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重生之琉璃匠 >

第6部分

重生之琉璃匠-第6部分

小说: 重生之琉璃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个年轻伶俐的少年,四个看着忠厚手上都有厚茧的青年一字排开站在院子里。
    宋清颐陪着齐润云挑了一个机灵活泼的小厮,名唤灵宝,又选了两个护卫,交代了院子里的大丫鬟整理小书房的事情,才匆匆拉着楠叔去了自己在前院的书房。
    他心中的想法需要一些验证,楠叔这个曾经的烧色师傅不正是最好的帮手。
    第二日的归宁,因为宋清颐的交代,宋老夫人自然是给他准备了周全的礼数,连着婢女们准备的两人路上用的物件整整布置了一车子。宋清颐带着齐润云上了马车,齐家在邻县坐马车过去也要一个时辰,用完早饭辰时出发,到了齐家也近午时分了,归宁还要在落日前离开,满打满算他们在齐家能呆的时间也就午间一顿饭加个下午。
    齐家是制模出身,现今因为圣上甚喜琉璃,上行下效之下使得琉璃行当大为盛行,凡是与之相关的就没有几户是特别落魄的。更何况齐家这种有着世代相传的手艺伴身的人家。齐家在邻县就占据着不小的地方,偌大的齐府就占了小半条街,更何况还要齐府背面,齐家的制模工坊。
    马车刚一拐进齐府所在的街道,就已经望见齐府的匾额。
    因着昨日临时决定归宁,宋家倒是派了人赶着通知了齐家,所以宋清颐他们到的时候,齐府门口守着的小厮老远就撒欢进去通报了,不一会儿齐府和齐润云平辈的小子们跑出来好几个。
    “大哥回来了!”
    马车里宋清颐牵着齐润云的手一同下了马车。
    素日里面上总是冷冷清清的齐润云看见自家的几个弟弟都围在车前等他也暖了表情,眉眼间洋溢出几丝宋清颐从未见过的温情。
    不过毕竟离家太久,齐润云身为老大,送入宋家习礼苑时也不过十岁,即使那算的上一个小大人,也抵不过身后几个弟弟长大成人之后的变化,辨认半天,才有些急促地说道。“几个臭小子,都这么大了。这是润之?长的好高了,小时候跟个豆丁似的,润璃也不一样了,大哥都没法把小时候那个挂着鼻涕的样子和现在的你搭到一起……”
    宋清颐看着自家正君难得有人气的样子絮絮叨叨地说个不停,心中酸涩不已。十岁离家,十五年才回来,甚至上一世他至死都没有再见到亲人一面,对于齐润云来说,宋清颐是多么可恨的人物,偏偏就是这样他还是捧着那面牌位至死没有松手。
    “临雨,咱们先进去吧,别在门口叙话了,父亲母亲肯定还在里面等着你。”见齐润云这样子,宋清颐又心酸又担心他舟车劳顿加上情绪大起大落会吃不消,出来迎接地几个兄弟们也激动地直接在门口说上来这些年的近况,只好无奈地开口。
    齐润云的几个弟弟这才收敛了激动的情态,把两人迎了进去,当然态度中对于宋清颐的轻慢也是清晰明白地传递了过来。
    宋清颐摸摸鼻子,不得已落后半步被挤出了齐润云的包围圈才漫步跟了进去。至于自家正君,这会儿子早已不记得还有自家相公在后边了。
    
