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红楼之熊孩子贾琮 >

第318部分

红楼之熊孩子贾琮-第318部分

小说: 红楼之熊孩子贾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掌柜的眼睛微微沉了沉,一旁的伙计道:“万大王又不是穷人家,哪里会欠你兄弟钱?显见是吹牛的不是?”

    贾环道:“哄你作甚?不信你自己问他去。不单单他自己欠了我兄弟饭钱,他的马还欠着草料钱呢。”那伙计口里不信,贾环却说得极真切。

    一时那二人退出去,杨嵩道:“环三爷,这般就能引得万彰下山么?”

    贾环笑道:“当山大王也得时常留神山下动静不是?山脚下最大的客栈九成就是他们开的,纵不是也必与他们有瓜葛。万彰那老狐狸必能听得懂。”

    果然,当天晚上万彰便找上门来了。因贾环出门揣着好几张路引子,这回用的是赵三,万彰遂喊他“赵三爷”。贾环瞧着他的容貌与陈瑞锦所言对了对,当是本人。遂说:“琮三爷想托万大王一件事。”

    “何事?”

    贾环乃道:“琮三爷依着古书炼丹,须用一种材料,偏他尚未弄明白叫什么,只知道江西大余县有。故此想托大王设法将大余山里头黑白两色的矿石都弄几块来。虽有几分琐碎,却极为要紧。”

    万彰思忖道:“事儿倒不大,委实琐碎了些。”

    贾环正色道:“十分要紧。”

    万彰笑道:“赵三爷勿忧,此事容易。”

    贾环大喜,向他拱手道:“贫道多谢了!”

    万彰进门时便留神到他虽穿着身寻常买卖人的衣裳、足下却踏着双青帮白条的十方鞋,这会子听他一个欢喜自称“贫道”,心下好笑,愈发认定此人是个道士。横竖贾琮打小便有仙道传言,与道士往来倒也不奇怪。面上只做不查,与贾环扯些搜罗了矿石如何送去的事。贾环再三叮嘱他那材料何等要紧,直叮嘱到他们将要说的都说完了、万彰告辞出去,仍在门口又叮嘱了一遍。

    杨嵩在旁瞧着笑道:“三爷好手段,他必以为那个是炼丹用的了。”

    贾环道:“他眼下还是燕王的人,谨慎些总没有坏处。”

    此事既了,贾环遂问杨嵩可要回台湾府去,杨嵩道:“来都来了,我回家瞧瞧。”

    贾环道:“你无非想多躲杨二伯些日子罢了,这等事哪里是躲得掉的。”杨嵩不置可否。

    次日二人又一道动身走了。走了两日,正在前不挨村后不落店之处,忽闻远远的有女子喊救命。杨嵩本是个厚道人,便欲去查看。

    贾环道:“这荒山野岭的哪有女子!该不会是妖精吧。”

    杨嵩笑道:“哪里有妖精!纵有妖精,你我也不是唐僧,还怕她么?”

    遂循着声音来源处寻去。却见转过山脚那头有间草棚子,喊救命声正是从棚子里传出来的。他推开门一瞧,里头捆着个女子,蓬头垢面,声音沙哑。那女子见了他如见了救星一般哭道:“求好汉救我性命!”杨嵩忙解开她身上的绳索,让她缓了缓、活络活络筋骨,领着到贾环跟前来了。贾环见那女子灰头土脸面黄肌瘦,细看看容貌虽不出挑、亦有几分动人之处,年岁却能分辨出来只有二十三四。乃问她怎么回事。

    原来此女姓曾,从前是福建一处大户人家的丫鬟,本是服侍奶奶的。因年岁大了,府里要将她配人。有个得势的老婆子,独养儿子是痨病,给管事媳妇子送礼谋了她做儿媳妇。这曾氏嫁到他们家三年无子,老婆子急了,日夜打骂她。那痨病儿子从没近过她的身,哪里能得儿子?只是那老婆子死不肯认她自己儿子没本事,愈发打骂得厉害了。后有一日,老婆子从外头弄了些春。药来下在茶水里喂给他儿子吃。他儿子那身子压根儿禁不起,遂一命呜呼了。老婆子哭天哭地的又打又骂,只赖儿子是她克死的。

    这般日子实在难捱,曾氏遂想着偷个空寻死。人已悄悄走到了后院门口,井就在不远处,忽听见有两个守夜的在吃酒嗑牙。什么府里的谁谁逃到台湾去做工,仗着一身力气赚了许多银钱,如今已托人来赎买全家了。她猛然想起来,仿佛前两年听说过,台湾府那边开荒是可以得地的,还可以租农具,不用路引子就能去。并与台湾相邻的海边上早有许多船专门做渡人的生意,没有船钱的可以先签欠条子,过些年赚了钱再还。那台湾知府本是京中的贵人,如今愈发有王爷护着,走丢了奴才的人家也不敢寻他们的不是。

