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秦·君临天下 >

第454部分

秦·君临天下-第454部分

小说: 秦·君临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宝:“天地良心,我白宝活这么大第一次这样庄重,没想到你们却不信。二哥,你怎么说?”

    白庆:“咳咳,这就是人品啊,怨不得别人。”

    哥几个哈哈大笑,子婴也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白宣:“笑什么呢?都没事干了吗?萧何、韩信、张良、子婴,到为师书房里来。”

    萧何、韩信、张良恭敬的坐在白宣面前,子婴则坐在白宣身边。白宣摆弄着几个锦盒,一边把玩一边说:“知道这盒子里面是什么吗?”

    萧何、韩信、张良互相看了一眼之后齐声回答:“印信。”

    白宣:“唉,古人云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你们越来越大,可为师的乐趣却越来越少。”

    韩信:“因为师尊再也不能轻易的坑我们了。”

    白宣:“哈哈,信,你总爱说实话,就是这样的。着每一个盒子里的东西,是天下很多人穷极一生都得不到的。现在,就这么轻易地送到你们手中。子婴节制江南,为师和你们就是他的属官。呐,现在咱们开始分赃,呃,分清职责。都听好喽。”

    韩信哥仨一看师傅还有心思开玩笑,心里不由得一松,这说明白宣根本没把哥仨的担心当回事,又或者已经有了应对之法。这个过程是愉快的,师徒五个分赃完毕之后大呼小叫的让人送上酒宴,白庆和白宝不请自到,众人围坐一团吃吃喝喝。

    就在这时,一个头发花白的家将走了进来。

    “启禀家主,卢生在琅琊登岸。当地郡守亲往迎接,卢生在渤海龙君庙内斋戒沐浴,把一块竹片供在神龛之上。据说是在海外仙山上找来的炼制仙药的神方。”

    白宣:“神方?呵呵。韩终和石生呢?”

    家将:“他们去了巴蜀,目前据说一无所获,不过他们把陛下想见的人给请来了。”

    白宣:“陛下想见的人,巴蜀?莫不是寡妇清?”

    家将笑着说:“此女名叫巴清。”

    白宣:“让他们闹腾吧,只是要让我那女婿和我家长媳心中难受了。”

    家将:“还有一事,陛下命各地将藏书收缴送往咸阳,先期到达的典籍已经送至九嵕书院。韩院首,最近很忙,太子也参与了此事。如今天下儒生都瞪大眼睛看着,太子正在拟定邀请的大儒名册,只待陛下首肯。”

    白宣:“怕是要让天下读书人失望了,我不管了,管不了了。告诉紫烟,要她早作打算。”

    子婴:“师尊,您不能不管啊。”

    白宣:“为师管不了了,若因此和陛下反目,将来扶苏之事怕是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了。”

    子婴:“那我管,我上疏陛下,请他答应汇集天下文人,研究大秦新的文字,再编纂一部旷世奇书。”

    白宣:“你可以试试。”

    子婴:“那我这就去写。”

    子婴站起身离开宴席去写奏表,白宣看着子婴的背影摇了摇头说:“成蛟若在,也定不会管的。”

    白宝:“爹,子婴很好,咱家要保住他。”

    白宣:“保他一命可以,别的就不好说了。喝酒吧。”

    碣石山下渤海之滨,渤海龙君神庙内传出一声轰鸣,随后腾起一股黑烟。

    卢生灰头土脸的从浓烟滚滚的炼丹房里跑了出来,一边跑一边发出惨叫声,因为有一片炼丹炉的碎片正好插在他的腚上。

    嬴政命卢生出海寻找仙山仙药,卢生硬着头皮出海了。这一路风大浪急,卢生差点就葬身鱼腹回不来了。不过船队幸运的来到了一座岛上。这地方荒无人烟,按地理位置来说,应该是现在的琉球群岛中的某座小岛,只是这时候岛上还没有人生存。

    卢生走遍小岛啥也没找到,眼看着携带的物资快要耗尽,而且前路茫茫不知啥时候是个头,贪恋咸阳繁华的卢生不免心生一计,自己刻了一块竹片埋在山顶上。随后,他领着人把这块竹片挖了出来,并当场宣布这是神仙留下的炼制仙药的神方。

    跟着他的那帮人早就不愿在这破地儿待着了,于是乎一个个欢呼雀跃抬着卢生上了船回到琅琊。

    卢生也不傻,知道拿这块竹片是没法糊弄嬴政的,于是他来到碣石山下渤海龙君神庙内,沐浴焚香祷告上苍,随后开始炼丹。当地郡守也知道这事得支持,所以卢生要啥郡守就给弄来啥。而且这位郡守还留了个心眼,将此事用加急快报送往咸阳,嬴政知道后龙颜大悦,诏命卢生炼成丹药后再回来。换句话说就是,炼不成就不用回来了。

