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红楼之熊孩子贾琮 >

第895部分

红楼之熊孩子贾琮-第895部分

小说: 红楼之熊孩子贾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捕头问道:“何以见得?”

    曹东家指着此人的领口道:“瞧着样式分明是蜀锦。他一个厨子哪里买得起蜀锦,何况这儿是秦国,蜀锦因稀有愈发昂贵。要么是他在老家买的、便宜些,要么就是他家里有人会织这个。他若不是蜀国人,想必他媳妇是蜀国人。”

    曹东家道:“申大明单身一人,并没有媳妇。”

    “那就怪了。”江仵作思忖道,“莫非此人有什么外财?还是有个富裕的姘头寡妇?”

    捕头笑道:“就这幅尊容,哪个富裕寡妇瞧得上他?”他忽然拍手道,“这关婆子是个老寡妇!”

    江仵作眼神一亮:“该不会他二人有私?”

    捕头道:“关婆子那儿东西不少,我们都搬来了。要不再上申大明家走一趟去?”

    江仵作点头:“也好。我同你一道去。”

    捕头笑呵呵望着曹东家:“这厨子住在哪儿?”

    曹东家暗恨申大明为何要穿蜀锦,又恨自己为何不早点溜走。这会子已走不了了,还得老老实实给他们领路。

    在申大明家中搜了一阵子,见此人箱柜中多藏金帛,捕头道:“这个厨子真真有钱。曹东家,你们酒楼究竟给他多少薪水?”

    曹东家内里早如烹油一般,恨不能拖申大明过来鞭尸!面上只扮作一副胆小怕事的模样:“小人全然不知!小人都穿不起蜀锦。”

    “未必他的银子来历不正。”江仵作拿起一张单子道,“方才咱们猜的保不齐没错。”捕头接过来一瞧,是一张绣坊的广告单子,咸阳吉祥绣坊。江仵作道,“前几日在花楼吃酒,听粉头提起过这家绣坊,说卖的是蜀绣且极贵。活计做得好,许多长安的花魁娘子特特上她那儿定制衣裳。东家是个寡妇,姓黄。”

    捕头大笑:“那厨子竟勾搭了两个寡妇不成?好艳福。”又看了看单子,“难道是两个寡妇争风吃醋、关寡妇杀了情夫?”

    “下结论还为时过早。”江仵作又细查起来。

    捕头思忖道:“如今关婆子失踪,兄弟们怕是要跑一趟咸阳了。”

    江仵作道:“只怕得辛苦你们一趟,快些去。”他从枕头套子里翻出了什么纸片子,拿指头轮开举在手上。众人一瞧,是两张船票,明天下午未时二刻的车船联票,长安到天津再到东瀛。

    捕头接过来笑道:“也不知是跟哪个寡妇同去。”

    事不迟疑。捕头拿着船票和吉祥绣坊的单子回衙门禀告老爷,求立时赶去咸阳。江仵作领两个人接着搜查。曹东家陪着他们搜查,心里已将申大明碎尸万段了。

第904章() 
十里香酒楼厨子申大明遇害; 浮尸灞河。本文由  首发官府推断,他与两名寡妇纠缠不清,且欲与其中一位私奔东瀛。当中那姓关的寡妇已经失踪; 乃是御史大夫丁大人家中仆妇,捕快在其住处发现了凶器和染血的帕子,并藏了许多钱财; 远超过丁府给的月钱赏赐。无独有偶,申大明家中亦寻出大量金帛,非一个厨子能有。而另一位黄寡妇却是个绣坊东家; 十分富庶。

    街头巷尾的闲人猜测,想必是申大明从黄寡妇手里弄来了钱; 转手送给关寡妇;还有人猜申大明与关寡妇本是相好,黄寡妇将人抢走; 补偿给关寡妇些银钱。有个说书先生有板有眼的编排:黄寡妇与申大明才是相好,只可惜一个住咸阳一个住长安。黄寡妇得知申大明非但在长安另有姘头; 还比自己老丑; 还把自己给他的钱给姘头,怒上心头; 雇人杀了申大明嫁祸给关寡妇。另一个说书先生听了,在后头加上一段; 关寡妇也被黄寡妇杀了、官府正在追查尸首。各色说法沸沸扬扬骤然传遍两城,比浮云堂那案子有趣多了。

    吉祥绣坊霎时宾客盈门,许多人都想看看当事人黄寡妇长什么模样。绣坊前后皆有生人盯守,偶尔可听见路过的老街坊喊一声“李捕头”。十里香的曹东家亦曾往绣坊左近溜达会子; 没敢进去——恐怕被人认出来生疑,进退维谷。

