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重返青葱岁月 >

第60部分

重返青葱岁月-第60部分

小说: 重返青葱岁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明宣赶紧把衣服放下,“老奶,就是一排小疙瘩,我看不出来是什么东西,我去喊我奶奶啊!”说完就往外跑。

    刘奶奶过来看了看,就说:“这怎么像是湿疹。”刘明宣觉得不靠谱,这湿疹还会疼啊,还是去诊所看看保险一点,但老太太死活不同意,刘奶奶也没当回事,回屋找了个银镯子开始划。

    这也是个偏方,身上起小疙瘩就用银镯子划(摩擦)一下,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原理,据说是挺管用。

    刘奶奶拿镯子划了一会儿,这小疙瘩眼见的就有点瘪,刘明宣看挺管用,也就没放在心上,回屋去做寒假园地了。

    这次的寒假园地跟以往的还不一样,这次是综合性质的,把从初一到初三的知识点大体都包含在内,刘明宣做的时候还得时不时的翻一下书,回顾一下遗忘的知识点。

    刘明宣还抽空去新华书店买了几套历届中考题,自己掐着时间做做,尤其把重点侧放在后面的提高题和附加题,找出错题本,把相同的题型整理到一块,把没见过的又另外整理了一本。

    语文考积累,数学考题型,英语考词汇,再超估计也超不出去多少,刘明宣估计直升生考试也就是考这些,最多也就是难度大点,不过也不能排除有一部分灵活运用的题型,这就只能见招拆招了。

    把错题本又看了一遍,几个易错点又点了一遍。

    “八戒,八戒,老实点,别闹。”刘明宣正做着题,就感觉到八戒在蹭她的腿。

    八戒听见了也当没听见,不住的蹭,她站起来盯着八戒看,八戒眯着眼睛摇着尾巴,乐呵呵的盯着她。

    刘明宣被缠的没办法,从桌上拿了块钙奶饼干扔给它,八戒乐的用湿漉漉的小鼻子拱她,低头咬着饼干吃的欢快,这可是得来不易的零食啊,它一定得慢慢的品。

    等它吃完,刘明宣就抱着把它放在窝里,顺手又给它一块饼干,八戒就听话的趴在自己的小窝里,埋头吃饼干。

    到吃晚饭的时候,刘奶奶在厨房喊:“明宣去喊一声你老奶,吃饭了。”

    刘明沣答应一声就往厢房跑,一进去就看见老太太捂着腰,半躺在炕上,额头上都冒了冷汗。

    “老奶又疼了?”刘明宣小心的掀开衣服,看见早上半消的小疙瘩现在又支楞起来了,看着还蔓延出来一块,红彤彤的,看着恶发的厉害。

    她赶紧喊刘奶奶,刘爷爷也跟着跑出来了,一看这情况,赶紧让刘明沣去叫郑大夫。

    郑大夫来看了一眼就说是蛇腰带,刘奶奶听了倒吸一口凉气,这蛇腰带在他们这可是一种恶疮,说是只要在腰间围成圈,那就只能等死了,本来以为老太太就是躺的时间长了,让褥子给悟出几个小疙瘩,谁知道是蛇腰带啊,老太太怎么突然就得了这么个东西。

    “没事,这东西就是传的凶,实际上就是一种皮肤病,吃的,用的,心情都是致病因,没大事,一会儿我给开点药抹抹就好。”郑大夫安慰说。

    刘爷爷看老太太疼的不行就问:“那得多长时间才能好啊?”这要是不疼不痒的还行,关键它疼啊,疼起来还很厉害,这要是时间长了,老太太怎么受得了啊!

    郑大夫摇摇头说:“这东西怎么也要发出来,正儿八经的要疼一阵子了,平时别碰着,别挠,抹抹药能好点,但不疼是不可能。”这还是发现的早,长的越多越疼。

    “不能开点止疼的药?”这成天疼谁能忍得了。

    “我治这东西不拿手,金沟有个老太太听说治这个很厉害,会收,你要不带着老太太去找找?”老太太这年纪确实是折腾不了,郑大夫就建议说。

    刘奶奶仔细打听一遍,就出去找人了,她记得老孙娘家就是金沟的,这有个熟人带着,找起来也方便不是,说话也好说。

    老孙就是他们家后面的一姓孙的奶奶,近邻处着,关系很不错。

    找着人一说,老孙就满口答应了,这人在他们金沟挺出名,好多人都打听着找,就是专门治这个的,村里没有不认识的。

    第二天一大早,刘爸爸拉着刘奶奶老太太就去了金沟。

    这金沟离着他们这不远,打一个来回,再加上治病的时候,竟然还能赶回来吃午饭,治过一回,老太太回来的时候,明显看着脸色就好多了。

    郑大夫看了一遍,笑着说:“这真是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绝招啊,就去了一趟,这疙瘩就收了不少,我看再去个三五趟就好了。”

    刘奶奶晚上还跟刘爷爷说,“这老太太治病人家也没说要钱,你说咱们给多少合适?”

