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红楼之熊孩子贾琮 >

第343部分

红楼之熊孩子贾琮-第343部分

小说: 红楼之熊孩子贾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个楚王的探子假意出神,实在听了个清清楚楚。

    此信传到楚国时,鄂州的消息也回去了。他们只是匆忙打发了人去打探,尚且没法子寻到鄂王府要紧的人,只在市井中问了问闲话,并找了个长舌头的先鄂王身边的随从套话。那人说,先头那位鄂王便是在悦志茶楼吃了茶,回去当晚即死。只是当日分明有小太监替他试毒的,那太监这会子都活的好好的。先鄂王吃的茶乃是位美貌茶娘所烹,依着探听来的描述,高矮胖瘦身段脸型样样皆像先楚王强抢的那姑子。先鄂王原本也盘算着抢那茶娘回府享用的,不及动手便忽然死了。而那茶娘却出自无锡陆家,乃是先义忠王妃的族侄女。

    楚王便与他的兄弟们道:“怕是这茶娘不妥了。”

    他三弟道:“只是茶娘也寻不着、乞丐也寻不着。”

    他二弟道:“听闻绿林中有伙人专门打探消息,叫做神盾局,不如寻他们探探。”

    楚王思忖片刻:“也好,父王那年在京中曾寻他们买过消息。”遂打发人去寻神盾局。

    不多时,神盾局便有消息回来。

    原来这姑子姓陆,乃是先义忠王妃的侄女,幼年时因避祸躲入庵堂。后义忠亲王平反,她遂敢出来见人了。旋即有贵人看见了她,认出与她姑母长得逼似,便拿她的容貌做文章,给岭南白家兄弟下套子、想捞好处;不想让白令仪识破、未曾得手。白令仪年轻时暗暗钦慕义忠王妃多年,见了这姑子便有几分移情。只是白令仪如今都那么大岁数了,既不忍心丢下这姑子不管、也不敢抢她回府亵渎、甚至不敢让她知道世上有自己这么一个人。偏他又明白许多人都在打义忠亲王余部的主意、她这容貌早晚会惹出事端来,不知如何是好。下头有幕僚出主意,让他寻个隐蔽可靠、与自家无关之处安置这姑子。

    白令仪查访了许久,盯上了鄂州悦志茶楼的老板钟威。这钟威是个正经人,功夫极高,又不近女色。那陆师父没有别的本事,最擅烹茶,正好钟威可用。遂施计让钟威救了这陆师父、将她塞入茶楼。他自然不能将人塞进去便不管了,使了个探子盯着、恐有意外。先头鄂王打陆师父主意,便是让白令仪的探子设法下药灭了的。至于楚王之死是否与他们相干,这会子神盾局尚且不知道,须得查些日子。

    楚王一看便冷笑道:“还查什么?这不明摆着的么?”遂命南边的人加紧盯着白令仪。

    话分两头。当日贾氏马行将妙玉送去到两广总督府上,王子腾看了贾琮的书信,便依言先在王家左近寻了个庵堂送她入内修行,再给白令仪去信请他得空来一趟。

    过了几日,白令仪亲来广州,王子腾便问他可知道妙玉此人否。白令仪道:“听龚先生提起过,他说他已将这位师父安置在妥帖之处护着了。”

    王子腾叹道:“这姑子在妥帖之处又让认得她的人窥见了容貌,呆不下去了。如今京城那头使了人送来岭南,让我帮着安置,眼下就在檀度庵呢。我因想着,终究是与你旧主相干之人,要不要你带了去?香港如今地方也不小了,庙也修了,再建个庵堂给往来客商的女眷没事拜拜佛喝喝茶。只是别让她出去见贵眷便好,恐怕惹人的眼。倒不是见不得人,是吓着许多回了,能安则安。”

    白令仪想了想:“香港是个港,每日各色人等往来,难保有什么认得王妃之人。我那头建个庵堂容易,只是必不得清静。不如就让她在檀度庵很妥当。”

    王子腾道:“那也成。寻常吃穿用度我使人送去,也花不了几个钱。”

    白令仪忙说:“终究算是我们这一系的人,自然我们出钱的。”

    王子腾道:“旁的还罢了。只是此女好茶,偏我不甚好茶。我平素吃的茶叶都是寻常街上买的,偶有下头的人孝敬的。她在京中是荣国府供着的,后来藏身的隐蔽之处乃一座茶楼,都不缺茶。”

    白令仪便道:“此事好办。无非是银子罢了,几个茶钱我还出得起。”

    王子腾笑道:“我倒不是舍不得几个茶钱,只不知道茶的好歹罢了。终究是无锡陆家出来的人,比别个不同。”