    第11章 泄愤
    
    几个弟弟簇拥着齐润云进了大堂,总算进去之前想起今天大哥回来是归宁的,才散开了位置让后面跟着的宋清颐上来。
    迎着自家正君略有些歉意的目光,宋清颐心头那一点尴尬早就没了踪影,赶紧牵上他的手两人一起进了正堂。
    早已在正堂上首坐着,等得不耐烦了的,齐润云的父母赶紧站起,不等多年未见的儿子有动作就直接把人扶住,还未开口声音已经哽咽了。
    “好,好,回来就好。”毕竟十多年不见,齐夫人早就泪流满面,即使是齐老爷也是红了眼眶。宋清颐站在边上看自家正君抿着嘴,眼角微红的样子,叹口气。
    “父亲母亲,先坐下再聊吧,临雨因为回家的事情昨夜没睡好,一早就起来又坐了许久的车……”这话宋清颐说的不假,自从昨天和齐润云说了今天陪他返家的事,虽然面上看不出来,不过他晚上处理完事情回房看到这人倒拿着书两眼看似认真却出神的盯着书就知道其实他心中不仅在意还很忐忑于今日的见面。
    尤其是洞房之后对于夜晚相处总有点僵硬的人竟然对于两人相拥而眠都没什么反应,可想而知齐润云出神到什么地步。
    一早起来满眼的血丝如果不是宋清颐让他冰敷,估计这会儿见面要吓二老一跳。
    宋清颐的话还未讲完,就被宋夫人一叠声的吩咐打断了,“对,对,赶紧坐下,快,你们去催厨房赶紧准备好午膳送上来,让大少爷……和姑爷早点用了休息一会儿。”
    宋清颐能从二老和齐润云这几个弟弟的言行举止之间感受到他们对自己的不待见,不过倒是可以理解。看齐润云的一身气度,虽说他在宋家习礼苑呆了十五年,但十岁之龄已是半个大人,本朝男子通常四岁启蒙,六岁入学,十四可嫁娶,大门大户虽然会晚点,但也只是在十六之龄。像齐家这样的技艺之家更是三四岁就开始跟随师父熟悉技艺。齐润云来宋家之时必然是已经被当做他父亲的衣钵传人培养了好几年,作为长子衣钵技艺之外其他的他肯定也学得很好,才会有现在这样挺拔俊秀一身月朗风清的样子。这样的情境之下,如果不是因为宋家是齐家祖上的老东家,现今的依附之势,齐润云未必会来到宋家。——是的,在这之前宋清颐已经去了解清楚齐润云来宋家的始末了。当年因着宋家祖训里古怪的嫡子长媳挑选方式,从宋清颐出身起就在寻找合适的八字,一直寻了两年也就寻到一个十岁的齐润云。宋家许以重礼,恩威并施之下也没有动摇齐老爷的拒绝,最后是齐润云自己登了宋家的门,以一己的终身,换取宋家不再为难齐家。
    这也是宋老爷对于儿子百般推脱婚事最后更是想悔婚另娶行为的恼怒所在。宋老爷对于当年那个独自上门的幼龄孩童记忆深刻,那孩子一脸镇定严肃地与自己交涉,对自己说,“没有齐家家族大我,如何有齐润云之小我,我既已享受这十年家族带来的富裕安康,眼下因我而来的阴云自有我来承担消去。”小小年纪有这样的担当让宋老爷欣赏不已。
    对比长成之后的自家嫡子,宋老爷简直觉得自家孩子被他们宠的没了半点嫡子的样子,只知道享受家族带来的恩惠,却不懂得感恩回报。奈何自己和夫人就这么一个嫡子,总归人家的孩子再好也及不上自家亲子,为了亲子委屈了这个灵秀的好孩子。
    想到这里宋清颐更是对齐润云心怀愧疚,很是羞愧,是他宋家逼压在先,上一世还因着他的不负责任让这人受尽苦楚,眼下受到这样的待遇他自然无话可说。只是在礼节上无论对方怎样,他都不错一毫,甚至更加恭敬。他知道自家正君思念父母,但他们两人既然已经成亲,他想继承宋家,那宋家的嫡子长媳就没有休弃一说。而且这小段时间相处下来,摒除了偏见,他发现和齐润云在一起竟然是从未有过的放松,即使是上一世深爱的那个女人,因着他疼宠非常也总会发生一些让他为难的情况。既然如此,那他只有加倍的对他好,他的父母自然也是加倍的恭敬,希望能让这人这一世也愿意留在他的身边。
    正午用餐除去齐夫人,一家的老少爷们,自然就少不了酒,如果不是宋清颐心中带着事,他倒不介意齐家父子把他灌醉泄愤,眼下就只能尽力保持清醒。
    或许齐润云因着这段时间宋清颐的表现真的太好,让他从一开始的冷淡对待慢慢的变成现在这种熟人以下朋友之上的相处模式,虽然因为刚刚回家见到亲人,情绪有些失控,但随着和母亲在一边慢慢相谈之下,他的心绪也平静了下来,这几年父母安泰,弟弟们孝顺,除了牵挂他,总体也算平静,因此终于有心思注意到自家夫君,结果就见到平素沉稳如父亲的人也以眼神指示弟弟们去灌宋清颐的酒,而那个平日从来洒脱不受拘束即使亲父也敢拍案对峙的夫君,竟然也乖乖地来者不拒。
    齐润云皱眉,转而对身边陪他叙话的母亲说道,“母亲,让父亲他们差不多就停下吧。”他知道父亲母亲爱他愈深,当然如果不是他坚持,父亲会宁愿带着一家人离开这里也不会把他送去宋家。但是他既已晓事,明白父母之心,又怎么能不孝的让他们丢下祖宗基业为了他远涉千里从头来过。他既认命许嫁,自然不愿再让父母伤心,因此回到家中父母兄弟对宋清颐的冷待他看在眼里,宋清颐对父母的恭敬,对自己弟弟的包容他也看在眼里。虽然他不明白宋清颐成亲前后的转变,不过从他抗争自己婚姻的行为,不难看出他和自己一样都是这个宋家择媳规矩的受害者,既然同样无辜,那么稍稍让父亲弟弟泄愤即可,但是太过也没有必要。
    齐润云的母亲齐老夫人闻言,并不转头去看那边,只是仔细的看着自己多年未见的孩子,“临雨,告诉娘,这些年你过得如何?和娘说实话。”
    齐润云闻言顿了一下,这些年物质上过的自然是好的,宋家比齐家有过之无不及,吃穿用度比之在家里更加精细,只是毕竟少年离家,即使他少年老成,也还是会思念父母亲。无所谓好坏吧,总是寂寞的。
    也或许是这样,他才会对于宋清颐的示好接受的这么轻易。十五年对宋家的怨愤面对少年长成的寂寞似乎也都那么不堪一击。他的身份与宋家是特别的存在,他是未来的嫡子长媳,却因着唯一的嫡子不爱男妻,长年离家求学,宋家的下人既不会失礼于他也不会亲近于他,即使是住了十五年的习礼苑身边照顾的人来来去去,总也没有一个交心之人,所以他才会在外人眼里那么冷冷清清,似乎丝毫不为他们的言辞所动。
    只有他自己清楚,因为他寂寞无人伴,所以不得不让自己习惯清冷,习惯到自己也忘记这只是一种习惯。
    所以那人对他说,即使不能相知相惜也希望和和美美相伴剩下的半辈子时,那么紧迫僵硬地说了声,“好。”
    
