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重生之科技崛起 >

第57部分

重生之科技崛起-第57部分

小说: 重生之科技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起去无锡,考察742厂。

        742厂的厂长王兴华显然已经提前得到了消息,带着自己的副厂长一起在大门外迎接省领导的光临指导,来的只有五个人,除了唐秘书和无锡一个副市长外,还有副市长秘书以及司机小刘。

        显然除了张国栋外其余的都是技术上面的门外汉,他们对于厂子里面的电子产品也不是很感兴趣,对于他们来说,这一趟更类似于政治任务,毕竟张国栋是顾省长的座上嘉宾,不是他们这种小叉能够得罪的。

        “不知道张国栋先生此次过来是有什么指导呢?”王厂长可能是搞技术出身的,头上已经谢顶,身上的衣服也是很普通的那种,带着一副后世电视中常见的深色眼镜儿,开口问道。

        “不知道贵厂的1。5微米生产工艺研究得怎么样了?”张国栋紧盯着王厂长问道,看到王厂长流露出惊讶的样子,“当然,这是贵厂的生产秘密,但是我自有我的消息来源,而且我此来也得到了电子工业部李部长的支持。”

        王厂长也只是微微诧异,毕竟能够让省长秘书陪同过来的主显然不是那种骗子,他只是有点诧异张国栋一开口就知道自己厂目前研究的最新工艺,不过想到张国栋龙腾科技老板的身份又觉得有点理所当然。“目前还在研究中,说实在话,从3微米到1。5微米乃至1微米技术实在是太困难了,我们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目前还没有取得关键技术上面的突破。”说到这里,王厂长不禁苦笑起来,以前他们想当然的认为1。5微米也能够很快的达到,到自己厂投入进去后才知道,科学研究是来不得半点假的。

        “我这次来有两个目的,第二个目的是基于第一个目的的,也就是说第一个条件如果无法满足第二个条件就自动不成立。第一个目的是,我们想由我们龙腾科技注资将742厂和1424研究所无锡分所合并起来,成立一个新厂,一个中国最大的芯片生产厂。第二个,我们手上掌握了1。5微米和1微米的部分关键技术,如果前面那个条件可以满足,我们将免费向新厂转让这些技术。”

        “什么?你们掌握了1。5微米的技术?”可能是也是搞技术的,那个副厂长竟然激动得跳了起来,张国栋看着他那颤颤巍巍的身体,真担心这一蹦跶会不会导致他突然死掉。

        “不错!”

        “你知不知道芯片的生产是什么?别以为你们龙腾生产出了电脑你们就知道芯片生产了,要知道一块芯片的诞生是非常困难的。一块芯片的诞生,主要分为芯片设计阶段和芯片制造阶段。设计我们就不说了,目前我们国家还没有专门的芯片设计理念,还处于模仿阶段,而芯片制造阶段的技术中,最重要的是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晶圆制造过程中的晶圆面积大小,另一方面是芯片刻过程中的晶体管线宽粗细。通俗的来说,就是晶圆半径大小,和多少微米的晶体管线宽。你说你们掌握了1。5微米技术,这能让我们相信么?!”副厂长吹胡子瞪眼的,他们这种搞技术的最恨的就是技术欺骗了,技术上的事情,能来假么?

        “哈哈,老厂长不用生气,且听我解释一番。”张国栋也是搞技术的,显然对搞技术的脾气也是了解的,“晶圆半径大小和晶体管线宽,是呈阶梯式的相互对应的关系。1微米技术对应的是6英寸晶圆技术,而贵厂的3微米技术对应3英寸晶圆技术,而反过来的话,6英寸晶圆制造工艺,则对应0。8-1。5微米级别芯片制造工艺。而我们龙腾科技,经过中科院的专家和我们龙腾自己的工程师合力研究,已经掌握了1。5微米技术。当然,我们也知道,上面说的这些,都只是芯片制造工艺方面的其中两个步骤,如果要生产CPU芯片,还需要很多其它的步骤。芯片整个设计和生产流程,主要包括:系统设计、逻辑设计、实体设计、晶圆制造、掩模设计、芯片生成(包括光刻、蚀刻、离子注入和金属溅镀等几个主要步骤)、芯片封装、芯片测试,经过这些过程步骤后才能形成芯片产品。我们龙腾目前没有晶圆生产线,所以我们希望能够联合贵厂进行芯片生产。”张国栋的眼神和声音都非常诚恳,这一刻竟然让两位技术人员出身的厂长生不起反驳的感觉。

