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红楼之熊孩子贾琮 >

第180部分

红楼之熊孩子贾琮-第180部分

小说: 红楼之熊孩子贾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媸隆D隳逦遥ㄊ悄愀傻模≈桓嫠呶椅蚁壬善桨脖闶恰!彼底庞掷怂男渥尤鼋浚跋屯醺绺鐍~告诉我么~~我还要求应付苏师母呢!”

    司徒磐苦笑道:“我真的不知道。你也莫慌,他们既然劫了如海等走,必有所用。总比在诏狱好。”

    贾琮跺脚道:“哪里会比诏狱好!在诏狱好歹我知道人在哪儿,保不齐来日能设法讨好那个什么将军救他出来。现在根本不知道让什么人弄走了,连要拿他去做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才最可怕!”乃又低声问,“若不是你,可有线索么?”

    司徒磐道:“没有。连刘侗都没查出线索来。只听说是马蹄印子到一个尼姑庵后山转悠了一圈便不见了。那尼庵离赦公城南那处大宅子不远。”

    贾琮立时道:“该不会是真无庵吧?”

    司徒磐点点头:“正是。”

    贾琮道:“我小时候见过她们那老姑子,只是这会子想不起来什么模样了。马蹄印子怎么会不见了?凭空不见么?”

    司徒磐道:“绕着后山的小土丘转了个圈子,上山下山的蹄印子都有。”

    贾琮想了想:“那就说明不在山上了?那他们干嘛上山走一趟?拿东西么?”

    司徒磐恍然拍案:“对啊!既然转了个圈子想必不在山上。”

    “那他们去哪儿了?”

    司徒磐道:“我哪里知道?这就使人打听去。”

    贾琮跺脚低喊:“快去快去!”

    司徒磐又问他怎么回了京城,贾琮只说是来看黑子的。司徒磐套了他半日的话并没寻到什么破绽,打发他走。贾琮再三叮嘱得了信儿快些传到荣国府,司徒磐只口里虚应了。

    贾琮走到门口忽然“哎呀”一声跑回来,道:“那圣旨既然不是你的,自然是圣人的!圣人回京了?”

    司徒磐怔了怔,道:“若真是圣人兵马,如海必愈发无碍了。”

    贾琮瞧了他一眼:“喂,你真不知道?”

    司徒磐苦笑摇了摇头。

    贾琮满面失望的走了,司徒磐瞧着他的去处呆了半日不曾动弹。

    到了晚上,外头有信儿传来,刘侗将军下令登基大典后推七日,京中挨家挨户搜查逆贼。尤其细细查了有马的人家。只是非但没查出那夜袭诏狱的五百骑兵,也没找到先前李国培的那些人马,倒是因为惊扰了后院、引得诸位王爷权贵一片怨言。

    另一头,从诏狱中劫出的一干朝廷大员醒来的时候,发觉自己横七竖八的躺在一处院子当中,遂推推搡搡爬起来,拍了拍身上的囚服,只觉又饿又渴。乃执手问候了会子,又环顾那院子。见其精巧细致、画栋雕梁,正厅门口悬着一块匾额,上书“蘅芷清芬”四个字。又有一副对联,写的是:“吟成豆蔻才尤艳,睡足荼蘼梦亦香。”

    林海不禁赞道:“此联有雅意。”

第180章() 
却说林海等人于一处颇为精致院子醒来,张望了会子,搀扶着往正厅而去。

    才踏入门槛便闻见一股粥香飘来。只见当中数张小案拼成一张大桌,摆了一大盆又香又稠的白米粥,又有十几只粗瓷碗,碗旁放着白瓷碟子盛的白色帕子。众人顾不得斯文跑上前去,案头摆着一张笺子,上头几行字乃是极好的馆阁体。

    “各位大人,诏狱之中饮食不济,请先以帕子净手,白粥调理。请毋饱食以恐肠胃不服,每位一碗足矣。后有正餐。”

    诸位大人看罢互视了半日,高长智先说:“好生奇怪,圣人这是做什么?”

    陈涞道:“莫非圣人听了什么不实之言,又不信我等投贼,暂且软禁于此?”

    苏铮挥了挥手:“凭他是何意,横竖苏某不曾有片刻辜负圣恩,坦坦荡荡!老夫腹中饥饿,喝了粥再说!”

    林海皱眉道:“只是他们在那庵堂之中为何要灌我们一碗迷。药?”

