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棉花节本增效栽培技术 >

第4部分

棉花节本增效栽培技术-第4部分

小说: 棉花节本增效栽培技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skbshge

二、生产条件() 
生产条件是棉花节本增效技术应用的基础,生产条件不同,适宜的节本增效技术也不相同。一般情况下,生产条件越优越的地区,推广节本增效技术的条件越成熟。如在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杂交棉种植面积占90%以上,在该地区推广应用简化栽培技术、配方施肥技术、无土育苗技术、地膜覆盖技术、化学调控技术等均较有利;黄河流域棉区植棉历史悠久,水肥条件较好,因此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化学调控技术、地膜覆盖技术、简化栽培技术等条件成熟,而推广无土育苗技术较为困难;西北内陆棉区植棉历史较短,自然降水很少,无霜期短,但光照充足,除北疆外热量丰富,尤其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产条件较好,因此最适宜推广的节本增效技术为地膜覆盖技术、配方施肥技术、化学调控技术和简化栽培技术等。

    skbshge

三、认识程度() 
对无土育苗的认识程度受当地植棉技术水平、棉农文化水平、接受新技术的难易程度等的影响很大。在过去推广营养钵育苗移栽的地区,棉农对培育壮苗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无土育苗技术与营养钵育苗技术的对比分析,棉农很容易理解无土育苗技术的优越性,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心中有数,更能体会到无土育苗的轻便和快捷,也知道如何降低无土育苗成本和提高移栽成活率,而对于植棉技术相对落后的地区,推广应用这项技术的难度就较大。棉农的文化水平对无土育苗移栽技术的推广应用关系较大,基质配比、促根剂的合理应用、温度和湿度的调节等,需要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

    skbshge

(一)中棉所41() 
品种来源 中棉所41是国审双价转基因抗虫棉,2000—2001年参加黄河流域抗虫棉区域试验,2001年参加生产试验,先后通过河南、山东、安徽、河北四省转基因安全性评价,200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农业部中华神农科技二等奖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一等奖,2008年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2009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特征特性 中棉所41生育期130天,植株高度1米左右,筒形,叶片中等大小,叶色中绿。棉铃卵圆形,铃重5。8克,衣分41%,铃壳薄,铃嘴尖,吐絮畅。皮棉色泽洁白,有丝光,籽指11克,种子短绒灰白色。发芽出苗性能好,前期生长发育快,开花、结铃、吐絮早而集中。

    产量表现 2000年在黄河流域抗虫棉区域试验中,每公顷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1278千克和1068千克,分别比对照抗虫杂交棉中棉所29增产1。4%和0。1%。2001年每公顷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1488千克和1396。5千克,均比对照品种抗虫杂交棉中棉所38增产3。1%。2001年参加生产试验,每公顷皮棉和霜前皮棉平均产量分别为1494千克和1402。5千克,比对照杂交棉中棉所38增产6。1%和5。4%。

    纤维品质 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7毫米,比强度30。6 cN · tex…1

    ,麦克隆值4。6,整齐度85。4%,伸长率6。4%,反射率74。1%。

    抗病虫性 抗病性鉴定结果,枯萎病指13。7,黄萎病指27。3,抗耐枯、黄萎病。2000—2001年抗虫性鉴定结果,2代棉铃虫蕾铃被害减退率分别为72。0%和74。6%,3代棉铃虫3龄以上幼虫存活率分别为0和10%,抗棉铃虫性突出。

    栽培技术要点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适宜播种期为4月下旬,采用地膜覆盖或营养钵育苗,北方高水肥地块密度以每公顷4。4万~5。25万株为宜,中等肥力地块每公顷密度5。25万~5。7万株。

    科学施肥 要施足基肥,重施蕾花肥,补施盖顶肥,后期视长势情况追施叶面肥以防早衰。缺钾地块要及时施足钾肥,确保中后期生长活性。

    适当应用生长调节剂 一般蕾期每公顷喷缩节胺7。5~15克,初花期每公顷喷施22。5克,盛花期每公顷喷施45~60克为宜。

    虫害管理 一般2代棉铃虫不需要防治,3代后的棉铃虫视田间幼虫数量决定是否防治,一般百株幼虫达到15头,或百株3龄以上幼虫10头应采取化学防治。对棉蚜、红蜘蛛、盲椿象等害虫要及时防治。