    白令仪叹道:“当年王妃何等风姿……无锡陆家本来便是茶圣陆羽之后人。”

    王子腾道:“我是个武夫,不曾见过太子妃,倒是也听人提起过,实在当得起‘母仪天下’四个字。”长叹一声,又问白令仪可要去见见妙玉。

    白令仪道:“她既已出家,就不必见了。”乃拱手而去。

    妙玉遂就在广州檀度庵呆着了。白令仪使人每月给檀度庵送些银钱供她吃穿用度,并送好茶去。过了些日子,庐州送来的她那一大堆的古董茶具到了,京城也打发人启程护送她当日从姑苏带去的丫鬟婆子南下。檀度庵主持既知道她是总督大人送来的、又有许多银钱得,每日都好生服侍妙玉。妙玉遂安稳下来。

    楚王的探子起先并不知道妙玉在何处,只在白令仪家左近转悠打探。这日偶然听一个嘴碎的婆子说:“大老爷又打发人去广州给那个姑子送茶叶了么?听闻那姑子美貌得了不得,比小丁先生的媳妇也不逊色。”因知道要探听的那女人是个姑子,探子便愈发留神白令仪派去广州的人。没过多久,江浙那头有新得的好茶送过来,白令仪果然又使了人送去广州。

    那探子忙盯上了送茶叶的下人,扮作去广州办事的小伙计与人家套了一路的近乎。那白家的下人哪里知道他是探子?又得他买了些酒喝,有了几分醉意,将知道的都抖给人家了。到了广州城,二人分手,探子假意走了会子又折回去,远远的缀着那人,直至亲眼看他进了檀度庵。

    探子乃留在檀度庵四周打探。姑子也难免有长舌多话的,不多时便探到北边来了个带发修行的姑子,才二十多岁,极其美貌。最爱茶道,她院子有许多坛子罐子,收着各色泉水雨水拿来烹茶。王子腾早使了人在那左近放话,说她原姓陆,无锡人氏。

    此信旋即飞鸽传书到楚国,楚王击案道:“必是那个姑子无疑!”

    他几个兄弟也说:“各处都已对上,父王显见死在白令仪手中。”

    唯有老二说:“岭南白家依着一座走私港已不比当年了,还是谨慎些好。万一弄错了呢?”

    “上哪儿弄错去?有这般巧的?姓氏、籍贯、年岁、容貌、带发修行、白令仪还噤若寒蝉的偷偷送茶不敢惊动她。你自己算算路程,她到岭南的时日也恰好。”楚王咬牙道,“此仇不报、不为人子!”

    另一头,俄罗斯国伊丽莎白女帝领着许多贵族子弟在皇家猎场狩猎时,不知何处飞来一支箭,射伤了女帝的胳膊。禁卫军立时围住了猎场,细细搜查了每一村土地,不曾寻到刺客——只是他们也不曾搜查树上。而箭头上有毒。宫廷御医使尽了法子,因实在查不出毒。药是什么,也不知如何应对。

    太子妃叶卡捷琳娜早已无故被关在莫斯科郊外一处修道院许久了。女帝自打知道中的是毒箭,立时命心腹飞马前往修道院传了一道密令,不知说了什么。太子妃当晚便患了急病离世。女帝听说太子妃病逝后,松了一口气,次日便阖目逝去。举国哀痛。

    皇太子彼得继位俄罗斯国主,世称彼得三世。新皇登基,连个皇后都没有,可怜见的。

    有个在莫斯科卖点心的天。朝人因俄国人不大爱吃烧饼、生意不好,已关掉了他的铺子,这会子正领着媳妇快马赶回国去。

第339章() 
却说这一日贾琮陈瑞锦回到承天府,才到知府衙门门口,有门子上前迎道:“三爷回来了!”

    贾琮跳下马来问道:“家里可都好么?”

    门子道:“二爷正跟人扯皮呢。”

    “嗯?”

    门子道:“咱们弄的开荒令,不是可以得田的么?还不用路引子。”

    “是啊。”贾琮道,“哪里不妥?”

