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科幻恐怖电子书 > 文化抵抗最前线 >

第257部分

文化抵抗最前线-第257部分

小说: 文化抵抗最前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不仅多次参加同性权益保护活动,还在参访里公开宣称,说不定明年就喜欢某个男人了。

    大表姐詹妮佛·劳伦斯也爆料,第二部里,乔什·哈切森和山姆·克拉弗林热恋,形影不离……

    客观的说,乔什·哈切森除了符合原著女作者的口味,不符合大多数人的口味。

    皮塔这个角色,本来有很大的发挥余地,贯穿饥饿游戏四部始终,绝对应该引起粉丝尖叫的一个角色,最后却没什么反响。

    无论是换成演技出色的演员,还是换成高颜值的演员,都比乔什·哈切森更合适。

    在饥饿游戏之前,最能类比,最近似的电影,就是《暮光之城》系列了。

    同样是少女视角,那部电影男主的粉丝号召力,根本不用多说。

    仅仅从票房上来说,《暮光之城》系列也比《饥饿游戏》系列更成功。

    饥饿游戏全系列四部,成本为78m+130m+135m+160m,总共为4。93亿美元,总票房为,694m+865m+755m+653m,总共为29。67亿美元。

    暮光之城全系列五部,成本为37m+50m+68m+110m+120m,总共为3。85亿美元,总票房为,394m+710m+699m+712m+830m,总共为33。45亿美元。

    饥饿游戏的成本票房对比为6。0,暮光之城成本票房比为8。7,所以表面上就能看出,暮光之城比饥饿游戏赚的多,何况暮光之城系列的周边录影带等收入也比饥饿游戏系列多。

    当然,更显眼的是这种系列电影赚取票房的强大能力,稳赚不赔的能力。

    否则也不会拼命拍摄像《分歧者》系列,《移动迷宫》系列那样的跟风电影。

    风险小,收入高,影响力大,周边丰富,长期影响力和收入更好,谁会不喜欢这样的系列电影呢。

    说《饥饿游戏》不如《暮光之城》系列更成功还在于一些场外因素,2012到2016这几年,正是詹妮佛·劳伦斯烈火油烹的巅峰时刻,没有一个同年龄的女演员,甚至没有一个同年龄的演员比她更受到全美国人民的欢迎。

    这样的情况,对于拉高票房是极有优势的。

    詹妮佛·劳伦斯的事业高峰,《饥饿游戏》系列所占的部分很重要,但绝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詹妮佛·劳伦斯的极具魅力的性格,和远超同年龄女演员的演技。

    是大众喜欢她,是大众认可她。

    没有《饥饿游戏》,她也是无与伦比的詹妮佛·劳伦斯。

    《暮光之城》就不一样了,克里斯汀·斯图尔特也很红,但她的红几乎全都依靠《暮光之城》,没有了《暮光之城》,她就是微不足道小演员。

    《暮光之城》成就了克里斯汀·斯图尔特,而詹妮佛·劳伦斯和《饥饿游戏》互相成就,至少是这样。严格说起来,《饥饿游戏》占了更多詹妮佛·劳伦斯的便宜。

    至于艾玛·沃特森,永远的赫敏小姐,没了《哈利波特》,谁知道她是谁啊?!

    艾玛·斯通,比克里斯汀·斯图尔特、艾玛·沃特森两人更好,独立性更强。

    在《超凡蜘蛛侠》里,她比花瓶好一点,离开这部电影,她也很有魅力,但比起詹妮佛·劳伦斯就差太多了。

    所以说,《暮光之城》系列电影本身的票房潜力,要远超过《饥饿游戏》系列。如果第一部的预算更宽,导演更好,很可能《暮光之城》会选出一个更优秀的女主,获得更高的票房,全系列受益。