    适宜种植区域 该品种适宜黄河流域棉区推广种植。

    skbshge

(二)中棉所45() 
品种来源 中棉所45(原系号中221)于1996年从中棉所种质资源圃95?1材料中系统选育,当年到海南加代,选系961027,1997年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对入选系961027进行抗虫基因(Bt+CpTI)转育,当年在海南加代,并进行抗虫性鉴定,决选抗棉铃虫系为759221(SGK?中27),2000—2001年参加黄河流域麦套棉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002年参加国家黄河流域麦套棉品种生产试验,2003年获得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生产证书,同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 生育期128~131天,株高82。0厘米,果枝始节6。3节。植株呈塔形,茎秆粗壮,抗倒性强。叶片中等大小,缺刻深,色泽深绿。结铃性强,单株结铃15。6个,铃椭圆形有尖,铃重5。6克,衣分39%,霜前花率为85%以上,不孕籽率低,早熟性好,吐絮畅且集中,絮色洁白,适于黄河流域棉区棉田春套或直播。

    产量表现 2000—2001年参加全国黄河流域麦棉套区域试验,平均每公顷籽棉产量3393千克,皮棉产量1297。5千克,霜前皮棉1126。5千克,比对照中棉所19分别增产20。7%、16。6%和12。8%,增产显著,霜前皮棉产量居参试品种第二位。推荐参加2002年全国黄河流域麦棉套种棉品种生产试验,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每公顷3750千克、1426。5千克和1309。5千克,分别较对照豫668增产23。0%、10。1%和5。9%,籽棉产量居首位,皮棉、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第二、第三位。

    抗病虫性 经中棉所植保室网室和人工病圃鉴定,中棉所45棉铃虫顶尖被害率4%,蕾铃被害率为12。7%,虫害减退率为78。7%,百株幼虫少于5头,减少防治棉铃虫化学农药用量80%。2002年在国家黄河流域麦套棉生产试验中,枯萎病指9。6,黄萎病指13。3,综合评价为抗枯萎病、兼抗黄萎病品种类型。

    纤维品质 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两年平均结果:上半部平均长度30。1毫米,比强度30。8cN · tex…1

    ,整齐度86。6%,品质优良,适于纺中高支棉纱。

    栽培技术要点

    适时播种 黄河流域棉区最佳播期4月15~25日,京津唐地区播后应及时覆膜,长江流域棉区最佳播期4月10~20日,播后覆膜或膜后播种均可。播后7~10天应及时查苗,缺苗及时补种,地膜棉要及时放苗,等苗长出2~3叶时及时间苗、定苗。

    合理安排群体结构 黄河流域棉区留苗每公顷3万~5。25万株,长江流域棉区,密度2。55万~3万株。

    科学追肥 应遵循轻施蕾肥,重施初花肥,补施花铃肥的原则,6月中旬现蕾前后,每公顷追施尿素105~112。5千克,7月上中旬开花初期重施花铃肥,每公顷磷酸二铵150~225千克和尿素150~225千克,混合一次施用。8月上旬如有缺肥现象,可追施2~3次叶面肥。

    及时防治虫害 一般年份2代铃虫不需防治,3、4代棉铃虫常年也可以不治,如遇严重发生年份,可结合其他害虫兼治。但盲椿象、棉蚜、红蜘蛛、棉蓟马等应引起重视,治早、治彻底。

    及时灌水 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初,棉花现蕾后期到开花初期,结合施肥培土灌头水,随后每隔16~20天再浇一次水,灌水次数应视旱情而定,常年黄河流域在8月20日前后不再灌水,长江流域棉区可推迟至8月下旬。

    合理化学调控 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协调发展,一般应掌握温度调控为主,一般棉田全生育期化学调控3次,现蕾至初花期每公顷缩节胺用量为7。5~15。0克,加水300升;盛花期用缩节胺22。5~30。0克,加水600升;花铃期用缩节胺22。5~30。0克,加水750升。

