:“回禀孔太守,东莱县城已经失守了……。”

    一来二去,太史慈就把东莱县城失守的情形告诉了孔融,当然他把自己被九大宗族排挤出县城的情节刻意隐瞒了。

    在座之人听到“黄巾军屠城三日”的事迹,一个个眼漏惊惧之色。聪慧的孔融在极度恐惧中还是抓到了问题的关键之处,他声音虚弱的向太史慈问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