    刘爷爷想了一会儿就说:“这样,咱们去一趟给一百,到时候看次数算吧!”

第七十二章 生老病死() 
可能是临近开学,刘明宣的心里不由的有些烦躁,有时候对着练习册就莫名的发起了呆,握着笔就不动了。

    刘妈妈就让她出去走走,透透气。

    她点点头,出了门,也不知道要往哪走,慢悠悠的逛着,不知不觉就走到了村口的林子里,冬日的林子透着一股萧瑟气,地上的几片残叶,随着风纷纷扬扬的飘起来,她抖着身子打了个冷战,裹了裹身上的衣服,跑着回了家。

    ……

    老太太的病好的很快,不到一周,腰上就只剩一点痕迹了,刘爷爷刘奶奶也放了心,对着金沟的女大夫好一个谢。

    姑婆们也都来看过老太太,见老太太精神头很足,大家都放心的聊天谈地。一切都向着好的方面走。

    但生死不由人……

    事情来的很突然,好像就在一夜之间,老太太突然就不好了,晚上还笑呵呵的多喝了一碗稀饭,早上人就不行了,身子僵直的躺在炕上,不会说,也不会动。

    刘明宣呆呆的守在炕边,看着老太太浑浊无光的眼,没有一点反应,刘明宣抬抬手,握住老太太干枯皴皱的手,不是好了嘛?怎么突然就这样了呢!

    郑老头也来看了,摇着头对着刘爷爷说,“别去医院了,老了,不行了,做衣服吧!”

    刘爷爷的眼泪刷的就下来了。

    刘明宣拿着梳子小心的给老太太理着花白的头发,怎么会呢,头发还没有白呢,怎么会呢!

    老太太嘴里嗬哬的喊了两声,刘奶奶赶紧跑进来,握着老太太的手叠声的问,怎么了?怎么了?妈,你想吃什么?

    老太太微微动两下脖子,什么也没说出来。

    刘奶奶托着老太太枯黄的手,拿着毛巾慢慢的擦着,老太太眼珠一动不动的望着天花板,刘奶奶擦完手就擦脸,擦着擦着眼泪就下来了。

    人这一辈子讲究个缘分,她跟老太太就有,老太太是难得的精明人,一辈子没让人说句嘴,她是傻的,不知道挣不知道抢,老太太就这么一直帮衬了她一辈子,到现在,她都记得,第一次看人的时候,她穿着一身破棉袄,袖口的棉花都露出来了,说媒的三姑都不肯拉她的手,还是老太太迎出来,把她拉进了屋里,又往她的手里塞了个白面馒头。

    当时家里人多,她又是住在二娘家,二娘就是偏也是先偏自己的孩子,有口好的怎么也轮不到她,这白面馒头,她一直握着,从热乎到凉透。

    穷苦的日子好像还在眼前,这眼看要享福了,怎么就突然不行了。

    ……

    正月十六,十五的热闹还没散去,守在老太太跟前的刘爷爷就大声的喊人。

    刘明宣从床上踉跄着下来就往厢房跑。

    厢房的炕前,守了一堆的人,老太太昏暗的双眼好像突然亮了起来,头颈艰难的转转,看着刘爷爷,又看看守在炕前的子子孙孙,扯了扯嘴角,留恋的看了这世间的最后一眼,眼角滑下一滴浑浊的热泪,胸口长长的舒了口气,她累了,好累好累!

