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无限田园:穿越农家乐悠悠 >

第215部分

无限田园:穿越农家乐悠悠-第215部分

小说: 无限田园:穿越农家乐悠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郎二郎两兄弟直到中午,都没见人影,同时,一个上午过去,李氏手里也是多了数张帖子,有邀请她们前去赏荷的,也有邀她们前去吃酒的

第439章 二郎亲事(1)() 
林小桥看过之后,便将帖子扔到了一边,并吩咐路叔一一推了。

    先不说,他们昨日才回,都还没歇过劲儿呢,哪里有赶着去人家赴宴的道理,再说自家,接下来那些接二连三的事情,都不够时间忙的,哪里有那个闲功夫去赏什么花,吃什么酒啊。

    首当其冲的一件事,便是两日后的流水宴席,接着还要招待不停上门来的亲朋好友,林小桥几乎可以想见,自家人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各个忙的跟个陀螺似的场景。

    整个下午,林小桥都在李氏的房间,偶尔逗一逗安哥儿,多数时间都是在与李氏,商议着接下来家里要忙的那些事儿的章程。

    临近傍晚,林老爷子与周氏又登上门来,这对老夫妻这次过来,倒也真是没有丝毫闹腾,只为了过来提醒林二牛,别忘了带着孩子回村里祭祖。

    林老爷子说话之时,神色都显得颇为激动,而周氏则一直闷不吭声的,躲在林老爷子的身后,浑不似往日那般撒泼耍赖的行径,且林小桥甚至还从她的眼神里,看出了些许敬畏。

    林老爷子得了儿子的准确答复之后,便领着周氏告辞了,原本他走之前,还想亲眼看看自己两个,有了大出息的孙子的。

    可是,大郎二郎两兄弟却是不在,林老爷子也就只能作罢。

    林二牛和李氏见此,劝着老两口留下用上一顿饭,再派人送他们回去,但是,林老爷子却坚持推拒了,想了想,还是让林二牛派个人送了他们回村。

    林小桥看着老爷子的变化,也不得不说,这林老爷子果真是个聪明人,也希望他能够一直这么知趣下去,那样的话,她也不会介意,多给二老一些养老银子,让他们老两口得以安度晚年。

    两日后,林府时隔三年之后,又一次大摆流水席,这回前来吃席的客人们,较之三年前更为多了一些,且连县令大人,也很是给面的,出现在了流水席的席面上。

    虽然,露脸的时间即为短暂,但这却也足以说明了一个问题,林家真的是发达了,连县老太爷都能纡尊降贵,跑来吃林家的流水席了。

    次日,林二牛带着一种家小回了村里,这回迎接的仪式更为隆重,全村不论男女老少,皆由村长领着,站在村口等着他们一家子。

    大郎二郎兄弟俩跟着林二牛,下了马车,与村民们寒暄,一路直奔村里的祠堂。

    相隔不到一年的时间,上林村的祠堂,已不再是昔日那小小的一间破烂砖瓦房,而是变成了大气的二进院落。

    这也是得归功于林小桥一家人,若不是他们拿钱出来修缮,重新盖造,林氏祠堂也不会有现在的气派。

    就因为这事儿,上林村的村民们,皆是十分感念林小桥一家的恩德,再加上村长时不时在村民们面前,刻意的宣传和夸赞,林小桥一家子虽并不住在村里,但在村子里的口碑却是很好。

    拜过了村里的祠堂之后,林二牛又带着大郎二郎两兄弟,去了老宅,与林老爷子和林二牛,林小牛一起,拜了自家的祖先。

    李氏则带着赵氏和林小桥,回了自家的宅子稍作休息,妯娌俩坐着说了会儿话,就听到下人来报说,刘氏过来了。

    李氏皱了皱眉,虽心里十分不喜,但还是让人将她请了过来。

    今儿个,刘氏穿了一身暗红色的半旧棉布衣服,头上插了三两根素色的银簪,整个人看上去虽不显落魄,但却遮不住面上的老态,看得出来,她的日子,过的并不多么如意。

    且,刘氏自进屋开始,便对着李氏和林小桥百般奉承,眉眼间再也不见昔年的傲慢。

    李氏看着刘氏对自己曲意奉承,小心翼翼的那副样子,不由得感慨良多,真是风水轮到转啊!