    而《饥饿游戏》,绝对无法选出更好的女主了。选詹妮佛·劳伦斯,简直正确的不能在正确。

    ps:改变越来越困难,同样也是这部的困境。

    比如漫威电影宇宙,实在想不到现实中的电影怎么改才能合理。

    电影内的剧情还有发挥的自由度,但涉及到现实中的改变,分工精细,商业化明确的好莱坞电影,想要改变任何一点,困难大的都无法想象。

    更不要说必须满足四个因素了。合理改变,看上去增加票房,实际上拉低票房,在电影宇宙的框架之内,不能影响其他影片。

    一部蜘蛛侠2,都是承受了失败,才看起来有那么一点可能性,远算不上合理。

    所以对漫威的电影,总是不敢碰,如果是单纯的无限流,束缚就小多了。

    ps。 5。15起点下红包雨了!中午12点开始每个小时抢一轮,一大波515红包就看运气了。你们都去抢,抢来的起点币继续来订阅我的章节啊!。

第三百四十六章 新版《饥饿游戏》上() 
没有选出比乔什·哈切森更好的男主,则与导演无关了,完全是原著女作者的锅。

    如果都按原著女作者的意思,选一个比詹妮佛·劳伦斯差得多的女主,在加上更多符合其审美的其他演员,就算不变成惨案,也要比现在的票房差很多。

    所以,选角这种专业的事情,就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当然,导演加里·罗斯也未必能想到詹妮佛·劳伦斯在拍《饥饿游戏》系列这几年,事业会突飞猛进到让人嗔目结舌的地步。

    如果有个女星版饥饿游戏的话,大家保证会联合起来首先砍死詹妮佛·劳伦斯。

    后来宁匀和沃特森小姐聊天的时候,她还提过导演加里·罗斯曾经考虑过让她主演《饥饿游戏》系列。

    当然,只是一个想法,连正是的试镜邀请都没有。

    艾玛·沃特森和加里·罗斯曾经在2008年的3d动画电影《浪漫的老鼠》中有过合作,基本上,这算两人共同的黑历史。

    没错,《浪漫的老鼠》是个没什么名气的扑街电影。

    虽然从外型和人物性格上,艾玛·沃特森还算符合凯特尼斯的角色,但2011年,正是沃特森小姐在全世界的巅峰时刻,也是世界人民认知度最高的时候。

    出演另一部前途未卜的系列电影,明显是不合适的。

    《饥饿游戏》的导演加里·罗斯,从来不是一个喜欢偏商业化电影的导演。

    早期他的事业还算顺利,直到2003年的《奔腾年代》。

    这部片子口碑还算不错,但是个挺大的赔钱货,身兼演员、导演、编剧、制作人的加里·罗斯,当然要负最大的责任。

    所以此后几年。加里·罗斯的事业都不那么顺利了。

    当然,一次失败也不是没机会了,但机会也不那么多了。

    可惜,和沃特森小姐共同的黑历史,2008年的3d动画电影《浪漫的老鼠》又赔钱了,这一次加里·罗斯是编剧和制作人。

    3d动画是个很棒的主意。但不是什么人都能玩得转的。

    所以几年后,加里·罗斯不得不去指导《饥饿游戏》这样本身并不喜欢的电影。

    事实上,这样的电影,加里·罗斯也不算擅长。《饥饿游戏》的动作戏部分,就是由他的好友史蒂文·索德伯格作为第二导演指导的。

    几次想要证明自己都失败的加里·罗斯,在片场的权力,可以想象。

    如果不是他在好莱坞的人脉还不错的话,想要执导《饥饿游戏》都未必有机会。

    更重要的,他还不在制作人的名单里。

    因为一些合作方面的不愉快。和薪酬原因,加里·罗斯还拒绝执导了《饥饿游戏》第二部。

    总之,制片方需要一个非常听话的导演,延续系列电影的票房胜利,哪怕是重复。

    但在第一部《饥饿游戏》,导演与其他人的矛盾就很明显了。

    如果不是女主实在太重要,加里·罗斯坚持的话,连女主也会被原著作者换掉。

    而当宁匀施加影响之后。这部电影就往更狗血,更偏向《暮光之城》的方向发展了。

    狮门影业收购顶峰娱乐后。《暮光之城》在狮门影业中占有了更重要的位置。

    在当时,业界也普遍把《饥饿游戏》当作《暮光之城》的接班人。

    作为作者,当然希望根据作品改编的电影,严格按照书籍的剧情拍摄,当然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视作《暮光之城》的接班人。

