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红楼同人)[红楼]宠后之路 >

第140部分

(红楼同人)[红楼]宠后之路-第140部分

小说: (红楼同人)[红楼]宠后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徒元升望着康安,觉得这孩子竟更像冯玉儿些,眉眼处那股子灵气,竟是几无二致。
  “既是自家叔侄,便不必这般客气。”徒元升说罢,便招呼长子带着康安两个到外头园子逛逛去,自己则陪了冯继忠聊了一会不提。
  康安和阿奴见过徒元升,便回来向徒元徽复命,却不想还没踏进御书房,便听到里头有激烈的争吵声。
  等两人探头朝里看时,原来是徒元庭正脸红脖子粗地和徒元徽对峙,“皇上,他已是病入膏肓,您再放心不下,他也就这般了,臣弟请皇上您高抬贵手。”
  “元庭,朕没想到,你竟会为了一个罪人,和朕大呼小叫。”徒元徽淡淡地道。
  “皇上,三哥当初是有错,只是他错在优柔寡断,不明事理,而非有意图谋皇位,这些年在西北,他的一言一行,臣弟自然瞧在眼里,作为兄弟,臣弟和情他;做为军人,元庭敬佩他,”徒元庭眼睛里已泛出泪光,“太医都说了,他如何病到腠理,任何药材只能缓解,皇上,让他留京吧,徒元升大半生征战疆场,这都到了最后,让他安逸几日可好?”
  康安惊地捂住嘴巴,回头低声问阿奴,“到了最后,可不是就要死了?”
  阿奴点了点头。
  “孤的救命恩人哎!”康安喃喃地道。
  “徒康安,给朕进来!”里头徒元徽大喝一声。
  见在孩子们走近,徒元庭背过身子,擦了擦脸上的泪。
  “听见之前你十六叔和朕在说些什么了?”徒元徽问康安道。
  “回父皇,儿臣听到了。”康安低头回道。
  “你是太子,说说你的想法。”徒元徽这时的确动摇了。
  甚至这一回康安和阿奴落水,徒元徽都让人暗中查过,就怕徒元升和徒元晔勾搭在了一起背后地里使什么苦肉计,为的是骗自己信任,然而众口一词中,徒元升毫无可疑,因为确实是康安自己要跑去看鱼,而在此之前徒元升与徒元庭两个在鱼池边的石凳上已坐了好久。
  “康安,你三皇叔曾经准备帮着你皇祖父杀了朕,并且到如今,朕还认为他城府太深,不知心机何处,你觉得朕能将他留在身边吗?”徒元徽把这难题抛给了自己的儿子。
  “父皇,儿臣只知道,三皇叔是好人,”康安认真地答道:“他救了儿臣,若是没有背叛父皇和母后,儿臣就要保护他。”
  徒元徽一听,不由地叹了一口气。
  这老三,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几个,现在都偏向他去了。
  徒元徽心里头不高兴。
  但是他不高兴归不高兴,但是也心里清楚,这些人心里面最重要的还是他,只不过他现在绝对的皇权,可以要了徒元升的命,他们才难免偏向了些。
  “阿奴,你说呢?”
  阿奴纠结了,不过他虽然也是被宠着长大,但是他绝对比康安懂事,因为他从小就被教育着要稳重要上进,要好好保护和辅佐他的侄子康安。
  “回皇上,臣……臣以为太子说的有理!”
  但是又觉得,皇上也有理。
  徒元庭在一旁看着反而不说话了,眼睛不断打量这两个孩子。
  徒元徽对两人挥挥手。
  康安和阿奴只得退下去。
  “太子和皇上一样,性情中人。”徒元庭说道。护着自己人!
  徒元徽说道:“以后不能这样了,说好了只放纵他到十岁,现在怎么也得学学帝王之道了。”
  徒元庭拱了拱手说道:“有皇上教导,太子定然会更加出色。”
  徒元徽斜了他一眼,说道:“行了,朕知道了,他不惹事,朕不杀他。”
  徒元庭连忙道谢:“谢皇上隆恩!”
  只是现下答应了,他很快就郁闷了。
  ※※※
  两个月后的一个晌午,徒元徽并没有按老习惯去御书房,而是一脸不高兴地回到凤仪宫。
  冯玉儿给他送了茶过来,徒元徽摇头说道:“我果然没有料错,老三心生歹念,给我的太子灌迷魂汤,如今康安三天两头往他府里跑,看来还是我太心慈手软。”
  

第124章 0124
  冯玉儿挺着已然成形的肚子,笑道:“皇上就爱自寻不痛快,不过是孩子喜欢他三叔,隔个几天去瞧瞧他,值当你这么咬牙切齿。”
  “谁咬牙切齿……如何娘娘家的太子爷见着我,便是三皇叔长,三皇叔短,还说以后不当太子爷了,就去做个大将军,这没见识的,竟连太子爷还是将军谁大谁小都分不清楚!”
