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都梁家国五部曲 >

第268部分

都梁家国五部曲-第268部分

小说: 都梁家国五部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照光从甲板上抄起一把斧子向威尔逊扑过去:“陈大人,咱们拼了吧……”

    威尔逊及士兵开枪了。

    震耳的枪声过后,陈永章和周照光、谢思及水手们全部被打死在甲板上,鲜血流淌着汇成一条小溪流进通惠河,霎时河水被染红了一片。

    威尔逊打开木盒,拿出画轴展开,问翻译:“这是什么画?”

    翻译一看,惊讶地睁大了双眼:“天哪,是宋徽宗赵佶的手迹!”

    距这场惨案发生地不远处,英法联军的主力分三路开始向八里桥发起进攻。在八里桥阵地上指挥的清军主帅僧格林沁亲王立即命令清军主力投入反攻,于是数千身披铠甲、手持弓箭长矛的蒙古骑兵呼啸着展开攻击队形向英法联军掩杀过去,这是蒙古科尔沁盟所有精锐骑兵,是战前被僧格林沁调来护卫京师的,也是大清国最剽悍的部队。

    站在英法联军阵地上的法军主帅蒙托邦将军从望远镜里发现,这些蒙古骑兵的攻击队形极为壮观,色彩绚丽的各式军旗猎猎飘扬,数千匹战马狂奔着卷起漫天黄尘,急骤的马蹄声响彻天宇,骑兵们手中的冷兵器在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芒……蒙托邦将军冷冷地笑了,这要是在一百年前,这样的骑兵阵形能把对手吓死,即使是在四十六年前的滑铁卢之战,这支剽悍的骑兵部队也会让对手胆战心惊。可是今天已经是1860年了,先进火器的出现使战争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蒙托邦将军的眼里,这支还在使用中世纪骑兵战术的古老军队简直就是一堆碎肉,联军的*和火炮可以把他们打得粉碎,只是可惜了这些优良的蒙古马。

    在蒙托邦将军的命令下,英法联军的骑兵立即分成两翼护住主阵地上的轻步兵方阵。这些骑兵来自不同的地区,有法军中的北非骑兵,有英国女王的龙骑兵,还有英军招募的印度锡克兵,其军服装饰也十分庞杂。联军的轻步兵分为三排,前排卧姿,中排跪姿,后排站姿,前排先开枪,中、后排按序射击。

    战斗刚刚开始蒙古骑兵就遭到重创,英法联军炮兵发射的第一轮炮火在蒙古骑兵的攻击路线上竖起一道死亡的火墙,英勇的骑兵们高举着马刀义无反顾地冲进火墙,但顷刻间被强大的冲击波和密如飞蝗的弹片撕得粉碎,英法联军的阵地前像开了屠宰场,到处是鲜血和人、马的尸体。蒙古骑兵们尽管遭受了重大伤亡,但仍前仆后继,继续攻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部分骑兵舍命冲过火墙继续向联军的主阵地进攻,锋锐竟丝毫不减。这时部署在阵地前沿的联军步兵开火了,在联军密集的火力下,骑兵们纷纷从马背上栽下来……

    英法联军向清军阵地发射了数百枚火箭,清军战马未曾见过这种阵势,大多惊骇地往回乱跑,冲乱了后面的步兵。

    此时,郑元培挥舞着战刀率领绿营士兵向联军的侧翼发起攻击,迎面遭遇的是英国龙骑兵。联军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正面,一时竟被郑元培得了手,龙骑兵们使惯了火器,对冷兵器近身肉搏并不在行。这个兵种并不是真正的骑兵部队,而是骑着马的步兵。它最早出现要追溯到1552—1559年的意大利战争,当时法国人占领了皮特蒙德,为了对付随时可能在后背出现的西班牙人,当时的法军元帅命令他的火枪手跨上马背,于是就组建了世界上最早的机动步兵。至于龙骑兵dragon这个词的来历,则有两种说法:较流行的一种认为,当时该兵种使用的队旗上画了一头火龙,这是从拜占庭时代就开始的传统,龙骑兵由此得名;另一种说法认为,当时龙骑兵们使用的短身管燧发枪被称为火龙,龙骑兵来自这个典故。不管怎么样,此时穿着漂亮红色军服的英国龙骑兵刚一交手就被绿营士兵用大刀砍倒了十几个,龙骑兵手中轻巧的马刀根本抵挡不住沉重的中国大刀。英国龙骑兵们阵形大乱,慌忙收缩兵力,联军的炮兵不失时机地将炮火倾泻在中国步兵的攻击队形中……一颗炮弹在郑元培的身旁爆炸,他在火光中翻身落马,一群士兵拼死抢下郑元培。郑元培用力推开士兵,摇摇晃晃地站起来,他战袍破碎,肩膀上的创口流着鲜血。郑元培用手指抠出嵌在创口中的弹片,举在眼前看看,然后奋力将弹片掷出,大声吼道:“弟兄们,跟洋鬼子拼了……”

