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清宫悬案 >

第31部分

清宫悬案-第31部分

小说: 清宫悬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福临与董鄂氏的第一次见面,就在彼此的心灵上引起强烈的震撼。 
  董鄂氏无疑长得很美,无疑也有满洲格格的高贵气度。但吸引福临的不只在这方面。董鄂氏有一种独特的风韵,一种文雅、谦恭的书卷气,温柔而善解人意的女性美,仿佛江南水乡女子,那灵秀、妩媚,那淡淡的忧郁,使她在周围满洲贵妇中显得鹤立鸡群。与她交谈之际,更能感受到她同福临一样,深受汉文化的熏陶,而且悟性极高。 
  众里觅她千百度,都成泡影;她却突然出现在福临眼前,压抑和积蓄多年的真情骤然爆发,顺治帝几乎是立刻就燃起了对董鄂氏的火热的爱恋。当他知道了他的爱恋对象乃是他的弟媳妇、他的幼弟博穆博果尔的妻子时,仍不肯罢手,任由他热烈火暴和固执的性情左右自己,不管不顾地采取一切手段,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机会去接近她、追求她,一定要得到她!他是皇帝,至尊至贵,他无须替任何别人考虑,他只考虑他自己。还是他的那个特征: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董鄂氏的心绪就复杂得多了。 
  董鄂氏是满洲正白旗人,属于地位显贵的天子自将的上三旗。她的父亲鄂硕,是正白旗的中级军官,并无显赫战功,因祖父父亲的军功而袭职。顺治二年以后,他随军南征,此后的五六年间,都在苏州、杭州、湖州一带驻扎,这使得她的女儿自幼受到江南汉族文化的影响和熏染,对女孩儿的一生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按照清朝制度,满洲贵胄之家,凡有年龄在十三岁到十七岁之间的女儿,必须报名备选秀女,中选者或入内廷为一宫主位,或为皇子、皇孙拴婚,或给亲王郡王及亲王郡王之子指婚。这就是说,普通的旗籍之家,都有可能通过选秀制度与皇家贵族结亲而成为皇亲国戚而鸡犬升天。所以未出嫁的满洲格格在家中的地位最尊贵,父母兄嫂事事容让,并尊称之为姑奶奶。因为说不定他家的格格命大福大造化大,有朝一日做皇后、当太后呢。 
  董鄂氏按例参加了选秀。 
  应选者都有一面牌子,上面写明某官某人之女,某旗某族人,年龄若干。每次预选都牌随人进,选中的就留下牌子,不合意的将牌子撂在托盘中,就算落选了。 
  一遍遍复选,一遍遍地过滤、淘汰,董鄂氏都以她超人的素质顺利通过。决定命运的最后一选就要来临。十五岁的董鄂氏实在有些忐忑不安。因为最后一次面试的主持人是皇后和皇太后。 
  年轻的满洲格格们,谁不企盼着进宫做主位当妃嫔?像董鄂氏这样才貌双全的姑娘,对年轻有为的少年皇帝总会怀有一番特别的好感,着意去编织绚丽多彩的未来——虽然大多数格格们都会梦想成空。董鄂氏就是带着这样美丽的梦和其他格格们一起站到了皇后和皇太后的眼前。 
  董鄂氏的牌子又被留下了。然而,主持最后一选的皇后,正是与福临志意不协、嫉妒刻薄,见年轻美貌者就僧恶,且必欲置之于死地而后快的那一位。年轻美貌的董鄂氏自然在劫难逃,面临着撂牌子的结局。 
  但董鄂氏毕竟太出众了,皇太后还是留下了她。不过,照顾到亲侄女的心情,庄太后指婚,把董鄂氏嫁给了皇十一子博穆博果尔。 
  当初,皇太极宫中最尊贵的五大福晋,首为中宫皇后,次为东关睢宫宸妃海兰珠,第三位西麟趾宫贵妃娜木钟,就是博穆博果尔的生母。论地位和级别,娜木钟高于西次永福宫庄妃布木布泰。在皇子继位的序列中,博穆博果尔论贵也不在福临之下,只是他出生晚了三年,又没有中宫皇后做靠山,所以皇位没有他的份儿。福临即位以后,庄太后以皇帝生母的身份,地位提高。在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宫孝端皇太后逝世以后,庄太后就成了后宫地位最高、身份最尊贵的女人。布木布泰可不像汉代的吕后、唐朝的武则天那样,一旦大权在握,便对丈夫宠爱过的后妃下毒手,制造出人彘、骨醉等千古少有的惨剧。相反,她对另两位原来位分在她之上的贵妃、淑妃格外优厚,不仅令她们与自己同住慈宁宫,还在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以皇帝的名义晋封娜木钟为皇考懿靖大贵妃,晋封巴特玛·为皇考康惠淑妃,使后宫无不赞美,无不口服心服。 
  因此,博穆博果尔是除了皇帝本人之外,最尊贵的皇子。在千百名候选的秀女中,能够中选,在人们眼中,已经是鲤鱼跳龙门,一步登天,又指婚给这样尊贵的当今皇弟,更属凤毛麟角,多少人在羡慕董鄂氏的幸运。 
  谁能知道董鄂氏自己的感受呢?她已是情窦初开的少女,而她的丈夫还是个不大懂事的十一二岁的小男孩儿。大媳妇小女婿,怎么说这日子也不好过。当然,董鄂氏能够忍耐,可以等待;不过面对着一身孩子气的小丈夫,想起当秀女应选时的企盼,特别是得知顺治帝废皇后的消息时,她心里难道没有几分惆怅?她难道不会为自己的命运乖蹇而伤感?   
