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秦·君临天下 >

第461部分

秦·君临天下-第461部分

小说: 秦·君临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去疾:“丞相所言极是,若想消除此患,还需趁其羽翼未丰之时,以我大秦虎狼之师继续北伐,以雷霆万钧之势将其摧垮方可一劳永逸。陛下,针对匈奴的策略布局均为君候亲手所布,臣以为为大秦万世永昌计,陛下还是应将君候召回中枢,执掌北伐匈奴大计。”

    冯去疾的话倒是没让嬴政往别处想,因为冯去疾说的是实话,这个年月通信基本上靠的是信使传送,那马跑得再快也比不上无线电波的速度。这个时代打仗统帅的指挥中枢距离战场基本都在百里之内,为的就是方便快捷的传达命令了解战场情况。白宣现在坐镇金陵,距离咸阳有万里之遥,而作为大秦北疆指挥中枢的榆林塞距离咸阳也有差不多三千里远,若是不把白宣召回咸阳,这一万多里地的距离再加上中间的收转流程,所耗费的时间不是按天算而是按月算。这样的通讯效率如何能让白宣对万里之外的战事做到了如指掌,又如何能做到如臂使指。

    看到嬴政的表情有些犹豫,赵高心里一阵着急,他上前一步说到:“陛下,如今匈奴也没主动范边,况且陛下有做了如此布置,将帅监军都有了,臣以为还是暂时不要动君候为好。君候此时应该正在调集黑冰卫重新查找项梁以及项氏余孽。再加上江南初定诸事繁多,君候恐难以兼顾。不若等到北疆有变之时再把君候调回也不迟。”

    冯去疾:“府令所言去疾不敢苟同,若不趁此时北击匈奴,坐视匈奴羽翼丰厚,到那时我大秦北击匈奴的耗费怕是比现在要多数倍不止。陛下,养虎为患不是明智之举。”

    李斯:“匈奴毕竟是外敌,凭我大秦将士的勇武打败匈奴不废吹灰之力,难就难在草原地域辽阔,匈奴又是逐水草而居,如何聚而歼之。匈奴未曾南下,各部兵力分散,此时大动干戈所费怕是一点也不少吧?”

    嬴政:“匈奴是外患,而六国余孽却是心腹之患,大兄暂不调回。另外,百越之地也要加强联络才是。”

    李斯:“任嚣赵佗已经修筑岭南驰道,约三五年的时间可成,届时岭南与中原之间在无阻隔。”

    嬴政:“太慢了,加快。”

    李斯:“喏。”

    冯去疾一见嬴政已经下了决断便不再说话,可就在这时群臣中走出一人说到:“陛下,臣有话要说。”

    嬴政:“淳于越,你有何话说?”

    淳于越:“臣有一法可以免除陛下之忧。”

    嬴政:“哦,那就说来听听。”

第607章 焚书() 
淳于越,原本是齐国博士,后为大秦博士仆射音púyè。此人还是有些才华的,也算是大秦儒生中的代表人物,最主要的是这位博士开口就说能解除嬴政之忧。要知道大秦一统天下之后,嬴政最担心的就是那些反秦势力贼心不死,原本的六国百姓心中没有大秦。这个担忧不仅是嬴政有,大秦重臣各大世家心中也有,不然嬴政吃饱了撑的跑去巡视天下、封禅泰山,还不就是为了震慑天下,了解民情嘛。

    如今淳于越居然说可以解除嬴政之忧,这下子不仅让嬴政兴趣大增,就连众臣也都竖起耳朵屏住呼吸仔细倾听。

    淳于越:“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臣请陛下效法周武王分封之法,如此陛下可免除烦忧。”

    淳于越话音刚落,众臣当即议论纷纷。原本专心致志前倾上身准备仔细听淳于越的妙策的嬴政顿时紧皱双眉,靠在了宝座上。

    淳于越这句话的意思是:大周朝能延续千年,都是因为周文王和周武王将天下分封给自己的儿子和功臣,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旦地方有人造反,这些诸侯就可以出兵镇压。现在陛下一统天下,可陛下的儿子们却都集中在咸阳,也没有任何统治地方的权利,如果有人造反,陛下连个帮手都没有。古人有好办法却不用,这能长久吗。所以还请陛下效法周王,实行分封制。

