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乾隆十三年 >

第10部分

乾隆十三年-第10部分

小说: 乾隆十三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百一十余两有奇。食为民天,势难俟经费有余,再行动修。查前奏准兴修之甘州、河州、狄道州城工,目前尚可暂停。请即以修城估项,移作建仓廒之用。
  乾隆十六年,淘挖都江堰,'26'……等等,各项工程,一时不易中止。
  与此相关的,还有许多“现代化”措施被提上日程:
  乾隆元年四月丁丑,命归化城设立养济院。谕:各省郡县州邑,皆有养济院,以收养贫民,此即古帝王哀矜茕独之意。
  五月庚戌,谕总理事务王大臣:闻吴下风俗,笃信师巫。病不求医,惟勤祷赛。中产以下,每致破家。地方官亦当曲加训诲,告以淫祀无福,严禁师巫,勿令蛊惑,亦保民之一端也。
  乾隆四年十一月,署广西巡抚安图奏:粤俗尚鬼,岁时伏腊,家家赛愿。病不求医,亦惟谄祷。聚集亲朋,酣饮而散。现饬有司劝化,以除锢习。得旨:此虽探本之论,然须行之以渐,不可欲速也。
  乾隆十三年十二月,署江苏巡抚雅尔哈善奏,吴俗尚鬼,素多淫祀。苏郡上方山,向有五圣邪神为崇,久经前抚臣汤斌题明毁禁,近复立有神像。又常熟地方兴行斗会,俗人道扮,拜斗书符,有干律令。臣俱严加饬禁,查拏究处。
  乾隆元年五月,江西巡抚俞兆岳条奏:民间斗斛之制宜画一,禁演扮淫戏以厚风俗。得旨:王者之道,同律度量衡。盖以此民间日用最切之事,而风俗人心之所关也,宜令画一之奏是。但不可有欲速之心。
  六月甲戌,从大学士兼管工部尚书迈柱之请,颁工部现用营造官尺式于直省,凡工程俱用部颁。
  乾隆三年十二月丙申,谕令各省督抚转饬布政司,遵照征收钱粮之天平法马,制定画一之戥。
  乾隆初年,完善了已有的粮价呈报制度。'27'
  乾隆元年六月,河南巡抚富德奏:救荒之策,止凭社仓册籍,尚未尽善。请令各该地方官,每于冬间春初点查保甲时,即将逐户男妇大小名口,填注册内。则贫富已按籍而了如指掌,设遇赈济,自无脱漏。而胥役之浮冒侵渔,均无所容其伎俩。得旨:此事已遍密谕各省督抚。可照汝此议,先行于豫省。一二年后,俟有成效,则朕再降谕旨。
  清初以来政府只有人丁编审,没有人口统计。只是到乾隆初年,为了赈济的方便,才考虑要新立册籍,以弥补编制赈济册这一临事统计的不足。'28'终于在乾隆五年决定统计全部男妇大小人口,谕:政治之施设,实本于此。其自今以后每岁仲冬该督抚将各府州县户口减增、仓谷存用,一一详悉具折奏闻;则小民平日所以生养及水旱凶饥,可以通计熟筹而预为之备。'29'于是从乾隆六年以后逐年统计,直至清末,为后人留下了一套珍贵的人口统计资料。
  乾隆八年五月辛巳,谕:埋胔掩骼,亦王政之一端。所以推广仁心,不遗枯朽也。著令各省地方官查明,一并归入义冢掩埋。
  九月丁亥,大学士鄂尔泰等议覆,尚书讷亲奏请勅下各督抚令州县徧历境内,将某事当兴举,某事当整饬,及行之有无效验处,造册详报。该上司即据此为考成。应如所请,凡该地方一切学校、农桑、河渠、水利诸政,及赌博、健讼、盗窃、打降、崇尚邪教诸事,一一得之耳闻目见,相机办理。督抚岁终汇入成效事件案内核实奏闻。
  乾隆九年四月,苏城旧有义学,皆系借设寺院,又无一定经费。现据绅士捐银四千余两,建设七处。
  乾隆十六年闰五月己巳,谕军机大臣等:我朝统一寰宇,凡属内外苗夷,莫不轮诚向化。令将所属苗、猺、黎、獞以及外夷番,仿其形貌衣饰,绘图送军机处,以昭王会之盛。
  按照“国家视角”的观点,这一类的努力还包括绘制地图等,亦可把它置入新的民族国家建设(借用西方史语言)的层面,'30'而与加强政府有所区分。
  国家如此大规模的兴举各种新的项目,也引起了对财政支出不足的忧虑。
  乾隆五年闰六月乙巳,河南道监察御史陈其凝奏,近见各省题修之工甚多,如西宁之建筑,河海之堤防,此出于万不可缓;其余言挑浚,言修建,若不问缓急,任其开销,势必有亏国帑,请勅谕各省督抚,凡地方官详请工程,必细加勘实,万难稍缓,方准题达。