  冯玉儿知道徒元徽这是吃起了醋,生觉他和徒元升竟是相生相克,虽是兄弟,就是百般看不惯,想想也是可笑,便道:“男孩子自小都想当英雄,老三这般的搁在眼前,他能不喜欢吗?再说了,老三这些日子在府里养病,怕是也急得慌,康安和阿奴他们时不时过去,也正好替他排解寂寞。”
  “这人病好了没?”徒元徽挥挥手道:“若得差不多了,早些赶走了事,元庭都走了好几个月,若老三不能去西北,还让他回川南。”
  冯玉儿笑说道:“就让他养着吧,何苦再折腾!”心下却是直摇头,她早问过太医院,说是徒元升不过是在熬日子,他这病并非在西北得出来的,听说之前在川南就曾受过重伤,只是当日仗着年轻,也没太在意,身子没养好又出去打仗,加上平日好个酒,以至于伤了元气。
  “三皇叔,听说当日太上皇差点废了我父皇,准备让您当太子?”康安坐在徒元升的书房里,随口问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
  徒元升停下笔,咳了两声后,看看屋里自己两个儿子,还有康安以及阿奴,道:“人本来各有各责任,便像皇上无论经过多少坎坷,依旧还是当了皇上一般,任谁都无法改变他的宿命。”
  “那爹您的宿命是什么?”徒元升的小儿子好奇地问。
  “爹这一生只想做在冲锋陷阵、保卫疆土的军人,”徒元升苦笑了一下,结果呢,或者是生在帝王家的无奈,或便真是宿命的安排,他终究壮志难酬。
  送走康安和阿奴,徒元升独自坐在书房,继续埋头书写。
  阿英捧着药进得屋来,却并不说话,而是将药放在徒元升伸手可及之处,然后走到另一头,把徒元升写好的纸笺一张张收拾起来。
  “三爷什么时候能写到阳平关大捷?”阿英笑着问道。
  “还早呢,我这一辈子虽不长,不过参加过的大小战役不下百余次,”徒元升颇有些得意地道:“全写出来,想是能著书立说。”
  “好啊,我就等着拜读了。”阿英在一旁磨起墨来。
  此时徒元升心情颇好,放下了笔道:“今日我在记录当年刚到川南,和入侵的南夷作战之事,那地方瘴气密布,蛇鼠横行,我便中招差点死掉,好在命大,后来又得一当地部族长老的帮忙,用火攻之术才灭了来犯之敌,如今想来,还甚是得意。”
  阿英不免一愣,想到太医曾说过,徒元升当年受过重伤,想必就是这一回,不免觉得凄凉,这般勇猛杀敌的男儿,如今是能用笔墨缅怀战场风光,着实让人心酸。
  有管事这时进来,递上一封信,道:“三爷,说是十六爷从西北来的信。”
  阿英上前接过,眼睛随意瞟了一下,便呈给了徒元升。
  徒元升接过后,对阿英和管事道:“你们都下去吧!”然后不自觉地皱起了眉头。
  襄阳楼的一个不显眼的雅间里,一位白发无须的老人正自酌着酒,神态却有些心不在焉,倒像是在等着什么人。
  门外这时传来几声低语,随即,有人在门上敲了三下,老人放下酒杯,站起身道:“请进!”
  一身青衣的徒元升走了进来,那老人见到他,赶紧上到前来,径自跪到地上行了大礼,道:“老奴见过三爷。”
  徒元升弯腰扶了老人起身,冲他笑了笑,问道:“我已然丢了爵位官职,不必行此大礼,只是,陈公公伺候太上皇,竟是能出入西山行宫了?”