    她遂想着,早年自己在庄子里的时候是种过地的。横竖留在婆家也是个死;不如逃一逃,纵被抓回来依旧是死罢了。万一逃过去了呢?乃趁着她婆婆睡着了在厨房偷了几个馒头,连日常换洗的衣裳都没敢拿,只身逃了出去。因无有钱粮,一路乞讨。谁知走错了路,没去成台湾,却到了江西。

    这曾氏本是乞讨了一路,也不怕再多走些日子,便想着再走回去。今儿早上她寻一位赶车大叔的问路,那车里的人听说了,掀开帘子瞧了她几眼,含笑命人送了她一身像样的衣裳并二十两银子。她本以为遇到了活菩萨,不想那银子竟惹了贼人的眼。两个小贼悄然跟着她,到了四下无人之处劫去了贵人送的银子,因嫌弃那衣裳被她穿脏了没扒下来,只捆了她丢在此处自生自灭。

    杨嵩与贾环听罢互视了几眼,杨嵩问道:“三爷看可信么?”

    贾环道:“你见过的人比我多了去了,还问我?横竖我瞧着可信。”

    因方才她说起在婆家时面如死灰不似作伪,杨嵩倒是信了她七八分。乃问道:“如今你预备如何?”

    那曾氏笑道:“不过那银子命里不该是我的罢了,总白得了一身衣裳。既是讨饭来的,再讨饭去便是。但得菩萨保佑能活着到台湾,明年开春种上一块地,保不齐还能多活个几十年。”

第314章() 
却说杨嵩贾环于半道上救了一女子,自称是有心去台湾开荒的逃奴。贾环便说:“如今四处都是匪人,此地离台湾也不近。杨大哥,要么你带着她一道走吧。差你的保镖钱来年她卖了粮食还你就是。”

    杨嵩也觉得有几分棘手。他知道台湾府本是诚心引得这些人过去开荒的,让他丢下这女子不管仿佛有哪里不对,带在身旁又不是个事儿,很是踌躇。贾环又说:“你若实在不想带着她,到了南昌将她交给马行。什么时候马行有信要送捎上她?”

    曾氏道:“恩公不必为难。我已走了这许多路皆平安无事。”贾环不禁想给这女子竖个大拇指,她越这么说杨嵩越不便丢下她自己跑掉。

    果然,杨嵩道:“我本是从台湾府过来办事的,我们贾知府最盼着有人过去开荒种地。既这么着,你同我一道走也好,路上安全些。”

    贾环向曾氏道:“台湾地气暖,不用等开春,你若会做农活去了就可以种西洋马铃薯,还容易些。再有,你既在大户人家做了多年丫鬟,想来针线上头有些本事?”

    曾氏不禁含笑道:“不是小女自夸,那阖府上下的丫鬟媳妇子没几个人能盖得过我去。”

    瞧她眼睛都亮了,贾环杨嵩都看出来此女必有真功夫,贾环道:“既这么着,你去绣坊找活计做更好。未必非要种地不可,靠手艺一样能挣钱养活自己。”乃指着杨嵩道,“记得来日还他保镖的钱。”

    杨嵩道:“莫要胡闹,不过顺路罢了。”

    贾环因问道:“既带着曾姑娘,你还去南昌溜达么?”

    杨嵩想了想,倘若带了个女人回去,让三亲六邻看见了少不得七嘴八舌,便说:“不去了,我这就转回台湾。”

    曾氏忙说:“万万不可耽误恩人的正经事。”

    贾环笑道:“回去他才有正经事做呢。”让杨嵩瞪了一眼。

    他们遂就在此处分手。眼见杨嵩带着曾氏没了影子,贾环也领着人往前走。没多久便遇上杨二伯叼着旱烟袋坐在岔路口的石头上招手,身后还跟了几个人。他忙跳下马过去笑问:“这女子就是红。袖姐姐挑的?”

