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盛宠毒后:鬼王,来硬的! >

第389部分

盛宠毒后:鬼王,来硬的!-第389部分

小说: 盛宠毒后:鬼王,来硬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是女中英雄。

    钱武道:“她说了什么?”

    钱三挠了挠头,“杨伯爷说,要说才干,父亲乃有丞相之才,只是”

    “只是什么?”

    “她笑着就岔开了话题,问我说,永乐府哪家出了三个入仕官员的,无论武官文官都算?”

    钱三又补充道:“我就答道,也只得莫家。”

    “她便说:‘审势踱人当学莫家。’后来她又说了一句,‘钱家两房人,对内分家,对外依旧是一家才好。’”

    杨瑜找他儿子说了这么几句话是什么意思。

    钱三修炼得不够,别说是他,就是钱武也要琢磨半晌。

第869章 分户不分家() 
(续上章)钱三修炼得不够,别说是他,就是钱武也要琢磨半晌。

    杨瑜透过这几句话,是向他示好,也是想向他传递什么?

    “一家出三个入仕官员,好厚的福分。钱家对内分家,对外是一家才好?这是什么意思?”

    钱三又道:“她离开的时候,还说了一句‘候补官员也是官员’,还说二兄要入仕,当打点的还得去打点,机会难得。儿子是被她弄得一头雾水。”

    钱武摆了摆手,“今儿时辰不早了,回去陪陪你妻儿,苏纶中了进士,苏绢就成了官家姑娘,二郎与绢姑娘的婚事怕是议不成了。”

    苏坊主可是正经的生意人,最会算的就是生意经。

    让他的嫡女嫁苏二,定是不成,他就算寻个寒门进士,也愿意把女儿嫁过去。

    这一次,永乐府中的进士就有七十人,其间没娶亲的亦有近二十个,挑谁不好。

    钱三离去,钱武在花厅来回踱步。

    “杨锦囊那些话到底是什么意思?这是暗示,也是提醒,难不成,我们两房还得住在一处,原内分家是两房,对外还是一家才好。”

    他挠了挠头皮,想不明白。

    钱夫人道:“这件事,莫家会不会知道?你不是说要论圆滑会算,莫太公在你之上,只是装得憨厚?”她顿了一下,“莫太公给侄儿一份家业,早就知道他们会变卖家业悄悄离开,只要他们做事做绝,就再无脸面回来纠缠。”

    钱武最敬重的就是莫西,这个人看似憨厚,可心里跟明镜一般。

    该做的事,他不会有半分迟疑。

    但整个永乐府谁不说他厚道善良,待人有情有义,赚足了名声。

    钱武以前也以为是真的,后来接触了几次,发现莫西一早就知道莫五郎兄弟必会那般行事,既然知道为什么不防备,这问题就来了,观察之后,他发现莫西是故意的。

    族人多了,尾大难弃。

    为什么莫家三房来永乐定居,其他莫氏族人一个也没跟来?

    难道是莫西的为人不行,可显然不是。

    这也是莫西故意的,他故意在那时选择进入永乐,但凡是正常的族人,就不会跟来,而他却看到了永乐数年后的发展。

    莫西是从那时就瞧出元龙非池中之物,可他却没有劝说任何族人同来,只得他们一家子。

    莫西的几个儿子,无论嫡庶,都有真才实学,这次科考,就证明了这点。

    嫡幼子爱收藏字画,武功最好,亦能征战沙场。

    没有莫西的支持,莫十一郎会去沙场?

    他明知道几个儿子里头,行事风格最像他,才华最好的是莫四郎,压着长子,不让他入仕,而是荐了莫九郎,这里头的深意更令人回味,因为他的压制,莫四郎是出名的好性,也更是沉稳。

    就凭莫四郎学了莫西八分的为人处事,不急不燥,入了官场就绝非寻常人物。

    而此刻,莫三舅正唤了莫四郎、莫十郎两个说话。

    “我与你们祖母、母亲及你们的岳家都商议过了,莫四郎要去燕京为官,带四儿妇同去,四儿妇将孙女们领上,几位公子留在永乐府读书,到了燕京,四儿妇可在那边给姑娘们寻摸婆家。”

    “十儿妇的儿女们尚小,就留在家里侍候公婆、教养儿女,十郎赴任带侍妾同往,庶出的儿女恐在外头学得任性张狂,年满六岁的俱留在永乐府,由嫡母教养。”