    刘明宣楞楞的看着,是啊,她一直都知道,老太太是正月十六去的,只是她一直不想承认,她一直觉得老太太还能有好长好长的时候,长到她一直忘了,老太太已经很老很老了。

    眼前的哭嚎声好像离她很远很远,远到好像是她在做一场梦,一场虚假到她一直不愿醒来的梦,直到门外打起了灵幡,老太太也被抬到了厅里,满眼飘飞的黄表纸才把她拉了回来。

    她踉跄着,脚下虚的不像踩在实地上,刘明沣跑过来扶住她,她摆摆手,跟着前来扑丧的人群木木的往前走。

    老太太也已经换上了素白的寿衣,她跪坐在一旁,眼前不知道为什么越来越模糊,她不住的拿手擦,怎么就这么多呢!怎么就这么多。

    起灵,出殡,摔盆,送灵,哭灵,刘明宣一直在,又好像一直都不在,她好像失去了对身体的控制权,腿脚一点力气都没有,一直依靠在刘明沣身上,看着刘明沣哭的鼻涕眼泪满脸,她一直没感觉到的真实,一下子扑面而来,老太太不在了。

    生老病死从来都不曾为谁停留过。

    。。。。。。

    。。。。。。

    。。。。。。

    “明宣,又要进乖乖笼了。”刘爷爷照旧逗趣她。

    刘明宣看着刘爷爷消瘦寡白的脸,扭过头去,嗯了一声。

    心里劝自己,人要往前看,可刘明宣看看厢房门口的白联,眼眶还是慢慢红了。

    时间是最不可抵挡的力量,它会慢慢抚平人内心的一切波澜和伤痛,忙碌的学习生活让刘明宣渐渐缓了过来,只是偶尔,偶尔回家看着空阔的院子发呆。

    初三下学期,班里的气氛越来越紧张,大家都被紧迫的学习压力压着一直往前冲。

    牛老师慢慢的调着座位,班里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分成泾渭分明的两拨,一拨好像是按了加速键,一拨仿佛被按了慢放键。

    班里的艺术特长生也越来越忙,每天上完课还去要学两个小时的美术,老师们也到处找好的辅导材料,每天都生活就是做题,讲题,做题,讲题。

    刘明宣的脑子都好像在做机械运动。

    下课,牛老师走到她身边,把她叫了出去。

    牛老师带着她到了办公室,从抽屉里拿出一本练习册,递给她,“我找了点提高题,你有空回去做一做。”

    “平时做完作业有空就看看,别把注意力都放在这上面。”牛老师告诫说。

    “嗯!”刘明宣感激的看着牛老师点点头。

    牛老师满意的笑笑,直升生考试因为是第一届,也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参考,也不敢放手让班里的学生拼一拼,自从接手这个班,刘明宣就一直是她的重点关注对象,当然刘明宣也没有让她失望,成绩很稳定,一直都是班里的第一,年级也稳定在前三名。

    “你的成绩我不用多说,升高中那肯定是没有问题,现在咱们的主要目的不是考高中这么简单,现在咱们就要想一想要考哪个高中的直升班。”牛老师看着刘明宣觉得要多嘱咐几句。

    只不过考学这种事情谁也说不准,按说以刘明宣现在的成绩,直升生不说板上钉钉那也是十拿九稳,但考学这回事,不光要有实力,运气也很重要,谁也不能打包票说一定能考上。

    “老师我打算试试二中。”刘明宣答道。

    “嗯,二中不错,不过,我看你数学成绩很不错,就没有考虑过一中?”牛老师还以为刘明宣了解的不够细致,掰着指头开始给科普。

    “咱们区现在呢,就有三所中学,三中先不说,就说一中和二中,这两所中学都是老牌中学了,师资力量不用多说,那都不错,据我了解啊,一中呢,侧重理科一点,相对而言理科的师资力量比二中就要强一点,二中呢,侧重文科一点,文科的师资力量就要强一点,你跟他们不一样,现在你最好就要好好想想,将来是想要选文科还是理科,这样考直升生的时候也可以选一所适合自己的中学,要知道,这不仅关乎你的中考,还关乎你未来的高考,你回家跟家长商量一下,提前做好决定,咱们才好想办法往那边使劲。”牛老师就两所中学各自的优势给她分析了一遍。

    刘明宣点点头,一中理科好,二中文科好,这她还是知道的,她将来也是想选文科。

    “老师,我想选文科。”刘明宣一点没犹豫的说。

    牛老师没想到刘明宣立刻就给了她答案,想了一会儿说:“怎么说,就现在的就要前景来说,理科比文科会好一点,而且理科的专业也比文科要多,最关键的是你数学成绩很好……”这也是很大的一项优势。

    刘明宣笑笑,数学好,如果说在理科班是优势,那在文科班就是大杀器。

    牛老师看她不说话,以为她不愿意了,“我就是说一说,提一下建议,最重要的还是你的意见,看你喜欢什么了,要是不喜欢理科那就选文科,回家跟家长商量好了就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