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 >

第20部分

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第20部分

小说: 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灾害。但是如果种植面积大,种薯数量多,此法便难以实施。

    经过催芽的种薯,在播种时地温必须稳定在10℃以上,而且土壤墒情要好。不然,芽苗遇到冷凉或干旱后,很容易出现缺苗的现象。

    4。切芽块

    关于芽块大小的问题,在前面已做了说明。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每个芽块的重量最好达到50克(1两),最小不能低于30克(6钱)。大芽块是“两大两深”丰产种植技术的主要内容之一,切记不可忽视。

    切芽,要把薯肉都切到芽块上,不要留“薯楔子”,不能只把芽眼附近的薯肉带上,而把其余薯肉留下,更不能把芽块挖成小薄片或小锥体等。具体说,50克左右的薯块不用切,可以用整薯作种;60~100克的种薯,可以从顶芽顺劈一刀,切成两块;110~150克的种薯,先将尾部切下1/3,然后再从顶芽劈开,这样就切成3块;160~200克(3。2~4两)的种薯,先顺顶芽劈开后,再从中间横切一刀,共切成4块;更大的种薯,可先从尾部切下1/4,然后将余下部分从顶芽顺切一刀,再在中间横切一刀,共切成5块(图16…1)。这种切法,芽块都能达到标准,而且省工,切得快,但不注意易出现没有芽眼的盲块。

    图16…1 芽块的切法

    另一种切法是看芽眼切块(也称挖芽块),拿一个种薯先把顶部劈开,因顶部集中有几个芽眼,且有顶芽优势,根据薯块大小,劈开切成2~4个带有顶芽的芽块,然后看准芽眼,把中部和尾部切成芽块,同样不留

    楔子,芽块大小与前一方法要求相同(图16…2)。这种切芽法能保证每个芽块上都有芽眼,不出或少出盲块,但稍慢一点。

    图16…2 芽块的切法

    无论哪种切芽块方法,所切的芽块都要均匀一致,切忌切块大小不一、薄片或细长条。

    通过切芽块,还可对种薯做进一步的挑选,发现老龄薯、畸形薯、不同肉色薯(杂薯),可随切随挑出去,病薯更应坚决去除。

    5。切刀消毒

    一些种传病害,环腐病、黑胫病、病毒病等是通过切刀把病菌、病毒传到健薯上的。据资料介绍,切着一个环腐病后,继续用这个刀切芽块,可传染24~28个芽块。为了减少切刀传病机会,所以要严格执行切刀消毒这一操作环节。具体做法是:每个切芽人员都准备两把切芽刀、一个装消毒液的罐子,罐内装75%酒精或0。5%~1%的高锰酸钾溶液(也有用4%来苏儿,3%石炭酸,5%福尔马林),把切刀放在溶液中浸泡,切芽时拿出一把刀,另一把仍泡在消毒液中,每切完一个种薯换一次切刀。如果切着病薯要将病薯扔进专装病薯的袋或筐中淘汰掉,并把用过的刀浸泡在消毒罐中,同时换上浸泡着的切刀,继续切。

    6。整薯作种的准备

    整薯播种可以避免用芽块播种容易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更突出的是整薯播种可比芽块播种显著增产。前人的实践证明,整薯播种比芽块播种一般可增产20%左右,最高的可增产1倍。

    整薯播种为什么能增产呢? 这是因为整薯播种大部分都选用小块整薯,而小块种薯大部分是幼龄或壮龄薯,生命力旺盛,而且由于整薯没有切口,体内的水分养分能较好地保持,又没病害传染,病株少,顶芽优势明显等,所以出苗整齐一致,苗全苗壮,株株长势强,能较好地发挥它的增产潜力。

    另外,整薯播种还减少了分切芽块的工序,节省人工,并且适合机械化播种。

    整薯播种用多大块的马铃薯最好呢? 根据研究结果和实践经验,认为以50克左右的小种薯为最好。这样,用种量不是太大,产量也比较高。播种用的小种薯的来源,应采取密植、晚播和早收等办法,专门生产,不应从普通种薯中选小个整薯使用,因为里边常混有小老薯和感染病毒的薯块,很难挑选出去。

    整薯播种一定要提前进行催芽,以促进早熟。

    7。药剂拌种(芽块包衣)

