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 >

第17部分

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第17部分

小说: 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适宜范围】 适宜在北方一季作区、中原二季作区和晚疫病发生较轻的南方冬作区水肥条件好的地块种植。

    7。青薯6号

    该品种为中晚熟鲜食菜用及油炸型品种,由青海省农林科学院育成。2009年通过国家审定。

    【特征特性】 生育期115天左右。株高59厘米左右,株型直立,生长势强,分枝少,枝叶繁茂,茎、叶绿色,花冠紫色,天然结实性差;薯块圆形,白皮白肉,芽眼浅;区试平均单株结薯数为4。3个,平均单薯重137。5克,平均商品薯率84。7%。植株中抗马铃薯X病毒病、中抗马铃薯Y病毒病、马铃薯晚疫病;淀粉含量12。8%,干物质含量23。2%,还原糖含量0。30%,粗蛋白质含量2。38%,维生素C含量16。9毫克/100克鲜薯。每667米2

    产1484。0~1700千克。

    【栽培要点】 播前结合整地,重施基肥。每667米2

    种植密度,水地4000株、旱地4500株。苗齐后除草松土,开花前及时灌水、施肥、培土。及时防治晚疫病。

    【适宜范围】 适宜在西北一季作区的青海省东南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甘肃省中部种植。

    8。抗青9…1

    该品种为中熟鲜食菜用及油炸薯片型品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和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育成。2005年通过云南省审定。

    【特征特性】 生育期104天左右。株半直立,株高68。5厘米左右,茎秆浅紫色,花冠紫色,有天然结实性。结薯集中,薯形近圆形,表皮光滑,芽眼较浅,紫红芽眼,白皮白肉,商品薯率81。4%,干物质含量23。0%,淀粉含量14。3%,蛋白质含量3。14%,还原糖含量0。07%;维生素C含量21。59毫克/100克鲜薯。该品种表现为高抗至中抗青枯病,中抗至中感晚疫病,田间无卷叶病,轻感轻花叶病,块茎轻感粉痂病,无疮痂病和环腐病发生。每667米2

    产1854千克。

    【栽培要点】 适当密植才能保证产量,为便于培土、追肥和除草等管理,冬季种植行距一般55~65厘米、株距25厘米;出苗后每667米2

    保证4500~5000株。

    【适宜范围】 该品种适宜在昆明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地冬季种植。

    9。春薯3号

    该品种为晚熟淀粉及油炸薯片加工兼用型品种,由吉林蔬菜研究所育成。1990年通过吉林省审定。

    【特征特性】 生育期130天左右。植株直立,生长势强,株高80~100厘米。茎粗壮,绿色,横断面为三棱形。叶片大,浅绿色,花白色,根系发达。结薯集中,单株结薯数多且分层。薯块圆形,中薯率高,大薯率低,薯皮浅黄色,并带有网纹。薯肉白色,芽眼浅,块茎含干物质25%,含淀粉17%~18%,含还原糖低。高抗晚疫病,抗干腐病,中度退化,抗旱性强。每667米2

    产量为2000千克左右。

    【栽培要点】 高度喜肥水,要求分层培土。一般每667米2

    适宜种植3500株左右。

    【适宜范围】 在内蒙古、辽宁、吉林和四川等地已开始种植,其他一季作区可试种。

    10。春薯5号(春薯3…1)

    该品种为早熟菜用和油炸薯片兼用型品种,由吉林蔬菜研究所育成。

    【特征特性】 生育期65天左右。株型开展,生长势强,株高60~70厘米。茎粗壮,黄绿色,三棱形。叶片大,黄绿色,花白色。结薯集中。薯块扁圆形,薯皮白色,有斑点,芽眼浅。薯块整齐,商品率高,结薯早。薯块膨大时间长,薯肉白色,干物质含量22。54%,含淀粉14。7%,还原糖0。18%。中抗晚疫病,退化速度中等,感染疮痂病,耐贮藏。每667米2

    产量为1500~2000千克。

    【栽培要点】 每667米2

    适宜种植4000株左右。

    【适宜范围】 适宜一季作早熟栽培和二季作种植。在吉林、辽宁、河北、浙江和内蒙古等地已开始种植。

    skbshge

(五)油炸薯条型品种() 
1。夏 波 蒂

    该品种为中熟油炸薯条加工型品种,加拿大育成,1986年由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农业局从美国引入。