  户部左侍郎梁诗正亦奏,伏见每岁春秋二拨解部银,多则七八百万,少则四五百万。而京中各项支销,合计须一千一二百万,入不敷出。倘有蠲缺停缓,即不足供一岁用度,须酌为裁减。各省官员毋任其增设,工程宜权其缓急。'31'
  六月丙午,监察御史吴炜提出不同意见:近见度支之臣,有以国用不足为忧者,恐开言利之端。外则直省督抚,于民生利病、地方兴举,必有壅蔽之患。内则部臣,于应行动用帑项奏销之案,必有阻剥刻核之虞。祈始终以宽大为怀,祗期民用之足,无以国用为忧。得旨:但恐外省大吏观望为怀,其弊诚有如吴炜所奏者。朕甚嘉纳之。
  因此并未停止各地工程的兴建。乾隆七年三月庚辰,御史丛洞请停修理热河一带行宫,以节帑金而昭圣德。上谕:我朝土木之工甚少,偶有兴作,亦皆不烦编户之差徭,不动司农之经费,断不至于劳民伤财。丛洞身为言官,有见即行陈奏,意亦可嘉。
  五月庚辰,谕军机大臣:周学健条奏江南水利一案,朕已降旨依议。朕思从前许容任苏州巡抚时,曾言每年若费银二三百万两,自然水患可免。若果于地方实在有益,即多费帑金,朕亦不惜。
  但于政策也有部分修改,八月辛亥,因广东广州、肇庆围基,向来原系民修,相安无事。后经鄂弥达奏请改为官修,百姓遂以为无与己事,一切委之于官。岁岁多有冲决,百姓愈长刁顽。为筹久远,终非长策,谕令其详审情形,若可仍改民修,即将所见具折陈奏。
  乾隆八年二月,前任两江总督宗室德沛奏:淮、扬两属下河田地村落,俱有圩岸,向系民修。民间贫富不一,不能全复其旧,必须官为督率。实有民力不敷者,请依筑官河官堤例,官给一半工价,一体兴作。仍要官府承担一定责任。
  乾隆年间,与明清以来的大多数时期不同,清廷一面义无返顾地扩展了政府职能,有力地干预和支持了经济发展事务,所费辄以亿万计,'32'那些庞大的规划几乎无一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另一方面,政府挺身而出直接干预社会经济事务,也曾对财政造成了一定影响,但不管其主观愿望如何,急切间亦不可能全身而退。
  对于十八世纪发生于中国的这一些事件,我们称之为“共时现象”也罢,称之为世界史里的大事——“现代化”也罢,无论西洋传教士,还是朝鲜李朝史料,都未曾提到。这是为什么呢?一时恐怕很难回答。
  * * *
  '1' 《高宗实录》卷130,乾隆五年十一月壬申。
  '2' 《高宗实录》卷147,乾隆六年七月丁亥。
  '3' 《高宗实录》卷172,乾隆七年六月;乾隆二年训州县知事亲行经理,巡历乡村,从贵州的例子可以看出,在这一指示之下,一个省级的官员可能亲自巡视了多少地方。
  '4' 所谓“小民至愚”、“乡愚无知”,分见雍正二年二月癸丑谕,《世宗实录》卷16;乾隆二年七月癸卯谕,《高宗实录》卷47。
  '5' 见道光《遵义府志》卷16。
  '6' 陈宏谋:“劝种桑树檄”、“倡种桑树檄”,《皇朝经世文编》卷37,见彭泽益书,页203。
  '7' 参见高王凌《十八世纪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政府政策》,页104…108。
  '8' 嘉庆《达州志》卷49,引《论语·尧曰》;《论语》全句为:“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亦可为政府劝农作一注解。
  '9' 《高宗实录》卷216,乾隆九年五月乙酉;《清史稿》,卷306,《柴潮生传》,中华书局,北京,1977,页105:35…105:39。
  '10' 《高宗实录》卷211,乾隆九年二月丙寅。崔纪,原任陕西巡抚,乾隆初年曾倡导开井,旋因“务期速效”,强迫民人,遭致批评。
  '11' 《高宗实录》卷205,乾隆八年十一月乙巳,《高宗实录》卷239,乾隆九年四月己巳。