  众里觅她千百度(5)   
  也许是在福临的二次大婚典礼上,也许是在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冬至的宫中拜节时,也许是在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元旦日的宫中家宴席间,福临与董鄂氏之间爆出了第一朵爱情的火苗,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愈烧愈旺,势如燎原,给后来的一系列大事故拉开了闸门。 
  福临当然是主动进攻的一方。他几乎无所顾忌。 
  顺治十二年二月,福临封他的刚满十三岁的幼弟博穆博果尔为和硕襄亲王。这样,董鄂氏就有了亲王福晋,也即王妃的尊贵地位,并同襄亲王一起享受朝廷中除皇帝以外的最高规格的仪仗护卫、王府庄园、俸银禄米等等。更重要的是,作为亲王福晋,必须更加频繁地进宫向皇太后和皇后请安,更加经常地参与宫中的节庆,诸如宫内的三大节:万寿节(皇帝生日)、圣寿节(皇太后生日)、千秋节(皇后生日),以及元旦、中秋、冬至等。这样,福临就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近他的弟妻。 
  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三月,福临更把他的皇恩直接施向董鄂氏的娘家,素无显功又无才干的鄂硕,竟杂在军功卓著的护军统领希尔良、苏克萨哈等人中,被一同封为朝廷众臣中地位最尊贵的内大臣,仅仅因为他是董鄂氏的父亲。 
  福临与董鄂氏由相识到相知,感情积累一年多,日益强烈,也就日益明显。皇太后自然早就看在眼里,对已经成年并亲政五年的儿子,干预也罢,教训也罢,都不能不有所顾忌。通常,皇太后是循着大事认真、小事宽容的原则行事的,只要不出大格,她从不过问。皇帝尚在青春,性格又热烈而任性,容易钟情并且处处留情也不奇怪,时间长了,感情冲动过去,这些爱情游戏自会消失的。 
  皇太后没有料到福临这次对董鄂氏是认真的,所有的迹象都表明,皇帝为了襄亲王福晋朝思暮想、废寝忘食、卧床不起,简直就得了相思病!这下母亲着了忙,情急之下,竟不顾清宫不蓄汉女的祖制,生出个李代桃僵的法子。这一年的闰五月十二日,大内的乾清宫、坤宁宫、交泰殿及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永寿宫、翊坤宫、储秀宫等东西六宫建成,例应册立妃嫔。皇太后借此机会,发了这样一道懿谕:“定南王女孔氏,忠勋嫡裔,淑顺端庄,堪翊坤范,宜立为东宫皇妃。”并令礼部照例备办仪物,候旨行册封礼。 
  这一候旨,候了许久,没了下文。册封礼没有举行,孔四贞也没有成为东宫皇妃。皇太后本想唤起福临对孔四贞的旧情,用来阻止福临与弟媳的感情继续发展,可惜为时已晚。 
  五六月的京师,骄阳如火,而福临对董鄂氏的恋情比火更热,也更加无所顾忌。这种事在宫中无秘密可言,朝廷里也到处流言蜚语,传说着皇帝的又一次失德。一场暴风雨正在酝酿中,皇太后和许多亲贵大臣都焦虑地注视着又都无能为力,当事人福临却固执了心肠一意孤行。 
  这丑闻终于被十四岁的襄亲王闻知,龙子龙孙,焉能容忍妻子外遇,坐视绿帽子落到自己的头上?他怒不可遏地拷问董鄂氏,动了鞭子,并当机立断,监禁了他的王妃,还着人严加看守。 
  私通的人们,自有他们联络的秘密途径,福临很快就知道了心上人在受苦,勃然大怒,断然采取了使矛盾激化和公开化的强制手段:召襄亲王博穆博果尔进见。董鄂氏的丈夫和情人面对面了。一个是皇帝,一个是亲王;一个是十八岁的哥哥,一个是十五岁的弟弟;哥哥的母亲是皇太后,弟弟的母亲是皇太贵妃。两个小男人都气急败坏,脸色大变。兄弟俩说的只能是董鄂氏,但说什么,怎么说,没人知道。只知道皇帝狠狠地抽了亲王一个大耳光! 