    【特征特性】 株型直立,分枝较多,株高70~90厘米。叶大且多,茎、叶黄绿色,花浅紫色间有白色。块茎较大,长形,白皮白肉,表皮光滑,芽眼极浅。结薯集中,大中薯率高。生育期100天左右。薯块含淀粉14。7%~17%,干物质含量19%~23%,还原糖含量低于0。2%。感晚疫病,退化快,怕涝。在我国每667米2

    产量在1500千克左右。适于机械化栽培。现代化栽培单产可达3000千克以上。

    【栽培要点】 适宜在肥力中上等、排灌水方便的沙壤土种植,每667米2

    宜种植3200~3600株。防治晚疫病。机械化栽培易于达到炸条原料薯性状要求。

    【适宜范围】 适宜北方一季作半干旱地区栽培。目前在河北、内蒙古、宁夏和甘肃等地种植。

    2。布尔斑克

    该品种为中晚熟油炸薯条加工型品种,1980年由国家农业部种子局从美国引入。

    【特征特性】 株型扩散,茎粗壮,有淡红紫色素,叶绿色,花白色,开花期短。块茎长形,薯块麻皮较厚,呈褐色,白肉,芽眼少而浅,干物质含量23%~24%,淀粉含量17%,还原糖含量低于0。2%。生育期120天左右。易感晚疫病,怕涝,怕旱。耐贮性良好。在我国每667米2

    产量在1000千克左右。在适宜区域现代化栽培单产可达到3000~4000千克。

    【栽培要点】 喜水肥,宜在中上等肥力的地块种植,适宜机械化作业。要注意排灌水。每667米2

    适宜种植3000~3500株。

    【适宜范围】 适宜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年平均气温7℃以上,≥10℃积温2600℃以上,7~8月份日较差12℃以上,并有灌溉条件的地域种植。在陕西北部、宁夏南部、甘肃东南部、内蒙古南部偏西等地为适宜区。

    3。张围薯9号

    该品种为中熟鲜食菜用及油炸薯条加工型品种,由河北省高寒作物研究所与围场马铃薯研究所育成。2006年通过河北省审定。

    【特征特性】 株型直立较紧凑,茎、叶绿色,分枝中等,花冠白色,花量中等,花期中等,天然结实率低,块茎长圆形,薯皮褐色,薯肉白色,芽眼浅,结薯集中,大、中薯的生产率71%~75%。生育期87天左右,株高60。2厘米,抗PVY、PVX、PVS病毒,轻感PL…RV病毒,对晚疫病具有田间水平抗性;淀粉含量16。3%,干物质含量23。8%,还原糖含量0。18%,粗蛋白质含量2。78%,维生素C含量14。3毫克/100克鲜薯,块茎贮藏性好,抗干腐病;平均每667米2

    产1604。7千克。

    【栽培要点】 选择不滩不碱中等肥力以上的沙质壤土或壤土地块种植。使用优质脱毒种薯,提前催芽晒种,种薯切块35克左右,每667米2

    种植3800~4000株,适宜大垄密植。提早中耕培土,注意防治马铃薯晚疫病,适当收获。

    【适宜范围】 适宜在河北省北部种植。

    skbshge

(六)马铃薯全粉加工型品种() 
用于油炸薯片和油炸薯条的马铃薯品种,均可作为马铃薯全粉加工原料。

    skbshge

(一)脱毒苗的生产() 
根据病毒在马铃薯植株组织中分布的不均匀性,即病毒的侵染速度稍慢于新生组织的生长速度,所以靠近新组织的部位,如根尖和茎顶端生长点、新生芽的生长锥等处,没有病毒或病毒很少的实际情况,在无菌的特别环境和设备下,切取很少的茎尖组织置于专用培养基上,经过培养使之长成幼苗。具体过程如下:

    第一步,茎尖脱毒材料的选择。按照脱毒计划,应事先在田间选择具有本品种典型特征、生长健壮、肉眼观察无病症的植株,再经检测确定带病毒最少的若干植株,收获时再选择高产株中的典型块茎若干,作为准备进行茎尖剥离的材料。

    第二步,高温处理钝化病毒。把选择的材料放在30℃~40℃的条件下,经30天左右,可降低花叶病毒的浓度,提高脱毒成功率,同时也进行了催芽。

    第三步,培养基的制备。茎尖组织需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由培养基提供所需的营养。一般采用MS培养基。培养基中含有植物生长的大量元素氮、磷、钾,中量元素钙、镁、硫和微量元素锌、锰、硼、铜等,还有有机成分维生素,腺嘌呤、蔗糖、琼脂等,并将酸碱度调到pH值5。7~5。8。根据需要做成固体培养基或液体培养基(不加琼脂),装在试管中或三角瓶、罐头瓶中,高压灭菌后放在无菌室内备用。