    一批兵士被洋枪洋炮击中倒下,后面又补上一批士兵,不让寸步。

    清军官兵铅弹*俱尽,坚持以刀矛拼杀,激战异常惨烈。

    此时的八里桥上,英法联军的炮弹倾泻而来,汉白玉桥栏大部分被炸得粉碎。

    八里桥战役的统帅、僧格林沁亲王身穿盔甲战袍,骑着马站在桥中央。炮弹在僧格林沁身旁不断地爆炸,他身边的亲兵纷纷倒下,这位蒙古王爷神态自若,毫无惧色。

    一个身材高大的蒙古旗手,挥舞着一面写有黑字“僧王”的大黄旗,把这面旗帜不时指向各个方向,所有清军士兵的眼睛都注视着这面旗帜,它正在向全体中国军队下达着作战命令……

    根据一个英国随军翻译的记载:“……此刻,全军精锐奋力保卫的那座桥已然堆满了尸体,然而这个鞑靼旗手尽管已孑然一身,却仍挺立在那里,传达着僧王的最后命令。子弹、炮弹在他的周围呼啸而过,而他依然镇静地挥舞着大旗,直到一枚霰弹把他击倒在地,大旗才缓缓向一旁倒去,随着旗杆而去的是一只紧紧抓住它的痉挛的手……”

    这时,通惠河两岸已尸横遍野,河水也已被清军士兵的鲜血染红。

    英法联军见八里桥久攻不克,于是全数沿通惠河南岸向西,改向广渠门进犯。

    僧格林沁见此情景,放松防守,更有一些官员、将领畏惧动摇,致使军心涣散,英法联军乘机回犯,清军迎击不及,八里桥终于失守,英法联军向北京开进。

    张仰山和林满江赶着马车在小路上疾驶。前面,一群清兵抬着一位受伤的将军从战场上撤下来,走过他们的身旁。

    张仰山问道:“是什么人受伤了?”

    “提标郑大人,他伤很重,得马上找个郎中,不然就危险了。”一个清兵焦急地回答。

    张仰山吃了一惊:“是郑大人负伤了?快,快把郑大人放到车上来!”

    士兵还没来得及把郑元培放在马车上,一队英军士兵就出现在眼前。

    这是那个刚刚杀过人的威尔逊上尉,他率一小队士兵走下一个小山坡,迎面和护送郑元培的清兵猝然遭遇。英军士兵来不及开枪,双方展开短兵相接的肉搏战。

    张仰山、林满江吓坏了,慌忙躲到马车下,一动也不敢动。

    一个英军士兵被清兵砍倒,他背囊中滚出了一个物件,这物件一直滚到马车旁张仰山的脚下。张仰山和林满江躲在马车下,惊恐地望着混战中的士兵,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个木盒子。

    威尔逊用燧发式手枪打倒一个清军士兵,便没有机会再装填子弹了,清军士兵挥刀蜂拥而上,一心想把他砍成肉泥,威尔逊只好抽出佩剑抵挡。

    这场肉搏战刺激了郑元培,他好斗的天性骤然迸发出来,一时忘了自己身上的伤,他推开护卫他的士兵,抽出腰刀扑向威尔逊,两人刀剑相交,纠缠在一起。

    双方的士兵不断地倒下,最后只剩下郑元培和威尔逊。两人浑身是血,都已精疲力竭,威尔逊左肋中了一刀,郑元培腹部又添新伤,两人刀剑脱手后又厮打在一起,在地上滚动着,威尔逊从军靴里拔出匕首,用身子压住郑元培,匕首尖一点点接近郑元培的胸膛,郑元培用双手托住威尔逊的手腕,双方竭尽全力地坚持着……

    郑元培看见马车下躲着的张仰山,急呼:“张掌柜,帮帮我……”

    张仰山从马车下爬出来,林满江一把拉住他:“掌柜的,危险!”

    张仰山推开林满江,随手从地上捡起樟木盒向威尔逊掷去。樟木盒在空中翻滚着画出一道抛物线,砸在威尔逊的后脑勺上,威尔逊一怔,被分了心,郑元培抓住时机,双手将威尔逊握刀的手反转,用力将匕首刺进他的胸膛,威尔逊终于两眼翻白,倒下死去……

    郑元培大叫:“好样儿的!”他终于支持不住,昏死过去了。

    张仰山从马车下拉出林满江:“快,把郑大人抬车上去!”

