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重返青葱岁月 >

第235部分

重返青葱岁月-第235部分

小说: 重返青葱岁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复习早就结束了,现在就是题海战术,套用政治老师的一句名言,做的多了,看不懂题目你都知道怎么往上编。

    完全的惯性思维,看见关键词就开始扯知识点,反正是踩点得分,只要时间够,那就能写多少就写多少。

    一上课就是做卷子,下课前五分老师就把印好的答案发下来,现在已经没课代表还会傻乎乎的上去成篇成篇的抄答案了,太浪费时间。

    把答案一对,明天老师来来就直接讲,下午两节课就整理错题,做做笔记,生态链完美到差点忘记吃饭。

    做题倒是没什么,就是记笔记这事够累人,文科都是大段大段的材料,错题有的可以不用记,但老师总会找一些据说是重点的手抄,给了题目直接给答案,因为只有一两道,还不好印,只能手写,抄的她右手食指跟中指上的茧子都厚了不少。

    中午吃完饭,擦手油的空档她无意的伸出手比了一下,然后差点没被吓哭了,右手整个比左手粗了一圈……

    尤其是食指跟中指,上面明显有一块鼓出来了。

    不是吧,就学个习而已……

    沉默的转头,“我看看你的手。”直接把方时雨的右手给抓过来了。

    方时雨上节课数学卷子没做完,这会儿正赶着呢,突然右手就被抓走了。

    差点没被吓死,刚想骂人,就看见刘明宣抓着她的手戳她的手指。

    “你怎么了?”恋手癖?

    “你的手也是!”比她的还明显,刘明宣说完又把方时雨的左手抓过来仔细看看,同情的把桌角上的护手霜递过去了。

    “擦擦吧!”

    方时雨拿着护手霜不知所措,“什么也是?也是什么?”

    “手啊,都不对称了。”刘明宣说完这话差点没哭出来,这算不算残疾?对着阳光看自己的手,越看越觉得右手比左手大一码。

    方时雨刚想把护手霜扔回去,还要写卷子,涂护手霜容易滑,但一听这话,就把护手霜放桌上了,学着刘明宣的动作,把双手伸直,放在两腿的膝盖上。

    一上午,语文写卷子,英语写卷子,政治数学还是写卷子,手就一直没停过,左右手的区别看着就更明显,右手手指明显要红一点,粗了不止一点,可能是握笔方式的原因,方时雨的右手中指粗的特别明显,一二指节的衔接处还高高的鼓起了一个白色的小山包。

    伸手按按发现这山包还带记忆回弹……

    丑的想死。

    数学卷子也没心思写了,赶紧把刘明宣的手抓过来,举着看了又看。

    她们俩这边这么大的动作,前后左右的孩子早就被吸引过来了,王芸歪着头问,“你们俩干什么?”

    方时雨哭丧着脸把自己右手大左手小的发现一传达,女同学们先是惊奇和同情,然后很后知后觉的发现:自己的手好像也一只大一只小。

    很是慌乱了一会儿,但躁动了没有十分钟,大家就释然了,该写卷子的写卷子,该做作业的做作业,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又不是她一人,全班人都这样。

    莫名的从众心理让她们变的很是心安理得。

    还有什么是比学习更重要的呢,反正又不是我自己,大家都是呢!

    就好像大学考高数,如果一个班就你自己没过,那肯定急都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不知道要怎么办好了,但如果全班都没过呢……

