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红楼之熊孩子贾琮 >

第741部分

红楼之熊孩子贾琮-第741部分

小说: 红楼之熊孩子贾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了梅林,两伙人自然而然混做了一伙同朝庙外走去。走到大雄宝殿后院,迎面又来了一伙学生。这群乃是国子监的。那美貌姑娘可巧走在最前头,国子监的学生们不由得齐刷刷朝她看。那姑娘皱起眉头,拉着女伴闪身而过;清点组那两个年轻组员都回头瞪了他们几眼。

    戴权本没有留意那帮学生。偏有个穿儒生袍的仿佛当真爱上了那美貌姑娘,盯着人家的背影一动不动,旁人喊了他两声他都不理。戴权不觉瞟了他一眼,顿时认出来了:此子正是燕王家的老四,去年才刚满十八岁,成了亲开了府。

    出了一座庙,清点组与女学生们依然相谈甚欢,又说了半日的话才各自离去。戴权乃悄悄告诉秦可卿燕王之四子混在方才那群人里,秦可卿眼神动了动。

    因贾赦十月初便要回京,荣国府二房九月底便得搬出去。宝玉在宁荣街左近买了座宅子,先前本是一位御史的府邸。贾琮当上摄政王后,这御史挂冠回乡了。宅子虽不小,比荣国府自然比不了。贤国府因赶着要用,特花高价请工匠加急休整,又粗略添置些帘帐等使用物件,贾环便要搬过去了。好在贾家的祠堂在那边,这几年贾环一直打发人修缮整理,不用太费事。

    王夫人于病榻之上同李纨商议,说日后想跟着贾兰过。李纨知道,史湘云不待见她、建安公主她惹不起,唯有自己性子好些。故此李纨命贾兰买座小些的宅子,还得离荣国府远些。贾兰如今管着家里的生意,已是个小财主了,买得起左近的大宅。他想着,母亲说话必有缘故。早两年他自己在外头置了小产业,遂不用新买了,直搬过去便好。

    只是贾政依然没想好跟着谁住。他自是喜欢宝玉的,论理说也当跟着嫡子;可贤国府是国公府,还有祠堂。若住去贤国府,贾环之妻乃堂堂公主,自己少不得得住偏院。思来想去的拿不定主意,遂与小妾商议。小妾只说“老爷做主”,转头悄悄告诉了李纨。

    李纨顿觉好笑。乃使人绕着弯子告诉贾政,听跟着宝玉的人说,他那宅子有个院子原先便是那御史之父母住的,如今收拾出来给贾政王夫人住正好。贾政这才明白合着宝玉根本没预备将正房让给自己!翻回头来一想,自己早已丢官十几年,宝玉却是名满天下的才子——仿佛也没错。乃长叹一声,决定跟着贾环搬到隔壁东府去。

    王夫人闻讯都快疯了:贾环的亲娘赵姨娘可还在呢!自己这个堂堂二太太得成什么了?忙打发人去求贾政,还是跟着宝玉的好。贾政甩袖子道:“她懂什么!环儿如今是国公,与老大平级!”王夫人哭了半宿,次日又打发人去外头找大女婿詹鲲。詹鲲多忙啊,那丫鬟连他的影子都没见着。

第745章() 
十月初; 林黛玉带着父亲舅舅和儿子回到京城。早年因不愿做太子妃而逃离,至今已整整十五年了。当日连夜从地道仓皇出逃,如今带回来齐齐整整的火。枪队; 进城时颇耀武扬威之感。回到林府,见里头果然规整得尚好,连花木都使人修剪了。如贾环所言、可拎包入住; 乃笑夸了他几句。

    贾赦回到荣国府,正房已替他预备妥当。贾赦立在荣禧堂上抬头看匾额,一手抓着胡子、一手负于身后发愣。良久; 长出了口气:“这屋子,直至老了才住进来。”眼角渗出两行泪来。乃命将梨香院替贾琮收拾出来。

    贾琮在旁嘿嘿直笑; 道:“花园子是不是也规整出来。”

    贾赦瞪了他一眼:“这些小事也要我来管?”

    “是、是,是儿子的不是!”