        “不知道我们742厂在新厂中占据什么样的地位呢?”很显然,王兴华已经明白合并的结果已经不能改变,毕竟自己只是国营企业要听从国家的安排,既然电子工业部已经同意,那么强强联合已经成了无法改变的事实。

        “这个二位厂长可以放心,新厂的行政班子基本上不会做出多大的调整,我们龙腾科技和1424研究所的人员更多的是充当技术人员的作用,这个厂还是国营为主,但是我们龙腾科技要行驶监督权,毕竟谁也不能保证二位的继任者也像二位一样兢兢业业。”张国栋已经想过了,将来必然要和很多国有企业打交道,采取这样的方式最为妥当,即保证了龙腾科技不至于过于庞大而引起国家的怀疑,又能够保证龙腾科技投资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原则性的一点便是要行驶监督权。

        听得张国栋的保证,二位厂长基本上已经没有了拒绝的意思,不过还是要和厂里面的领导班子商量一下,毕竟厂也不是两位厂长能够完全说了算,厂里还有党组成员呢,不过有了副市长和唐秘书应该不难说服其他人吧。

        在得到两位厂长的同意意见后张国栋一行又前往了1424研究所无锡分所,在这里就更加顺利了,毕竟作为一个单独的研究机构,目前中国的研究所一般都是很穷的,经费有限,在得到张国栋保证能够给予足够的研究经费后,而且新成立的厂还是国营,研究所的技术人员没有了心里负担,毕竟这年头铁饭碗的心思还是比较重的。

        待一切后顾之忧都扫清后,张国栋拒绝了无锡市委和市政府的挽留,心急火燎的踏上了回京的道路,他现在是分秒必争,所以一到北京,一个电话就打个了李部长,李部长显然很惊讶于张国栋的超速,不过还是马上给予了接待。

        经过张国栋口述,秘书一支笔润色后的新厂成立报告摆在了李部长面前,李部长仔细的看着这份报告,当看到龙腾科技只需要占据45%的股份时他还是很满意张国栋的识时务的,毕竟如果要把这么一个效益比较好的单位给收购了,这会让他比较难做。政治人物最忌讳的是什么,不就是授人以口舌和把柄么。

        当阅读完报告后,李部长将前前后后都仔细的想了一遍,心里基本上已经认可了这个方案,当然必要的讨论还是需要的,所以他让张国栋先回去等消息,不过看到张国栋那焦急的眼神他又觉得有点不忍,毕竟中国的事情就是这样,无论什么事情,除非是三拍党,否则一件涉及到利益纠纷的事情都需要反复论证。他给了张国栋一个保证,三天内必有结果,张国栋这会儿也知道,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所以也就带着一份压抑的心思回到了龙腾。

        PS。老板:小涵,你的论文过了,不过要想评优,那还得看读者投票是不是积极了。。。。。。

 


                  第九十二章:布局上海




        在焦急的三天过后,张国栋终于等来了非常让人兴奋的消息,电子工业部同意了742厂和1424研究所的合并事宜,并同意龙腾科技的注资,张国栋终于等来了迈向芯片生产的第一步。

        得到了电子工业部的授权后,张国栋带着龙腾科技部分芯片设计人员再次来到了江苏无锡,由于前期准备工作已经进行得比较充分了,所以新厂成立的事情没有太多的波折,龙腾科技作为资方的代表,张国栋当然也是剪裁的人员之一,顾省长也是十分的给面子,亲自前来参与剪裁。有了顾省长的亲自参加,无锡的班组成员悉数到场,剪裁人数也是大大增加,这也让新成立的龙晶一开始就让人明白,这是一个很有背景的企业,容不得其他人在这里放肆。

