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重返青葱岁月 >

第47部分

重返青葱岁月-第47部分

小说: 重返青葱岁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能知道底细,刘明宣就没当回事,很放松的就答完,其实也没什么难题,结业考试说白了就是基础卷,都是一些很简单的题目,也没绕弯,只要把老师发的复习资料背了,那问题肯定不大。

    接二连三的考试把学生考的都有点萎靡,考完以后大家看着都没有什么精神头,上课的时候不少人发呆搞小动作。

    吕老师发现之后特意开了一次班会,又叫了几次家长,这才把这股子懒散之气给镇住了。

    没有了考试,大家对于时间好像也没有了概念,只是随着季节的变化,从长袖换成了短袖,但对于初三的考生来说就不是这样了,从他们五月底考完结业考试之后,初三的学生就已经开始进入中考倒计时了。

    这段时间刘奶奶忙的厉害,家里有两个应届考生,每天都要想着怎么给他们调剂着吃,怎么吃营养,让刘明宣平白沾了不少的光。

    六月十一号,中考正式拉开了帷幕。

    “再吃一点,就吃这么点到时候再饿了。”刘奶奶又给王铭塞了两个鸡蛋。

    一大早,刘奶奶就开始起来忙活,包饺子,煮粥,打发刘爷爷去买豆浆,买油条,馅饼,生怕他们吃不饱。

    吃饭的时候就一个劲的让他们多吃,刘明宣看着想笑,这考试的两人不着急,倒是把刘奶奶紧张的不行。

    “奶奶,吃差不多就行,吃多了也不好。”刘明宣拍拍刘奶奶的手说。

    “吃多了还不好,那考试的时候脑子能跟的上吗?”刘奶奶一脸的不相信,刘奶奶坚信吃的多才能多干活,你看那下地的壮劳力,哪个不是三两个馒头的吃,这怎么吃的多还不好了。

    刘明宣也没跟刘奶奶说什么,吃多了,胃会跟大脑挣血液,人就容易犯困这些,直接就说,“这是我们老师说的,说早上按平时来就行,不用吃太多。”

    刘奶奶还是很迷信老师的,文化人嘛当然比他们这些庄户老土懂的多,又赶紧说:“铭铭啊,吃不上就不吃了啊,听老师的。”

    王铭也笑着点点头,吃了一个,把另一个就放下了。

    吃完饭,刘奶奶还洗了好几个大苹果给他们塞书包里了,让他们中午饿了吃,送到门口还在嘱咐刘明沣跟王铭,好好考,别紧张,考完了回家给做好吃的。

    其实对于刘明沣跟王铭来说这中考真不是什么大问题,刘明沣是体育特长生,这中考也就是走一个过场,王铭的成绩那更是不担心,基本上这两人都是板上钉钉,十拿九稳的。

    中考一共持续了五天,笔试三天,还有两天是考英语口语,英语口语考试一结束,这两个算是彻底撒了欢了。

    提前放假的好处那可真是多的数都数不过来,这溜溜那玩玩的,两个人整天不着家,害的刘奶奶一到吃饭的点就到处找人,结果欢实了一个月就欢实不动了,出去跟人踢足球的时候,王铭把胳膊给磕脱臼了。

    到医院的时候,正好王婶值班,听同事说自己家孩子胳膊断了,吓的王婶连电梯都忘了坐,正查着房呢,就从九楼跑下来了,检查完之后发现没大事,没有断只是脱臼了,再就是把筋给扭了一下,王婶这才把心放到肚子里,把王铭是一顿好骂,连刘明沣都跟着受了不少白眼,王婶回家说了,这俩人都不是什么善茬,一个巴掌拍不响。

    于是王铭开始了艰苦的养伤生活,刘明沣倒是能活动,但被刘爸爸给连坐了,被禁足在家的两个人闲的都快长毛了。

    刘明宣也放假了,看着两人把自己折腾的,都不好意思笑话他们了,只能在心里默默乐一会儿。

    刘明宣放假了,也没有窝在家里,时不时的跟刘洋,陈晓彤,张筱筱她们一起出去逛逛,但随着盛夏的到来,再高涨的热情都被这如火的骄阳给磨灭了。

    正午,太阳直射地面,路旁的树荫都只剩下窄窄的一溜,刘明宣觉得连迎面吹来的风都泛着阵阵的燥热,整个人好像被放在了蒸笼里,她举着伞快走几步,今天天气好,她打算去小二楼把被子搬出来晒晒,偶尔去住一晚的时候还能舒服点。

    隔着老远就看见老太太坐在胡同口,她走过去问:“老奶,怎么坐这,多热啊!”