  “不瞒三爷,老奴靠着在宫里当过副总管的薄面,从西山混出来的,”老陈子很是无奈地笑了笑,想他当年在皇宫叱咤风云,自不会料到今日竟和个过街老鼠一般,要躲躲藏藏地,靠了手上的银子,才得了来往西山的宫里人帮忙,混到了外头。
  “陈公公可有何事?”徒元升顺着陈公公手势坐到了桌边椅上。
  “皇上让老奴给您带个话,”陈公公努力地背了起来:“太上皇说,他被困西山多年,你们都以为他会就此吞下这口气,可太上皇却以为,上皇绝不能被儿子打败,换句话说,只要他老人家还有一口气在,便要夺回属于他的一切。”
  徒元升微微笑了笑,觉得弘圣帝果然是老了,或者真在西山被关傻,已然到了如今,还做那复辟的美梦。
  “请三爷俯耳过来!”陈公公躬身道。
  待陈公公在徒元升耳边将话说完,徒元升的脸色却是纹丝未变,只是直直地望着陈公公。
  “太上皇真那么相信,樊老将军和四弟手下那一点子人马,便能让他反败为胜?”徒元徽忍不住想笑,樊中权,一个早已解甲还乡的老军人,年岁比弘圣帝还大,这会子不想着在家中养老,反倒起了什么复辟的主意,也是……愚蠢得让人无话可说。四弟……唉,不说了,这看起来到像是找死一样。
  “樊将军当年可称虎将,如今依旧老当益壮,并且拥太上皇复位的决心极高,”陈公公颇觉欣慰,总算有一位忠于太上皇的人了,这位樊将军为了和太上皇搭上线,竟是自剃胡须扮成太监潜入行宫,在太上皇面前起誓,要带着自己万名子弟兵恢复正统天下。
  “陈公公今日来寻我,可是太上皇有何吩咐?”徒元升无奈地问道,这人话都说了那么多,言下之意,徒元升其实早已料到了七八分。
  “不用老奴多嘴,三爷自然是心里明白的。”陈公公笑道。
  防人之心不可无,陈公公看得出来,即便樊中权在弘圣帝跟前说得再天花乱坠,指天誓日表白忠心,但是以弘圣帝的性格,不会贸贸然相信,一个从来没被重视过的外人能帮他复辟,并且不求任何回报。
  所谓“复辟”,赢了还好说,输了便等和谋逆,虽然徒元徽未必有胆量明着杀了弘圣帝,只这后果,不仅关系着弘圣帝能否反败为胜,也连着千万条性命。
  弘圣帝既想用樊中权,又怕他是拉起虎皮扯大旗,拿自己当幌子,所以考虑再三,觉着得找一个能对樊中权起到制衡的,于是徒元升和徒元晔首当其冲,成为弘圣帝心目中最合适的人选,只是徒元晔被监视得太厉害,难以动作,反倒是徒元升因为没多长时间,到少有监视的,真是天时地利人和。
  “三爷稍等。”陈公公笑了笑,走到外头开门唤人。
  “末将樊正山参见三爷!”不一会,一个三十开外的男子走到屋里向徒元升见礼,徒元升这回笃定了,弘圣帝是想让他跟着樊中权他们一起干。
  刚过来时,徒元升还有一些诧异,陈公公坐的那个雅间外,有不少人在把守,而且看得出来,那些人是行武出身,他觉得未免不可思议,徒元徽竟能容忍西山行宫蓄兵?待到樊中友长子一出现,答案便昭然若揭,原来这些竟是樊家军。
  因为都是军人,樊正山与徒元升也算打过几回交道,所以倒无需陈公公费神介绍,随便寒喧两句后,楚正山便切入了正题。
  “不瞒三爷,家父是个死忠的,自从得知太上皇被逼退位,又幽禁在西山,家父寝食难安,多次对末将说,太上皇英明神武,却不成想,最后被自个儿子设了陷阱,成了困于笼中之虎,家父说他替太上皇咽不下这一口气。”樊正山叹道。
  徒元升心中有些不屑,面上却没露出来,只道:“樊老将倒是……忠心。”他总觉得,樊中权莫名其妙地来什么复辟,不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就是想要借机生事,这背后的企图,着实可疑。
  “几个月前,家父乔装混入西山行宫求见太上皇,原本就想在皇帝万寿节当太安宫起事,不过太上皇思虑甚详,一是觉得时机尚不成熟,二又恰逢三爷回京,少不得他老人家便改了主意,”樊正山掸眼瞧了瞧徒元升,心里却在冷哼,弘圣帝倒是只信自个儿子,非要徒元升也轧上一脚,“却不巧,三爷此后病卧在床,这事便搁置了。”
  “那各位想让我怎么做?”徒元升问道。
  樊正山打量着徒元升,觉得他态度极勉强,可见对此事兴趣不大,说白了,就是看在弘圣帝面上,随便应付一下他们而已。
  想到他们樊家为此事准备了好些年,自是希望日后借“勤王”契机,改变如今偏安于乡间的困局,或者还有为樊家后人挣下更大的前程的打算,所以樊中权才会冒着危险剃须进西山见驾,而他樊正山也不辞辛劳,将上万兵马分批带往京城外四十里一个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