    当遇到一个没有影响还没有权力的导演的时候,作者肯定是最开心的。

    原片也确实如此。《饥饿游戏》非常尊重原著,后面的三部因为第一部的成功,也都是如此。

    但宁匀施加影响力后,事情变得不同的。

    从导演,到制作人。到公司的高层,都希望《饥饿游戏》更倾向于《暮光之城》的感觉,连原作者本身也被影响了。

    基本上,大家都噩梦缠身……

    虽然在影片拍摄的时候,狮门影业还没有宣布收购顶峰娱乐,但两个公司的合作,早就开始了。

    不说制作人和其他工作人员的重合,看看《暮光之城:破晓》上下两部的选角导演和《饥饿游戏》的选角导演,都是同一个人,。

    充分说明狮门影业想要把《饥饿游戏》打造成《暮光之城》同一风格的决心。

    毕竟再怎么说,就算有大表姐的逆天加成,《饥饿游戏》的盈利能力,还是稍差于《暮光之城》的,如果加上时间对比的话,就更明显了。

    当然,因为发行的原因,顶峰娱乐在《暮光之城》上,赚的钱远不如《饥饿游戏》多。

    其实这也是狮门影业愿意收购顶峰娱乐的重要原因,也是顶峰娱乐愿意被收购的原因。

    没有良好的发行渠道,票房再好的片子也要吃亏。

    当一个强烈要求按原著拍摄的作者不那么强烈要求的时候,导演权威又不足,影片的整体走向,就被纯粹的商人所主导。

    一切目的都是赚钱,没人会在乎影片原本应该什么样子。

    对宁匀来说,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改变《饥饿游戏》的女主,如果是个漂亮女孩,大家就没那么强的代入感了。

    如果是个演技普通的女孩,很可能毁掉这部片子。

    詹妮佛·劳伦斯饰演的凯特尼斯,实在太重要,这个角色如果表现不好,票房一定很凄惨。

    可惜换女主角难度太高,宁匀的影响力还达不到。

    ……

    《暮光之城》很成功,非常成功,所有人都认同。

    《哈利波特》更成功,让人羡慕嫉妒恨的成功!

    那么,在只想赚钱的制片方看来。《饥饿游戏》就需要吸取这两者的成功元素了。

    两男一女,场景校园,基情无限,魔法或超能力,狗血感情戏。

    两男一女,《饥饿游戏》满足了。盖尔和皮塔,两个帅哥,凯特尼斯不漂亮但带入感很强的少女。

    基情无限,真没办法了,受限于《饥饿游戏》剧情本身,实在没办法让盖尔和皮塔有什么激情。

    至于竞技场,也可以看作是校园霸凌的加强放大版。

    真实的校园霸凌,既不那么温情,也不那么直接。对青少年来说往往比死还难受,所以《饥饿游戏》的代入感一定很好。

    魔法超能力都没有,但有一个未来科幻世界,再加上非常直接的冷兵器残酷斗争,算是一种变种的魔法超能力。

    被噩梦困扰,被原作者打击,被制片人胁迫的导演,干脆破罐破摔。彻底向商业妥协,提出了非常棒的。满足更方面需求的建议。

    基情无限,没问题,很好满足。

    既然原作者那么爱饰演皮塔的乔什·哈切森,就加大他的戏份好了!

    和盖瑞基不起来,好办啊,换一区男孩加图。

    而加图。换演员,原来的演员太丑了。

    换成第二部和乔什·哈切森传绯闻的山姆·克拉弗林就没问题了!

    山姆·克拉弗林也就是第二部以及后面几部,芬尼克的扮演者,拯救凯特尼斯的主力。

    绝对够帅,据说第二部里。山姆·克拉弗林饰演芬尼克也是原作者所喜爱的。

    这下多好,一下子满足大家的要求,符合商业规律,还能让原作者开心。

    原本世界里,是不是有什么不干净的后臀交易无人知晓,宁匀影响改变之后,好吧,还是无人知晓。

    本来就不喜欢詹妮佛·劳伦斯的原作者,当然乐于接受增加乔什·哈切森(皮塔)与山姆·克拉弗林(加图)的戏份。

    这两个小鲜肉太让人喜欢了,不仅原作者欣赏,观众们也喜欢啊。

    不用调查也知道,《暮光之城》的成功就摆在那里。

    制片人那边就更满足了,有过失败经历的导演还是很识趣的。

    事实上,导演加里·罗斯还是很喜欢詹妮佛·劳伦斯的,后来还找她合作过好几次,但再喜欢也抵不过越来越大的更方面压力。

    詹妮佛·劳伦斯自己,也不是后来那个霸气无双的女演员,没人支持的情况下,不可能独占屏幕时间。

    原片里,接近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有詹妮佛·劳伦斯的镜头,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