    整个长安城搜了七日,毫无关婆子线索。吉祥绣坊左近的生人更多了,长安咸阳两地的捕快时不时就过去同黄寡妇谈谈人生喝喝茶。黄寡妇心中明白,但凡关婆子一日不找到,自己的嫌疑便一日加重。虽说他们毫无证据,也一刻不会放松。她若当真只是个买衣裳绣品的也罢了,生意比从前兴旺许多;偏她是个细作。被官府日夜盯着,细作便成了一颗死棋。万般无奈,这日一大早,黄寡妇穿了身松花色的衣裳,扎着块紫色头巾,坐着马车往庙里烧香去了。一整日下来,马不停蹄连跑了咸阳城的八座寺庙、道观和庵堂。

    跟踪的人脑袋都大了,抱怨道:“这女人早先从没这么穿过,显见是个什么信号。偏咱们压根不知道她究竟穿给谁看。”

    朱桐闻报后笑道:“无碍,她既求助便是鱼儿咬钩了。如今浮云堂那案子惹得满朝自危,只看谁出头帮她。”

    两日后,果真有人插手了。此人姓乐名岚,乃吏曹郎中令。因天下分封,各诸侯国皆不曾新设六部,诸王各自择古官名来使。秦国的吏曹郎中令便犹如吏部侍郎。他还罢了,他老子当年在京城位居内阁学士,老秦王还是个王爷时便暗投靠了他,而后跟来长安,深得老秦王信任器重。

    朱巍听说大惊:“乐大人全家忠心,岂能投靠别国!”

    朱桐道:“他管着吏曹又不是廷尉。若与他无干,如此市井风流小案他连知道都不容易。”

    朱巍皱眉,思忖良久道:“既这么着,就依着他的话,先将那案子搁下吧。”朱桐一愣。朱巍叹道,“如今那案子不在我手上,在陈大人手上。陈大人岂能不听上官的?我拿什么借口去干扰他?我自己还忙着呢,偏浮云堂那些保险柜愣是打不开。且若无铁证,咱们必扳不倒乐岚。他做事谨慎,连黄寡妇给他报信都得连跑八座庙,只怕不会有把柄给人抓。再说……”老头又叹一声,“前些年刘丞相做事太犟了,竟谁的面子都不给,也不知道拉拢拉拢,愣是将那帮老东西逼成了一伙。”

    朱桐立时笑道:“您老冤枉刘丰了。他经营着商党,岂能不会拉拢人?那个本是詹鲲之策。刘丰是来替我打基础的,只需做些规则性的东西就好。连我二人换班中间须间隔两年都是故意的。”

    “哦?”

    “刘丰说,他刚在秦国做改革时,因新添了许多细则且事事都框在明面上,整个朝廷叫苦连天。或是原本可以捞的好处艰难了,或是嫌麻烦。后来他走了,少不得有人背着秦王悄悄改些他的规矩。原先刘丰所定规矩的好处立时显出来了,秦国的税金不是也锐减了么?正经做实事的那些中下层官吏方明白哪种规矩是好的。待我将规矩悉数改回去,便能得他们的拥护。”

    朱巍捋了捋胡子:“原来如此,倒也对。他在的那几年,先王爷留下的老臣聚拢成党,他一走便又内斗起来。你若再上去,只怕他们又得结伙。”

    朱桐点头道:“故此刘丰没拉拢他们一个。因为不值得拉拢。”

    朱巍正色道:“你莫不当回事。贾琮在燕国能轻易成事那是有冯紫英撑着。”

    朱桐笑道:“哪里是冯紫英,分明是贾维斯撑着。他刚当摄政王那阵子燕国走了多少人?台湾府储备人才十几年,哪怕整个燕国朝廷走空了他也不惧。我在鲁国能做成也是因为刘侗将军本为武将,分毫不懂文官堆里这些弯弯绕绕。跟他讲明白道理他便让我放手做去。”

    朱巍骤然想起一事,低声道:“桐儿,我问你,刘侗是怎么死的?真是病死的么?”

    朱桐微微皱眉,也低声道:“我不知道。查过,没查出什么来。贾琮也不知道。”

    朱巍眉头动了动:“那……先头那位赵王呢?”

    “也不知道。”朱桐思忖道,“我个人倾向于这两位都不是无缘无故死的。但贾琮委实不知道。”

    朱巍眉毛拧成结:“你的意思是,有人背着贾琮弄死了这两位?”

    朱桐轻叹道:“他们简直是掐着点儿死的。死的时间太合适了。我没法子不起疑。”

    朱巍捏着胡须道:“你疑心谁?”