    适宜种植区域 中棉所45适宜黄河流域春播和春套种植。

    skbshge

(三)中棉所57() 
品种来源 中棉所57(中杂302)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高产、广适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1为母本,以自育的优质、抗黄萎病的常规棉品系中077为父本,经多年多点测试选育而成的杂交棉新品种。该品种自2003年参加多点杂交棉试验以来,2004~2005年参加黄河流域杂交棉区域试验,2005年参加生产试验,同年获得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评价'证书号:农基安证字(2005)第244号',200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棉2006009)。

    特征特性 该杂交种株高1米左右,植株塔形,下部果枝上举,中上部果枝较平展,通风透光性好,茎秆柔韧,茎叶茸毛稀少。叶片中等偏大、平展,叶色中绿。铃卵圆形,五瓣居多。种子短绒灰白色,出苗好。生长前期长势稳健,中后期长势强,整齐度高。结铃性强,早熟性好,生育期132天,现蕾、开花、吐絮集中。霜前花率93。3%,单铃重6。3克,衣分40%以上,籽指11。3克,吐絮畅,皮棉洁白有丝光,易采收。产量高,稳定性较突出。

    产量表现 2004年黄河流域杂交棉区域试验中,平均每公顷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657千克、1503千克和1395千克,分别比对照增产24。3%、26。0%和28。1%。2005年平均每公顷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711千克、1495。5千克和1404千克,比对照分别增产14。2%、16。9%和16。9%。两年36个试验点次平均,每公顷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1500千克和1399。5千克,比对照分别增产21。3%和22。1%。2005年参加黄河流域生产试验,平均每公顷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1455千克和1414。5千克,分别比对照增产11。5%和11。6%,该品种高产稳产的主要原因是结铃性强、铃大、衣分高,对逆境抗性好。

    纤维品质 经农业部棉花纤维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两年测试结果: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5毫米,比强度29。5cN · tex…1

    ,麦克隆值4。7,整齐度84。9%,伸长率6。7%,反射率74。5%,品质较优。

    抗病虫性 抗棉铃虫性强。国家区域试验2004—2005年鉴定结果,2代棉铃虫蕾铃被害减退率分别为76。2%和71。55%,3代棉铃虫3龄以上幼虫死亡率分别为98%和100%,居所有参试品种之首。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2004—2005年抗病性鉴定结果,枯萎病指分别为4。3和3。0,黄萎病指分别为18。7和25。9,均居参试品种中前列。

    栽培技术要点

    科学施肥 中棉所57早熟性好,结铃性较强,需肥量大,要施足基肥,重施蕾花肥。基肥以农家肥为主,氮肥一半作基肥,另一半作追肥,磷、钾肥全部作基肥。及时喷施叶面肥。中后期视情况,喷施叶面肥,提高叶面光合能力,防止早衰。

    适时播种,确保密度 采用地膜覆盖或营养钵育苗,密度以每公顷2。7万株为宜,麦棉套种密度37500株左右。

    化学调控 适当应用生长调节剂,用量以少为宜,注意开花期的调控,防止旺长。

    加强管理 该品种前期长势稳健,现蕾节位较低,要求整枝彻底,地膜覆盖或营养钵育苗可摘去下部1~2果枝的早蕾,防止烂铃和早衰。

    适宜种植区域 中棉所57适应性较强,主要适合黄河流域春播和麦棉春套移栽种植,长江流域部分棉区也可种植。

    skbshge

(四)中棉所64() 
品种来源 中棉所64(中825)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sGK中27为母本与常规夏棉中394为父本杂交,自F2

    代群体采用生化辅助育种方法,筛选棉株体内SOD、POD和CAT酶活性高的个体育成。该品种于2004—2005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夏播棉品种区域试验,2006年参加生产试验,同年获得国家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农基安证字(2006)第316号',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 生育期104天,塔形,较紧凑,株高66厘米。出苗好,前期长势旺,中期平稳。植株较矮,茎秆粗壮,青紫色,着生稀茸毛,抗倒性好。果枝始节5。7节,叶片中等偏小,深绿色。开花结铃集中,结铃性强,上铃快,单株有效铃8。3个,铃重5。3克,衣分38。6%,籽指10。0克,吐絮洁白,品质较好。

    产量表现 2004—2005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夏棉品种区域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