    苏铮一面坐下一面说:“这会子你腹中空空,能想出什么来。”

    诸位大人都饿的前胸贴后背,忙跟着坐下。有饿急眼的顾不得体面,先盛满一碗白米粥仰着脖子喝了。也有先取那帕子擦脸的,喊道:“这帕子是湿的。”而后方挽起袖子盛了粥,端坐于案前拿小瓷勺一勺勺吃的。不多时,一大盆粥便见了底。

    因粥并不足饱这么些人,粥又粘稠,便有人忍不住取了那大粥盆子来刮壁。他一拿起盆子,便显出底下扣着的另一张笺子来了。林海忙取在手中。

    “出东边耳房便是小塘,上有水亭三曲桥,过桥有三间连通的大屋名曰‘小汤山’,乃是温泉池子。池边屏风后有贵妃榻数张,榻上备下换洗衣物若干,不知各位大人尺寸,请自挑选。”

    众人拿着那笺子传看一番,便出了东耳房一看,果然是个池塘,却并不小。顺着三曲桥穿过水亭,桥那边有三间极大的屋子,上书匾额“小汤山”。推门进去便是一架大屏风。绕过屏风是个大浴池子,贵妃榻上齐齐整整叠着许多衣裳,好高的数摞。这群老头皆穿着不甚干净的囚服,又许久不曾沐浴,都恐怕干净衣裳不甚沾上身上的囚服、沾脏了,遂小小心心的比着尺寸分衣裳,倒也有趣。衣裳极多,却皆为布衣。只是他们刚刚还是阶下囚,顾不得这个。

    一时沐浴更衣毕,通身舒畅。再绕出门口的大屏风,只见那儿凭空多了一张小几,几上又是一张签子,上头写着:“正厅有饭食备下。”

    众人忙回到正厅,空粥盆子不见了,已备下一桌饭菜。只是并非什么山珍海味,不过极寻常的百姓家常菜。方才喝的那碗白粥早已没了,老头们饥肠辘辘,抡起筷子来又吃了个干净。这回终于吃饱了,摸着肚皮呵呵直笑。

    乃将各只菜碟子皆掀开来,果然又有一张签子。“院中有零散轩舍十余间,各有床榻,烦劳自行分配安置。书斋一室为公用。屋中各有茶炉子并茶叶,请自寻。后园有井亭,井亭旁有碳屋,水自提碳自取。”

    “嘶——”几个人齐抽了一口气,苏铮便望着林海:“如海,圣人这是何意?”

    林海道:“也不知道是不是圣人。”说着溜了苏铮一眼,苏铮便不言语了。

    十几位大人起身出去,在园中逛了一圈儿。假山旁边两间相邻的大屋子,朝向好,屋外景致也不错,斜对面便是书斋。众人都喜欢此处,都不好意思先开口。偏那屋中有一字幅,写的是“江上值水如海势”。林海乃指着那字幅笑道:“此屋乃是替我备下的!”众人竟不便反驳!便让他得了此处去。苏铮趁势要下隔壁那屋子,借口是他与林海熟络。他二人都已经开了口,旁人自然不好再夺。后头再看屋子的时候便少有再人客气,客气的得了最小的屋子。一圈儿下来,林苏二人的屋子实在是最大最好的。他们顺带去了小汤山,先头留下的脏囚服已经不见了。

    分完屋子回到正厅,碗盘已经收拾尽了,留了十几盘点心。并有一签:“祝诸位大人在蘅芜苑生活愉快。莫问天子何时得见,末将也不知道。”

    众人面面相觑。有两位年轻些的跑去外头一看,院门紧锁,砸了半日无人答应。

    半晌,林海长叹一声:“横竖书斋里头的书都不错。”

    陈涞问道:“如海兄,咱们这是被圣人软禁了?”

    林海摆摆手,拿袖子扶额:“老夫有几分头晕,这些日子也没睡个囫囵觉,先回去躺会子。”

    苏铮忙上前:“你这老东西步子都不稳,我搀着你。”

    他二人便搀扶着走了,余下几位大人凑在一处商议。

    回到住处,苏铮将林海扶上一张椅子问道:“如海,你前头说未必是圣人。”

    林海哼了一声,指着案头道:“你没瞧见各处屋子里虽都有文房四宝,唯有你我这两间是已经研好了墨的?”

    苏铮一愣,抬目果然见砚台上已经有了浓墨汁子。

    林海铺开一张纸,提起笔来刷刷的写字。苏铮凑过来一看,写的一张书单子。林海一壁写一壁问:“还有什么书想看的?”

    苏铮道:“只是难道你写了,那将军就会替咱们买来么?”

    林海道:“他若不买,咱们罚那小子写二十篇文章!五十篇!”

    苏铮忙扯了扯他的衣袖:“你认识那将军?”

    林海道:“模样儿不认得,横竖必是琮儿请的。”

    苏铮大惊:“琮儿?”