        在龙晶公司成立后张国栋的心情显然非常好,公司里的其他人见老板心情好,工作起来也是格外努力,希望能够得到这个大家心目中公认的好老板的表扬。

        3月中旬,张国栋派往欧洲游说的人员终于发来了好消息,经过多半年的公关,终于,荷兰飞利浦公司答应来中国考察投资了,可能有人觉得既然张国栋都有技术了为什么还要邀请外国公司来分享中国市场,要知道邀请外国公司进来,一方面能加快中国经济的发展,另外一方面也能平衡中国技术进步所受到的外界压力。至于外国公司赚钱的问题,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这是必然的事情。

        在北京机场张国栋接到了飞利浦公司一行人,带队的是飞利浦公司的常务副总裁亚历山大。罗德曼,罗德曼据说是个中国通,对于中国的事情非常了解,而且还会简单的中文,这让张国栋对这位白种人产生了一点点的好感,毕竟这年头懂中国的外国人真的非常少,经过西方媒体妖魔化的宣传,中国人似乎还是处于晚清时期的辫子军一样。

        “亲爱的张,您的年轻真让我吃惊,我像您这样大的时候还在大学里面埋头苦读呢,想不到您已经领导起了一家大公司。”罗德曼给了张国栋一个拥抱,显然他还是懂得中国式恭维的,但他似乎用错了地方,毕竟张国栋不是很在乎这样的虚名。

        “No,No,No,罗德曼先生,请不要用您来称呼我,这实在让我非常惭愧,而且您是令人尊敬的博士,而我目前只是一个大学没有毕业的孩子而已,所以在您面前我不敢谈取得了什么成就。”显然张国栋的谦虚让罗德曼产生了好感,说什么西方国家的人不喜欢中国人的谦虚这纯属扯淡,没有人不喜欢别人恭维自己而表现出他的不足,这是过分的谦虚让西方人不习惯而已。

        “老板,我们还是让罗德曼先生一行人先去酒店下榻吧。”小吴提醒张国栋道,毕竟他们这么大一伙人而且还有高鼻子的外国人在北京机场实在是非常醒目。

        “哦,你看,我都差点忘记了,罗德曼先生,我们已经为你们安排好了下榻的地方,请上车。”张国栋并不是在特意恭维外国人,来到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总要表现出点礼貌和好客,不然将来自己到了欧洲岂不是没人接待?

        第二天张国栋他们一行人去了上海,他也是听说上海元件五厂、上无七厂和上无十九厂在联合搞技术引进想到了他们的,如果能够联合飞利浦和龙腾科技,再结合这些上海本土企业,必然能够打造一个新的芯片生产基地,这对加快中国芯片科技的发展也是有好处的。

        这次来迎接张国栋的竟然是后世鼎鼎有名的朱*基总理,当然,目前他还只是上海的常务副市长,可是这个级别也是够高的了,毕竟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地方最能够升常啊,所以上海市的常务副市长已经是非常牛叉的了。

        见到传说中的人物张国栋还是非常高兴的,毕竟这个总理在任时的铁腕反腐不仅让国人兴奋,海外华人更是更加关注中国。此时的他已经是剑眉星目。凝视着你便让你觉得满脸杀气,要是你是作奸犯科的小人,在他的注视下心理素质不好的便得立即现行。

        “这次张先生带着飞利浦团队的成员飞抵上海,不知道是想了解什么样的情况呢?有没有投资意向呢?”朱市长显然以为罗德曼不懂中文,所以问起张国栋来也是毫无顾忌,结果,罗德曼的突然插嘴让他立马傻掉,“朱市长,我们这次过来是看看贵市有没有投资价值的。”

        旁边的秘书小姐突然插了一句,“想不到外国人也有懂中文的。”显然朱总理对自己的秘书如此不成熟很不满意,不过她一句话也让车内略微尴尬的气氛变得活跃起来。

        车没有开到康平路的市委大院,而是直接驶向了外滩的市府大楼,看来传闻的那位和朱两人不和的新闻是真的,估计这在全国都是首例市委书记和市长不在一起办公的市政府吧。

        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全长约1。5公里。东面西临黄浦江,西面为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壁式等52幢风格各异的大楼,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的建筑群。而市府大楼又被称为汇丰大楼。外滩的景象是繁华的,这52幢楼房绝大多数是银行的总部,夹杂其中的便是诸如英国领事馆和和平饭店这种人尽皆知的单位。

        市府大院的人显然是知道今天有贵客的,洗去了你争我斗的心思,好好的为上海吸引外资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