    淳于越的话直接戳到了嬴政的痛处,其实在嬴政称帝之前朝中就有究竟是分封还是设置郡县的争议。已故丞相王绾就主张分封,而李斯则主张郡县。

    李斯认为分封制是周朝诸侯混战的根源,周朝的分封制已被证明是一个政治灾难,周王的子弟一旦取得了他们的土地,立刻互相疏远和进行战争,而天子则无力阻止他们,最终导致王室衰败,导致大周朝崩溃,末代周王离案立锥之地都没有的现实情况仿佛就在昨天。也正因为如此,嬴政才下定决心废除分封实行郡县,把大权集中到君王手中。如今淳于越竟然建议嬴政恢复分封制,这不是倒退吗,嬴政岂能高兴。

    嬴政:“淳于越所言,众卿以为如何?”

    赵高:“陛下,淳于越简直是一派胡言。众所周知,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今淳于越言说恢复分封,明着是为陛下分忧,实则是包藏祸心,淳于越当斩!”

    淳于越:“陛下,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赵高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也!”

    赵高的话自然时吹捧嬴政,极力拥护郡县制。而淳于越反唇相讥说赵高只知道阿谀奉承,掩饰陛下的过错,这不是忠臣所为。

    嬴政:“李斯,你有何见解?”

    李斯:“陛下,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髃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李斯的话说的铿锵有力,众臣中绝大部分都在点头,嬴政的脸色也变得好看多了。

    李斯的意思是:淳于越说的三皇五帝还有大周朝,那都已经不存在了,陛下创建的千秋大业,万世之功,岂是一个腐儒能明白的。如今天下已经统一,所有律法都出自陛下一人。这些腐儒总是拿从前的道理来议论现在的国政,殊不知陛下一统天下,这是非黑白就应该陛下一人说了算。这些腐儒在朝堂上抱残守缺,搬弄是非。下朝之后又在街头巷尾议论纷纷。他们要么溜须拍马博得声名,要么哗众取宠,自我标榜,造谣生事。这既有损陛下威德,又会滋生结党营私之弊端。所以请陛下下诏,凡我大秦史官所写之外的书全部烧毁,一般人不得私自藏书,若有违背就将其斩首弃市!敢于借古讽今的,诛三族!地方官员查办不利的,同罪!只有医药、问卜和种植的书籍不在此列。

    李斯话音刚落,淳于越大喊道:“陛下,李斯所言祸国殃民,若按他所言行事,天下必乱!”

    嬴政:“六国史册各存一套于九嵕宫内,余者皆焚毁!百家之言,诗经,不烧。李斯所请,诏准!”

    淳于越大喊道:“陛下三思,陛下三思啊!”

    赵高:“陛下已有圣裁,你还啰嗦什么,轰了出去!”

    嬴政挥挥手,殿前禁卫走进大殿,夹起淳于越将其拖向殿外。淳于越奋力挣扎,他一边挣扎一边大喊:“陛下三思,李斯媚上,出此亡国之策,陛下不可不察,陛下三思,三思啊~~~~~”

    坐在嬴政身边的扶苏想要说话,就在他要起身的时候,却听到冯去疾的咳嗽声。扶苏前倾的身体顿时僵住,他看了冯去疾一眼,冯去疾微微摇头,扶苏只得忍住。

    就在这时,内侍来报。

    “启奏陛下,大夫卢生回来了。”

    嬴政:“哦,可是带了仙药回来?”

    内侍:“卢大夫的确捧着一个锦盒,奴不知是不是仙药。”

    嬴政:“速传。”

    卢生一身风尘仆仆手捧锦盒走进大殿。

    “陛下,臣回来了~~~~”

    嬴政:“爱卿辛苦了,那盒子里可是仙丹?”

    卢生:“正是,臣按照仙人所赐炼丹之法炼制,历经九炼方才得到这些金丹。臣日夜兼程赶回咸阳献于我主驾前,祝吾皇寿与天齐,祝大秦万世永昌!”

    嬴政蹦了起来哈哈大笑说:“快快拿来!”