    第12章 炉火
    
    心中的思绪百转千回,齐润云却并不打算让母亲知道,“挺好的,他很尊敬我,也不拘我在后院,或许以后我还会有机会来看你和父亲弟弟们。”
    担心自己这个儿子报喜不报忧,齐老夫人却拿他没有办法,只能不停地叮嘱,“如果过的不好就回家来,知道吗?”
    点点头,齐润云宽慰了自己的母亲,才扶着母亲走到还在车轮战拼酒的那群人边上,“好了,难得我回来,不陪我喝,倒和别人喝的痛快。”扶着母亲坐到上位,斟了酒,齐润云自然的在宋清颐身边落座。
    “你吃点东西,让我和弟弟们说会儿话。”虽然宋清颐来前没有明说,但是昨天他们聊了半日琉璃,他隐约感觉到他们的谈话大约给了他夫君一点启发,所以后来才急匆匆拉着楠叔去了书房,而他们今早出发的路上,宋清颐也询问了一些关于家里工坊的事情,不过他离家已久,记得不多,因此他有数,这趟归宁除了陪他探亲,大约宋清颐还打算和父亲谈事情的。
    既然如此,他自然不会让人喝的太醉,差不多也就行了。
    因为他的落座和态度,总算让齐家父子收敛起来,众人开始一边吃饭,一边聊着分离后的事情,齐润云也就顺势让身后的婢女撤了酒换上清茶,顺便给宋清颐和喝的最厉害的二弟送了一些醒酒茶。
    用过饭后,齐润云和母亲弟弟们留在大堂叙话,而宋清颐则恭敬的请教起齐老爷关于炉火对模具的影响。
    却没想到宋清颐和齐老爷倒开始聊的投机起来,毕竟来之前他特地向楠叔请教过炉火的事情,楠叔作为曾经宋家琉璃厂最好的烧色师傅,关于炉温火候的控制自然有自己的一套诀窍,虽然一番谈话不能让宋清颐学会多精细的手法,不过这么多年虽然不再烧制琉璃却反而沉淀出一些想法的楠叔倒是把一些技艺诀窍告诉了宋清颐,且并不限制他外传——楠叔虽然吃的手艺饭讲究传承,不过他学自自己师傅的技艺并没有交给宋清颐,和他讲的多数是这么几年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而他也知道宋清颐作为宋家大少爷,以后也不会真的成为一个烧色师傅,但是掌握一家琉璃厂完全不懂窍门又是不可取,所以他才有这样的做法。
    而作为制模的齐家,对于炉火的敏感之处并不下于楠叔,毕竟一个好的模具如果经不起炉火的考验如果能让他内中的琉璃变得光彩夺目。
    所以一开始不怎么待见宋清颐的齐老爷也开始认真的和宋清颐讲解起模具来——一开始因为多年前宋家的强势之态造成他们一家分离他自然不待见宋清颐,再加上听说这个宋家少爷不愿继承家业多数待在书院不愿回家,就更加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