    两人合力将郑元培抬上马车,林满江抄起鞭子:“掌柜的,咱们快走!”

    张仰山正要上车,脚下却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险些摔倒。他低头一看,是那个雕有精美图案的樟木盒子,张仰山随手捡起来跳上了马车。

    马车卷起一股尘土迅速跑远了。

    傍晚时分,他们来到了城东高碑店附近。远处来的方向上,隐约还有枪炮声。

    车里传来郑元培虚弱的*声,张仰山急忙俯身过去:“郑大人,郑大人!”

    郑元培昏迷不醒,脸色惨白,身上随着车子的震动不停地渗血。张仰山翻看着郑元培的伤口:“这样流血可不行,咱们得找个大夫,好歹把这血先止了。”

    前边终于出现了一个村庄,林满江连找了几户人家,都没有人,在天完全黑下来的时候,马车又在一户人家门口停下来。

    林满江蹭了蹭额头上的汗,下了车去敲门。里面半晌无人应答,林满江一推,门开了,他探头进去看了看,回身沮丧地对张仰山说:“还是个没人的!这什么世道啊?人有家都不敢回了!”

    张仰山想了想:“要不咱们就在这歇歇吧,我看郑大人的样子再走是不行了。”

    林满江顺着张仰山的目光看去,郑元培已经气息奄奄了。

    林满江和张仰山费力地把郑元培抬到屋里的土炕上,点上灯。

    郑元培嘴唇干裂,浑身烧得滚烫。张仰山摸着郑元培的额头对林满江说:“赶紧找盆凉水来,给郑大人降降温。”

    林满江答应着出去了,很快端来了凉水。

    张仰山慢慢地撕开郑元培已经破碎的战袍,小心翼翼地给郑元培清洗伤口。林满江不停地往郑元培的额头上敷着冷手巾,忧心忡忡地问:“掌柜的,怎么办啊?”

    张仰山瞅瞅郑元培,又瞅瞅林满江,一时也没了主意。

    外面突然又响起了急促的枪炮声,两人慌忙吹灭了油灯。等没了动静,两人才又松了一口气。张仰山再看郑元培,伤口还在一滴一滴地往外渗血,刚刚包好的伤口又被血水浸透了。

    张仰山摇摇头:“要是照这么个流法儿,郑大人肯定是挺不过去了。”

    林满江急得是又搓手又跺脚:“哎呀!真急死人了,这方圆十几里一个活人都见不着,哪儿找大夫去啊?”

    张仰山坐在炕沿,半晌,忽然眼睛一亮:“满江,快去咱们车上给我拿一锭胡开文的‘苍佩室’来!”

    林满江一愣,不明就里,但还是跑出去了。

    张仰山起身去找了个碟子,这时林满江气喘吁吁地跑进来,拿了一个精致的盒子递给张仰山。张仰山接过盒子打开,取出了一块精美的古墨。张仰山看了看,一咬牙,从怀里拿出一把精致的银匕首,用力把墨敲碎了。

    林满江惊叫着:“掌柜的,您……”

    张仰山快速地把砸下的碎墨放到盘子里,滴水研起来。

    林满江嘟囔着:“这可是胡开文的老墨,比金子还贵啊!”

    张仰山看了林满江一眼:“管它呢,救人要紧!”

    “救人?救人也不用这个啊!”林满江琢磨着,掌柜的可能是急糊涂了吧,怎么胡来呀。

    张仰山继续专心研墨,研好后,蘸在手上捻了捻,吩咐道:“你再去拿一匹双加宣纸来,先取几张烧成灰,再一起拿进来。”

    片刻,林满江端着一小盆还冒着青烟的纸灰进来,胳肢窝里夹着一大卷宣纸。

    张仰山把纸灰倒进墨汁里调成糊状,让林满江把郑元培的战袍解开,露出了伤口。郑元培又*了两声。张仰山把调好的糊状墨,涂抹在郑元培的伤口上,林满江很诧异地看着。

    张仰山说:“我记得在《本草纲目》上看到过,松烟墨能止血。”

    林满江半信半疑:“真的吗?”

    “这不是没法子嘛,试试吧,但愿老天爷能助郑大人挨过这一关!”

    林满江用力地点点头,张仰山继续把墨涂在伤口上。涂得差不多了,张仰山让林满江把剩下的宣纸全都浸上水。

    这回林满江明白了张仰山的意图,他端来一盆水,把宣纸浸入,然后递给张仰山。张仰山把浸了水的宣纸敷在郑元培的伤处,宣纸立刻被吸住了,鲜红的血和黑色的墨渗过来,就如同大写意的中国画。

    两人配合着把宣纸全糊在了郑元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