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重返青葱岁月 >

第18部分

重返青葱岁月-第18部分

小说: 重返青葱岁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从开学以来,她每天都会早起半小时,绕着周围跑跑步,不光提神还能锻炼身体。

    夏日的清晨,阳光懒洋洋的撒在街面上,伴着和煦的暖风,拂过脸颊,带来一天的清爽怡人。

    刘明宣慢慢的跑着,她其实不适合快节奏的生活,当时的她只希望能找一小城,每天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朋友听说了还笑着说她简直就是想提前进入老年生活,她笑笑,其实她只是懒而已,不想活的太累,但有几个人能这样,人活在世上总要为生活奔波!

    她跑的地方不多,也就是从村口的槐树林开始,绕着前街后街跑两圈,跑到街上还能看见几个早晨起来散步的老人,大都是老两口一起,伸伸胳膊踢踢腿,认识的她就叫声爷爷奶奶,不认识的她也笑笑,老人都很和蔼,见她打招呼,都高兴的跟她招手。

    老人的年纪都不小,不像城里,一退休,就散步跳广场舞,在农村,五六十岁的老人还是壮劳力好吗?每天活都干不完,睡觉都休息不过来,也没有那闲工夫,早晨起来伸胳膊踢腿的。

    跑到村东头,她看见早点铺子已经开门了,香味飘的整条街都是,陈爷爷也在铺子前的案板上揉面炸油条,她跑过去,“爷爷,买油条。”

    陈爷爷抬起头笑,手拿着抄子捞着锅里的油条,“明宣来了,要粗的还是细的。”

    他们这的油条分两种,一种是粗的一种是细的,粗的是按斤称,细的是按根数,粗的是近几年新加的,加了白糖跟鸡蛋当然也贵点,这还是陈爷爷特意到外地去学来的秘方,细的是还是用的老方子,就是普通的油条,价格也就便宜点,不过每个人的口味不同,也不一定都爱吃粗的。

    像刘爷爷跟刘奶奶就爱吃细的,跟手指一样粗细,炸的脆脆的,吃着香,刘明沣他们就爱吃粗的,有韧性,滋味还足。

    “爷爷,多少钱一斤啊?”再过五六年陈爷爷年纪大了,子女们就不让陈爷爷干了,这油条也就没得吃了,这还是她回来第一次来买油条,价格早忘了。

    “粗的两块一斤,细的一块五二十根。”陈爷爷一边说一边从锅里往外捞油条。

    “粗的要两斤,细的要十根吧!”刘爷爷刘奶奶吃的少,要十根就能够吃。

    “行。”答应着,陈爷爷称好就手找了根叶子绳给她把油条捆了,递给她,她接过油条还看看手里的叶子绳,真够环保的,这叶子绳都多少年没有用过了。

    提着油条刚想走,看见装油条的铁框里还有炸的馅饼,“爷爷,这馅饼是什么馅的?”看着就挺不错的,买个尝尝,好吃明天再买。

    “韭菜鸡蛋的,刚出锅的。”陈爷爷道。

    “行,爷爷那来两个吧,先回家尝尝,好吃明天就不买油条了。”

    “保证好吃,拿回家吃吧!”陈爷爷又把馅饼递给她。

    到家的时候,刘奶奶已经熬好了粥,她找了个大盘子把手里的油条,馅饼放下,招呼刘奶奶跟刘爷爷吃饭。

    她还要去叫刘明沣跟王铭,刘奶奶说:“不用叫了,叫了他们也起不来,这放假,哪个不愿意睡个懒觉,十点能起来就不错了,咱们不管他们,咱们先吃。”刘奶奶把粗的油条提着放到锅里,“你想吃就抽,给他们放锅里别凉了。”

    刘明宣不想吃油条,拿着一个馅饼,咬了一口,嗯!好吃,饼按的很薄,受热均匀,吃起来口感特别好,再配上嫩嫩的韭菜和鸡蛋,又香又鲜。

    嘿嘿?,早起的人儿有饼吃,晚起的,吃油条去吧!

    她吃了一个,刘奶奶吃了一个,不够吃,就可着女士来了,明天不买油条了,多买点馅饼。

    正吃着呢,电话响了,刘明宣把刘奶奶按下,站起来,扭头看眼时间,才七点,这是谁,这么早就打电话。

    “喂,你好。”她拿着电话还在想这是有什么事?