    老太太笑着用手绢给她擦擦额头上的热汗,“这天,哪都热,别在太阳底下呆着就成。”说完还指了指身后高大的楸树,刘明宣走的太急也没看清,现在才发现,老太太坐在楸树的树荫下。

    “赶紧回家喝点绿豆水,早上你奶奶熬了一大锅呢!”老太太扬扬手。

    刘明宣回家先灌了一肚子的绿豆水,然后又去冰箱里找吃的,自从刘爸爸开始卖水果以后,这冰箱里就没断过,果然,保鲜里放着一大盆葡萄,家里刘奶奶刘爷爷都不在,刘明沣跟王铭还在屋里打游戏,她洗了一盆给送进去,然后又给老太太洗了两串拿盆端着送出去,让她坐在树荫下吃,她自己也吃了两串,看着冰箱里还有不少,就打算拿出一部分来给江源家送点去。

    结果她刚出门就看见老太太身边已经围了不少在家歇晌的老人,老太太也不好吃独食就把盆里的葡萄都分了分,这下两串就不够分的,刘明宣就又回去拿了几串,农村里就是这样,家里有什么土产都是要分一分尝尝鲜的,这葡萄虽然不是地里种的,但对于庄稼人来说,只要是土里出的,那就不是什么值钱东西。

    老太太看刘明宣这么给她长面子,高兴的一直笑咪咪的。

    刘明宣走在路上还在想,这人老了以后,就跟孩子一样,特别好哄。

    江奶奶现在腿脚好利索了,她去的时候,江奶奶正在家里腌虾酱呢,这东西刘明宣常吃,但自己却从来没动手腌过,不过看着这天,她有点怀疑,这么热,不会坏吗?

    脑子里想着,脚下也没停,径直进去,把盆递给江奶奶。

    都常来常往的,江奶奶也没推辞,直接接过去,推着她往家里让,“明宣来了,赶紧去家里凉快凉快,这外头热的。”然后又扭头喊:“江源,明宣来了。”

    刘明宣刚坐下,江源就进来了,手里还端着一盘荔枝,“今天刚买的,我吃着还挺甜的,吃吧!”

    “今天没出去玩?”刘明宣拿了一颗在手里剥着问。

    “天这么热,也没人愿意出来。”江源看着外面的天,嗓子里低沉的笑着说。

    刘明宣脸一红,意识到自己这问题问的有点傻,“也是,这几天热的有点不正常。”

    “可能是要下雨了。”又闷又热,这雨要下估计就不会小了。

    “下下也好,凉快点。”刘明宣又拿了个荔枝剥着,这荔枝确实挺甜。

    “拿着,回家尝尝,我刚做的,还不咸,拿个鸡蛋炒炒可鲜了,想了这么多年,今年可算是吃到了,这东西北京可是没有。”刘明宣要走的时候,江奶奶拿了一罐虾酱塞给她。

    刘奶奶跟刘爷爷也不知道去哪了,现在还没回来,她收拾收拾就钻进厨房做饭了,这时候做饭真是个折磨人的活,她热的一直在淌汗,也没做什么复杂的,简单炒了个茄子,做了个冬瓜汤,看有茼蒿,就伙同江奶奶给的虾酱一起给炒了。

    饭做完了,她热的都不想动了,歇了好一会儿才缓过来,为了预防中暑,她又灌了一碗绿豆汤。

    去喊了老太太,刘明沣他们吃饭。

    老太太看有虾酱还问:“明宣啊,这虾酱是哪来的,我记得咱家今年还没买来着。”吃着还是新鲜的。

    “我刚去江源家,江源奶奶给的。”刘明宣做饭做的没什么食欲,就挑着茼蒿吃了几根,然后就光抱着绿豆汤喝。

    “对了,老奶,我奶奶呢!怎么都这时候了还没回来。”刘明宣看都要吃完饭了,这老两口还没回来。

    “咱们村不是一直没买水泵,这几天天太热了,井里水太少,上水的时候上不来,这不都叫到村委商量去了,我估计着不到下午是回不来,你把饭给他们留在锅里就行。”这关乎着钱的事,一时半会儿的,掰扯不完!

    刘明宣点点头,这事也不是掰扯一次两次了,一直都没谈成,希望这次能成功吧!