    朱桐迟疑片刻道:“五老爷贾敘。贾琮的亲叔叔,锦衣卫出身。贾局座曾跟我说,贾琮此人天生带了一种古怪的念头,极爱惜人的性命,不论士农工商、不论奴才粉头。俗话说慈不掌兵义不掌财。想得天下,有些狠厉事非做不可。旁人若不做,贾琮就得自己做去。那些事做多了,少不得改变贾琮的性子。不如他这个叔父先做了去,留着贾琮那爱惜人命的性子不变。”

    “嘶……”朱巍手上一使劲儿,抓掉自己的几根胡须。半晌,他似赞非赞道,“难怪贾琮能成事。他不怕有朝一日把贾琮惹恼了?”

    朱桐道:“早年便是他与詹峤合谋把冯紫英大人送进诏狱。亏得没人在狱中下手,不然贾琮必然大怒。连那事都平安过了,还能有什么?”

    朱巍一愣:“那事儿是詹老大人做的?”

    “他是主谋。贾敘是他恐怕自己出什么纰漏、特特拉下水分担责任的。”

    “贾琮怎么个处置?”

    “处置?处置什么?贾琮那人结果导向。冯紫英死了才有处置;冯紫英非但有惊无险、且在诏狱养得白白胖胖没吃苦头,还有什么可处置的?”

    朱巍想了半日,点头道:“也好。”

    既是黄寡妇门路走到乐大人那儿去了,下头的人哪里还敢寻她的不是?当日便爽利撤了吉祥绣坊四周的盯梢。黄寡妇松了口气,急着跑了一趟长安。

    次日天气甚好,小太监劝秦王出门走走。秦王扮作寻常少年离了王府,在街面上略走了会子,骤然抬头发觉太守衙门就在前头!众随从不敢吭声。秦王苦笑道:“不知不觉就来了。”乃干脆进去。

    朱巍闻报忙将他迎入书房。才回了几句案子进展,便有个衙役兴冲冲跑来回道:“老爷,外头来了个儒生,峨冠博带好不儒雅!他说他有法子开保险柜!”

    朱巍皱眉道:“漫说长安,连左近各州县的锁匠老夫都找来了,没人能撬动那个分毫。他一个书生何尝开的了?再说咱们已派人去平安州了。大佳腊保险柜厂在那儿设了维修处,会派工程师过来。”

    衙役道:“那先生当真说他能行!”

    一个师爷躬身道:“老爷,横竖等着也是等着。既然此人说他能开,让他试试也好。试过那么多锁匠,也不多他一个。”

    朱巍忙去瞧秦王;秦王点点头。朱巍这才道:“让他去吧。能开便开,开不了便罢。”衙役答应着走了。

    跟着秦王的那小太监笑道:“王爷,奴才还没瞧过什么保险柜呢,可否让奴才去开开眼?”

    秦王道:“保险柜就是大铁柜子……罢了,朱大人,让他瞧瞧去。”

    朱巍尚不及答应,小太监瘪瘪嘴:“王爷,您不去?”

    朱巍笑道:“王爷又不是没看过那柜子。”

    小太监道:“那位先生不是说他能开柜子么?王爷没看过打开的。”

    朱巍摆手道:“这些日子,也不知来了多少能工巧匠说自己能行,皆无用。还是老老实实等人家的工程师好了。快马去快马回,这几日也该到了。”

    小太监道:“那些不都是寻常锁匠么?这位乃读过书的先生,保不齐他能行呢?”

    朱巍道:“行家人做行家事。开锁的事儿锁匠不能、难道书生能?可不是孩子话么?”

    小太监还要争辩,秦王道:“既是那位先生说他能,咱们就一道过去瞧瞧。他当真有点子别的本事也未可知。”

    他既开了口,朱巍还能如何?只得起身陪着两个少年一道往库房走去。才刚到库房门口,迎面便看见方才那报信的衙役领了个儒生从对面那条路走过来,果然是副儒雅模样。衙役看见朱巍,忙上前行礼。那儒生也近前作揖。

    朱巍问道:“这位儒生,你叫什么?哪里人氏?可有功名?”

    那人道:“晚生姓裘名行正,乃越国嵊州人氏,已中举人。”

    朱巍听见“举人”二字便笑了,捋了捋胡须:“你能开保险柜?”

    “晚生祖传了点子机关爱好。”

    朱巍瞧他模样周正有些顺眼,含笑点头道:“读书之外偶学些爱好也罢了。你只试试,不成也无碍。横竖你本不是锁匠。”

    裘行正道:“大人放心,晚生心中有数。”

    那小太监悄声向秦王道:“公子,奴才瞧这位先生能行。”

    众人遂一齐走入库房。朱巍轻声向秦王王:“瞧他这模样,说不得当真能开打。”秦王微微一笑,那小太监有几分得意。

    只见这裘行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