    为了防治地下害虫危害、芽块腐烂、细菌病害的发展及丝核菌溃疡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切完芽块马上要做药剂拌种(包衣)。具体做法及使用的农药:每1000千克芽块用滑石粉12~15千克,对甲基硫菌灵(新加坡利农的丽致等)550~600克,防腐杀菌促进切口愈合;对47%苗盛拌种剂(福美双+戊菌隆)500~600克、或用金纳海(福美双)500克或用扑海因(异菌脲)50%可湿性粉剂400克,防治丝核菌溃疡病;72%农用链霉素900克,防细菌病害;再对入杀虫剂锐胜(噻虫嗪)70%可分散性种子处理剂75~100克。事先把选用的农药称量准确与滑石粉均匀混合成药粉,再趁芽块刀口未干之前均匀拌在芽块上形成包衣。也可选用适乐时(咯菌腈)2。5%悬浮剂,每1000千克芽块用1升药液,适当对水用喷雾器均匀喷在芽块上后,再拌上对好其他农药的滑石粉。

    将拌好药粉的芽块装袋,垛在保温且通风的地方,最好随切随拌随播种,不要堆积时间太长。如果切后堆放几天再播,往往造成芽块垛内发热,使幼芽伤热。伤热的芽块播后有的会烂掉影响全苗,有的出苗不旺、细弱发黄,像感染病毒病一样。因春季北方气温低还要注意防冻。

    skbshge

(三)基肥的施用() 
马铃薯施肥已在第十章做了详细的阐述,但这里仍需加以强调。首先应按预计产量目标和土地肥力情况计算出足够的总施肥量,选择氮、磷、钾配比合理的化肥品种。按“基肥为主”的原则施足基肥,把总施肥量的65%~70%在播前或播种时施入土壤中。按氮、磷、钾分别要求,基肥中纯氮素总量的70%、磷素总量的90%、钾素总量的60%都要施入土壤中,以保证苗期马铃薯对各元素的需求,使其根系发达,幼苗健壮,叶色纯正。

    近年来马铃薯单位面积化肥用量在增加,所以在基肥施用上应注意合理施用,防止施用不当造成烧芽块等不应有的损失。提倡播前地面撒肥,而后耙入土中,再行播种,尽量少用沟施的办法,如需要沟施的话,化肥千万不能与芽块直接接触,要离开3厘米以上,防止化肥烧坏芽块,造成芽块腐烂而缺苗减产。

    skbshge

(四)播种() 
“一犁定乾坤”,这是农民对马铃薯播种重要性的概括。许多保证丰产的农艺措施都是在播种时落实的,比如播种深度、垄(行)距、株(棵)距等,如把握不好,一错就是1年。播种搞不好,苗出不全,管理得再好也难以得到丰产。

    1。播种条件

    播种期的安排各地气候有一定差异,农时季节也不一样,土地状况更不相同,所以马铃薯的播种时间也不能强求划一,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总的要求应该是:把握条件,不违农时。

    马铃薯播种,首先要考虑的条件是地温。地温直接制约着种薯发芽和出苗。在北方一季作区和中原二季作区春播时,一般10厘米地温应稳定通过5℃,以达到6℃~7℃较为适宜。因为种薯经过处理,体温已达到6℃左右,幼芽已经萌动或开始伸长。如果地温低于芽块体温,不仅限制了种薯继续发芽,有时还会出现“梦生薯”,即幼芽开始伸长,但遇低温使它停止了生长,而芽块中的营养还继续供给,于是营养便被贮存起来,使幼芽膨大长成小薯块(图17),这种薯块不能再出苗了,因而降低了出苗率。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一般在当地正常春霜(晚霜)结束前25~30天播种比较适宜。一季作区播种时间大致在4月中下旬或5月上旬;二季作区播种时间大致在2月下旬和3月上旬。

    图17 梦 生 薯

    其次,要考虑的条件是墒情。虽然马铃薯发芽对水分要求不高,但发芽后很快进入苗期,则需要一定的水分。在高寒干旱区域,春旱经常发生,要特别注意墒情,可采取措施抢墒播种。土壤湿度过大也不利,在阴湿地区和潮湿地块,湿度大,地温低,这就要采取措施晾墒,如翻耕或打垄等,不要急于播种。土壤湿度以“合墒”最好,即田间持水量在60%左右。

    再次,要考虑采用的品种和种植目的。如果用的是早熟品种,计划提早收获上市,则要适当早播。如果用的是中晚熟品种,因为可以进行催芽也可适当晚播。

    2。扩垄种植(播种密度)