    那还愁什么,大不了下学期回来补考,反正有这么多人一起陪跑,赶紧洗洗睡,明天跟人说好了要一起开团,别到点起不来。

    好像是有点缺心眼,但在大环境一致如此的情况下,莫名就被忽悠进去了,刘明宣多涂了一层护手霜来了个自我心理安慰,转头又投入到卷子大军中。

    凛冽的寒风吹过空荡荡的树叉,卷走几片零丁落叶的同时,好像还带走了不少人的脑子……

第三百四十二章 小年夜惊魂() 
下了课又风风火火的冲去食堂,赶着吃一顿回家之前的晚餐。

    因为不上晚自习,大家都晚餐一开始都是回家吃的,结果第一天就有问题了,公交车少来好多。

    可能快过年了,公交车也开始轮班了,平时十分钟来一辆,现在就半小时,有时候四十分钟。

    五点半放学,六点能坐上车都算你跑的快。

    时间可以等,肚子不能等啊,为了不辜负这大好的等车时光,刘明宣决定先去食堂垫一垫。

    然后就发现惊喜了,晚饭居然是小食堂的阿姨做的。

    小食堂就是教工食堂,就在大食堂旁边,一个是小灶,一个是大锅菜,虽然大食堂的菜也很好吃但怎么也改变不了它是个大锅菜的事实。

    补课期间人少,大食堂的阿姨就歇班了,小食堂的阿姨顶上,小食堂的阿姨用惯了小灶,现在管大食堂还是用小食堂的灶做饭,做好了再端到大食堂。

    价格还都一样,大家在唾弃学校给老师开小灶的同时,蜂蛹跑向食堂。

    小年那天学校还象征性的给加了菜,事后听人说最靠左边的小窗口还有一盆白菜猪肉的大饺子。

    但很可惜,那是事后,现在她们并不知道。

    不过就一盆,也不够几个人分的,估计全被老师们打走了,反正她是没看见周围有吃饺子的。

    过节嘛,她吃的也不差,来了一条二中食堂秘制的卤鸡腿,没打馒头,来了碗清汤面,把半条鸡腿肉都拆到汤里,另外半条她很大方的给了江源。

    主要她怕在食堂吃的太多,回家看见大餐就吃不下去了。

    但江源不知道啊,美滋滋的啃了半条鸡腿。旁边张筱筱还有点小不满的瞥了她一眼,重色轻友啊!

    说实话,她真没有。

    张筱筱:谁信啊!

    补了顿鸡腿泡饭,刘明宣回家去吃正餐了。

    素爆茄子,山药排骨汤,八珍豆腐,红糖肘子,白菜蛰头……满满当当摆了一桌,厨房里还有一锅正煮着的三鲜水饺。

    差点亏了,刘明宣筷子勺子一起上,合力拖了一大块肘子肉放到自己的碗里,美滋滋的吃一口,再喝一口排骨汤解腻。

    等到饺子上来,她肚子都撑圆了,勉强塞了两个应应景,就跑下去找果丹皮助消化了。

    饭后适当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她抢在刘妈妈前面把饭桌给撤了,从大衣橱里把刘爷爷私藏的好茶找出来冲上,端上桌供大家品尝。

    别人没反应,刘爷爷喝了一口就心疼的借着倒水的动作打开茶壶盖看了看,然后心疼的开始絮叨,“下多了味不好,晚上喝浓茶睡不着。”

    刘明宣心里偷着笑,面上赶紧认错说下次少冲。

    喝着茶,看着电视,又暖又舒服,八戒趴她身上都眯着眼开始打小呼噜了。

    刘妈妈换换被压麻的右腿,装成不经意的把胳膊靠在刘爸爸背上。

    窗外寒冬腊月,窗内浓情暖意。

    喝了一肚子茶水助消化,她晚上跑了不少趟厕所。

    拽着厕所门后的拉线灯,刘明宣觉得茶水这东西好喝,但还是要适量,感觉这玩意比白开水可利尿多了,厕所一趟接着一趟。

    在屋门口跺跺脚,看见鸟笼还在外面,笼子里两只大鹦鹉护着两只小的紧紧依偎在一起,她就顺手把笼子给拎屋里了。

    老房子门窗年月久了,木头朽了,门缝漏风漏的厉害,她把鸟笼放在手边的冰柜上,蹲下去捡堵门的布头,接着站起来关门。

    门还没合上,就听见右边胡同里几声狗叫,没当回事,使劲把门合上,转身提起鸟笼子,刚走了两步,就听见:“啊!啊……”一阵凄厉的不似人声的大喊。

    吓的她手里的鸟笼差点没扔了,喊声又尖又细,笼子里的鹦鹉吓的都振翅想要往外飞。

    ……是个女人。

    坐在靠着右胡同堂屋的刘家人听的更清楚,刘奶奶本来都躺着要睡着了,一下就被惊起来了,刘爷爷跟刘爸爸转身抓过炕头的衣服,披上就往外跑。

    迎头刘明沣刘妈妈紧跟在后面,转身就撞上了在客厅站着的刘明宣,刘妈妈长舒一口气,吓死人了,还以为是她姑娘。

    不等她问,外面狗叫人声越来越急,刘爸爸把人一拦,没犹豫拿着门口栓门的粗木栓就出去了,刘爷爷跟着捞起一根扁担也跟了出去。

    刘明沣也想去,被刘妈妈死命拖住了。

    “妈,你拽我干什么啊!”刘明沣急的跳脚。

    “什么都没有,你跟着出去干什么,没看你爸已经出去了。”刘妈妈一边喊一边往外探头。

    然后就听见外面刘爷爷吼了一声,“死狗。”