    卢生接到嬴政的诏命之后,想死的心都有了。他现在特羡慕韩终、石生那哥俩。人家到巴蜀转了一圈啥玩意也没找到,就把那个巴蜀第一富姐给请去了咸阳就算完事了,凭啥他卢生就得在这烟熏火燎的炼丹。

    话说炼丹这活计实在是太危险了,弄不好就炸炉,这不都炸了八回了。卢生觉得自己活着回到咸阳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他想跑但是跑不了,因为随着嬴政的诏命来的是十几个成天蒙着脸的黑卫,那可都是嬴政身边最得力的人啊,一个个攥着剑柄把卢生看得死死地,卢生想跑都没机会。

    郡守:“咳咳,卢大夫,这回又不行啊。你这神方真是够神,这家伙堪称声震十里啊,房子都塌了三间了。您这炼的是仙药还是催命丹啊?”

    说实话郡守也是烦了,因为卢生要的东西不仅多而且怪,什么金银珠宝、玉石玛瑙、天山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全都有,郡守深刻怀疑卢生这家伙大概是要把这些财宝打成卷背着跑路。

    关键是有这个家伙在,郡守老实得陪着,一个郡每天的政务多如牛毛,郡守天天守着卢生都没时间处理政务了,你说他怎能不烦。

    卢生:“莫要着急,这回我找到诀窍了。再来!”

    卢生一头扎进还冒着浓烟的炼丹房内,郡守哼了一声说:“再练不出来我就上奏陛下,说你是欺君,砍了你的脑袋。哼!”

第597章 金丹() 
郡守的话让卢生心里一颤,脚下打了个趔趄正好绊在门槛上,卢生的身体控制不住的向前倾斜,跌跌撞撞的扑到了炸碎的废墟上,卢生发出了一声惨叫。

    “哎呦,疼死我了,天呐牙都磕掉了好几颗。手也破了,都流血了,我咋整倒霉呢,唉~~~~”

    卢生坐在废墟里长吁短叹,突然他身后的响起哗啦一声,卢生回头一看只见一个协助炼丹的仆役,蹲在一块黑乎乎圆溜溜的锅盖后面冲着卢生笑。

    卢生:“你没死?你真命大,我炼丹炸了八回炉,崩死四个仆从唯独你一直活到现在,你咋不跑呢?”

    仆从:“我才不跑呢,跑得再快也不如炼丹炉炸开的碎片快。每次一看炼丹炉要渣我就立刻转身躲在角落里,蹲着趴着都行,就是不能站着。那哥四个不听我的,一个被碎片削掉了脑袋,一个被贯穿喉咙。另外两个一个被崩瞎了眼,一个被震得口吐鲜血,只有我还活着。”

    卢生:“你知道啥时候炼丹炉要炸?”

    仆从:“是啊,您往炼丹炉里放丹砂、黄金、白银、玉石粉末啥的,这都没事。只要您把硫磺、硝石还有木炭放进去用不了多久就会炸。所以,我提前找了块盾牌备着。大人,是不是要重新炼丹?我给您找一块盾牌去吧。”

    卢生一把抱住这个仆从,那眼泪噼里啪啦就往下流。

    卢生:“你是个人才呀,你咋不早说呢。看这意思你懂炼丹?”

    仆从:“小的祖上是中山国的祭司,懂得一些炼丹的法门。大人,您这样炼丹是不对的。”

    卢生:“你来,你要啥我给你啥。等会,你先跪下给我磕仨头。”

    仆从立即给卢生磕了仨头。

    “师傅在上,弟子甲生拜见师傅。”

    卢生:“甲生啊,如今你我师徒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咱俩要同生共死。快说如何炼丹?”

