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 >

第40部分

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第40部分

小说: 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晾薯,避免强阳光直接照射。晾的时间长短要视块茎干湿的程度而决定,还要依据块茎的用途决定晾的程度。种用的可以晾到薯皮发绿,而食用和加工用的则不能晾绿,只需把表皮水分晾干即可。然后严格挑选,剔除病、烂、伤、冻块茎和泥土杂物。如果是种用的,还需要挑出畸形和非本品种的块茎。这种做法,实际起到预贮的作用。

    现代化贮薯窖(库),在正式入窖贮藏前,要进行预贮。也就是把新收获的块茎,垛在宽敞、通风良好的库房中,垛高1。8米左右,宽度3~4米,垛间留通风道,温度15℃~20℃,放置15~20天。这样可使块茎充分后熟、使块茎附着水蒸发、薯皮干燥、加速薯皮木栓化、促进伤口愈合、使块茎呼吸由强转弱。在正式入窖前同样进行挑选整理。

    有条件的地方,入窖前可给薯块喷洒杀菌防腐剂,如百菌清等。在有通风条件的窖内,马铃薯入窖后,可以马上用百菌清烟剂进行熏蒸,以进一步杀死附着在块茎表面的病菌。

    skbshge

(五)加强管理,满足贮藏条件要求() 
窖内的温湿度和空气对贮藏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所以,贮藏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调节和控制窖内温、湿度,搞好通风换气,增加窖内氧气的浓度,减少窖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保证块茎正常呼吸,并带出呼吸时产生的热量,来防止贮藏病害的发生,防止块茎非正常失水、伤热、发芽等现象的发生,以降低损耗,保证块茎食用或种用的优良品质。应按贮藏的不同时期和天气变化情况,来控制和调节温度和湿度。原则是“既防冻又防热,既防干又防湿”。

    块茎入库后,应先保证块茎伤口愈合的条件,也就是充足的空气和温度,以及适当的湿度。具体的湿度应维持在相对湿度90%~95%,温度12℃~18℃,保持10~14天,然后以每天降0。5℃的速度,一直降至块茎不同用途要求的贮藏温度,保持到整个贮藏期。不同用途块茎的适宜贮藏温、湿度是:种薯和食用薯的贮藏温度是3℃~4℃,加工用薯的贮藏温度是7℃~10℃,二者的相对湿度都应保持在90%左右,湿度的安全范围是80%~93%,湿度万万不能过大。加工品种的贮藏温度较高,块茎在度过休眠期后,容易发芽,影响质量。为防止块茎发芽,可以施用马铃薯抑芽剂,以达到保质保鲜的目的。但在种薯贮藏中切忌施用。

    为了掌握窖内温湿度的变化情况,窖内要挂温度计和湿度计,定期检查,并做记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skbshge

(六)药剂熏蒸,杀灭病菌,严防贮藏病害() 
有强制通风设施的薯窖,块茎入窖后,可以用百菌清烟雾剂进行熏蒸。具体方法:每立方米窖容(虚容),用百菌清有效成分0。3~0。4克,分两次施药,间隔7天1次。施药时点燃烟剂后,启动风机,窖内密闭,进行烟雾间歇内循环,密闭36~48小时后开启外循环。

    据报道,在块茎入窖以后,用500克高锰酸钾对700克甲醛溶液,处理120米3

    窖容,进行熏蒸消毒杀菌,每月一次,可防止块茎腐烂和病害的蔓延。

    skbshge

(七)改进贮藏窖,创造好环境() 
一些先进国家的马铃薯窖都是采用现代化保温材料建造的,容量大,机械化程度高,可自动测试和调节窖内、堆内的温度和湿度,能满足不同用途块茎的贮藏要求,贮藏效果十分理想。从我们的国情看,虽然目前还不能达到那样的水平,但在我们现有基础上改进贮藏窖的建造结构和设施,改善贮藏环境,还是可以办到的。

    薯窖建造结构的改进,主要是增加自然通风换气设施,逐步利用强制通风换气设备。随着先进保温材料的应用,薯窖可由地下式改为半地下式或地上式。这样出入窖方便,可减少不必要的薯块损伤,又便于管理。具体改进做法如下:

    第一,对普通窖,在窖底和窖壁挖1条宽20厘米、深20厘米的小通风道,用秸秆或枝柴盖上,然后再放薯块。这样,可以增加自然通风的效果(图41)。

    图41 普通窖加设小风道断面示意图

    第二,改单筒井窖为双筒井窖,加强窖内空气对流,使窖内空气新鲜,并便于调节温度和湿度(图42)。

    图42 双筒井窖断面示意图

    第三,改单门窑洞式窖为双门窑洞式窖,以增加窖内空气流通,并使块茎出入窖方便、安全(图43)。

    图43 双门窑洞式窖断面示意图

    第四,根据窖内温湿度情况,用移动式中小型风机,不定期进行窖内强制通风,调节窖内的温度和湿度。

    第五,建造现代化保鲜贮薯库,1994年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农业局,参照美国现代化马铃薯贮藏窖的形式,建造了国内第一座可贮2500吨种薯的半地下式土洋结合的种薯贮藏窖,采取人工调控的方法调节窖内温湿度,并通过风机和透气窗进行外循环或内循环实现薯垛内的通风换气,贮藏效果很理想。虽有风机、主风道、分风道、透气窗、输送机、上垛机等,但是没有制冷设备和加温设备,没有自动调控温湿度的微机装置。距现代化保鲜薯窖还有一定距离。

    进入21世纪后,除外企及国内大型马铃薯加工厂建造了现代化原料薯贮藏库(窖)外,在许多农村也开始建造了大型现代化贮藏库(窖),虽然只是一小部分,这样也使我国马铃薯科学贮藏水平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要达到马铃薯现代化科学贮藏,除建筑上有保温、隔热材料和通风窗口外,首先要有制冷和加热设备,窖温调节范围在1℃~20℃之间,以适应不同用途的块茎贮藏和贮藏期不同阶段的需要。二是要有保持窖内空气相对湿度的设施,如水帘或微喷等,以保证保鲜环境相对湿度达到85%~95%的要求,而且不能忽高忽低。三是通风换气系统,有风机、主风道、地下分风道或通风管道,通过强制通风,使窖内、垛内空气循环流动,必要时通过外循环更换大气中的新鲜空气,保证窖内氧气的含量,换走二氧化碳,使垛内降温,带走多余的热量和水分等。四是有配套的机械设备,如带有传送装置的运输斗车、电动传输带、上垛机、叉车等。五是有一套科学的管理规程,包括温湿度调控、通风的调控、消灭病原、消灭虫害、抑制发芽、种薯出窖前催芽等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的科学措施。

    skbshge

(一)抑芽剂(氯苯胺灵)的剂型() 
马铃薯抑芽剂(氯苯胺灵)的剂型有两种:一种是粉剂,为淡黄色粉末,无味,含有效成分0。7%或2。5%;另一种是气雾剂,为半透明稍黏的液体,稍微加热后即挥发为气雾,含有效成分49。65%。

    skbshge

(二)施用时间() 
用药时间在块茎解除休眠期之前,即将进入萌芽时是施药的最佳时间。同时,还要根据贮藏的温度条件做具体安排。比如,窖温一直保持2℃~3℃,温度就可以强制块茎休眠,在这种情况下,可在窖温随外界气温上升至6℃之前施药。如果窖温一直保持在7℃左右,可在块茎入窖后1~2个月的时间内施药。一般来说,从块茎伤口愈合后(收获后2~3周)到萌芽之前的任何时候,都可以施用,均能收到抑芽的效果。

    skbshge

(三)施药剂量() 
用粉剂,以药粉重量计算。比如用0。7%的粉剂,药粉和块茎的重量比是1。4~1。5∶1000,即用1。4~1。5千克药粉,可以处理1000千克块茎。若用2。5%的粉剂,药粉和块茎重量比是0。4~0。8∶1000,即用0。4~0。8千克药粉,可以处理1000千克块茎。

    用气 雾 剂,以 有 效 成 分 计 算,浓 度 以30 毫 克/升(即30/1000000)为最好。按药液计算,每1000千克块茎用药液60毫升。还可以根据计划贮藏时间,适当调整使用浓度。贮藏3个月以内(从施药算起)的,可用20毫克/升(即20/1000000)的浓度,贮藏半年以上的,可用40毫克/升(即40/1000000)的浓度。

    skbshge

(四)施药方法() 
1。粉剂施法

    根据处理块茎数量的多少,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果处理数量在100千克以下,可把药粉直接均匀地撒于装在筐、篓、箱或堆在地上的块茎上面。若数量大,可以分层撒施。有通风管道的窖,可将药粉随鼓入的风吹进薯堆里边,并在堆上面再撒一些。用手撒或喷粉器将药粉喷入堆内也可以。药粉有效成分挥发成气体,便可起到抑芽作用。无论哪种方法,撒上药粉后要密封24~48小时。处理薯块,数量少的,可用麻袋、塑料布等覆盖,数量大的要封闭窖门、屋门和通气孔。