    “明宣,你奶奶在家吗?叫你奶奶来接电话。”

    江叔叔,怎么是江叔叔,什么事还不能跟她说,开口就找刘奶奶,“奶奶,我江叔的电话,找你。”她捂住话筒喊。

    “江叔,你一等啊,我奶奶这就来了。”

    把电话递给刘奶奶,她就回去坐着吃饭了。

    他们吃着饭就听见刘奶奶在那头,“嗯,嗯,知道了,哎!我知道,……放心吧!”

    刘奶奶回来,端着碗好长时间也没动作。

    刘爷爷也看出来了,这小江打过来电话是有事啊!“小江在电话里说什么了。”刘爷爷放下筷子问。

    刘奶奶放下碗,这让她怎么说,“小江刚才打电话说,江源今天下午就到了,让咱们去车站接一接。”

    江源?下午就到了,现在可没有高铁啊,坐火车得九个小时,下午到,那现在就坐上车了,什么事来的这么急,刘明宣仔细想想,也没想起来最近发生过什么?

    “江源放假了吗?怎么这么早就来了,一会儿你赶紧给建东打电话,让他下午去接人,这小江也放心,还是半大的孩子就这么让他自己坐车来了。”刘爷爷嘱咐刘奶奶。

    “放假了,我一会儿就给建东打。”刘奶奶想了想,这是根本瞒不住,等江源来了早晚要得知道。

    “刚才小江跟我说,他跟小方离婚了。”说完刘奶奶就叹了口气,这事啊!

    刘明宣一愣,想起来了,她上初三的时候,江叔叔跟方阿姨离婚了。

    “离了也好,离了也好。”刘爷爷喃喃道。

    “就是可怜了孩子,真是的当年老江他们……哎!……”刘奶奶觉得怎么就熬不下来呢,别的不说还有孩子呢!

    说起来江叔叔家跟方阿姨家也是熟识,当时江源的爷爷跟江源姥爷是战友,因为关系好,就跟江叔叔跟方阿姨订了娃娃亲,咋一听说可能不太相信,那时候还有娃娃亲啊,不过这还就是真的,在当时虽然订娃娃亲的很少,但还是有的。

    不过因为工作的原因,江源姥爷一家就调到了北京,江源爷爷一家还是留在老家。

    江叔叔跟刘爸爸一起从小混到高中,然后一起去当了兵,要说在当时高中学历就算是很高了,尤其是在农村,当时的人都不太重视学习,很多就是初中小学毕业就下来找活干了。

    但方阿姨上学特别有天分,不光考上了大学,还去美国留学读了研究生,要知道当时村里要是有一个大学生,那全村都是要放鞭炮庆祝的,更不用说是出国留学了,消息传回来的时候,简直把十村八摊都给震了,村里过了三五年都还时不时的提一下。

    方阿姨去了美国不管是思维方式还是生活习惯都受到了影响,对于娃娃亲这事更是打心里的抵触,但江源姥爷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人,他认为结婚就是应该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农村见了一面就结婚的有多少,日子还不是过的很好,更何况这两个从小就认识,就硬是让他们结婚了。

    结婚以后,两个人在生活和观念上的矛盾和摩擦就更多了,江叔叔又是沉默寡言的性子,两个人的关系越来越差,最后,方阿姨出轨(这还是工作后,刘妈妈跟她说的),两人离婚。

    当时也没有打官司(军婚是受法律保护的),就直接去离了,方阿姨什么也没有要,净身出户,江源跟着江叔叔一起住。

    等刘妈妈跟刘爸爸回来听说以后也是一阵的唏嘘,毕竟现在在农村离婚还是一件挺丢脸的事。

    刘奶奶跟刘妈妈就在说方阿姨,在刘奶奶跟刘妈妈的眼里,这一切都是方阿姨搞出来的,“她就不想想孩子,才十五,她就急惶惶的找人,离婚,这让孩子怎么办。”刘妈妈说到底还是农村妇女的思想,是那种为了孩子可以付出一切,为了孩子什么都可以忍的性子,离婚对她来说是一件想都不会想的事。

    “是啊,就是可怜了孩子,小江你们忙,又经常不在家,这孩子跟谁。”刘奶奶也跟着说。

    “行了,离了也好,这么多年了,离了说不定对两个人都好,你们就别跟着掺和了,赶紧去准备准备吧,等会江源就要来了,给孩子做点好吃的。”刘爷爷不想江源来了,她们还这么说,怎么说小方也是江源妈,听着不好。