第五十七章 病来如山倒() 
多日的闷热终于迎来了一场瓢泼大雨,雨水顺着屋檐的槽沟,飞速的向下倾泻着,敲打在地面上击起一个个水泡。

    站在屋檐下,雨水打散的水雾飘到身上,带来阵阵的凉意,放眼望去,整片天地都好像笼罩在水幕里,朦朦胧胧,隐隐约约,给人带来一股延绵的爽意。

    “站在门口干什么,赶紧回屋,一会儿感冒了。”刘奶奶撑着雨伞从外面进来说。

    “没事,好不容易凉快凉快。”刘明宣说着还伸出手去接檐上落下的雨滴。

    “就是这样贪凉才更容易感冒,快,听话,回家去。”刘奶奶把伞抖一抖,依靠着放在墙边,拿着门边的毛巾擦擦身上的水,雨太大,打着伞还是有雨水溅到身上。

    “唉!打着伞,别跑……”刘奶奶喊。

    刘明宣一回头就看见刘明沣正和王铭从厢房往屋里跑呢!刘奶奶赶紧把门推开,把他们两个让进来。

    又赶紧拿毛巾给他们擦头,口里教训着:“脑子傻了,不知道打把伞啊!”

    就这么十几步路,刘明沣跟王铭身上已经全湿透了,刘奶奶又赶紧让两个去换衣服。

    刘明沣擦着头说,“屋里没有伞。”

    刘奶奶把盆放在屋檐下接水,听见这话,没好气的说:“那你就不能喊一声,就是拿件衣服披着也好。”这几天刘爸爸不知道吃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已经拉了好几天肚子了,刘奶奶最近对他们就格外注意一些。

    夏天,一个受凉感冒一个腹泻拉肚都是很常见常发的毛病。

    “好了别都挤在门口了,赶紧回屋喝点热水。”刘奶奶赶他们。

    好像是憋的狠了,这雨下起来没完没了的,一直到中午,雨就没停过,刘爸爸跟刘妈妈就迎着这雨回来了。

    两人身上都穿着雨衣,倒是没湿着,只是有点发冷,刘奶奶倒了热水,“今天好没好点,上茅房勤不勤。”

    “还行。”刘爸爸端着碗说。

    “别老在小王那了,小王那本事也不行,就会看个感冒发烧的,都好几天了,这也不见好。”这小王说的就是村里诊所的小年轻,今年刚接了自己父亲的班。

    “也就是接着他爹的名声,去了就是给打个针,挂个水的,也不给仔细看。”

    仔细看,他也看不明白,刘明宣自己在心里补了一句。

    “对,一会儿去郑大夫那看看,让他给你试试门(把脉)。”刘妈妈也插嘴,这光上午就得去了五次,这还是她看见的,没看见的不知道多少次呢!

    “下这么大雨,折腾什么,吃点拉肚子的药就好了。”刘爸爸嫌麻烦没当回事。

    刘明宣越听越不对头,她隐隐记得,刘爸爸在她初中的时候,住了不短时间的院,好像就是因为拉肚子。刘明宣越想越后怕,赶紧也跟着劝,“去看看吧,反正也有车,开车去。”她记不清是不是在这时候,就算不是去看看也好,这拉肚子可是最折腾人的了。

    刘爸爸满不在意的满口答应着。

    结果中午正吃着饭呢,刘爸爸就跑出去了,连伞都没顾上打,刘妈妈赶紧追出去。

    过了一会儿就听见刘妈妈在外面喊人,他们出去一看,都吓坏了,刘爸爸整个人都靠在刘妈妈身上,头发被淋的粘连着,身上还沾着刚喝进嘴里的粥,唇色也泛了白。

    刘明沣上前帮手,刘奶奶喊着让赶紧去医院。

    一帮人架着刘爸爸往外走,刘明宣也跟着,给他们打着伞,没直接去医院,先去了村里的老中医那。

    到了郑大夫那,人家一上手就问:“吐没吐?”

    “吐了,正吃着饭呢就跑出去了。”

    “先去医院看看吧,没大事。”郑大夫又摸了一会儿刘爸爸的脉开口道。

    刘妈妈一听这话腿都软了,捂着嘴,生怕自己哭出来,郑大夫是他们这十里八村有名的老中医,他说让去医院,那肯定不是什么小事。

    刘明宣也吓了一跳,赶紧扶住刘妈妈。

    郑大夫一看,安慰道:“你们别瞎想,我看没大事,就是肠胃不舒服,在我这治也行,就是麻烦点,有些药家里不全。”

    刘妈妈赶紧点点头,让刘明沣扶着刘爸爸往外走。

    刘爸爸还强笑说:“没事,肯定没事,郑叔,你吓她干什么。”话还没说完就又挣扎着往外跑。

    刘妈妈赶紧扶着他,到了外面,刘爸爸扶着墙又吐了一回。

    “你消停着点吧,让你来看看,就跟要你命一样,要是早点来,至于这样嘛!”刘妈妈抹着眼泪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