    门子道:“咱们自然是妥当的,只是人家不大乐意。福建那边跑了许多穷苦百姓和奴才过来,他们那头人力骤减,已来过好几回人了。这种事从来不归琏二爷管,便使人去请林部长。”他压低了声音道,“可巧每回都撞上咱们林相爷忙的紧,没空搭理他们。这回,福建巡抚黄文纲大人亲自来了。”

    “哦。”贾琮皱了皱眉头,扭头向陈瑞锦道,“这个黄文纲的名字好像听过。”

    陈瑞锦道:“他是巡抚,本为琏二爷上官,三爷当是听过的。”

    “不是。”贾琮道,“别处听过。”乃信步迈过门槛,从大堂旁绕过一径往后头去了。那些当官的还是让贾琏去对付的好。

    后头也没闲着。黄太太正噙着泪花儿同王熙凤诉苦,说那些走失了佃户和奴才的人家如何逼迫她们家老爷、她们家老爷又是如何艰难。王熙凤何许人也?立时也从袖中取了块帕子跟她对着拭泪,说台湾府何等荒凉、四处是旷野没有人烟,连道路都不过是小土路。琏二奶奶在京中呆惯了,哪里受得了这个?泪珠子跟不要钱似的滚了下来,哭的梨花带雨,女人见了也心碎。这黄太太年轻,本是黄文纲前几年才娶的续弦,哪里见过这个?倒是翻过头来安慰王熙凤。跟着黄太太来的一个媳妇子在旁咳嗽了好几声,平儿忙问:“姐姐可是嗓子不大好?”乃命人去泡胖大海来。

    那媳妇子便讪讪的,瞥了她们太太几眼,心里急的了不得。忽然一眼瞄见案头一架八扇的芙蓉绣屏,便问:“好精细的活计,姑娘,这是谁绣的?”

    平儿道:“这个本是个西洋玻璃屏风。我们家小爷淘气,玩的时候把玻璃砸坏了,遂去绣坊订了幅绣品来补上。”

    媳妇子眼中闪了闪,又细细瞧了那绣品半日,道:“绣工难得。姑娘可知道是谁绣的?”

    平儿顿觉她神情有些古怪,忙笑道:“我也不管这些定绣品的事,并不知道。人家绣坊养着许多绣工呢,未必是一个人做的。听说,这般大件的,绣坊里头都是好几个绣工一道做。”

    媳妇子点了点头:“也是。如此大宗物件,一个人想是做不来的。”乃围着那绣屏细看了半日。

    一时王熙凤糊弄完了黄太太,贾琏抵赖掉了黄巡抚,贾家两口子各自送黄家两口子出府。黄文纲从出了知府衙门便黑着脸,一进驿馆便破口大骂,骂完了贾琏又骂黄太太。

    跟着黄太太的那媳妇子上前行礼道:“老爷,奴才有话说。”

    黄文纲看了她一眼:“说。”

    媳妇子道:“方才奴才同太太到后头去见贾太太时,看见他们屋子案头有架桌屏,那绣工我认得。”乃上前一步,低声道,“必是去年咱们府里逃走的那个刘宝家的做的。”

    “什么?!”黄文纲眼睛都亮了,“说清楚!”

    媳妇子:“回老爷,早年我与刘宝家的都在先头太太屋里,那会子她唤作芙蕖,老爷可还记得?”

    黄文纲想了半日:“仿佛是有个叫芙蕖的,时常与蔷薇在一处?”

    “正是!”那媳妇子道,“太太将她与蔷薇给了四爷。过了些年,她岁数大了,就配给刘宝做媳妇。后来刘宝死了,她婆婆抱怨她命硬、克夫,她不耐听老人家絮叨,便逃跑了。”

    黄文纲瞧了瞧她,面色一沉:“你没看错?”

    媳妇子忙说:“奴才打小与芙蕖一道长大、一道学针线、一道做针线,看的真真的!必是她做的无疑。”

    黄文纲点点头:“好、极好!”乃咬牙道,“贾琏要我拿出证据来,我就拿证据给他瞧!”又看着那媳妇子,“倘若真是芙蕖,老爷必重重赏你!”媳妇子忙下拜谢恩。黄文纲捋着胡须道,“如此说来,是贾家窝藏我府里的逃奴了?”

    那媳妇子忙说:“贾太太身边那个姨娘说,那绣件是外头绣坊做的。”

    黄文纲皱眉道:“哪家绣坊?”

    媳妇子道:“她说她不知道。”

    黄文纲登时沉下脸来:“不知道上哪儿找去?绣坊多了去了。”

    媳妇子谄笑道:“老爷莫急,且不提贾大人是台湾知府,单看贾太太那通身的气派就知道,他们府里若订绣品,必是在承天府最好的那家。”又道,“方才我已在回来的路上打听过了,承天府最好的绣坊叫茶花绣坊,在中山路与中正路的交叉路口。”

    黄文纲连赞“好、好、好”,乃命这媳妇子:“去茶花绣坊盯着!将芙蕖找出来!”媳妇子垂头领命而去,嘴角带笑。

    她遂换了身鲜亮衣裳出门逛逛,寻驿馆的人打探如何去中山路中正路。人家告诉乘一路公交马车即可。这媳妇子依言寻到茶花绣坊的门店。到了地方进去一瞧,不愧是承天府最好的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