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棉花节本增效栽培技术 >

第13部分

棉花节本增效栽培技术-第13部分

小说: 棉花节本增效栽培技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伸长率5。8%,麦克隆值4。8。

    栽培技术要点

    适时播种 中棉所43属于中早熟类型品种,播种期以4月15~20日为宜,播种后地膜覆盖。

    合理密植 该品种株型偏紧,每公顷密度以19。5万~22。5万株为宜。

    肥水管理 该品种早发性好,需肥量大,一般基肥应占总施肥量的60%。基肥每公顷施优质农家肥60米3

    以上,三元复合肥1050~1200千克,尤其注意增施磷、钾肥,提高中后期生长活性。初花期施饼肥和三元复合肥,后期喷叶面肥。在前期管理的基础上,中后期注意浇水,防止早衰。

    适时化学调控 6月下旬至7月上旬根据天气和棉花长势适量化学调控,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7月下旬以后用量适当增加。一般该品种用量少于其他品种。

    适宜种植区域 该品种适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棉区种植,肥水条件较好地区更为适宜。

    skbshge

(二)中棉所49() 
品种来源 中棉所49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育成的常规早中熟棉花新品种,2002—2003年参加西北内陆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003年参加西北内陆棉花品种生产试验,2004年先后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新审棉2004年008号,国审棉2004003)。2009年获得国家品种权号(CNA20050567。X)。

    特征特性 中棉所49属于早中熟陆地棉品种,生育期145天,比中棉所35早熟1~2天。植株塔形,茎秆柔软有韧性、茸毛少。叶片中等大小、上举,叶裂深。株高61。3厘米,第一果枝节位5。5节,株果枝数10。4台,单株结铃7。1个,铃卵圆形,单铃重6。1克。籽指11。1克,不孕籽率6。7%,衣分41。8%,霜前花率93。7%。

    产量表现 2002—2003年两年西北内陆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结果:每公顷产籽棉4711。5千克、皮棉1965千克、霜前皮棉1786。5千克,分别比对照中棉所35增产7。0%、11。0%和17。3%,均居参试品种的第一位。2003年西北内陆棉花品种生产试验结果:每公顷产籽棉5068。5千克、皮棉2203。5千克、霜前皮棉1708。5千克,分别比对照中35增产8。8%、16。7%和26。3%,均位于参试品种的第一位。

    纤维品质 2002—2003年两年区域试验棉样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上半部平均长度30。5毫米,比强度29。0cN·tex…1

    ,麦克隆值4。3,该品种比强度较中棉所35提高了2 cN·tex…1

    ,基本解决了南疆棉花品种纤维比强度偏低问题。

    抗病虫性 2002—200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植保站生育期发病高峰鉴定:枯萎病指0,黄萎病指1。5,在西北内陆棉区属枯萎病免疫、高抗黄萎病品种。2002年经中棉所品种资源室鉴定:耐旱鉴定相对成活苗率为57。0%;耐盐鉴定相对出苗率为52。4%,属耐旱又耐盐品种。

    栽培技术要点

    播期和密度 最佳播期为4月5~15日,每公顷实收株数以16。5万~18万株为宜。

    施肥浇水 重施基肥,氮肥占总施氮量的60%左右,磷、钾肥全部作基肥施用。全生育期灌水3~4次,花铃期要保持田间持水量。

    全程化学调控 及时适量喷洒缩节胺3次,株高控制在75厘米左右。

    防治病虫害 及时防治蚜虫、棉铃虫和甜菜夜蛾等害虫。

    适宜种植区域 该品种适宜在西北内陆无霜期180天以上的早中熟棉区种植。

    skbshge

(三)中棉所67() 
中棉所67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北疆生态试验站选育,以早熟抗病的棉花新品种中棉所42选系中110为母本,以石河子农科中心植保所选育的早熟抗病品系56?2?9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于2006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熟棉区域试验,2007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7年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