    他们不是偏心,而是因为四儿妇的几个女儿年纪大了,寻摸婆家,必须得跟着莫四郎去燕京打点。

    莫十夫人的儿女们说大不大,最长的亦有十一岁,小的亦只得七八岁,这个年纪最是离不得母亲的。

    莫三舅又道:“四儿妇去了燕京,亦替阿勋、阿勃家的儿郎、姑娘们留心些,尤其是几个年长的,过几年就到了议亲之龄,先物色好人选,待寻到机会就给她们说亲。”

    “是。”莫四夫人恭敬地应了一声。

    她是长儿妇,照道理该留在家里的。

    但这既是翁婆的决定,她只管听从就是。

    再说,翁爹在教养儿孙上头,比莫四郎更在行些,端看他们家几位爷,个个都出息。

    莫十夫人听说是与沈家商议过,虽然想跟着赴任,但又不敢争辩,只一句“侍候公婆、教养儿女”,她就不能争辩。

    莫十一夫人垂首不语。

    四伯兄、十伯兄都考中进士了,她当初怎就不劝阻着些,在莫十一郎的才华,只要他专心读书,也能考中进士。

    莫九夫人因有隐疾,被降为平妻,五公子依旧寄在她的名下,但在家里说话的分量远不如前,尤其是她的娘家,在曝出隐疾的事后,她娘家父亲竟连夜带着全家去了他乡,去了何方,连个话都没留。

    若再留下来,这一脉的后人不好说亲,也算是被迫离开永乐府。

    现在中原一带日趋太平,咸阳、洛阳、长安俱没了战事,在哪里都能安顿。

    她成了平妻,没有娘家依仗,更不敢大声说话。

    莫老夫人更是一碗绝嗣汤,断了她再育子女的希望。

    莫家不需要有病的后代,她的儿女就算长大,亲事亦是艰难的。

    说好了去留的事,隔日莫家祭祖,开始预备莫四郎、莫二郎赴任的事。

    莫三舅又将两个儿子唤来,细细地叮嘱了一番,让他们切记“谨言慎行即三思而慢行”,又讲了一番为人为官的道理。

    正说着话儿,就听下人来禀:“太公,钱知府求见!”

    “钱狐狸,他来作甚?”

    这是永乐会送给钱知府的绰号,最初是谁叫出来的,好像太原王氏的老太公喊的,人前人后这样一喊,名声就传出来了。

    莫四郎道:“父亲还是见见吧。”

    钱武进了莫家议事厅,揖手行礼,“恭喜莫太公,贺喜莫太公,两子高中进士,莫四郎更是高中传鲈脍,光宗耀祖哇!”

    “钱知府谬赞!来人,上茶。”

    寒喧了几句。

    钱武看了看莫四郎、莫十郎兄弟。

    莫三舅道:“钱知府有事但讲无妨。”

    “莫太公自来消息灵通,不知这一家三人入仕为官可有什么说法?”

    他们家可不就有三人入仕了。

第870章 必为案首() 
他们家可不就有三人入仕了。

    莫三舅呵呵一笑,“钱知府冷不丁如此一问,老朽如何知晓,你不妨细细讲来听听。”

    钱武就说燕京故人说了那么几句话,没提是杨瑜说的。

    莫四郎眼珠子传了又传,上次回来时,他听柳仲原也提了一句,好像是说:“陛下要重定世家?”

    他当时正要问,柳仲原就说了句:“永乐府莫家首当其冲。”

    他还觉得奇怪,现在听钱武这么一说就明白了,莫非朝廷评论世家的规矩是一家出了三个入仕官员。

    钱武眼睛一转,就留意到莫四郎似心下了然状,揖手道:“莫四爷往后就与本官同朝为官了,还请赐教。”

    “钱知府这话言重了,我能有甚赐教的?”

    “莫四爷,同为永乐官员,当知无不言。昨日,我听小儿言了此事之后,百思不得其解,故特意登门求教。”

    这莫四郎的性子像了莫南,嘴又严紧,等闲人根本问不出他的话。

    倒是莫十郎想了良久,“难道柳仲原那日说的事是真的?”

    钱武问道:“何事?”