    次日; 摄政王贾琮领着小世子同往林府送丞相大印,一路上吹吹打打好不热闹; 沿途百姓都出来伸脖子围观。本以为会有执拗儒生拦车闹事; 谁知路上平顺得了不得。林海叹道:“那些迂腐的,十几年前就走了。”

    林黛玉看那小世子还是个懵懂孩童; 有几分怜惜,让他跟自己儿子玩儿去。林衢与小世子差不多大; 随身带着许多新奇的玩具。这孩子大方,回京路上又没有小朋友陪他玩儿,遂将玩具一股脑儿取出来与小世子同玩。

    林衢身边的人熟络取出块极厚的大地毯,就铺在林府大堂上。林海贾琮黛玉等人坐着说话儿; 两个孩子在地毯上玩儿。小世子只得三岁,也是个爱玩的年岁。这衢儿家里又没有规矩。乃顿时将早起他母亲乳母的那两泡眼泪丢去九霄云外,与林衢一道满地滚爬起来。乳母在旁急得了不得,偏不敢上前打扰。一时两个孩子不知何故打了起来。林黛玉笑跑了过来:“别闹了,吃点心了!”他俩登时把打架丢下,围着点心盘子。待点心吃完了,两个孩子早忘记先前打架之事,接着满地滚爬。

    因自明洪武年起朝廷已不设丞相了,本朝亦没有丞相衙门,贾琮遂依着唐制设了政事堂。而政事堂的衙门预备使原先的宗人府。林海闻听大惊:“诸位王爷岂能答应?”

    贾琮苦笑:“姑父,咱们当年高估了他们的合作之心。”

    自打诸王离京,宗人府形同虚设。燕王连皇宫里的小圣人和太皇太后都懒得养,何况宗人府?那些已败落的司徒家子弟早就领不到朝廷供的银米了。贾琮去考察地形时,宗人府大门紧锁,只开了个角门,里头还留了四个太监打扫庭院。

    六部也好不到哪里去。兵部已彻底关门大吉,礼部也大略荒废,工部吏部成了燕国的,户部之作用在于时常有别国的人来查卷宗。唯有刑部还活络的很,各国发往别国的通缉令都得从刑部出去;除此之外也是只审燕国的案子。其余詹事府都察院等虽都还在,皆只管燕国的事了。

    贾琮见状,便打发几个兵士将宗人府的牌子摘下来送到后头库房锁了,使人清点物件、修缮屋子,并另制了政事堂的匾额。此事闹了半日竟没人知道——宗人府前的道路压根儿没人走。

    林海闻听怅然良久,问道:“可有别处好安置政事堂?”

    贾琮摊手道:“北边是紫禁城,南边是吏部,西边是兵部,东边是天街。您老说吧,安在哪里。要么把锦衣卫衙门拿来使?”

    林海点头道:“好。”

    贾琮一愣:“啊?”他真没想到老头会答应。

    林海道:“趁着没人知道,宗人府的牌子先挂回去。眼下不是你同各家王爷翻脸的时候。”

    林黛玉也说:“锦衣卫的衙门很好。”

    林海道:“宗人府不大,如今只当是你使人修缮了屋子罢了。再将匾额清理一番挂回去。”贾琮见他二人都这么说,只得答应。林海又皱眉道,“你是个糊涂的也罢了,翼之也不劝你?詹峰那老头也赞成?”

    贾琮瘪了瘪嘴,小声道:“我觉得这事儿太小,他们又忙得要死,就没告诉他们。”林海与林黛玉皆怔了怔,互视一眼。贾琮本以为要挨骂,不想他们父女俩只各自轻叹了一声,看贾琮的眼神犹如早年看糊涂版贾宝玉似的。贾琮让他们看得浑身难受,还不如被骂一顿。

    林黛玉不顾路上颠簸劳累,先去锦衣卫衙门看了看,颇为满意。遂打发人赶着修缮清理。歇息两日后,她先到燕王府办公去。

    林丞相持印后头一件事便是减田税、免徭役。农税减作原先的三成,免去七成;徭役彻底免除。此令一出,举国哗然。农人顿时欢腾做一片,都说这林相爷乃观音菩萨下界;而朝廷大员则个个摇头,说小女儿不懂朝政。不曾想,数日后林黛玉又下了第二道政令:从明年春天起,荒芜土地不耕种者罚二十倍田税。也就是说,有地不种的得交从前的六倍田税。这条一出,许多商贾叫苦不迭。他们多在京郊置地,租给佃户。自打燕国有了东瀛燕属,又有了北美,已有不少佃户移民了,故此没人耕种的荒地还不少。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已经放了两把,第三把自然得烧旺些。十月底,燕国丞相林黛玉在燕王府下了第三道政令:除去全部免田税。考取功名的不免税,朝廷官员不免税,公侯爵府不免税,各家王爷自然也不免税。不论是燕王府、林府、荣国府还是其余各家,一律须得依律纳田税。燕国在京城左近,不知多少土地被权贵占了去。因诸王分封,王爷们和王爷的亲信们都移居各国,庄子却依然在燕国。从前也多半为租给佃户或是自家奴才耕种,近几年北美淘金又逃跑了许多奴才,也荒着许多田地。