    论起炼丹之术,卢生还真是门外汉,他连韩终和石生都比不上,因为卢生是寻仙派的传人。那么啥是寻仙派呢?在华夏最早的传说中,仙人都不是居住在高山之巅,就是居住在海上的仙山,总之是人迹罕至之地。那老百姓又是如何知道这世界上有仙人的呢?这就要归功于那些天天喊着长生的方士,也就是类似卢生、韩终、石生之流。

    方士源于古代的巫师,也就是各国的祭司,因为他们熟悉各种流传下来的巫方,而且识文断字还有大把的空闲。再加上他们长期从事长寿炼养活动,鼓吹长生不老,因此深得贵族、君主们的青睐,以至于常常被尊称为神仙家。

    在这些方士的宣传下,原本属于想象中的仙人,被描述得颇具神秘感。随着时间的推移,仙人之说很快流行开来。最一开始的时候,这些方士都像卢生一样到处寻仙问药,那时候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太贫乏,而且那时候的环境比现在要好太多啦,有很多物种都还没被人所认识。所以这些方士不管找到啥没见过的东西都说是仙人留下的,都说是不死药。各国贵族和君主们为了能长生不惜花费重金从方士手中买回这些也不知道到底是啥的玩意儿吃。

    仙人和不死药虽然让方士们名利双收,但却是把双刃剑。他们编造的各种谎言以及费尽心思找来的各种稀奇古怪的玩意毕竟不会让人长生,甚至有的方士见到颜色鲜艳的蘑菇装菌类就卖给君王,君王吃后立刻驾崩,这方士也就跟着倒霉了。连带着这个方士的师傅是兄弟连带徒子徒孙们也被用极其残酷的手段给咔嚓了。

    这惨烈的场景吓坏了所有的方士,而且不管是上山还是下海寻仙那风险也很大,稍有不测便可能葬身鱼腹,或者成了野兽的排泄物。因此有些聪敏的方士另辟蹊径,逐渐形成寻仙派、养生派、吐纳派、服食派四大派系。

    寻仙派就不说了,相当于最早的旅行家、航海家和探险家,而养生派和吐纳派一直流行到现在。看看现在那些大姑娘小媳妇在瑜伽馆里伸腰拉胯,再看看满大街的广场舞们还有前些年流行的啥气功大师异能大师啥的,说白了都是受这两派的影响,都是希望通过自身修炼获得长生力,虽然最终还是要死,但只要经常活动锻炼身体,比一般人活得长还是可以做到的。

    唯有服食派是借助服食仙丹来达到与天地同寿、日月齐光的目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从秦朝开始服食派就成了主流,炼丹术也趁势而起,甲生其实就是属于服食派的。

    和全凭一张嘴忽悠的寻仙问药不同,炼丹术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和完整的理论体系支撑。早在战国早期,方士们逐渐掌握了两大炼丹秘术。

    第一个就是炼药。最初的炼丹术深受中医们煎草药的启发,这种秘术采用的原料多为草本植物,许多本身就是药材,炼制的方法也跟煎药一样,因此这个秘术也叫水法炼丹。

    第二个秘术就是冶金。战国时期的冶金技术已经比较发达了,术士们利用熔炉将铅砂、硫磺、水银以及各种贵重金属、天然矿物质材料混在一起冶炼成各种仙丹用来治疗疾病和延年益寿。这种秘术也叫火法炼丹。这种丹药练成之后颗粒有大有小,但无一例外全都是沉甸甸亚赛铁球,而且还泛着金属光泽。现在的人是绝对不会吃的,但古人却是趋之若鹜,因为这是有理论依据的。

    古代名医很多,战国时期的名义扁鹊也曾经炼制丹药,但人家炼制的是能治病的丹药,其理论依据是“假求外物以自坚固”。这意思就是说,靠自己的本身的能力已经不能抵抗病症了,需要外力辅助,这个外力就是药物、针灸等等医疗手段。

    方士们很好了讲这句话借鉴过来,开辟出了一条理论认为,人是脆弱的,要想长生不老必须找一种不朽、无变化、具有稳定性的药物作为支撑。草药虽能治病,但其本身会干枯、会腐烂、不耐烧,所以无法成为不死之药。而用铅砂、硫磺、水银等天然矿物炼制的金丹,入火百炼不消,入土千年不朽,入水万年不腐,如果能被人体吸收,就能起到坚固人体的作用。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哦,正因为听起来很有道理,所以这种论调蒙蔽很多人很多年。大唐太宗李世民多英明的一位君主哇,但他也是一位虔诚的金丹粉儿,接结果没用多久就羽化成仙、早登极乐,让后世史家无不扼腕叹息:“你咋啥都敢吃哇!”

    无数有头有脸的大人物用自己宝贵的生命证明了一个真理:生命诚可贵,千万莫瞎吃。炼丹术尤其是火法炼丹最终没落了,这玩意除了害人之外也不是一点高能贡献都没有,至少促进了古代化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少意外收获。每次炼丹砰砰炸响,碎片横飞。威力骇人的东西其实就是火药,华夏古代四大发明之首,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