    莫十郎有些迟疑。

    他能猜到,为甚长兄却不愿说。

    莫四郎道:“我们回来的途中,柳仲原提了一件事,据说是他从左相府里听来的,说新君有意重定世家,而这定世家的规矩似乎与以往不同。”

    莫十郎道:“我侧面打听了一番,听说是世族,若一族超过五百人,至少得十人入仕,或二十个举人或八十个秀才,才配称为书香世族;若是世家,二十岁以上的男丁不得超过十人,至少得三个入仕为官,且有书香底蕴;若为大世家,得家中有爵位,更有底蕴根底。”

    重定世家

    消息传出,恐怕各家就要开始争斗名额。

    成为世家,不仅可以留名,更能奠定基础。

    钱武倏然开朗,揖手道:“多谢二位开解。”

    寒喧了一阵,他告辞离去,回到府里不久,就请了钱文来说话,家中算是钱武,不多不少,正好有三个人入仕,两房合一家亦迫在眉睫。

    莫四郎、莫十郎离开永乐府时,就听说钱知府家两房人都住到知府后宅了,她夫人特意拨了四处寝院给钱文一家住,钱家的儿郎、姑娘亦在一处生活学习。

    苏坊主觉得奇怪了,沈家更是看不懂了。

    沈家问了莫十夫人,莫十夫人就将莫十郎临离开时的话说了。

    沈家主惊道:“这个钱狐狸,我说他又玩什么,原来是冲着朝廷要评世家来的。”

    莫十夫人沈氏轻叹一声,“可我们家,只得七弟入仕。”

    沈家主道:“你还有几个兄弟、子侄,我盯得紧些,十月有童试,后年秋天又是乡试,大后年春天再有会试,为了评世家,为父豁出去,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沈家落于人后。”

    苏坊主亦知真相,想了半晌,苏绩才学略差,小吏也是官,赏赐的同进士出身应该也算一个,再有长子苏纶,只得两个,无论如何,必须尽快再培养出人才。

    苏家做了几代的商贾,好不容易有改变门庭的机会,绝对不能错过。

    虽只两个嫡子,不是还有庶子,还有他的子侄们。

    一时间,永乐府城的人越发觉得摸不着头脑,苏、沈两家为了给自家的子侄抢先生,一个月开到了五十两银子。

    五十两,这可不是小数目。

    先生没抢到,就听说谢家的庶出公子订了先生的孙女为嫡妻,聘请先生入府。

    有底蕴的人家知道实情,却又彼此心照不宣,只求名师入府教导子弟读书。

    *

    陈府。

    陈阔长身一揖,立在陈蕴的面前,问道:“父亲,朝廷要重评世家,你听说了么?”

    “世家也能重评的?”

    前晋的世家,都是以权势来说话。

    “当然能,听说还要修世家谱,朝廷已经开始了,先从北地开始,之后会到永乐府。”

    陈阔面露忧色。

    父亲不担心么,到了父亲这辈,若是陈家落败,岂不成了罪人。

    陈蕴不紧不慢地问:“父亲不入仕,甚至不让你参加科考,你是不是在怪我?”

    陈阔不语。

    舅父谢霆应考了,崔珩也应考了,前晋的贵族,这么多的人都愿意效力新朝,为什么父亲就不同意,还不许他应考。

    他想考秀才,一旦他考中秀才,家里的田庄税赋就能少些;他还想考举人,可是家里的余荫早前是陈留太主,现在是姑母与二叔。

    “父亲,光宗耀祖是每个男儿的梦想,儿子也是如此。二弟自小就有读书天赋,你为了不让他入仕,不让他去医族学艺,他至今也不能释怀。失之毫厘,差之千里。”陈阔的语调不紧不慢,“朝代要重评世族世家,若是陈家失了这次机会,往后”

    “往后为父就是陈氏的罪人?”陈蕴苦笑着。

    他原以来自己可以避居一隅,安享太平,可现实却是一步又一步地紧逼。

    他长长地叹息了一声,“为父一生万不会入仕,上回你四表舅的话,我亦听进去了。阿阔,若你科考成绩太差,可别说自己是永乐陈氏的后人。我的儿子,若应童试,必须是案首!”

    陈阔眼睛一闪,“父亲,你真的应允了?”

    不会睡一觉起来又改变主意罢。

    祖母劝过,母亲也劝过,谢氏一劝,陈蕴就发火,说谢氏嫌他是白身,夫妻少不得又要争执一场。

    但现下,世事逼人,他不得不退让。

    他不想让儿子怪他。

    既然陈阔想入仕,且由着他去。

    整个永乐府的读书人,谁不是以抱着入仕为目的的。

    陈阅此刻立在书房外头,静静地听着里头的对话,待陈阔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