  '12' 广东围基向来原系民修,后经鄂弥达奏请,改为官修,百姓遂以为无与己事,一切委之于官,因终非长策,复令围民自行修补,《高宗实录》卷173,乾隆七年八月庚戌,《高宗实录》卷183,乾隆八年正月甲申;安徽陂塘,见《高宗实录》卷259,乾隆十一年二月;即令各省城垣工程,也都曾规定不论大小,“统令动项修补”,《高宗实录》卷260,乾隆十一年三月戊辰;其后这些政策多被重新检讨。
  '13' 《高宗实录》卷217,乾隆九年五月壬寅。
  '14' 《高宗实录》卷225,乾隆九年九月。
  '15' 《高宗实录》卷230,乾隆九年十二月丙午;《清史稿》,卷307,《刘于义传》,中华书局,北京,1977,页10551…10552;直到乾隆十一年,刘于义(署直隶河道总督)仍请于天津府,“官为穿井,分给于民”,《高宗实录》卷261,乾隆十一年三月己丑。
  '16' 《高宗实录》卷289,乾隆十二年四月丁亥。
  '17' 袁枚:《小仓山房文集》卷3、4;《啸亭杂录》卷7,“泗”,作“汜”。
  '18' 《高宗实录》卷219,乾隆九年六月己巳、辛未。
  '19' 《高宗实录》卷220,乾隆九年七月乙酉。
  '20' 《高宗实录》卷225,乾隆九年九月。
  '21' 《高宗实录》卷227,乾隆九年十月。
  '22' 《高宗实录》卷231,乾隆九年十二月癸亥。
  '23' 赵慎畛:《榆巢杂识》:滇省开凿通川河道,自东川府小江口入金沙江,泝流至新开滩,直通四川泸州,千数百里,皆藉人力化险为平,工费约数十万金。自乾隆八年十一月兴工,至十年四月告成。
  '24' 建仓似始自乾隆二年七月癸丑,总理事务王大臣等议覆,直隶按察使多纶奏豫筹积贮事宜。所称需用仓廒,应令该督酌请修建(又见三年五月己巳);七月,两江请添建仓廒;十月及随后几月之内,四川、奉天、广西、浙江、江西、贵州亦请建仓;每间估银二十两(浙江);乾隆六年六月戊午,吏部尚书署两江总督杨超曾疏言:安省常平仓收捐谷石,各府州县共不敷贮谷九十三万三千九百八十石,需添建廒仓二千三百四十二间;八月癸卯,总督仓场侍郎塞尔赫等奏称:京仓廒座,不敷积贮。请于京城内外建廒九十八座,以足新旧千座之数。乾隆十一年二月甲子,巡抚黄廷桂疏称:甘肃通省应建仓廒一千四百余间,共估需工料银七万八千八百一十余两有奇。皆从之。
  '25' 《高宗实录》,卷79,乾隆三年十月,两江总督那苏图奏。彼时江苏即动用三十一万两,修建被灾几紧要处所城垣,孙文良、张杰、郑永川《乾隆帝》(页67)称,“两江动用藩库银五十万两大修城垣”,似误。其后,乾隆七年五月,又有宁夏等地修城。
  '26' 《宫中档乾隆朝奏折》,二辑,596…597页。
  '27' 参见王业键:“清代的粮价呈报制度”(《故宫季刊》第13卷第1期);王道瑞:“清代粮价奏报制度的确立及其作用”(《历史档案》1988:4),将之确定为乾隆三年之事;清代以前,为掌握粮情,政府主要依靠一种一年两度的灾情报告制度。然而这种制度主要是针对灾害的发生而设,范围比较狭窄,也显得比较消极。报灾期限过后变化的不予考虑,被灾分数的估定不准及难以反映出实际赈济需量,是这一制度难以克服的弱点。此外还有一定的随机呈报制度为其补充。清朝自康熙中叶建立了一套系统的粮价陈报制度,规定各省督、抚每月要分别将该地气候情况和粮食价格报告朝廷,使其能随时掌握各地供需的变化,以相机采取措施。但还属于不规则报告,直到乾隆初年,才和其他的许多制度一样,完善为每月奏报的经常报告制度。
  '28' 乾隆元年五月壬寅,六月河南,《高宗实录》卷18,21。
  '29' 乾隆五年五月戊辰,《高宗实录》卷130。
  '30' 《清史稿》曰:“国家有疆域,谓之版图,版言乎有其民,图言乎有其地。”据孙喆《康雍乾时期舆图绘制与疆域形成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第7、62页):十七世纪以前,世界各国均没有明确的“领土”和“边界”概念。从那时起到十八世纪中叶,西方国家掀起划定边界、向近代国家迈进的热潮,英、法、俄、西班牙等国相继绘制了地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