    赵高紧跑几步接过卢生手中锦盒,顺势低声对卢生说:“做得好,回来的也很及时。”

    说完之后,赵高快步将锦盒送到嬴政面前。嬴政打开锦盒一看,只见盒内放着几十粒圆溜溜金灿灿犹如鸽子蛋大小的金丹。嬴政拿起一颗在手中掂了掂,这玩意儿不管有没有用至少卖相很诱人,拿在手中也是沉甸甸的。

    嬴政:“卢生,朕该怎么服用?”

    卢生还没说话,夏无且抢先说道:“陛下,这丹药还需试毒,臣请陛下将其交给臣勘验,确认无碍之后陛下再服用不迟。”

    赵高:“太医令,这是仙丹怎会有毒?”

    夏无且:“神农尝百草还曾误食断肠,陛下一人关系社稷安危,夏无且不可不察。”

    卢生:“陛下,此丹炼制极难,所费颇多,太医令若要查验无非也就是找些鸡鸭猪羊试吃,这岂不是暴殄天物。不若臣吃给陛下看。”

    说完之后,卢生上前从嬴政手中接过一粒金丹扔进嘴里一口吞下。随后卢生在大殿内走来走去,还不时的踹退抡胳膊,猛拍胸脯以此示意自己没事。

    嬴政哈哈大笑说:“卢生不错,重赏。丹药可还能炼制?”

    卢生:“可以,只是需要大量朱砂。”

    赵高:“你不用担心,朱砂要多少有多少,陛下新封的皇妃就是那天下最大的朱砂商人巴清。”

    卢生:“陛下洪福齐天,臣为陛下贺为大秦贺!”

    众臣:“陛下洪福齐天,臣等为陛下贺为大秦贺!”

    嬴政:“哈哈哈哈,传诏,赐宴!”

    一月之后,汇集在咸阳的六国史册文献,除了保留一件套在九嵕宫内,其余的全部被焚毁于九嵕宫外广场之上。焚书那天,九嵕书院的学子以及关中儒生们围拢在九嵕宫外观看焚书之举。这一次没有欢呼雀跃,有的只是沉默。

    咸阳儒生用沉默以对焚书,这个消息传遍天下之后,原本摩拳擦掌准备参与编撰一部旷世奇书的天下儒生们立刻偃旗息鼓。沉默,代表的不一定就是屈服,当白宣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微微一笑说:“焚书了,好大一把火呀。这把火少的不识是书,而是天下读书人的归附之心。咸阳啊,不久之后,就会出现一个大坑了。”

第608章 逢盗兰池(上)() 
咸阳城东一百五十里,在那座长满了杂草和杂树的土塬上,一座快要被荒草淹没的大土堆孤独的矗立在土塬顶部,这个土堆其实是一座坟墓,这里面埋着的是燕王喜、太子丹、荆轲、高渐离、朱亥、鞠武、田光。这座坟冢原本埋得是燕王喜、太子丹、荆轲、鞠武、田光,后来又加上了高渐离和朱亥。(详见本文第468章)

    从荆轲刺秦开始这座坟就不断的变大,直到高渐离和朱亥埋入这里之后,前后加起来到现在也有十五六年了。坟前原有的石供桌已经坍塌,长满荒草的坟茔上遍布孔洞,这座坟已经成为狐兔野鼠的巢穴,由此可见已经有很久没人来上坟了。

    此时,午后的阳光将大地晒得热气蒸腾,连土塬上的野草和杂树的叶子都变得蔫头耷脑的。

    嗤!啊!

    先是一声尖利的啸声随后是一声惨叫,一人多高的杂草忽然左右分开,一个一身黑衣手提长剑的男子踉踉跄跄的跑向荒坟,他的背上插着一只弩箭,显然是刚刚射中的。

    男子浑身是血,黑色的官服已经支离破碎,鲜血顺着伤口流在地上在男子身后形成了一条血迹。

    男子来到坟前突然一个踉跄跪倒在地,男子挣扎着竖起右腿,右手中的长剑杵在地上,左手从怀里掏出一枚铜哨用力吹了起来。尖利的哨音传出很远,但是男子期待的援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