    特征特性 该品种为陆地棉早熟棉花品种,平均生育期120天,霜前花率90%以上;植株筒形,株型紧凑,植株较矮,株高50~60厘米,第一果枝节位4。0节;叶片较小,叶色浅绿,铃卵圆形,中等大小,铃4~5室,铃壳薄,铃重5。5克,单株结铃5~7个;结铃集中,吐絮畅,易采摘。种子梨形,灰白色,籽指9。8克,衣分44%;整个生育期生长稳健,现蕾开花早,吐絮早,早熟性突出。

    产量表现 2006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熟棉区域试验,霜前籽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每公顷4927。5千克和2163。6千克,2007年参加石河子垦区棉花新品种展示试验,霜前籽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每公顷3744。5千克和1563。8千克,分别比对照增产14。2%和22。1%;2007年参加伊犁州特早熟棉花品种生产试验,霜前籽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每公顷4924。5千克、2092。9千克,分别比对照增产20。1%和25%,霜前花率分别为94。5%~99。5%,早熟性突出。连续几年的试验表明中棉所67霜前籽棉每公顷产量大都在4800千克以上,霜前皮棉每公顷产量大都在2100千克以上。

    抗病性 2007年农八师石河子农科中心棉花研究所在枯黄萎病圃种植鉴定并进行剖秆鉴定,枯萎病株率为15。8%,病指5。7;黄萎病株率为19。8%,病指为13。9;属抗枯萎抗黄萎病品种。

    纤维品质 200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经农业部棉花纤维品质监督检中心检测结果: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29毫米,麦克隆值4。5,比强度31。26 cN·tex…1

    。

    栽培技术要点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播种期为4月中下旬,播深4厘米左右,播后及时覆膜封洞。每公顷留苗2。25万~2。7万株,单株留果枝6~8条。苗期田间管理。要及时定苗、治虫促苗早发。中棉所67长势稳健,植株紧凑,对缩节胺较敏感,掌握勤控轻控,切忌使用过量。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每公顷追施尿素300千克为宜。中棉所67生育期短,必须有效地控制虫害,如蓟马、棉蚜、棉红蜘蛛等为主要害虫,应按防治指标及时防治。

    skbshge

(四)新彩棉13号() 
新彩棉13号(原系号石彩2)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棉花研究所于2001年以自育特早熟、高产、抗病深棕絮品系石彩1为母本,以优质美棉8073选系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病圃强化选择、定向培育而成。通过2005—200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彩棉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7年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

    特征特性 植株塔形,Ⅱ式果枝,株型较紧凑。茎秆粗壮,普通叶形,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深绿,棉铃呈卵圆形,絮棕色。棉铃重5。3克,衣分38。7%,籽指11。2克。生育期139天,霜前花率95。4%。出苗整齐,苗期、花铃期长势稳健,后期早熟不早衰,吐絮畅、集中,含絮力适中。

    产量表现 2005—2006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彩棉区域试验,每公顷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4408。2千克、1709。4千克和1627。95千克,分别比对照新彩棉1号增产14。4%、32。5%和31。7%,均位居两年参试品种(系)首位。

    抗病性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抗病性鉴定结果,发病高峰期枯萎病指7。8,黄萎病指45。5,属抗枯萎病、感黄萎病类型。

    纤维品质 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8。89毫米,整齐度83。8%,比强度27。62 cN · tex…1

    ,伸长率6。77%,麦克隆值4。6。

    栽培技术要点

    播期与密度 地膜植棉适宜播种期4月10~20日。一般每公顷留苗21万~22。5万株,留苗均匀,杜绝双苗。

    施肥灌水 总施标准肥每公顷1800~2100千克,氮、磷、钾肥比例为1 ∶ 0。4 ∶ 0。1。膜下滴灌地,30%氮肥和大部分磷肥随耕翻作基肥,剩余肥料在中后期分次随水施入。滴灌地(一膜二管)生育期灌水量每公顷3750~4200米3

    ,滴灌8~10次,6月中上旬进头水,8月下旬停水。

    全程化学调控 一般全生育期化学调控4~5次,棉苗现行后第一次化学调控,每公顷用缩节胺12~15克;4~5叶第二次化学调控,每公顷用缩节胺18~22。5克;9叶头水前第三次化学调控,每公顷用缩节胺30~45克;花期第四次化学调控,每公顷用缩节胺60~75克;打顶后3~5天每公顷用缩节胺150克左右。