    提倡扩垄种植,可以合理利用地力和空间,是“两大两深”丰产种植技术的主要内容之一。

    总结农民种植马铃薯的经验,木犁种植,以垄(行)距60~70厘米,棵(株)距24~26厘米较好。每667米2

    株数3960~4270株,但必须根据品种特性、生育期、地力、施肥水平和气温高低等情况决定。一般说,早熟品种秧矮,分枝少,单株产量低,需要生活范围小,可以适当加密,即缩小棵距,垄距不变;每667米2

    株数可达到4500~5000株;而中晚熟品种秧高,分枝多,叶大叶多,单株产量高,需要生活范围大一些,所以应适当放稀,加大棵距。每667米2

    株数在3100~3500株,在肥地壮地,水肥充足,并且气温较高的地区和通风不好的地块上,植株相对也应稀植。如果地力较差、水肥不能保证,或是山坡薄地,种植可相对密一些。

    3。深开沟深播种(播种深度及播种方法)

    深种,也是“两大两深”丰产种植技术的主要内容之一。为了落实深种的技术,农民曾创造出很多办法,如套二犁深种、埯田种植等,但都很费工,而且也不是越深越好。根据实践,只要是经过深翻25厘米以上的土地,用畜力犁或小拖拉普通犁,就可以达到开沟深度要求。一般开沟深应达到13厘米左右,下部施上化肥及杀虫农药,用耥圈轻拖覆土,这样垄中坐土3厘米左右,在坐土上播芽块,再用犁在原垄两侧分别坌土向垄沟捧土覆盖,叫挤垄播种。这样从芽块到垄顶15厘米左右,从芽块到地平面10厘米左右,就达到了播种要求的深度了。过10~15天用耢轻拖,把垄背拖下3~4厘米,起到压实、保墒和提温的作用。如果墒情好、地温低,怕覆土厚地温上升慢,也可不用挤垄的办法覆土,采取平垄的方式。即按上述深度开好沟,点上芽块后,顺垄沟覆土6~7厘米厚,然后用石磙子镇压保墒。阳光直接照射,地温上升块。待苗拱土时,用犁坌垄背向垄沟苗眼捧土,称为串垄。再覆土6~7厘米,起出垄台,覆上的土是热土,不仅可以提高地温,还能增加土壤中的空气,也能起到灭草作用,有利于幼苗快速生长(图18)。

    图18 马铃薯播种方法

    4。播种沟喷施农药(杀虫防病)

    如果拌种时没拌杀虫剂和杀菌剂,可在开沟播种同时,每667米2

    往垄沟中芽块上喷施杀虫剂噻虫嗪20克,或吡虫啉40~60毫升。每667米2

    用杀菌剂25%嘧菌酯悬浮剂40毫升,或2。5%咯菌腈悬浮剂150毫升,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毫升,可防治丝核菌溃疡病。

    skbshge

(五)田间管理() 
马铃薯的田间管理内容较多,其主要任务是:为幼苗、植株、根系和块茎等创造优越的生长发育和保护条件。管理的重点应随当年情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比如天旱年份要抓好保墒浇水,天涝年份需抓好排水防涝和晚疫病防治等。但不管什么情况,中耕培土都必须抓好。因此,可以说田间管理是以中耕培土为中心的。马铃薯生长前期的各阶段,时间都很短促,各项管理都应提早,要“以早促早”,最好在结薯期之前,把改善生长条件的管理都搞完。后期的管理是以“保”为主,排、灌和病虫防治,都是为了保证生长条件和保护叶片健康、延长生存时间,多制造营养,促进地下块茎的快速增重。

    田间管理具体要抓好“五早”:

    1。早拖耢

    采取挤垄种植方法的在苗前要进行拖耢,一般要在播种后10~15天进行,用木拖子或柴拖子把播种时的垄背拖下3~4厘米,起到压实、提温、保墒、灭草等作用,能促进根系发达、增加吸收能力,达到促地下、带地上、早出苗、蹲住苗的目的,为马铃薯根深叶茂打好基础。

    2。早中耕培土

    培土是“两大两深”丰产栽培主要内容之一。两种播种方法,中耕方法也有所区别。

    平垄种植的,在有20%~30%薯苗拱土时,进行第一次中耕,称为“串垄”,使原来的垄沟变成垄背,从芽块上边到垄背顶部达到15厘米左右,把已拱土的幼苗埋上,之后幼苗自然拱出土。第二次中耕在苗高10~15厘米时进行,向苗根壅土,上土5厘米左右,最后使地下茎深度达到18~20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