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456-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

第7部分

456-万氏秘传片玉心书-第7部分

小说: 456-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 
(10)此皆受禀胎气之有余也,多寿:汉阳鹤湄张伯琮校定版为。此皆堂 
枭胎气之有余也,主多寿〃。 
(11)不语: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不乳〃。 
(12)(13)泻: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泄〃。 
(14)惊风门:原书注,惊自是惊,风自是风,要分别明白,不可混治。 
(15);(16);(19)泻: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泄〃。 
(l7)概: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侧〃。 
(18)壅塞: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涌塞〃。 
(20)左乳:原书注,即期门穴也,小儿乳下一指。 
(21)两指伸缩名为搐,十指开合弱之形:汉阳鹤湄张伯琮校定版为 
〃两指开合似发搐,十指伸缩弱之形〃。 
(22)气难当: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气味香〃。 
(23)(24)(25)(26)(27)(28)(29)(30)泻: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泄〃。 
(31)如今传授救儿婴,似积心田一顷: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如今传授与子孙,胜似良田万顷〃。 
(32)指归: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惰归〃。 
(33)黑姜: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黑药〃。 
(34)条陈: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条成〃。 
(35)相搏: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相传〃。 
(36)之侯: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之后; 
(37)积滞气臭酸: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疳肥食臭酸〃。 
(38)推荡: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推汤〃。 
(39)消导:汉阳鹤湄张伯琮校定版为〃通药〃。 
(40)魄户:汉阳鹤湄张伯琮校定版为〃枭口〃。 
(41)作丸子:山东泰安州李雨沾方悦父发梓版为〃丸子儿〃。 

卷五
疟疾
属性:疟疾治法有二,新疟先截后补,久疟先补后截。 
凡疟要分早晚治之,如上半日发者,此邪在阳分气位也,先用 
平胃散加常山(1)、草果截之。后用平疟养脾丸,调理而安。如下半 
日发者,此邪在阴分血位也,轻者以四物汤加桂枝、桃仁、红 
花,发出血中寒邪。甚者,以小柴胡汤加升麻、当归提到阳分, 
然后以小柴胡汤加常山、草果截之。略愈,以平疟养脾丸调之而 
安。 
如疟来寒多热少者,以平胃散加常山、桂枝,草果仁截之; 
热多寒少者,以白虎汤加常山、草果。青皮截之,寒热相半者, 
用小柴胡汤加常山、草果截之。后以平疟养啤丸调之。如大人以 
补中益气汤调之。以上数症,皆先截后补也。 
如久疟连绵不退者,或二、三日一次,其邪已深,不可妄用 
截药,只以平疟养脾丸调之。有汗要无汗,无汗要有汗,其疟易 
退。再要避风寒,禁鸡鱼。冷水,无不安者。如犯禁戒,虽九转 
灵丹,亦难治也。 
凡疟后转作痢疾着,此症多得于夏末秋初,因内有伏阴,多伤 
生冷故也。当从(2)虚治,不可妄用通利之药。如平常下痢者,以 
香连丸,米汤送下。 
如疟痢并作着,以平疟养脾丸。橘皮和中丸相间服之。 
如疟后遍身浮肿者。此因汗后受风故也。以胃苓丸加五加 
皮、大腹皮,灯心、长流水煎汤治之,大儿加减胃苓汤治之。外用 
浴法,于日当午时,向避风处,以温水拂拭遍身,略睡一时,以 
被盖之,微汗为度。每日根据此行之,其法甚效。 
如疟后腹胀,或喘或不喘者,此因内伤生冷。脾肺俱病故 
也。盖脾主胀,喘属肺,以塌气丸消胀,以葶苈丸定喘治之。后 
以集圣丸调之。 
如疟后腹中有痞着,此疟母也。因多食冷水所致。亦有热而 
成者,治以月蟾丸主之。 
凡疟后形体黄瘦者,只以集圣丸调之。 

卷五疟疾
平胃散
属性:此治湿养脾之药也。 
苍术(米泔漫炒)一钱二分,厚朴(姜汁炒)一钱,陈皮 
二钱,甘草一钱,加常山三钱,草果三钱。姜枣引。 

卷五疟疾
四物汤(凡痢疾门)
属性:此药性平,治血不足之圣药也。 

卷五疟疾
桂枝汤
属性:此发散风邪之要药也。 
桂枝,赤芍,甘草,姜枣引。 

卷五疟疾
小柴胡汤
属性:此半表半里之药也。 
柴胡二钱,黄芩一钱五分,半夏七分,人参七分, 
甘草五分,加山栀、丹皮,名加味小柴胡汤,姜枣引。 
心中饱闷,加桔梗、枳壳。痞清加黄连、枳实。口渴加 
知母,石膏。内热盛。错语心烦,不得眠者,合解毒 
汤。 
白虎汤 
此药性寒,所以治热也。 
石膏五钱。知毌二钱,粳米一勺 甘草七分,水煎 
服。 
以上诸方,截疟必用常山、草果者,盖此二味,乃治疟必用 
之药也。 