  亲王当然要臣服于皇帝,弟弟多半都害怕哥哥,博穆博果尔悲愤交加,既没有力量与福临相抗衡,又不堪忍受这样的屈辱,小小年纪,已经无路可走,七月初三日,襄亲王自杀了。 
  襄亲王一死,再没有什么障碍了,按照满蒙的收继婚习俗,福临可以顺理成章地将董鄂氏收进他的后宫了。但是,终于得逞的福临不能无愧。当礼部领命选择册立董鄂氏为妃的吉日,提出七月二十日时,顺治帝以襄亲王新丧,不忍举行,令八月以后再择吉日。 
  八月二十二日,立董鄂氏为贤妃;同日遣官祭襄亲王——此日正当襄亲王七七四十九天丧满。 
  九月二十八日,拟立董鄂氏为皇贵妃,先于二十五日遣官祭襄亲王。 
  这一次改期、两次祭奠,就算福临夺取弟媳、逼死弟弟的小小忏悔了。 
  九月二十九日,顺治帝谕礼部:奉皇太后谕,晋内大臣鄂硕之女、贤妃董鄂氏为皇贵妃。 
  十月初四日,赏皇贵妃父母金一百六十两,银八千两;金茶筒、银茶筒、银盆各一;缎八百匹,布一千六百匹;马十六匹,鞍十六副、甲胄十六副。 
  十二月初六日,以册封董鄂氏为皇贵妃礼成,颁诏天下。恩诏中规定,全国各种等候处决的人犯,除谋叛、强盗、贪赃之外,一律减等减刑。按照大清会典,只有册立皇后礼成,才颁诏天下,册封妃嫔从无此例。所以,董鄂贵妃获得的是特殊典礼。不仅表示了顺治帝对董鄂氏的情之独钟,也隐藏着将以皇后规格对待董鄂氏的意图。也就是说,福临有可能为心爱的人第二次废掉皇后! 
  另一处值得注意的是,十二月二十五日,因册封皇贵妃,给皇太后加上徽号,礼成,又一次颁诏大赦,恩例十款,其中规定豁免顺治八、九两年未完钱粮。与此同时,顺治帝又命:太庙牌匾停书蒙古字,只书满汉字!前一项可以看成是顺治帝为平息母亲的不满而作出的怀柔姿态;后一项则是顺治帝向母亲和受母亲庇护的那一党蒙古后妃们表示不满,发出威胁。   
  众里觅她千百度(6)   
  母子间为了董鄂氏产生过激烈的矛盾甚至冲突。最终是母亲让步妥协。 
  因为母亲毕竟还是爱自己儿子的,因为皇太后终究拗不过性格极强的皇帝。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这一对有情人早已暗度陈仓,董鄂氏怀上了皇帝的后代。 
  这个孩子的出生年月,史书上有两说。官书上写的是次年的十月初七日,但记载皇室宗谱,皇子皇女出生时就要向之报告的《玉牒》中,写的是次年四月初七日。因为董鄂妃八月底进宫,第二年四月初是不可能生孩子的;若不是小产,就是非婚生子。这样的丑闻,官书无论如何是要隐讳涂抹掉的。所以,它不但改了孩子的生日,还煞有介事地附上一句,说《玉牒》所载的日期有误,很是可笑。 
  按《玉牒》的日期,这个孩子应该在顺治十三年(公元1856年)六月底成孕。七月里,福临就能够以他与董鄂氏已结秦晋之好为理由向母亲要求收董鄂氏入宫;九月底,董鄂妃有三个月身孕已然属实,福临又能借口皇嗣为重,要求母亲进封董鄂妃为皇贵妃。福临既善于揣摩母亲想得皇孙的心理,又采取了咄咄逼人的进攻姿态。明睿如庄太后,也只能依他了。 
  从此,福临开始了他所追求的事业的大起大落,也开始了他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爱情悲喜剧。   
  皇贵妃宠冠六宫(1)   
  顺治十三年到顺治十五年(公元1656年至1658年),是福临一生中成功的三年,美满幸福的三年。 
  亲政之初的福临,终究是满洲统治的代表。即使在懂得了儒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改变政策以后,他在本质上还是尽力维护满洲贵族利益,全盘接受着满洲这个统治民族的传统观念,一个不折不扣的满洲儿郎。 
  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二月里,少詹事李呈祥上奏,请朝廷在部院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