    林海又重重的哼了一声,撂下笔:“圣人岂能这般使着花样子逗我们玩儿?方才那张签子显见是他的手笔,调子与这臭小子平日德行一般无二。纵不是他,也是他朋友。先前在吃饭的时候听你们说起出狱那晚如何与刘贼争斗我才知道,合着那会子你们都还是清醒的。”

    苏铮奇道:“你是迷糊的?”

    林海道:“接应人马在远处吹了口哨我便被打晕了,起初我以为那是恐怕我们这些老头乱动误事,这会子一想,大约那接应的人我认得。”

    苏铮想了想:“也未必就是琮儿。”

    林海道:“纵然他自己没回京,这些人必是他安排下的。环儿没他这么多花花肠子,也没他这么大胆子敢冒充圣人的人。再有。”他一指屋中的那副字,“这不是明摆着让我住这屋子么?离书斋水井都极近。另有,方才沐浴之时我发觉头上有根麻线,故疑心这一路咱们是被装在麻袋里带来此处的。早年我在苏州的时候让太平镖局装过一回麻袋。”他一拍大腿,“是了!他旧年离京的时候曾劝我辞官,说是恐怕来日有乱局刀枪无眼,我不肯答应。他仿佛有话要说偏咽了下去,又嘀咕了一句什么,与其跟我说、不如跟靠得住的人说。”

    苏铮思忖道:“靠得住的人莫非就是这回劫我们的那将军?”

    林海道:“八成便是。只是此人既然不肯露面,大约不会轻易放咱们回去。如今逆贼作乱,天子不安,正是朝廷用得着你我的时候。须得设法见上一面、劝说于他才好。”

    苏铮反倒舒了一口气,道:“既是琮儿安排的,不必多想了,京中兵祸未完是不会放我们走的。百无一用是书生,这会子朝廷得用的也不是你我。”

    林海道:“贤王近年有几分心灰胆小,我恐怕他误事。”

    苏铮叹道:“贤王手中无兵,遇上这些兵匪子又能如何?不知如今是哪一日,大皇子登基了不曾。”

    二人顿觉愁云蔽日。

    外头那群老头儿便在厅中坐等着,直至晚饭时分,外头有声响传来,赶忙涌去前院。只见大门开了,几个兵士捧着饭食走进来。诸位大人忙围着问:“你们将军呢?”那些兵士一言不发,将东西摆在桌上就走。他们又趁院门开着往外瞧了几眼,外头是些齐齐整整连成一带的屋子。还欲多看,门又锁上了。

    林苏二人也到前头来了,吃罢晚饭,林海从怀中取出那张书单子留在桌上。他后又添上了一句话:刘贼可得逞了?大皇子可登基了?

    次日早饭之时又有一张笺子,写着:“书多,不易买,请待些时日。刘侗彻搜京城,后日登基大典。”

    林海忙拿着那个赶回屋里去,就在那上头添上一行字:“可有人拦住他?”

    中午的时候新的笺子来了:“时候未到,不知道。”

    林海无奈,只得每日伸长脖子候着消息。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刘侗无论如何也查不出何人劫走了诏狱一干人,只得命人暗中再查。贾琮等人因为有地道可随意出城,已探到有大队人马移近京城不过三十里地,便与市井四处散播消息,让百姓在家中囤积些粮米、无事莫出门、京中恐怕要打仗。

    平素值钱的东西,战时怕是没什么用的。京中一时米面盐等飞快涨价,金玉古董之价飞快落下。秦可卿欢天喜地,大肆低价收买各色古董顽器;薛宝钗得了信之后立时跟上;水溶犹豫了两日,也加入了。六皇子又使了门客来见贾环,贾环依然推却不肯助他,只又给了一句话:“大皇子坐不住那椅子。”

    数日后,新皇登基的日子到了。京中四门紧闭,朝中大臣装病的装病、挂冠的挂冠,少了一半。新皇的诸位叔伯齐刷刷的病了,刘侗也不勉强。不曾想登基大典竟平平安安,连他的诸位皇弟都没人捣乱,新皇于一片称颂中坐上龙椅。

    他一上位,立时下诏封刘侗为太傅、京卫指挥使司兼内阁首辅,又封他舅父为平章政事,旋即封了一大堆官员。还在天津东狩的今上尊为太上皇,皇后为太后,诸位先皇的妃子悉数封做太妃,诸位皇子皆各封王爷。

    整个京城战战兢兢等了三天,只等到朝廷大换血,要紧的位置上悉数换了人,林海的户部尚书自然也被撸掉,换了个翰林院学士。后林海于饭桌上收到一张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