卷五疟疾
补中益气汤
属性:此补中气不足之圣药也。 
黄祗、人参、甘草、柴胡、升麻、白术、当归、陈 
皮,水煎,姜枣引。有汗用白术,无汗用苍术,治疟加 
青皮。 

卷五疟疾
加减胃苓汤
属性:此渗利之圣药也。 
猪苓、泽泻,赤茯苓、白术、官桂、五加皮、苍术、 
陈皮、厚朴,甘草、木通、大腹皮,防风、生姜皮,灯 
心、姜引,取顺流水煎服。 

卷五疟疾
疟养脾丸
属性:归身、人参、陈皮(去瓢)各一钱,黄芩二,草果 
仁一钱,南星(炮)一钱,白术一钱五分,白茯苓一钱; 
柴胡一钱五分,甘草(炙)五分。共为末,米糊丸,如黍 
米大,竹叶、炒米汤下。一方加常山、黄祗,鳖甲(醋炙 
黄色)。 

卷五疟疾
月蟾丸
属性:木香、人参、黄祗、当归。桔梗、使君子肉、黄 
连、山棱(炮)、枳实、莪术(煨)、鳖甲(炙)、苦栋根皮、 
干蟾(烧存性)、诃子肉、夜明砂。绿矾各等分,共为末, 
醋糊丸,陈米汤下。 
祖传治疟之法:以斩鬼丹截之,胃苓丸调之。常用平胃散,加 
常山。草果为末,每服一字,于临发日五更,用桃柳枝七根,煎 
汤调服。 

卷五疟疾
治大人疟疾方
属性:人参五分,常山(酒炒)三分,槟榔三分,草果仁四 
分,绿至粉(炒),甘草(炙),贝母三分,青皮五分,水 
煎服。 
又方 
常山、槟榔(一个)、当归,苍术、甘草、陈皮,先 
一服,用酒擂细,滚酒泡极。如不效,将桃枝七根,灯 
心七根,水煎二、三滚,露一宿,发日五更温服。禁生 
冷鸡鱼发物。 
西 江 月 
疟疾来时潮(3),内伤外感生痰,初时截法似神仙,不可养 
虎遗患。外感小柴饮子,内伤平胃为先,内加草果与常山,桃枝为 
引最验(4)。 
截后才调脾胃,只消清疟养脾(5),袪邪补正作良医,不让仲 
阳钱氏。疟久若成痞块,面黄腹满消肌,月蟾巢圣是根基,此个方 
儿密记。 
如是小儿久疟(6),或于午后来潮,叉如间日又三朝,截法不 
宜急暴。只用养脾清疟,相兼集圣和调,神丹斩鬼莫轻饶,发日五 
更分晓。 
疟痢如逢并作,其间吉凶须知,大端饮食要如时,胃气完全 
可治。若是不思乳食,强将脾胃扶持,胃苓丸子莫差弛,间以香连 
止痢。 
久疟多成坏症,脾焦肚大青筋,颈干脚细减元神,饮食全然 
不进。面目虚浮怯弱,四肢无力难行,不须医治枉劳心,九死一生 
危病。 
七律 
平疟养脾用人参,白术陈皮当归身,茯苓厚朴姜汁炒,苍术 
五钱米水浸。粉草半夏浸七次,青皮柴胡与黄芩,常山草果二钱 
半,鳖甲三钱,效如神。 