    这下可了不得了。次日一大早,各国王爷派来的特使和各位公爷侯爷本尊,齐刷刷挤满了燕王府的大堂,都要找林相爷讨个说法。等了半日不见人出来,众人都开始叫叫嚷嚷。便听有人“当当当”敲了三声锣,大伙儿定睛一看,有个俏生生的红衣女子从屏风后头转了出来。这女子朗声道:“各位莫要着急,治国公和襄阳侯两府的人还没来呢。”

    话音未落,外头有人喊:“治国公到~~”

    女子道:“只差襄阳候了。”乃笑盈盈转回里头去了。众人见她如此大方,心下都虚了几分:难道这个姓林的妇人已有对策?

    过不多时,襄阳候也来了。屏风后头传出喊声:“林丞相到~~”满堂贵人皆往屏风处望去。只见一个穿着绯红官袍的女子踱方步走了出来。众人暗自吃惊:这女子好重的威风!却看她身边只跟了一个女人,便是方才出来说话的那个;其余皆是男子。有四个儒生,八名亲卫;亲卫皆穿着墨绿色军服、背负火。枪。

    林黛玉出来张望了一眼,走到主位坐下,含笑道:“本相忙的很,就不同各位绕圈子了。各位可是因为本相除免田税之策来的?”

    下头有保龄侯史鼐自诩算得上她长辈,先道:“不错。从古至今,闻所未闻。”

    林黛玉从怀中掏出一把小火。枪来放在案头:“这么小的火。枪,史侯爷从前可听闻过?”史鼐忽觉杀气扑面而来,不禁后退两步。林黛玉往下头瞧了一眼,正色道,“燕国有多少田地在王府公府侯府手中,本相就不说了,各位心里有数。不满意本相之策也无碍。举国上下,唯有燕国是除免税的,其余各国都还免着呢。各位只要将京中田地卖了、去别国买就是了。”不待旁人答话,她“啪”的一拍案头,“各位特使还请回报各家王爷,莫要站着说话不腰疼。让这些人悉数到贵国去占田地不交税试试?”言罢,她竟起身要走。

    下头一个人急了,喊道:“那寻常生员家中才几亩地?”

    林黛玉悠悠的说:“可不么?寻常生员家中才几亩地?沧海一粟尔。连燕王府都依律纳税呢。”

    蜀王特使喊道:“这是林姑奶奶的主意还是燕王的?”

    林黛玉道:“自然是本相的主意。”

    “燕王可答应了?”

    林黛玉好笑道:“王爷为什么不答应?若你是燕王,你答应么?”

    那红衣女子在旁道:“九年前就有大人提此议了。王爷倒是想答应,一干文武死活闹腾,王爷没法子、只得暂且作罢。后又提过两次,皆没成。”乃哂笑道,“男人比女人还斤斤计较。”

    林黛玉身旁一个儒生道:“事关各人家产,岂能不计较?”

    另一个道:“王爷终究心软,不忍心驳了那么多人的颜面。”

    红衣女子道:“不过是怕惹众怒罢了。”

    史鼐大声道:“林相就不怕惹众怒么?”

    林黛玉微微一笑:“不怕。大不了燕国的官员都辞官不做罢了。燕国也就这么点子大,用不着太多官吏。本相已是嫌多,谁还要辞官的只管交折子上来。”乃望着蜀王特使道,“你们王爷要不要出一道榜文?欢迎王府公侯府去蜀国大量购置田地,蜀国免田税。”蜀王特使哑然。蜀国当然也不愿意给这么多人家免税!那得少多少税钱呐……林黛玉又看别国特使,“如何?哪家王爷愿意张榜?”诸位特使面面相觑不则一声。林黛玉负手往堂下看了两个来回,不觉莞尔,拂袖而去。

    堂中寂然良久,秦王特使忽然说:“会不会……此事根本便是燕王自己的主意……”

    定城侯断然道:“不会。王爷若有此意,还能等到今天?”乃哼道,“过不了多久,士大夫纷纷离开燕国改投别处,燕国无人可用,我看她能撑多久。”

    谁知方才那红衣女子又回来了,望着他嫣然一笑:“这位侯爷只管放心。我们相爷早预备好了。朝廷官员的俸禄少说翻一倍。”她又看了看诸位特使,“当然,别国也可以给官员加俸。咱们只看是在乎免田税的多、还是在乎加俸禄的多。”

    堂上顿时一片哗然、议论纷纷。免田税吃亏的是大户,加俸禄得好处的是寻常官吏。这世上本来便是大户少、官吏多,寻常百姓更多。林黛玉这三板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