    谁又想到,当年那个趾高气扬,惯会欺辱妯娌的刘氏,此时竟对着她这般小心讨好呢。

    想到此,李氏越发的看着刘氏厌烦,便让人拿了几尺棉布和一根银钗过来,将她打发走人。

    赵氏见了,不免说了几句,“二嫂压根儿就无需这样客气的,要真是不耐烦了,说两句将她打发走了便是,何至于还要给她东西呢。就她那性子,说不准这次得了甜头,下回还厚着脸皮问你讨要怎么办?”

    李氏并不在意,笑着说道,“算了,我也懒得与她计较什么了。过去的那些事儿,都已经过去了,对着刘氏这人,我现在是恨也恨不起来。只是觉着她有些可怜而已,想当年,她在咱们妯娌之间,那是何等的风光,现在,却是——”

    赵氏听了这话,倒也没再说什么,林小桥倒是想起了一事,问道,“今儿个都没瞧见大房的林娇,也不知她现在过得如何了?说来,她也是个可怜之人,心肠也不坏,若不是早年被刘氏纵了性子,又受了刘氏的牵累,怎会到如此地步呢!”

    李氏和赵氏闻言,皆有些感叹,片刻后,赵氏开口说道,“林娇已经嫁出去了,不在这村里了。”

    林小桥乍一听了这个消息,十分诧异,“她不是那个——怎么会——”

    “唉——就是因为她身子残败了,在家里过的日子颇为不顺,不仅村里的乡亲对她指指点点,连你奶奶也是时常看她碍眼,三五不时的骂上两句戳心窝子的话。林娇又是那般性子,怎会受得了,就求着刘氏替她寻了一门亲事。对方是个鳏夫,年纪稍有些大了,不过听说是个本分的庄稼人,而且,她那样的名声,也不敢寻那近的亲事,最后便挑了个离家较远的就在今年春上,嫁过去的,你娘与我也是想着她可怜,都来添了妆的,也私下给了些体己的银子”

    时间一晃,已经过去一个月了,六月底的时候,林家人接到了京城的来信,信中告之,大郎与文家三小姐的亲事,已经定了下来,只等着择了吉日成亲。

    长子的亲事已经有了着落,李氏便开始思量起了二郎的亲事。

    自从大郎二郎两个中举之后,林家便时有媒婆登门,只不过那时候,兄弟俩一心都在求取功名上,李氏也不想逼迫两个儿子,便顺了他们的意思,将那些个上门说亲的媒婆都打发走了。

第440章 二郎亲事(2)() 
现在,两个儿子皆已求得了功名,也再没借口拖着亲事了,况且他们这样的年纪,要搁在旁人身上,估计早就是能当爹的了。

    李氏越想越有些着急,想这二儿子可是已经十七的年纪了,离着弱冠也只差三年,若不趁着这个机会,给他定了亲事,待他领了职务,去到任上,那这事儿可就得耽搁住了。

    但是,这么大个事情,李氏自己个儿也没什么主意,便想着找个人一起合计合计,可郑寡妇留在京城又没有回来,又想着自己男人是个闷不吭声的性子,两个儿子整天忙得脚不沾地的,即使想寻人还不是那么容易寻到的,大女儿又出嫁一年了。

    如此算来,也就剩个小闺女,还能说上些话,李氏想了想,便将林小桥给唤了过来。

    林小桥原本待在自己屋里,正与绿竹和绿菊两个丫鬟下五子棋玩,听到李氏叫她,便扔了棋子过来。

    得知了李氏的打算之后,林小桥笑的一脸轻松的说道,“这事儿还不简单啊,娘只要多找几个媒婆过来,把咱家要给二哥娶媳妇的事情,放出风声去,不就成了。反正,现在二哥也是个香饽饽,估摸着想与咱家结亲的人多得是,还愁找不到媳妇吗?”

    李氏听了这话,嗔了她一眼,说道,“我这说的是你二哥的终身大事,你这个当妹子的,能上点心不!那媒婆的话,是能够靠得住的吗?仅有半分好的地方,她们可以生生的夸成个十分好,哪里还能挑出真正适合的人选来啊?”

    林小桥有些诧异,没想到李氏竟这般不看好媒婆,在古代不都是畅行什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吗,“娘,怎么会这么说呢?人家说亲,不都是找媒婆说的吗?”