    刘奶奶跟刘妈妈就赶紧去准备了。

    刘明宣坐在他们身边也在想,当时江叔叔跟方阿姨离婚以后,对江源爷爷奶奶的打击很大,江源爷爷奶奶听到消息以后都病了一场,年纪也大了,身体的恢复能力也不行,身体就一直好好坏坏,也没有精力照顾江源。

    江源就一直跟着江叔叔,江源也是那种不爱说话的性子,什么事都憋在心里,江叔叔跟方阿姨离婚这事对他的打击很大,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到最后好不容易把高中混下来,直接被江叔叔安排进了部队当兵。

    “妹,想什么呢,江源快到了,咱爸要去接他了,你去不去。”刘明沣推了她一下。

    “去,去。”刘明宣站起来,她现在也不知道要怎么做,只能尽量的做她觉得应该做的,不知道对不对,只是想尽力试一试,对得起自己,也不枉自己回来一回。

第二十一章 劝() 
站在出站口,看着来往的人流,他们仔细的找,生怕把江源给漏过去。

    “爸,江源几点的车,怎么现在还没出来。”刘明沣站在刘爸爸旁边张望着问。

    “四点半的车,这才刚四点半,怎么也得等一会儿,再说了这车也没个准,晚了十几二十分钟的也很正常。”刘爸爸抽了一口手里的烟说,老江今天早上给他打电话的时候,声音听着都发抖,这么多年了,这还是第一次,江源这小子跟他爹一个德行,不爱说话,不声不响的,就自己一个人跑来了,上了车才借别人的电话来了个电话,也是欠揍。

    那有的等了,刘明沣半依在墙上想。

    人一拨一拨的往外走,“哎!来了,来了。”王铭跳着看了一眼喊。

    “哪啊?哪?我怎么没看见。”刘明沣一听,也跳着看。

    “穿着黑色短袖,蓝色牛仔裤的那个。”多显眼啊,长的又高。

    “看见了,江源这,江源这……”刘明沣跳着喊。

    江源听见了,抬起头来一看,就朝这边走过来了。

    “小源子,我喊你,你怎么没反应,也不知道回一声。”江源走到眼前,刘明沣拍着他的肩膀说。

    刘明宣把刘明沣挤到一边,一点眼力见没有,“赶紧回家吧,都五点了回家也得六点半,奶奶他们还都在家里等着呢!”刘明宣一边说一边拉着江源往外走。

    “对,对,赶紧走,现在路上还堵车,一时半会的到不了家。”正是下班高峰期,市里格外的堵。

    刘爸爸见江源一声不吭,低着头,再多的话也不知道怎么说了,哎!也不怪孩子,最可怜的就是孩子。

    “江源,你怎么了,脸这么白。”刘明宣拖着人,抬头一看,发现江源的脸色白的有点不正常。

    “没事。”他就是饿的,从昨天早上知道了,就没有吃饭,今天又坐了一天的火车在车上也没吃什么。

    “怎么没事,走,咱先去医院看看。”刘爸爸说着就要架着江源去医院看,老江把孩子交给他,他怎么样也得把他平平安安的交到老江手上。

    “叔,没事,我从昨天就没吃饭。”江源看刘爸爸着急就赶紧拉住人解释道。

    刘爸爸气的想打江源,这死孩子,多大点事啊,还不吃饭,饿不死你。

    “那咱们赶紧回家吃饭,至于嘛,连饭都不吃了。”大家一起簇拥着江源往车里走。

    江源这次还想坐在后斗上,刘爸爸直接拎着江源就把他塞进了副驾驶,“有什么话回家再说,着什么急,车里还有饼干,赶紧先垫垫。”也不看看你那脸,在外面再给吹晕了。

    江源靠在座椅上,手里拿着饼干吃着,看着车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繁华热闹的街道,心里一阵阵的发冷,十几年,他们终于可以解脱了。

    从小江源就知道自己的父母跟别人的父母是不一样的,他们没有温情,没有欢笑,甚至连争吵都没有,他们一直假装着,活得好像在完成任务,按照特定模式的生活状态按部就班的往前走。

    刚开始的时候他还觉得是自己不乖,他就努力的让自己更听话,更乖,结果他们还是这样,渐渐的他也学着开始装,假装亲情,假装开心。

    “江源,愣着干什么,到家了,下车了。”刘爸爸打开车门,拍下江源肩膀。

    刘爷爷刘奶奶刘妈妈都站在街上等着,昏黄的路灯笼着他们满是担忧的脸,江源看着眼眶一热,还好,他还不是自己一个人。

    刚知道他们离婚了,江源觉得自己既难受的同时好像也松了一口气,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