    没过一会儿,刘爷爷就跑着进来喊人,“赶紧打120,前街老周让狗给咬了。”

    刘奶奶点着头,赶紧去打120。

    外面刘爸爸就喊刘妈妈的名字,刘妈妈赶紧跑出去,刘明沣刘明宣也跟着。

    一拐进胡同口,刘妈妈看了一眼,就开始脱自己身上的羽绒服。

    刘明宣侧头看来一眼,就看见黑漆漆的胡同口,一个人影仰躺着,上身的大衣被撕开了,只剩薄薄的一层保暖衣,刘爸爸蹲在旁边小声的问着话。

    刘明宣走进了一看才认出来,这是前街的周兰,在村里也是奶奶辈的人了,跟刘奶奶差不了几岁。

    身上倒是没什么血,只是头脸都是一条条的口子,但也只是划破了皮,出了点血。

    再旁边就是一摔成两半的青花大白盘,地上滚着不少还冒着热气的饺子。

    刘妈妈把衣服盖上,想要把人扶起来,但周兰就一个劲的小声喊,泪跟鼻涕糊了满脸。

    这么大的动静,周围几家人都跟着跑出来了,有跟周兰关系近的,看见人直接扑过来就哭了。

    周兰却一点反应都没有,还是一边喊一边哭。手还支着在空中一个劲的摇。

    这是吓着了。

    邻里的老人就赶紧让人去喊徐奶奶,再让人去把周兰家里人叫来。

    几个女人围着周兰哄,几个男人就问刘爸爸这是怎么了?

    刘明宣家隔壁这条胡同是单开的,什么叫单开的,就是这条胡同的的人家房子朝向都是坐北朝南,但因为人家住的太紧凑,没有办法在门前留条横向的小胡同,家家户户都是内过堂,而且都是朝西开门,门在西,卧房在东叫单开,有的留了小胡同,横着可以过人,门在南卧房在北那就叫双开,说这么多就一句话,门离着卧房远,胡同里有什么动静,大家都听不太见。刘家堂屋紧靠右胡同,听的最清楚。

    刘爸爸打着火,把烟点上,吸一口,喷着白烟:“让狗给扑了。”

第三百四十三章 还……命来() 
看见旁边几个女的摇把周兰扶起来,刘爸爸赶紧摆手,“别动她,还不知道伤哪了。”

    几个女人赶紧缩手。

    “让狗给扑了?”几个男人吃了一惊,农村基本家家户户都喜欢养狗,看门的同时还能帮着消化一下剩菜剩饭,听说过被狗咬的,但被狗扑成这样的还是第一次见。

    刘爸爸点点头,拿着棍子拐进胡同,他只看见一条及腰高的大狗扑在人身上,头,爪子还在人身上扑棱。

    不过这狗像是胆不大,一声喊就吓跑了。

    “谁家的狗?”看这样子周兰伤的不轻,冤有头债有主,一会儿去医院谁出钱?

    刘爸爸摇头,黑灯瞎火的谁能看清。“好像是条狼狗,块头挺大的。”他常年不在村里,这谁家养什么狗也没注意过。

    听见是狼狗,块头还大,众人的眼不由的就往前张家的房子看。

    刘明宣被众多大妈挤开,抱着刘妈妈的衣服跟着一起转头,小声嘀咕:“张家?”

    张家是外来户,不是村里的人,是张家村来的租户,他们来租房倒不是坏事,反而是件好事,张家村的村长能耐,招商引资,张家村从去年开始就把房子拆了,准备旧村改造。

    因为张家村隔他们村不远,不少人就租了他们村的空房,张家就是其中的一户。

    而张家恰恰好养了一条皮顺毛华的青背大狼犬。农家养狗的多,但养的大多是土狗,性情凶悍,但身量普遍不大,一般都是比人小腿高一点,偶尔有一条两条会长到人的大腿高。

    刚才刘爸爸说了,是狼狗,还及腰高,大家就都下意识转头去看张家。

    今天小年,在村里租住的张家人都回老家过节了,所以也没人过来,就有人问,“是张家那条吗?”

    这话不是问刘爸爸的,是问周围人的,周围没人搭话,但从大家的表情来看,估计都是这么想的。

    张家就租住在刘明宣家隔壁,一家人都在一家大型的糕点厂里上班,经常就给刘奶奶送一堆返厂的面包,两家人处的不错,刘奶奶就忍不住站出来说了一句,“人也没在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