    李氏如此回道,“娘当年嫁给你爹,就是那媒婆说的亲事,我到现在还记得,那媒婆把你爹夸得跟多花儿似的,尤其是说你奶奶是个性子怎么好的,刘氏又是个多么厚道的妯娌,反正就是把林家说的千好万好的,嫁过去就是享福的。但是,真当我嫁过去了之后,才晓得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想当年,我被你奶奶和刘氏欺负的时候,你姥姥不晓得在背后,将那说亲的媒婆骂过多少回呢!”又说,“哎,娘刚刚也是有些偏激了,也不是所有媒婆都是那样的,当年给我说亲的那个,也不是什么正儿八经的媒婆,就是个乡下的粗妇婆子,顶着个媒婆的名头谋个营生罢了。”

    林小桥听了这些话,心里有些好笑,又有些怜惜李氏,一个纯朴善良的女子,就只光靠着媒婆的几句话,便定下了自己的下半辈子,倘若不是她因缘际会的穿了过来,想必李氏的这一辈子,也就在日日煎熬中,那么度过了吧。

    “娘若不放心媒婆,咱们何不自己来相媳妇呢?我听说京城的那些大户人家,每每要给自家儿子娶媳妇的时候,都会办个什么赏花宴啊,品茶宴什么的,再发个帖子,将那些门当户对的人家的千金小姐都请了来,然后在宴席上相媳妇,咱们也可以如此效仿一下嘛!”林小桥提议说道。

    李氏听了这话,倒是眼前一亮,“这个想法不错,到时还可以让你二哥,偷偷的看上两眼,瞧瞧哪个得了他的眼缘。”

    说完这话,好像又想起了什么,面上带了些愁容的说道,“唉——说到这儿,娘又想到你大哥的定下的那个媳妇了。”

    林小桥有些奇怪,“大哥的媳妇怎么了?不是挺好的吗?”说着想到李氏到现在还没见过自己大儿媳,难道是担心这儿媳妇的品性,“娘,难道是怀疑大嫂的人品吗?”

    “这怎么会呢?那是你郑婶亲眼看过的,娘别人不相信,还不信你郑婶的眼光吗?”说着又抬眼看了下自己的女儿,接着说道,“娘只是觉得你大哥的媳妇身份太贵了,到了你二哥这里,娘都不晓得到哪里去给他,找个差不多身份的媳妇了!”

    “这话又是哪一说啊?”林小桥觉得自己有点跟不上李氏的思维了,想不通这有什么好愁的。

    这天热的,才说了几句话就渴了,摸了下茶壶,里头的水还是烫的,林小桥便从桌上的果盆里,拿了个桃子咬着,又拿了一个递给李氏。

    李氏摇了摇头没接,见女儿那一脸不理解的神色,叹了口气,回道,“都是儿子,做娘的总不能厚此薄彼,你大哥说了个身份这么贵重的媳妇,总不好给你二哥挑个身份低的吧。况且,就算你二哥没想法,等到两个媳妇进门以后,保不齐她们又会有什么想法。”说着看女儿一脸懵懂的样子,接着说道,“唉——你还小,这妯娌之间的那些事儿啊,你都不懂!一家子妯娌,总是免不了比家世比嫁妆的,娘就担心,如果给你二哥找个身份一般的,日后新媳妇进门,难免不会觉得自己低了一头,到时候就不好了。当初,娘和你小婶处处受那刘氏的气,你奶奶又总是偏帮刘氏,还不就是因为,她嫁妆比咱们多,娘家又比咱们富裕吗?”

    听了这些,林小桥总算是听懂了,也理解了,自己亲娘这是在为将来的二嫂担心着呢,怕人家会受了委屈。

    说到这,林小桥也不得不感叹一下,自己亲娘的良善,在这个婆婆大于天的社会下,哪有一个当婆婆的,像李氏这般为儿媳着想的啊,想想,林小桥都忍不住,为自己将来的两个嫂子,感到幸运!

    “我觉着娘的担心纯属多虑了,两个哥哥各自在不同的地方任职,他们日后相聚的机会都较少,只要娘没有要留下儿媳,在身边伺候的那个念头,以后我的两个嫂嫂,肯定是不会生活在一处的。而且,我是不晓得日后的二嫂是个什么样,反正大哥的媳妇,我是见过两回的,那位文三小姐本身就是个庶女,性子温温柔柔的,也不像是个会找事儿的。”林小桥想了想,便如此劝说道。

    李氏听着,一脸的深思,片刻后缓缓开口说道,“照你这么说,倒还真是娘想多了。”

    林小桥不假思索的点了点头,“要是娘还有所顾虑的话,等两个哥哥娶亲之后,干脆分家好了!两个哥哥都是孝顺的,但是,娘也不要要求太多,一旦儿子成家之后,就会有了自己的小家,有自己的子女,即使对亲娘再孝顺,也难免顾及不来了。还不如早早的将他们分出去,人不都说,远的香,近的臭吗?日后每一年或是两年的,大家伙儿都聚上一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