    适时打顶 留果枝8~9个,一般6月下旬至7月上旬打顶结束,将株高控制在65厘米以内。

    虫害防治 采用综合防治措施,重点防治棉叶螨、棉蚜。

    适宜种植区域 适应于北疆、南疆等早熟棉区种植。

    skbshge

(五)新海30() 
新海30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早熟、高产、优质、高衣分型的长绒棉新品种。1998年以新海13为母本,以吉扎68为父本进行杂交,2000年从28个优良单株中选出8个综合性状表现突出的株系,2001年将这8个株系在本所试验地和黄萎病圃进行株系鉴定,决选系为B?3029。南繁加代后,2002—2004年进入品系比较试验,2005—2006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熟长绒棉区试,2007年参加生产试验。2008年3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新海30。

    特征特性 该品种为早熟长绒棉,全生育期132~145天,植株筒形,株型紧凑,株高88~10厘米。零式分枝,茎秆粗壮,坚硬直立,第一果枝着生节位3。4节,平均果枝数13。50节。叶色深绿,叶片中等,茸毛较少,花冠金黄色,花瓣基部红心明显,花粉黄色,铃卵圆形,有明显的油腺点,3~4室,吐絮顺畅,易采摘,铃重2。9~3。2克。种子褐色,短绒灰绿色,籽指10~12克,衣分33%~35。2%。

    产量表现 2005—2006年两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域试验平均:每公顷籽棉产量5066千克,比对照新海21增产4。04%;皮棉产量1740千克,比对照增产4。17%;霜前皮棉产量1581千克,比对照增产4。56%,200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熟长绒棉生产试验中,新海30每公顷籽棉产量、皮棉产量、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5049千克、1781千克和1738千克。多点区域试验及生产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成铃早,结铃性强,中后期耐脱落,有较好的丰产稳产性,增产潜力大。

    抗病性 新海30生长势强,较耐中后期高温,适应性广。200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棉花品种抗病性鉴定结果:枯萎病指为15。8,属耐病类型;黄萎病指为20,属抗病类型。

    纤维品质 经农业部纤维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两年区试平均:上半部平均长度35。78毫米,整齐度85。86%,比强度42。8 cN·tex…1

    ,伸长率6。17%,麦克隆值4。2,反射率77。9%,黄度7。6,纺纱均匀性指数207。5。纤维品质好,长度和比强度相匹配。

    栽培技术要点

    适期播种 膜下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2℃时,结合天气预报确定播种期。常年南疆的适宜播期为4月10~20日。

    合理密植 一般每公顷播种密度24万~27万株,收获株数21万~25万株。

    中耕除草 播前用除草剂封闭土壤,全生育期中耕2~3次,早中耕、深中耕。

    平衡施肥 新海30开花结铃早,为确保蕾期早发稳长,基肥要以氮、磷、钾肥为主,重施有机肥,花铃期叶面喷施微量元素防早衰。

    科学灌溉 常规棉田全生育期灌水4~5次,滴灌棉田灌水10~14次。

    防治害虫 播前用药剂拌种,防治苗期地下害虫,作物生长期间,采取隐蔽施药、保护天敌、以虫治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适时打顶 正常年份下,7月15~20日打顶。

    适宜种植区域 该品种适宜南疆早熟长绒棉区种植。

    skbshge

(六)陇棉1号() 
陇棉1号(原代号低酚88?02)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从棉花抗枯萎病品系低酚34选择变异单株,经系谱法选择和定向培育,于1996年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抗蚜棉花品种。1994—1995年参加甘肃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1995—1996年参加甘肃省生产试验,1998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甘种审字第212号)。

    特征特性 陇棉1号属早熟性陆地棉品种,生育期139天。植株塔形,棉株长势强,抗逆性强,不早衰。株高65厘米,茎秆粗细中等,嫩茎绿色,茎表茸毛较多。主茎节间长度均匀,叶片薄,中等大小,叶背茸毛多,叶层空间分布合理,田间通风透光性好。果枝始节位5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