    第四步,进行茎尖组织剥离和接种。在经过高温处理和催芽的块茎上取3~4厘米长的幼芽若干个,经多次自来水冲洗和多道消毒后,在无菌室内的超净工作台上的40倍的解剖镜下进行茎尖剥离,用解剖针剥去茎尖上边包着的幼叶,露出茎尖组织,切取带1~2个叶原基的茎尖组织,大小在0。1~0。3毫米之间。随之把茎尖组织接种到事先准备好的装有培养基的试管中,每一个试管一个茎尖。还有一种方法是把经过消毒的薯芽,直接插入培养基中,生根长成苗后,再做剥离,成活率高,效果好。

    第五步,组织培养。把带有茎尖组织的试管,放在温度保持在20℃~25℃的培养室的培养架上,光照要达到2000~3000勒,每天照16小时以上。经30~40天,成活的茎尖,颜色发绿,茎明显的伸长,叶原基长成小叶。之后,再将其转接到生根培养基中培养,再经3~4个月长成有根系的3~4个叶片的小单株,叫“茎尖苗”。然后按节切成段,进行扩繁,分植于3~4个三角瓶中(编号,如1…1、1…2、1…3等)培养1个月,又长成新的“茎尖苗”,待下一步进行病毒检测。

    第六步,进行病毒检测,做出鉴定。检测方法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花叶病毒、重花叶病毒和卷叶病毒。用反复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来检测类病毒。检测时同一编号取1瓶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如果各种病毒都为0的,就是脱毒成功的,相同编号的苗子留下继续剪段扩繁,此苗正式称为“脱毒苗”。而仍带有病毒的苗则为失败者,要把相同编号的苗子全部淘汰掉。

    第七步,进行脱毒苗快繁。经检测鉴定的的脱毒苗,切段繁成健壮的基础苗,当长到6~8片叶时,再切成4~5段,扦插在MS固体培养基或液体培养基中。在夜间15℃、白天25℃、光照强度3000勒、照射16小时、夜间不见光8小时的条件下,培养20~25天,苗子长大,再进行第二次剪段扩繁,这样每20~25天扩大4~5倍。扩繁过程中还要检测,汰除带毒株系的苗子。按生产计划,扩繁达到一定数量,为下一步生产原原种和微型种薯做好准备。

    基础苗除扩繁外,还要保留部分基础苗,为下茬生产扩繁使用。基础苗使用2年左右应重新进行剥离,进行更新,以保持质量。

    skbshge

(二)微型脱毒种薯和常规脱毒原原种的生产() 
1。微型脱毒种薯生产

    在温室或防虫网棚中,采用无土栽培技术,把培养的脱毒苗,扦插在用蛭石或细沙珍珠岩等做基质的苗床或育苗盘上,苗期和结薯期分别喷撒促进长苗、扎根和促进结薯的营养液,也根据需要喷些清水,人工控制光、温、水、肥、气等生长条件。扦插密度一般为3厘米×3厘米,或3厘米×4厘米,每平方米插脱毒苗830~1100株。脱毒苗在基质里生长60天左右即可收获一茬,每平方米可收1000~1500粒重量在1~10克的微型脱毒种薯。由于在防护的条件下,加上不断喷洒防虫药剂,杜绝了传毒媒介传毒,加之基质的更换,所以微型脱毒种薯质量最好,既无病毒,又没有真菌和细菌病害,属顶级脱毒原原种。微型脱毒种薯由于体积小,重量轻,贮存和运输都极为方便。微型种薯虽然个小,但它的生物学特征完全与同品种的大个种薯相同,而且生产能力很强。只要打破休眠期,在适宜条件下,发芽率在95%以上。

    脱毒微型种薯生产,由于采取了快繁技术,便于实行规范化、工厂化生产,可生产出大量原原种,比常规原原种生产繁殖系数大大提高,可以加快脱毒种薯推广速度,并提高脱毒种薯的质量水平,所以在国内发展很迅速。目前,还有许多地方试用水培、雾培等方法,进行脱毒微型种薯生产,有的已建成生产线正式生产。

    2。常规脱毒原原种生产

    在气温相对较低的地方,建造防虫网室,网室内的土地要进行精细整理。把经过室外温度锻炼的脱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