    2。气雾剂施法

    气雾剂目前只适用于贮藏10吨以上并有通风道的窖内。用一台热力气雾发生器(用小汽油机带动),将计算好数量的抑芽剂(氯苯胺灵)药液,装入气雾发生器中,开动机器加热产生气雾,使之随通风管道吹入薯堆。药液全部用完后,关闭窖门和通风口,密闭24~48小时。

    3。如果贮藏时间较长

    在施用抑芽剂(氯苯胺灵)60天后,检查窖中块茎,芽眼若有萌幼迹象,要再施1次,用量可按最低量,方法同前。

    skbshge

(五)注意事项() 
抑芽剂(氯苯胺灵)有阻碍块茎损伤组织愈合及表皮木栓化的作用,所以块茎收获后,必须经过2~3周时间,使损伤组织自然愈合后才能施用。

    切忌将马铃薯抑芽剂(氯苯胺灵)用于种薯和在种薯贮藏窖内进行抑芽处理,以防止影响种薯的发芽,给生产造成损失。

    粉剂只能用干粉不能加水往块茎上喷施。

    skbshge

附表1 农家肥营养成分() 
注:摘自《马铃薯栽培技术》

    skbshge

附表2…1 肥料当年利用率 (%)() 
附表2…1 肥料当年利用率(%)

    注:摘自农村青年自学丛书《土壤肥料》

    据专家提供,近年随着化肥用量的增加,肥料利用率有所下降,如下表:

    skbshge

附表2…2 化肥的当季利用率 (%)() 
附表2…2 化肥的当季利用率(%)

    注:摘自王戍《喷灌圈》2009课件

    skbshge

附表3 土壤墒情() 
注:摘自《简明农业词典》

    skbshge

附表4 马铃薯种植密度查对表() 
续附表4

    续附表4

    续附表4

    续附表4

    续附表4

    注:1亩约为667米2

    ,0。067公顷

    skbshge

附表5 马铃薯薯块比重、干物质、淀粉含量查对表(美尔凯尔表)() 
方法:1。选无病斑、无损伤的薯块,清洗干净,晾干或擦干,用细网袋装,准确称量5千克。然后再将5千克薯块用网袋提着浸在事先备好(水温17。5℃)的一桶水中,下部不要托底,边上也不能碰桶壁,称取其在水中漂浮的重量。用所得出重量数到表中查对,即可得到所需数字

    2。如果块茎重量不足5千克,可以按上述方法将块茎洗净,擦干后,称量块茎在空气中实际重量(A),再浸在水中称漂浮在水中的重量(B),计算其比重(D),公式为:块茎比重(D)=,计算出比重后,在表中查对干物质淀粉含量即可

    skbshge

附表6 叶面各种肥料喷施浓度参照表() 
注:摘自王家强《马铃薯营养》课件

    skbshge

附录7 定向行(带)农田设计() 
国土资源千百年的变迁形成了地块大小,方位走向分布不一,人们的耕作惯性习俗已成定式。而为实现栽培作物的高光效,则必须依照太阳辐射与地球转动规律,调整作物行(带)走向,使其最大限度地接受光照,以获得尽可能多的光合产物。这是定向的目的。

    一、定向方法

    定向指作物群体的方位。根据定向理论以子午线为北南正线,北端为零点随着地理纬度的不同计算出定向角度,其行(带)走向与子午线西侧成一定夹角。计算公式:

    如:河北芦台国营农场地处北纬39°18′,代入公式

    芦台农场作物行带走向与子午线西侧的夹角∠17。5°,沿此走向划一条延长线,即作物行(带)走向,作物群体最佳方位。

    二、子午线与定向方位的确定

    ①用罗盘仪定位当地子午线(称磁子午线)和定向方位,简便精确。

    ②立杆见影定南北。在没有罗盘的情况下,可采用田间立杆见影的方法确定子午线和定向方位。首先将手表调准,于正午前几分钟在田间立二根杆连续观察投影,当立杆投影最短时(即太阳中天时刻记录时间)调整其中一个杆使二根杆投影同处一条直线上,二点相连划一条延长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