    杨二伯笑点了点头:“陈主任挑了许多人才挑中她。”

    贾环遂问曾氏真正的来历。

    原来她乃是福建巡抚黄文纲家中的丫鬟,原先服侍太太的。后因黄四爷娶了媳妇,四奶奶将原先的屋里人都渐渐寻出不是来打发了,太太不痛快,便派了自己身边的两个大丫鬟过去服侍。虽未明言,人人都知道她想让四爷收房。只是曾氏那会子性子老实,另外那一位模样强过她许多,并黄四爷身边那些个个伶牙俐爪,收房之事一直没轮上她。后来太太一病死了,曾氏既没了撑腰的、又不得爷们喜欢,墙倒众人推,便落到那老婆子手里。痨病丈夫之死、她欲投井时听守夜婆子嗑牙遂起逃跑之心皆是真的。

    她一路讨饭欲逃往台湾府,半道上寻人打听方向时偶遇上吴小溪去福建办事。小溪在马车里觑了几眼,猜到是逃奴,便命人给了她一身衣裳两吊钱,让她雇车去码头寻渡船。她遂平平安安渡过海去,一壁做些针线活计谋衣食、一壁寻了块荒地,这些日子正在开荒。早年跟着黄太太时,那黄太太爱个风雅,教过身边的丫头认字,她也学了。看了《承天半月报》上的征婚启事,她便给报社去了信。

    红。袖见此女性子沉稳、不贪不燥,见过富贵也经历过艰难,便荐了她。杨二伯特相看了一回,不大满意她出身不好、并模样儿也算不得出挑。红。袖道:“身世好模样好的女子少不得会盼着丈夫温存体贴。嫁给杨大哥这般不解风情的,起初还好些,日子长了只怕心思不定。”杨二伯立时想起杨衡的生母来,便答应了。后遂说给曾氏许多杨嵩的性情、喜好、习惯,曾氏又特特饿瘦了些,才有了方才之事。

    贾环听了皱眉道:“今日这个套子是琮儿的主意不是?”

    “可不是他?”杨二伯道,“旁人没这么多鬼点子。”

    贾环道:“倘若这曾氏并非极周全之人,日后说漏了嘴,杨大哥岂不要不痛快?”

    杨二伯把脸一沉:“他敢!是我老人家的主意。”

    贾环道:“我是说,就算此事顺利、成了,待来日他知道了这是个坑,心里会不会对曾氏有疙瘩。”

    杨二伯磕了磕旱烟袋:“会也无妨。那日我听陈主任与琮儿商议,琮儿说,并非人人都想要什么情啊爱的。我这老头子想要个侄儿媳妇,大狗子想随便娶个看着不嫌弃的老婆好耳根清净,这个曾氏想过个安稳日子。旁的皆不要紧。再说,等他们成了亲养了娃儿,谁还计较这些?一日夫妻还百日恩呢。”

    贾环一想也对,那两位皆不求恩爱,彼此有益就好。遂对着杨二伯说了半日恭喜的话,杨二伯喜气洋洋的领着人转头回台湾府去了。贾环北上赶往庐州。

    这一日进了庐州城,见往来商旅很多,颇为欣慰。便寻了家顺眼的客栈包个小院子住了,独自一人袖手去包公祠逛了逛。到了中午,见包公祠旁有个雅致的小酒楼,乃上到二楼僻静之处挑了张靠窗的小桌子一人坐着,点了几样小菜并一壶酒。过了会子,店小二过来上酒菜,贾环自称家中是商贾,派他出来四处查看,向店小二打听庐州这两年如何。那店小二说,庐州旧年便免除盐课、开卖盐引,引来了许多盐商,眨眼便富庶了许多。贾环不禁点头,欣慰道:“这个小庐王倒是不错。”店小二听他这口气难免多留神了些,偷偷打量了他会子。

    这酒楼不大,桌子挨的近。隔壁桌有个五十来岁读书人模样的酒客也在自斟自饮,听见了,便说:“依这位公子看,你是赞成庐王的?”

    “自然赞成。”贾环道,“眼见庐州繁盛了不是?可见庐王此策极好。”

    那酒客道:“不过是偷奸耍滑罢了。”

    贾环笑道:“这不叫偷奸耍滑,叫……嗯,我想会儿叫什么。”他侧头想了想道,“叫第二个吃螃蟹,也可以叫做敢为人后,是极难得的。”

    酒客不禁起了兴致,道:“公子如不嫌弃,过来与老夫拼一桌如何?”

    贾环本是个随和性子,拱手道:“那就叨扰了。”遂喊店小二将他的酒菜都挪到那酒客桌上去。

    二人对饮了一盏,酒客问道:“公子方才说的什么吃螃蟹,老夫没听说过,可愿意讲明白些?”

    贾环笑道:“不过是个故事罢了。曾听人说,古人看螃蟹长得凶煞并有硬壳,不敢吃;后有好奇兼好吃者先捕而烹之,惊为美味。绍兴有位姓周的先生曾撰文赞第一个吃螃蟹之人为勇士,敢为天下先。”他乃吃了口小菜,赞道,“莫看这店子小,厨子手艺倒好。”

    酒客说:“我最爱他们家的红酥鲫鱼,方才已点了,回头上来公子也尝尝。”

    贾环连连拱手:“多谢先生。”遂接着说,“免除盐课,本是平安州最先的,高历大人乃是此事上头‘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