卷五
发热门
属性:小儿凡病有热,症既不同,治亦多异,须分虚实,不可妄用 
汗下也。 
伤风发热,其症汗出,身热,呵欠,目赤涩,多睡,恶风喘 
急,此因解脱受风所致。宜疏风解肌退热,先服柴葛解肌汤,发 
去风邪,热退之时,再服凉惊丸,以防内热。 
伤寒发热。其症无汗,身热,呵欠,烦闷,项急,面赤,喘 
急,恶寒,口中气热,此因解脱受寒所致。宜发散寒邪,退热镇 
惊,先服惺惺散,发去寒邪,后用凉惊丸,以防内热。 
以上二症,如小儿禀赋原实者(7),可用凉惊丸,若虚祛者,不 
如只用胃苓丸,甚效。 
如伤风寒发热,又吐泻者,不可发散,此脾睡怯也。只以五 
苓散吞理中丸,甚效。 
伤热发热,多得于夏,其症身热,自汗。作渴,昏睡,手足 
俱热。此因天气已热,包裹太厚,重受其热也。先以白虎汤调益 
元散,以解其热;次服调元生脉散,以补正气。 
伤暑发热,亦多得于夏,其症身热,自汗,作渴,昏睡,手足 
冷。此由阴室中贪凉大过所致。服调元生脉散,补其元气;次服 
四君子汤,以防吐泻之病。 
如夏月汗出当风,以致身热,浑身自汗不止者,此名暑风。 
四君子汤加麻黄根、黄祈以去风,次以益元散以去热。 
伤食发热,其症手心、肚腹尤热,噎气吐乳,大便酸臭,或腹 
疼多啼,饱胀喘急,不思乳食。此因饮食过度所伤,宜先用利药 
去其积,用丁香脾积丸,复以集圣丸调之。 
如伤食己久,日渐黄瘦,无时作热者,不可下之,轻者保和 
丸,重者集圣丸,百无一失。 
痘疹发热,其症面燥腮赤,目胞亦赤,呵欠烦闷,乍热乍凉, 
咳嗽喷嚏,手足指冷,惊怖多睡。此由时行痘疹,各相传染,宜 
清热解毒。惟痘疹宜参苏饮加木香,麻痘宜用荆防败毒散,不可 
妄施汗下,恐生变症。若变蒸发热,此小儿常症,不须服药 (见 
本门)。 
潮热者,当分二症,有时间发热,过时即退 ,来日根据时复 
发,其状如疟,此肺热也;有早晚发热,每日两度,如潮水之应 
期者,此胃热也。盖因感触邪气,以致血脉凝滞,不得流通,若 
不治之,变为惊疳者多矣。肺热地骨皮散主之,胃热三黄丸下之。 
如虚热者,用集圣丸调之。 
惊热者,遍身发热,面青自汗。心悸不宁,脉数烦躁,颠叫 
恍惚;此心热也。以凉惊丸退热,安神丸定心。 
夜热者,但夜发昼退,此血虚症也。以人参当归散治之,更兼 
抱龙丸,以防作搐。 
余热者,伤寒汗后,而热又来,乃表里俱虚,气不归元,阳 
浮于外,不可再用寒凉之药,古人戒之。当和胃气,使阳气收 
敛,其热自退,人参苍术主之。甚者,四君子汤加炒干姜,即效。 
疳热者,形色黄瘦,食不长肉,骨蒸盗汗,泄泻无常。肚大 
脚小。此多得于大病之后,失于将息,又或伤饱失饥,用集圣丸 
调理。 
壮热者,一向热而不已,由气血壅实,五脏生热,郁蒸于 
内。则睡卧不安。精神恍惚;薰发于外,则表里俱热,燥急喘 
粗,甚则发惊痈。先以导赤散,泄青丸以治其热;后以抱龙丸镇 
其惊。如实热,大小便秘(8)者,三黄丸下之。 
烦热者,心躁不安,五心烦热,四肢温壮,小便赤色。宜导 
赤散加麦冬、山栀仁治之,再以凉惊丸,撤其余邪。 
积热者,颊赤口疮,大小便赤涩,此表里俱实。或内伤酒 
面,煎传热药峻补;外因厚绵炉火所侵,皆能生热,此内外蕴积 
之热也,非食积。先以三黄丸下之,后以凉惊丸调之。 
虚热者,或因汗下太过,津液虚耗;或因大病之后,元气受 
伤,皆能生热。其症困倦少力,面色青白。虚汗自出,神慢嘘气 
软弱,手足厥冷。此气血俱虚,气虚两发厥,血虚则发热也。四 
君子汤加炒干姜,甚者加熟附子一片,待热少退,以凉惊丸调之。 
客热者,阳邪干于心也。心若受邪,则热形于额,故先起于 
头面而身热,恍惚多惊,闻声则恐。此由五气虚而邪气胜,故与 
之交争。发热无时,进退不定,如客之往来。先以导赤散去其 
邪,后以凉惊丸调之。 
癖热者,由乳食不消。伏结于中,致成癖块,以生内热,薰灼 
于外。集圣丸主之。 
疟热者,寒热往来。有头痛汗出者,有呕吐不食,憎寒壮热 
作浊者,有遍身疼痛者或吐泻者。症既百出,病非一端。头疼汗出 
及遍身疼者,小柴胡汤加苍术、羌活治之;腹痛者,脾积丸下之; 
作渴者,白术散治之;吐泻者,理中汤治之。后用平疟养脾丸调 
之。 
血热者,每日巳午时发热,遇夜则凉,此心热也。轻者导赤 
散,重者四顺饮治之。 

卷五发热门
柴葛解肌汤
属性:柴胡、干葛、黄芩,桂技、赤芍、人参、甘草,竹叶 
七皮,姜枣引。 

卷五发热门
惺惺散
属性:人参、白术、白茯苓、甘草、桔梗,天花粉,细辛、 
防风、川芎,加麻黄、薄荷叶,姜引。 

卷五发热门
调元生脉散
属性:黄芩、人参、麦冬、甘草、五味子,水煎服。 

卷五发热门
参苏饮
属性:人参、半夏、茯苓、甘草,桔梗,枳壳,干葛、前 
胡、木香、苏叶、陈皮。姜枣引。 

卷五发热门
防风败毒散
属性:生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